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叉车的左右上侧板组合件的制作方法

2022-06-16 03:40: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叉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叉车的左右上侧板组合件。


背景技术:

2.电动叉车是指以电来进行作业的叉车,大多数都是为蓄电池工作。而蓄电池是电池中的一种,它的作用是能把有限的电能储存起来,在合适的地方使用。它的工作原理就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动叉车的电瓶内装的也就是这种蓄电池。要注意的是:电池最好不要横放!因为,电池的内部一般是22~28%的稀硫酸。电池正放的时候电解液可以淹没极板并且还剩下一点空间如果把电池横放的话会有一部分电极板暴露在空气中,这对电池的极板非常不利,而且一般的电池的观察孔或者电池的顶部都有排气口与外界相通,所以电池横放电解液很容易流出。
3.现有的叉车的左右上侧板组合件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侧板与侧板之间一般通过固定组件如螺栓及螺母进行固定连接,但是螺栓螺母的连接容易发生松动,导致侧板与侧板之间的连接发生松动,容易发生安全隐患,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新的用于叉车的左右上侧板组合件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叉车的左右上侧板组合件,解决现有的组合件由于螺栓螺母连接的原因容易导致侧板与侧板之间发生松动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叉车的左右上侧板组合件,包括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一侧设置有第二侧板;
6.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外侧固定套接有固定螺母,所述固定螺母周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延伸板;
7.所述延伸板内侧设置有固定组件。
8.优选的,所述第一侧板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条,所述第二侧板一侧外壁与限位条相对应位置开设有限位槽。
9.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套筒,所述套筒内侧设置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内侧设置有伸缩弹簧,所述伸缩弹簧远离转动柱一端固定连接有棘爪,所述套筒外侧壁固定套接有固定块。
10.优选的,所述延伸板内侧与固定块相对应位置开设有异形槽。
11.优选的,所述套筒与转动柱之间设置有压紧弹簧,且套筒一侧末端与第二侧板一侧外壁之间固定连接。
12.优选的,所述套筒内侧与棘爪相对应位置开设有固定卡槽,且套筒前端外壁与棘爪相对应位置开设有通槽。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有固定组件,利用固定组件中的固定块将延伸板与转动柱之间进行卡紧,而在固定螺母进行转动时,利用棘爪将套筒与转动柱之间进行卡紧,方便固定螺母的转动,之后再将转动柱旋转拧出,使得转动柱上的固定块卡入延伸板内侧,延伸板是和固定螺母连接,因此延伸板无法转动,使得固定螺母无法转动,进而保证固定螺母与固定螺栓之间无法转动,使得侧板与侧板之间的连接保证稳定性。
附图说明
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固定组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转动柱与套筒之间连接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限位条;4、固定组件;401、套筒;402、转动柱;403、固定块;404、伸缩弹簧;405、棘爪;406、通槽;407、固定卡槽;5、延伸板;6、固定螺栓;7、固定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由图1-图5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侧板1及第二侧板2,第一侧板1一侧设置有第二侧板2;第一侧板1与第二侧板2之间设置有固定螺栓6,固定螺栓6外侧固定套接有固定螺母7,固定螺母7周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延伸板5;延伸板5内侧设置有固定组件4。
24.其中,第一侧板1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条3,第二侧板2一侧外壁与限位条3相对应位置开设有限位槽;通过限位槽及限位条3之间的互相配合,方便第一侧板1与第二侧板2之间进行限位,方便后续的固定安装。
25.其中,固定组件4包括套筒401,套筒401内侧设置有转动柱402,转动柱402内侧设置有伸缩弹簧404,伸缩弹簧404远离转动柱402一端固定连接有棘爪405,套筒401外侧壁固定套接有固定块403;延伸板5内侧与固定块403相对应位置开设有异形槽;通过转动柱402上的固定块403卡入延伸板5内侧开设的异形槽中,使得延伸板5固定,因为延伸板5本身与固定螺母7之间连接,当延伸板5固定后,则固定螺母7无法转动,确保固定螺母7与固定螺栓6之间的连接,防止第一侧板1与第二侧板2之间发生松动。
26.其中,套筒401与转动柱402之间设置有压紧弹簧,且套筒401一侧末端与第二侧板2一侧外壁之间固定连接;通过压紧弹簧使得转动柱402与套筒401分离时,转动柱402在压紧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被送出,转动柱402上的固定块403因此可以弹入延伸板5的异形槽中,方便延伸板5的固定。
27.其中,套筒401内侧与棘爪405相对应位置开设有固定卡槽407,且套筒401前端外壁与棘爪405相对应位置开设有通槽406;通过将棘爪405送入固定卡槽407中使得转动柱402与套筒401之间固定连接,棘爪405通过通槽406使得转动柱402与套筒401之间分离松脱。
28.工作原理:安装时,首先依照限位条3,将带有限位条3的第一侧板1与第二侧板2之间限位,之后将固定螺栓6拧入第一侧板1及第二侧板2预设的螺栓孔中,之后再在固定螺栓6的外侧拧上固定螺母7,在拧入固定螺母7的时候需要保证转动柱402与套筒401处于固定状态,待固定螺母7拧紧后,拧动转动柱402,转动柱402上的棘爪405脱离固定卡槽407后沿着通槽406方向移动,因为在转动柱402与套筒401之间设有压紧弹簧,因此在压紧弹簧的作用下,转动柱402被弹出,使得转动柱402上的固定块403进入延伸板5上的异形槽中,使得延伸板5被卡住,延伸板5和固定螺母7固定连接,因此延伸板5被卡住,使得固定螺母7被固定住,两侧板之间不会轻易发生松动。
2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叉车的左右上侧板组合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侧板(1)及第二侧板(2),所述第一侧板(1)一侧设置有第二侧板(2);所述第一侧板(1)与第二侧板(2)之间设置有固定螺栓(6),所述固定螺栓(6)外侧固定套接有固定螺母(7),所述固定螺母(7)周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延伸板(5);所述延伸板(5)内侧设置有固定组件(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叉车的左右上侧板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1)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条(3),所述第二侧板(2)一侧外壁与限位条(3)相对应位置开设有限位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叉车的左右上侧板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4)包括套筒(401),所述套筒(401)内侧设置有转动柱(402),所述转动柱(402)内侧设置有伸缩弹簧(404),所述伸缩弹簧(404)远离转动柱(402)一端固定连接有棘爪(405),所述套筒(401)外侧壁固定套接有固定块(403)。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用于叉车的左右上侧板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板(5)内侧与固定块(403)相对应位置开设有异形槽。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叉车的左右上侧板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401)与转动柱(402)之间设置有压紧弹簧,且套筒(401)一侧末端与第二侧板(2)一侧外壁之间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叉车的左右上侧板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401)内侧与棘爪(405)相对应位置开设有固定卡槽(407),且套筒(401)前端外壁与棘爪(405)相对应位置开设有通槽(406)。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叉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叉车的左右上侧板组合件,包括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一侧设置有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外侧固定套接有固定螺母,所述固定螺母周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延伸板;通过设置有固定组件,利用固定组件中的固定块将延伸板与转动柱之间进行卡紧,而在固定螺母进行转动时,利用棘爪将套筒与转动柱之间进行卡紧,方便固定螺母的转动,之后再将转动柱旋转拧出,使得转动柱上的固定块卡入延伸板内侧,延伸板是和固定螺母连接,因此延伸板无法转动,使得固定螺母无法转动,进而保证固定螺母与固定螺栓之间无法转动,使得侧板与侧板之间的连接保证稳定性。证稳定性。证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海军 张丰峰 蔡一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电叉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19
技术公布日:2022/6/14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