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覆盆子叶红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2022-06-11 08:14:4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红茶制备领域,具体为一种覆盆子叶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覆盆子,又称树莓,是蔷薇科悬钩子属浆果植物。覆盆子的干燥果实为收载于《中国药典》的中药覆盆子,具有益肾固精缩尿,养肝明目的功效;覆盆子叶含有较丰富的黄酮类、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及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元素等。
3.《本草纲目》记载:“其(树莓)叶可入药,味甘性平,无毒;益肾固精,补肝明目,缩尿。茎叶煎水,可外用止痒、治冻疮、治疱;叶捣烂,可敷恶疱。”现代研究表明,覆盆子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霍乱弧菌等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能明显提高人体免疫力,其提取物还可降血糖、降血脂,因此,覆盆子叶具有药食两用的功能,开发覆盆子叶茶具有较高的价值。
4.当前以覆盆子叶为主要原料的发酵茶均为配方茶叶,本专利基于农业生产废弃物-覆盆子叶,覆盆子叶直接废弃,且覆盆子叶的使用价值无法充分体现,需要进行废物处理则需要单独的处理成本,影响农业资源化生产的成本控制,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覆盆子叶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覆盆子叶红茶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针对生产覆盆子而产生的废弃物覆盆子叶,直接废弃无法充分利用,影响农业资源化生产的成本控制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覆盆子叶红茶,包括覆盆子叶。
8.一种覆盆子叶复方红茶,包括覆盆子叶、覆盆子、牛膝草和柠檬草,覆盆子叶、覆盆子、牛膝草和柠檬草的组分重量配比为4:4:3:6。
9.一种覆盆子叶红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1)采摘:每年3上旬至6下旬采收,选取芽叶呈黄绿色的覆盆子鲜叶,芽叶要求新鲜完整,防止挤、压折损伤;
11.(2)萎凋:采用槽式萎凋、自然萎凋或综合萎凋方式,将鲜叶萎调至叶面失去光泽,叶色转为暗绿,叶形稍皱缩;
12.(3)揉捻:揉捻时间30min~90min,揉捻至揉捻叶成条率85%以上,叶条紧卷,叶汁外溢于表面;
13.(4)发酵:采用发酵机发酵;将步骤(3)揉捻好的覆盆子叶摊开放入发酵机,,茶叶的摊叶厚度为1.5~2.5cm,温度为25℃~35℃,相对湿度为90%~ 98%,发酵时间2.5h~6h。发酵至发酵叶70%~80%的色泽达到青褐色至红褐色,略带花果香;
14.(5)干燥:将步骤(4)制备的不同发酵叶分层交错平铺干燥,依次采用毛火初干和足火足干。初干采用90℃毛火热风烘15min至含水量8%~10%;足干采用75℃~85℃足火
热风烘60~90min至茶叶含水量为4%~6%。
15.(6)整形:将步骤(5)制备的干燥茶叶和覆盆子叶依次采用色选机去除筋梗,采用风选机去除黄片、碎末,再通过圆筛机、抖筛机区分长短、粗细,使各规格均匀整齐,制得覆盆子叶红茶,在红茶中添加定量的覆盆子、牛膝草和柠檬草,制得配方覆盆子叶红茶。
16.作为优选技术方案,选取的芽叶以一芽一叶初展到一芽三叶初展为主,一芽一叶初展到一芽三叶的嫩芽;
17.可以在芽叶木质化前采下,保证芽叶中纤维少,便于揉捻,尖部因为顶端优势,一芽一叶初展到一芽三叶初展的芽叶中生长素、营养物质等含量充分,营养价值高。
18.作为优选技术方案,萎凋后芽叶的含水量为63%~68%,萎凋可以进行除湿杀青;
19.在这个过程中,先蒸发部分的水分使芽叶外表面更加柔韧,在后期揉捻的时候不易破损,保证内部青叶醇被逐步分解,减少青涩的口感。
20.作为优选技术方案,采用手工揉捻方式,手工揉捻60min~90min;
21.手工揉捻可以有效的控制力度,防止在揉捻初期芽叶柔韧性不足时,直接揉捻破外表面导致整体性被破坏。
