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立柱式单胞藻控温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16 01:05:2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饵料培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立柱式单胞藻控温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2.单胞藻是一类个体微小,一般需要借助显微镜观察的藻类,在分类学上习惯把单细胞藻类列入微生物的范畴,单胞藻是水体主要原初生产者,对水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在能源开发、生物研究等领域也有应用,小球藻、金藻等单胞藻藻种培养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培养装置。
3.然而现有的培养装置在对单胞藻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温度控制多采用通风、遮阳等物理措施,不能达到恒温培养效果。
4.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培养装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柱式单胞藻控温培养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温度控制多采用通风、遮阳等物理措施,不能达到恒温培养效果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立柱式单胞藻控温培养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顶部轴承连接有水浴控温内筒,所述水浴控温内筒的外壁设置有培养外筒,所述培养外筒的外壁等角度分布有手抓杆,所述培养外筒内部设置有卡板,所述卡板上安装有温度计,所述基座的顶部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安装有充氧泵,所述充氧泵的输出端连接有输氧管,所述输氧管的下端位于培养外筒内部,所述支撑架上安装有加热棒,所述加热棒的下端位于水浴控温内筒的内部,所述支撑架上安装有紫外线灯管,所述紫外线灯管的下端位于水浴控温内筒的内部,所述支撑架上安装有照射灯板,所述照射灯板下端位于水浴控温内筒的内部,所述水浴控温内筒和培养外筒的外壁上均设置有排水阀口。
7.优选的,所述水浴控温内筒和培养外筒均设置为圆柱形结构,且培养外筒连接于水浴控温内筒的外壁,并且水浴控温内筒的上下两端均长于培养外筒,所述水浴控温内筒和培养外筒均为透明亚克力管道构成。
8.优选的,所述卡板设置为“j”型结构,且卡板上等间距安装有温度计。
9.优选的,所述输氧管上均匀分布有通孔,且输氧管下端位于培养外筒内壁与水浴控温内筒的外壁之间中心区域。
10.优选的,所述紫外线灯管设置有两组,且紫外线灯管关于加热棒的中心线对称分布。
11.优选的,所述照射灯板上的灯为倾斜设置,且照射灯板关于加热棒的中心线对称分布。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立柱式单胞藻控温培养装置,通过
水浴控温内筒、培养外筒、卡板、充氧泵、温度计和加热棒等零件的相互配合,使得装置可以利用水浴控温的方式,逐步将水浴控温内筒温度调整至单胞藻最适生长温度,从而便于藻类的培养,且通过卡板上安装的温度计可以实时对培养外筒内的水温进行监测,从而便于及时对温度进行调整和观察装置内水温是否均匀,另外可以将氧气输送至装置,从而便于单胞藻代谢生长,促进藻种生长,增强了装置的实用性。
13.通过水浴控温内筒、培养外筒、手抓杆、紫外线灯管和照射灯板等零件的相互配合,使得装置可以对培养装置进行消毒进行消毒,同时可以根据需要对装置进行旋转,从而调整光照,有利于单胞藻的培养。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水浴控温内筒俯视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基座;2、水浴控温内筒;3、培养外筒;4、手抓杆;5、卡板;6、温度计;7、支撑架;8、充氧泵;9、输氧管;10、加热棒;11、紫外线灯管;12、照射灯板;13、排水阀口。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立柱式单胞藻控温培养装置,包括:基座1、水浴控温内筒2、培养外筒3、手抓杆4、卡板5、温度计6、支撑架7、充氧泵8、输氧管9、加热棒10、紫外线灯管11、照射灯板12和排水阀口13,基座1的顶部轴承连接有水浴控温内筒2,水浴控温内筒2的外壁设置有培养外筒3,培养外筒3的外壁等角度分布有手抓杆4,培养外筒3内部设置有卡板5,卡板5上安装有温度计6,基座1的顶部连接有支撑架7,支撑架7的顶部安装有充氧泵8,充氧泵8的输出端连接有输氧管9,输氧管9的下端位于培养外筒3内部,支撑架7上安装有加热棒10,加热棒10的下端位于水浴控温内筒2的内部,支撑架7上安装有紫外线灯管11,紫外线灯管11的下端位于水浴控温内筒2的内部,支撑架7上安装有照射灯板12,照射灯板12下端位于水浴控温内筒2的内部,水浴控温内筒2和培养外筒3的外壁上均设置有排水阀口13。
20.水浴控温内筒2和培养外筒3均设置为圆柱形结构,且培养外筒3连接于水浴控温内筒2的外壁,并且水浴控温内筒2的上下两端均长于培养外筒3,水浴控温内筒2和培养外筒3均为透明亚克力管道构成,使得装置利用水浴控温的方式,逐步将水浴控温内筒2温度调整至单胞藻最适生长温度。
21.卡板5设置为“j”型结构,且卡板5上等间距安装有温度计6,使得卡板5可以便于温度计6的安装和快速取出,从而可以有效的对装置内顶部区域和底部区域的水温进行观察。
22.输氧管9上均匀分布有通孔,且输氧管9下端位于培养外筒3内壁与水浴控温内筒2的外壁之间中心区域,使得输氧管9可以将氧气输送到装置内,从而便于单胞藻代谢生长,
促进藻种生长。
23.紫外线灯管11设置有两组,且紫外线灯管11关于加热棒10的中心线对称分布,使得紫外线灯管11可以对培养装置进行消毒杀菌。
24.照射灯板12上的灯为倾斜设置,且照射灯板12关于加热棒10的中心线对称分布,可以对单胞藻进行照射,从而促进单胞藻的生长。
25.工作原理:根据图1所示,首先将装置通过基座1放置到培养区域,在对单胞藻接种前,首先打开紫外线灯管11,紫外线穿过水浴控温内筒2对培养外筒3进行照射消毒杀菌,然后向水浴控温内筒2加入水,启动加热棒10把温度调节至同单胞藻藻种温度一致,将单胞藻和培养液加入到培养外筒3的内壁与水浴控温内筒2的外壁之间,随着加热棒10加热水浴控温内筒2内的水,使得水的温度通过水浴控温内筒2的外壁传递,作用到培养外筒3内培养液中,从而有利于单胞藻的培养,达到控温的目的;
26.将温度计6安装在卡板5,将卡板5的下端插入到培养外筒3内,使得卡板5上端折弯处卡合在培养外筒3顶部边缘,由于温度计6设置有两个,且位于培养外筒3内底部区域和顶部和区域,并且温度计6更为靠近培养外筒3的内壁,从而有效对培养外筒3内培养液的温度进行监测,优于温度计6靠近水浴控温内筒2的监测准确性;
27.启动照射灯板12,光线穿过水浴控温内筒2的外壁照射到培养外筒3内培养液中的单胞藻,从而促进单胞藻的生长,根据需要使用者抓住手抓杆4,由于水浴控温内筒2和基座1的轴承连接,推动培养外筒3时,带动水浴控温内筒2同时进行旋转,由于照射灯板12通过支撑架7的支撑限位,从而随着水浴控温内筒2和培养外筒3的旋转,使得照射灯板12对单胞藻的照射角度和位置发生改变,调整光照,有利于单胞藻的培养,启动充氧泵8,使得充氧泵8将氧气抽入到输氧管9,再由输氧管9上的通孔注入到培养液中,从而便于单胞藻代谢生长,促进藻种生长,增强了装置的实用性,这就是该立柱式单胞藻控温培养装置的工作原理。
2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