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压电喷头正压打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11 04:36: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打印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电喷头正压打印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压电喷头的使用中,主要问题是喷孔的堵塞,引起堵塞的主要因素有2个,颗粒和空气。颗粒问题可以通过预过滤和增加清洗次数来解决,空气问题可以通过增加长时间的墨水流动来带走,主要是正压压墨和负压吸墨2种方式。针对空气进入流道的问题,喷头厂家在喷头流道设计中加入了回流墨道,希望在打印中墨腔内的空气能被带走。在打印中厂家都是建议喷头在打印时墨腔内需要维持一个负压,为了维持这个负压,通常要求在墨瓶上施加负压,为了能有回流效果,所以在喷头的回流端需要增加一个更大的负压,才能有负压差,让墨水在流道里流动起来,但流量不能达到很大,所以能带走的空气有限。而且这个负压平衡的环境很容易因为外界的某些因素而被打破,导致吸入更多的空气。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电喷头正压打印装置,以解决现有压电喷头需提供一个很大的负压,导致墨水流量有限,带走空气有限,最终导致堵塞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本发明涉及一种压电喷头正压打印装置,其包括供墨机构、压电喷头和负压源;所述的压电喷头包括进墨通道、喷墨孔和回流通道,进墨通道和回流通道连通,喷墨孔连接于进墨通道和回流通道的交界位置,回流通道的孔径小于进墨通道的孔径;所述的供墨机构与进墨通道连接,用于向进墨通道提供墨水和正压;所述的负压源与回流通道连通,用于为回流通道提供负压,所述的回流通道还与供墨机构连通,用于将回流的墨水重新输送至供墨机构中。
6.优选地,所述的供墨机构包括主墨桶、供墨泵和副墨瓶,所述的主墨桶通过供墨泵为副墨瓶提供墨水,所述的副墨瓶与压电喷头的进墨通道连通,副墨瓶为压电喷头提供墨水和正压。
7.优选地,所述的副墨瓶的底面高度高于压电喷头的底面高度,通过高度差的方式为压电喷头内的墨水提供正压。
8.优选地,所述的副墨瓶的上部连接有正压泵,通过正压泵为压电喷头内的墨水提供正压。
9.优选地,所述的压电喷头的回流通道通过回流管路与主墨桶连通,所述的负压源设置在回流通道上。
10.优选地,所述的压电喷头的回流通道通过回流管路与副墨瓶连通,所述的负压源设置在回流通道上。
11.优选地,所述的副墨瓶内设有第一液位传感器。
12.优选地,所述的压电喷头和供墨机构之间还设有回流墨瓶,压电喷头的回流通道
通过回流管路与回流墨瓶的输入端连通,回流墨瓶的输出端通过回流管路与供墨机构连通,回流墨瓶与供墨机构之间的回流管路设有回流泵,所述的负压源连接于回流墨瓶上或者压电喷头的回流通道之后。
13.优选地,所述的回流墨瓶内设有第二液位传感器,第二液位传感器与回流泵通信连接。
14.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发明涉及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1.本发明涉及的压电喷头正压打印装置包括供墨机构、压电喷头和负压源,压电喷头包括进墨通道、喷墨孔和回流通道,回流通道的孔径小于进墨通道的孔径,使用过程中,通过孔径的减小使得回流通道内的流速得到提升,能够更有效的将压电喷头内的空气排出,更好地避免压电喷头的堵塞。
16.2.本发明涉及的压电喷头正压打印装置的供墨机构与进墨通道连接,用于向进墨通道提供墨水和正压,回流通道通过回流管路与供墨机构连通,负压源设置在回流管路上,负压源用于为回流通道提供负压,提供的负压小于一个大气压,就能够在喷墨孔处形成负压,避免吸入过量的空气。
附图说明
17.图1为实施例1涉及的压电喷头正压打印装置的结构框图;
18.图2为压电喷头的剖面图;
19.图3为实施例2涉及的压电喷头正压打印装置的结构框图;
20.图4为实施例3涉及的压电喷头正压打印装置的结构框图;
21.图5为实施例4涉及的压电喷头正压打印装置的结构框图;
22.图6为实施例5涉及的压电喷头正压打印装置的结构框图;
23.图7为实施例6涉及的压电喷头正压打印装置的结构框图;
24.图8为实施例7涉及的压电喷头正压打印装置的结构框图;