22.作为优选技术方案,采用机械揉捻方式,机械揉捻30min~60min,机械加压遵循先轻后重再轻的原则;
23.机械揉捻可以大幅提高效率,并通过调节盘式揉捻机的揉捻力度,前期轻揉,可以防止芽叶先进行软化避免直接破碎,中部重揉,将叶汁挤出可以外溢于表面,保证泡制时可以快速的扩散到茶水中,提高口感,后期轻揉,将叶条卷在一起,完成整形,将绝大部分的叶汁包裹,提高有效成分的包裹防止直接挥发,并可以保证美观。
24.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发酵的温度为28℃~32℃,相对湿度为92%~96%,发酵时间2h~6h;
25.通过进一步精确化温湿度和发酵时间,可以在精确的温湿度环境下,可以缓慢的将芽叶发酵,可以保证花果香充分保存。
26.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毛火初干达到干条索收紧,有较强刺手感为适度,和足火足干达到用手指捻茶条即成粉末为准;
27.毛火初干可以快速的挥发水分,将芽叶内部的氧化酶快速钝化失效,防止鞣花酸等有效组分被过度氧化导致过分损失,再进行足火足干,使得内部水分在较低温度逐步挥发,在保证鞣花酸等有效组分不会被破坏的前提下,逐步的蒸干水分,保证储存时长。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9.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覆盆子叶红茶及其制备方法,搭配促进吸收的牛膝草和柠檬草,可以充分的发挥覆盆子叶抗菌消炎的功效;
30.覆盆子叶中所含鞣花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霍乱弧菌等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能明显提高人体免疫力;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废弃的覆盆子叶进行合理加工,将鞣花酸等有效组分较大程度的保存下来,充分地发掘覆盆子叶使用价值的同时又活化保护了农业生态资源,对覆盆子废弃物资源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31.且如果发酵时间因意外而错过最佳停止时间段,可以直接延长到6h左右,可以保证成品质量接近最佳状态,避免物料的浪费,提高加工容错率,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32.图1为本发明的没食子酸对照品标准曲线;
33.图2为本发明萎凋后不同含水量芽叶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对照表格;
34.图3为本发明不同揉捻方式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对照表格;
35.图4为本发明的不同揉捻时间对品质的影响示意图;
36.图5为本发明的不同发酵时间对品质的影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覆盆子叶发酵工艺考察中分别以总酚含量及澄清度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萎凋后含水量、揉捻方式、揉捻时间以及发酵时间对覆盆子叶发酵茶叶品质的影响。
38.实施例一:
39.不同含水量芽叶制茶比较
40.1.保证其他变量统一,进行萎凋后芽叶含水量单一变量对比实施加工:
41.选取芽叶呈黄绿色的覆盆子鲜叶,通过自然萎凋至含水量分别为63%和 68%,采用机械揉捻方式揉捻30min,放入发酵机发酵,摊叶厚度约为2.0cm,设置发酵温度为30℃,相对湿度为92%,发酵3h,烘干,分别制得63%芽叶覆盆子叶茶和68%芽叶覆盆子叶茶。
42.2.覆盆子叶茶总酚测定:
43.2.1溶液制备:
44.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精密称取没食子酸对照品10.05mg,置10ml棕色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精密吸取1ml,置10ml棕色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中含没食子酸0.1005mg)。
45.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取不同工艺制备的覆盆子茶粉末0.50g,精密称定,置100ml棕色量瓶中,加水80ml,超声处理45分钟,放冷,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静置(使固体物沉淀),滤过,续滤液置棕色量瓶中,即得。
