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弹性铝模传递机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11 07:35:5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设施传递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弹性铝模传递机动装置。


背景技术:

2.铝模即铝合金模板以铝合金型材为主要材料,经过机械加工和焊接等工艺制成的适用于混凝土工程的模板,并按照50mm模数设计由面板、肋、主体型材、平面模板、转角模板、早拆装置组合而成。建筑施工过程中,铝合金模板目前被越来越广泛的使用。现场混凝土浇筑养护完成后,铝模拆模过程中,工人一般通过楼板上预留的传料孔进行搬运传递。拆模层的工人往上递,施工层工人在上面接。由于铝合金模板相对较大且厚重,拆模层的工人经常需要站在凳子上将模板往上递,工作风险提升,施工层工人在作业层接下层传递上来的铝模时也常常弯腰负重,工作强度较大,工作效率不高。
3.为了解决铝模板的传递问题,建筑施工人员设计了多种铝模板传递装置,例如cn 212897672u的实用新型专利就公开了一种铝模传料机,其利用电动机带动牵引滑轮装置,再有牵引滑轮装置带动托架沿底座支架滑动从而携带铝模在楼层间传递。该装置解决了铝模由工人上下搬运递送的问题,但是其利用电动机进行传递使得传递装置结构复杂而笨重,并且由于电动机的限制,传递装置多了电源的限制,而新建建筑本身电源拉线不容易,因此平添了铝模传递的复杂性以及限制,并且也增加了传递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铝模人工传递费时费力,使工人的负担较大,以及现有铝模传递装置采用电动驱动限制多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纯机械结构的利用弹性进行传递的铝模传递机动装置。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弹性铝模传递机动装置包括底座、立柱、弹性部件和滑块,其中用于支撑的底座上安装立柱,所述立柱为中空结构形成滑动腔,弹性部件和滑块安装在滑动腔中,弹性部件安装在滑块的下方,立柱上还设置有把手滑孔和载物台滑孔,滑块上设置有操作把手和铝模载物台,操作把手安装在滑块上并通过把手滑孔伸出,铝模载物台上固定有连接杆,连接杆穿过载物台滑孔与滑块连接固定,操作把手沿把手滑孔移动,连接杆沿载物台滑孔移动。
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种弹性铝模传递机动装置,所述铝模载物台上安装有一组平行的连接杆,所述立柱上设置有平行滑孔,平行的连接杆穿过平行滑孔与滑块连接固定。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种弹性铝模传递机动装置,铝模载物台固定有防倾带,所述的防倾带其中一端固定在铝模载物台的侧面,另一端通过卡扣固定。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种弹性铝模传递机动装置,弹性铝模传递机动装置包括一组平行设置的立柱,平行立柱上的操作把手通过把手连杆连接实现同步,铝模载物台通
过平行的连接杆固定安装。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种弹性铝模传递机动装置,弹性铝模传递机动装置还包括锁定机构,所述的锁定机构包括勾板,所述的勾板通过销轴铰接在立柱上,铰接的部位位于把手滑孔的下侧。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种弹性铝模传递机动装置,所述弹性部件采用具有大伸缩量的弹簧套筒。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2.本技术通过纯机械结构进行铝模的上送传递,结构简单,效果奇佳。本技术通过弹性部件将铝模弹顶传递,降低施工工人上下传递铝模的劳动强度,施工人员只需要通过操作把手将铝模载物台拉低,将铝模放置在铝模载物台上松开把手,弹性部件即可将铝模顶起向上传递,操作简单方便且省力。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技术的侧面剖视图。
14.图2是本技术的后视图。
15.图3是本技术的前视图。
16.图4是本技术的俯视剖面图。
17.图5是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前视图。
18.图6是图5所示实施方式的俯视剖面图。
19.图7是本技术的使用示意图。
20.图8是本技术的又一种实施方式的前视图。
21.图中标号:底座支架1,立柱2,弹性部件3,滑块4,操作把手41,铝模装载台42,连接杆43,把手滑孔21,载物台滑孔22,平行滑孔22a,楼板层5,物料传递孔51,勾板6,把手连杆7,防倾带8。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解决铝模拆模过程中,由于铝模体积尺寸较大且厚重,拆模层的工人经常需要站在凳子上将模板往上递,工作风险提升,施工层工人在作业层接下层传递上来的铝模时也常常弯腰负重,工作强度较大,工作效率不高;以及现有铝模传递装置利用电动机进行传递使得传递装置结构复杂而笨重,提高了铝模传递的复杂性以及限制并且增加传递成本的问题。