46.2.2标准曲线的制备:
47.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0.25ml、0.50ml、1.00ml、1.25ml、1.50ml、 2.00ml,分别置25ml棕色量瓶中,各加入磷钼钨酸试液1ml,再分别加水至12ml,用29%碳酸钠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30分钟以相应的试剂为空白,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于760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见图1。
48.2.3测定:
49.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1ml,置25ml棕色量瓶中,照标准曲线的制备项下的方法,自“加入磷钼钨酸试液1ml”起,加水10ml,依法测定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中读出供试品溶液中没食子酸的量(mg),计算,即得。
50.3.覆盆子叶茶澄清度测定:
51.3.1溶液制备:
5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不同工艺制备的覆盆子茶3g,精密称定,冲入150ml 沸水,加盖放置5min,倒出茶汤,放冷,即得。
53.3.2测定:
54.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1ml,置25ml棕色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以相应的蒸馏水
为空白,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于70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即得。
55.4.结果:
56.鞣花酸是一种多酚二内酯,为没食子酸的二聚衍生物,为覆盆子叶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功能,同时可以抗癌、抗突变,且对人体免疫缺陷病毒有抑制作用。《中国药典》中以鞣花酸为指标对覆盆子药材制定了含量限度。采用吸光度测定法评价茶叶的澄清度,所测定的吸光度值与茶汤的透光率成反比,即吸光度值越高则表明茶叶的澄清度越低,茶汤的品质越差;
57.4.1萎凋后不同含水量对品质的影响:
58.通过分别测定63%芽叶覆盆子叶茶和68%芽叶覆盆子叶茶的总酚含量及澄清度探讨萎凋后不同含水量芽叶对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见图2。
59.数据结果表明相对63%和68%两种含水量,以68%含水量芽叶制得的覆盆子叶茶总酚含量和澄清度均更佳,可以知萎凋后含水量较高可以提高品质,所以可以采用鲜叶萎凋至含水量为68%作为半成品,进行后续加工。
60.实施例二:
61.不同揉捻方式制茶比较
62.1.保证其他变量统一,进行揉捻方式单一变量对比实施加工。
63.选取芽叶呈黄绿色的覆盆子鲜叶,通过自然萎凋至叶面失去光泽,叶色转为暗绿,测得含水量为63%,备用。取500g萎凋后芽叶含水63%的覆盆子叶二批,分别采用机械揉捻和手工揉捻方式揉捻30min,放入发酵机发酵,摊叶厚度约为2.0cm,设置发酵温度为30℃,相对湿度为92%,发酵3h,烘干,分别制得机械揉捻覆盆子叶茶和手工揉捻覆盆子叶茶。
64.2.覆盆子叶茶总酚测定:
65.总酚测定流程如实施例一。
66.3.覆盆子叶茶澄清度测定:
67.澄清度测定流程如实施例一。
68.4.结果:
69.鞣花酸是一种多酚二内酯,为没食子酸的二聚衍生物,为覆盆子叶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功能,同时可以抗癌、抗突变,且对人体免疫缺陷病毒有抑制作用。《中国药典》中以鞣花酸为指标对覆盆子药材制定了含量限度。采用吸光度测定法评价茶叶的澄清度,所测定的吸光度值与茶汤的透光率成反比,即吸光度值越高则表明茶叶的澄清度越低,茶汤的品质越差;
70.通过分别测定机械揉捻覆盆子叶茶和手工揉捻覆盆子叶茶的总酚含量及澄清度探讨不同揉捻方式对品质的影响,结果见图3。
71.研究结果表明,萎凋后采用手工揉捻方式制成的覆盆子叶茶总体破损率低,总酚含量略微降低,但是澄清度大大增加,口感更佳。
72.实施例三:
73.不同揉捻时间制茶比较
74.1.保证其他变量统一,进行揉捻时间单一变量对比实施加工:
75.选取芽叶呈黄绿色的覆盆子鲜叶,通过自然萎凋至叶面失去光泽,叶色转为暗绿,测得含水量为63%,备用。取500g萎凋后芽叶含水63%的覆盆子叶五批,采用手工揉捻方式
分别揉捻15min、30min、45min、60min,放入发酵机发酵,摊叶厚度约为2.0cm,设置发酵温度为30℃,相对湿度为92%,发酵3h,烘干,分别制得揉捻15min覆盆子叶茶、揉捻30min覆盆子叶茶、揉捻45min覆盆子叶茶和揉捻60min覆盆子叶茶。
76.2.覆盆子叶茶总酚测定:
77.总酚测定流程如实施例一。
78.3.覆盆子叶茶澄清度测定:
79.澄清度测定流程如实施例一。
80.4.结果:
81.鞣花酸是一种多酚二内酯,为没食子酸的二聚衍生物,为覆盆子叶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功能,同时可以抗癌、抗突变,且对人体免疫缺陷病毒有抑制作用。《中国药典》中以鞣花酸为指标对覆盆子药材制定了含量限度。采用吸光度测定法评价茶叶的澄清度,所测定的吸光度值与茶汤的透光率成反比,即吸光度值越高则表明茶叶的澄清度越低,茶汤的品质越差;
82.通过分别测定手工揉捻15min、30min、45min和60min的覆盆子叶茶中总酚含量及澄清度探讨不同揉捻方式对品质的影响,结果见图4。
83.研究结果表明,萎凋后的芽叶采用手工揉捻方式,揉捻30min至45min 之间,随着揉捻时间的继续延长,总酚含量上升有限,但是澄清度会大幅降低,所以可以选取30min左右的揉捻时间。
84.实施例四:
85.不同发酵时间制茶比较
86.1.保证其他变量统一,进行发酵时间单一变量对比实施加工:
87.选取芽叶呈黄绿色的覆盆子鲜叶,通过自然萎凋至叶面失去光泽,叶色转为暗绿,测得含水量为63%,备用。取500g萎凋后芽叶含水63%的覆盆子叶五批,采用机械揉捻方式揉捻30min,放入发酵机发酵,摊叶厚度约为 2.0cm,设置发酵温度为30℃,相对湿度为92%,分别发酵2h、3h、4h、5h、 6h,烘干,分别制得发酵2h覆盆子叶茶、发酵3h覆盆子叶茶、发酵4h覆盆子叶茶、发酵5h覆盆子叶茶、发酵6h覆盆子叶茶。
88.2.覆盆子叶茶总酚测定:
89.总酚测定流程如实施例一。
90.3.覆盆子叶茶澄清度测定:
91.澄清度测定流程如实施例一。
92.4.结果:
93.鞣花酸是一种多酚二内酯,为没食子酸的二聚衍生物,为覆盆子叶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功能,同时可以抗癌、抗突变,且对人体免疫缺陷病毒有抑制作用。《中国药典》中以鞣花酸为指标对覆盆子药材制定了含量限度。采用吸光度测定法评价茶叶的澄清度,所测定的吸光度值与茶汤的透光率成反比,即吸光度值越高则表明茶叶的澄清度越低,茶汤的品质越差;
94.通过分别测定发酵2h、3h、4h、5h和6h的覆盆子叶茶中总酚含量及澄清度探讨不同揉捻方式对品质的影响,结果见图5。
95.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发酵机发酵2h和6h,制成覆盆子叶茶成品品质接近,所以可以
采用2h作为发酵加工时间,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但若因特殊原因致使发酵时间意外延长,可发酵至6h以保证成品质量接近最佳状态,避免物料的浪费,提高加工容错率。
96.实施例五:
97.覆盆子叶红茶不同配方组成
98.一种覆盆子叶复方红茶,包括覆盆子叶、覆盆子、牛膝草和柠檬草,覆盆子叶、覆盆子、牛膝草和柠檬草的组分重量配比为4:4:3:6。
99.搭配促进吸收的牛膝草和柠檬草,可以充分的发挥覆盆子叶抗菌消炎的功效。
100.覆盆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霍乱弧菌等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能明显提高人体免疫力,其提取物还可降血糖、降血脂,为公知常识,参考文献,植物提取物鞣花酸的药理作用及制剂研究进展;
101.网络出版地址:
102.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6.1068.s.20170316.1048.004.html
103.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6。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