2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如图1-8所示的弹性铝模传递机动装置,用于在楼层之间进行铝模的上下传递,相较于现有的人工传递方式和电动铝模传递装置,本技术采用纯机械结构,既能够有效的提高铝模的传递效率,减轻工人进行铝模传递的工作强度,又避免现有铝模传递装置利用电机进行传递导致装置结构复杂笨重,且限制条件多的问题。
24.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弹性铝模传递机动装置包括了基础的用于整个装置安装以及保持装置稳定的底座1、安装在底座1上竖向布置在楼层之间的立柱立柱2、以及提供传递动力的弹性部件3和带动提升铝模的滑块4。
25.底座1的结构以及支撑方式有多种,例如采用较重的金属圆盘作为底座,金属圆盘
的中心设置用于安装立柱立柱2的凹糟,立柱立柱插入凹槽中,再通过锁紧件或是直接焊接的方式将立柱立柱与底座进行固定;或是采用支撑杆的方式,支撑杆设置在立柱立柱2的四周,多根支撑杆焊接在立柱立柱上,支撑杆的另一端倾斜的支撑在地面上行程支撑底座,为了使用方便也可以使用中间设置套环的可折叠三脚架等。
26.立柱2固定安装在底座1上,立柱立柱2的长度与楼层的高度相当,立柱立柱2竖向立起固定在楼层之间的传料孔旁,由立柱立柱2提供竖向支撑将铝模向上层传递,所述立柱2为中空的立柱结构,立柱2本身可以采用圆形柱体或是方形柱体,立柱2内侧的中空区域作为内腔用于安装弹性部件3和滑块4。
27.弹性部件3采用大型的弹簧件或是采用弹性套筒等具有大伸缩量的弹性机构,弹性部件3套装在立柱2的中空内腔中,弹性部件3的上方安装滑块4,滑块4上设置有用于推拉滑块使滑块沿立柱内腔移动的操作把手41,以及用于固定连接铝模载物台42的连接杆43。
28.如图2和图3所示,立柱2的背面设置把手滑孔21,操作把手41穿过把手滑孔21向立柱外侧延伸,操作时工人拉动操作把手41延伸至立柱外侧的部分,操作把手41沿把手滑孔21移动进行上下;立柱2的正面设置载物台滑孔22,连接杆43穿过载物台滑孔22将铝模载物台42与滑块4连接在一起,带动铝模载物台42沿载物台滑孔22上下移动。
29.如图4所示,操作把手41和连接杆43以滑块为中心对称设置在滑块两侧,并且操作把手41和连接杆43分别沿把手滑孔21和载物台滑孔22上下移动。
30.如图7所示,弹性铝模传递机动装置安装固定在楼层之间,上方的楼板层5设置物料传递孔51,弹性铝模传递机动装置安装在物料传递孔51的侧下方,铝模载物台42正对着物料传递孔51的中心,工人向下拉动操作把手,把手带动滑块以及与滑块连接铝模载物台向下移动,当铝模载物台移动至底部,工人将铝模放置在铝模载物台上,缓慢松开操作把手,滑块在弹簧或是弹性套筒的作用下上移,铝模本身的长度加上铝模载物台提升的高度足够铝模穿过物料传递孔突出于上层的楼板层,上层的工人抓住铝模突出的部分将铝模拉至上层完成铝模的传递。
31.为了防止在向上传递的过程中铝模发生倾倒,在铝模载物台42固定有防倾带8,所述的防倾带其中一端固定在铝模载物台42的侧面,另一端通过扣环或是卡扣等进行固定,在固定铝模之前先将扣环或是卡扣松开,铝模放置后再将防倾带8绕过铝模进行扣合固定,放置铝模再传递过程中向外倾倒。
32.实施例2:如图5和图6所示,在立柱2的正面设置平行滑孔22a,平行滑孔22a由一组平行的载物台滑孔22构成,同时滑块4上设置一组平行的连接杆43,连接杆43分别由平行滑孔22a相应的孔中伸出,通过平行的连接杆43将铝模装载台42安装在滑块上。
33.通过平行的连接杆43对铝模装载台42的连接安装进行加强和加固,从而可以使铝模装载台42承载更重的铝模,提高装置的装载能力,以及铝模传递的安全性。
34.实施例3: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弹性铝模传递机动装置还包括锁定机构,所述的锁定机构包括勾板6,所述的勾板6通过销轴铰接在立柱2上,铰接的部位位于把手滑孔21的下侧,当操作把手41下拉至最低处时,绕铰接部位转动勾板6,勾板6钩住操作把手41将其锁定,然后将铝模搬运至载物台上放置好,拉动操作把手松开勾板6,滑块在弹性部件的作用下将铝模传递至上层。
35.所述的勾板6至少要包括能够铰接在立柱上并绕铰接部位转动的连杆,以及用于
钩挡把手用的横挡杆,其典型的结构为l形杆或是板件。
36.实施例4:单立柱的结构稳定形较差,为提高弹性铝模传递机动装置的稳定性和装置的装载能力以及可靠性,所述的弹性铝模传递机动装置可以采用如图8所示的双立柱结构。
37.所述的双立柱结构采用平行立柱的方式进行设置,并且双立柱结构中的每一根立柱的结构均与但单立柱的结构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突出于立柱背部的操作把手41之间通过把手连杆7连接,通过把手连杆7使两根立柱上的操作把手同步运动。
38.立柱正面突出的连接杆43同时连接在铝模装载台42上,通过平行的连接杆43加固对铝模装载台42的支撑,提高铝模装载台42的承重能力,提高安全性和传递效率。
39.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