25.图9为实施例8涉及的压电喷头正压打印装置的结构框图。
26.图中:1-主墨桶,2-供墨泵,3-副墨瓶,4-压电喷头,41-进墨通道,42-喷墨孔,43-回流通道,5-回流墨瓶,6-负压源,7-正压泵,8-回流泵。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28.实施例1
29.参照附图1所示,本发明涉及的压电喷头正压打印装置包括供墨机构、压电喷头4和负压源6。所述的供墨机构包括主墨桶1、供墨泵2和副墨瓶3,所述的主墨桶通过供墨泵为副墨瓶提供墨水,副墨瓶3内设有第一液位传感器,第一液位传感器为机械式、电磁式、电感式、电容式、超声波式的液位传感器,第一液位传感器与供墨泵2通讯连接,第一液位传感器用于感应副墨瓶3内墨水的余量,当副墨瓶3内墨水余量低于最低液位时,第一液位传感器向供墨泵2发出信号并启动供墨泵2,供墨泵2将主墨桶1内的墨水抽至副墨瓶3,直至副墨瓶3内墨水的液位到达最高液位。
30.参照附图1和2所示,所述的压电喷头4包括进墨通道41、喷墨孔42和回流通道43,进墨通道41和回流通道43连通,喷墨孔42连接于进墨通道41和回流通道43的交界位置,回流通道43的孔径小于进墨通道41的孔径;所述的副墨瓶3与压电喷头4进墨通道41连接,用于向进墨通道41提供墨水和正压;压电喷头4的回流通道43通过回流管路与主墨桶1连通,负压源6设置在回流管路上,用于为回流通道提供负压,并将回流的墨水重新输送回主墨桶1中,所述的负压源6为蠕动泵。
31.上述副墨瓶3的底面高度高于压电喷头4的底面高度,即本实施例通过副墨瓶3和压电喷头4的高度差为压电喷头提供正压。
32.结合附图2对本实施例涉及的压电喷头正压打印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33.压电喷头正压打印装置工作时,由于副墨瓶3和压电喷头4的存在高度差,使得副墨瓶3到压电喷头4的底面的之间形成正压,调整负压源6转数来形成负压,通过2者的压差来保证喷墨孔42处负压,形成弯液面。
34.s1为进墨通道41的截面积,s2为回流通道43的截面积,v1为进墨通道41处的流速,v2为回流通道43处的流速,p1为进墨通道41处的压力,p2为回流通道43处的压力,p3为喷墨孔42处的压力。在流量恒定的情况下,s1*v1=s2*v2,由于s1大于s2,则v2大于v1,使得回流通道43内的流速得到提升,能有效的将压电喷头内的空气排出,更好地避免压电喷头的堵塞。
35.按不可压缩空气的伯努里理想能量方程:p1 1/2*ρ*v1*v1=p2 1/2*ρ*v2*v2,当p1大于p2,p3处就是负压,因此,p2只需要小于1个大气压就能满足条件,可避免吸入过量的空气而导致喷墨受阻。本实施例还可以调整回流的流速来调整喷孔p3的负压值,以满足不同条件下的打印作业。
36.实施例2
37.参照附图3所示,本发明涉及的压电喷头正压打印装置包括供墨机构、压电喷头4和负压源6。所述的供墨机构包括主墨桶1、供墨泵2和副墨瓶3,所述的主墨桶通过供墨泵为副墨瓶提供墨水,副墨瓶3内设有第一液位传感器,第一液位传感器为浮子,液位传感器与供墨泵2通讯连接,第一液位传感器用于感应副墨瓶3内墨水的余量,当副墨瓶3内墨水余量低于最低液位时,第一液位传感器向供墨泵2发出信号并启动供墨泵2,供墨泵2将主墨桶1内的墨水抽至副墨瓶3,直至副墨瓶3内墨水的液位到达最高液位。
38.参照附图3和2所示,所述的压电喷头4包括进墨通道41、喷墨孔42和回流通道43,进墨通道41和回流通道43连通,喷墨孔42连接于进墨通道41和回流通道43的交界位置,回流通道43的孔径小于进墨通道41的孔径;所述的副墨瓶3与压电喷头4进墨通道41连接,用于向进墨通道41提供墨水和正压;压电喷头4的回流通道43通过回流管路与副墨瓶3连通,负压源6设置在回流管路上,用于为回流通道提供负压,并将回流的墨水重新输送回副墨瓶3中,负压源6采用隔膜泵。
39.上述副墨瓶3的底面高度高于压电喷头4的底面高度,即本实施例通过副墨瓶3和压电喷头4的高度差为压电喷头提供正压。
40.本实施例涉及的压电喷头正压打印装置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
41.实施例3
42.参照附图4所示,本发明涉及的压电喷头正压打印装置包括供墨机构、压电喷头4
和负压源6。所述的供墨机构包括主墨桶1、供墨泵2和副墨瓶3,所述的主墨桶通过供墨泵为副墨瓶提供墨水,副墨瓶3内设有第一液位传感器,第一液位传感器为浮子,第一液位传感器与供墨泵2通讯连接,第一液位传感器用于感应副墨瓶3内墨水的余量,当副墨瓶3内墨水余量低于最低液位时,第一液位传感器向供墨泵2发出信号并启动供墨泵2,供墨泵2将主墨桶1内的墨水抽至副墨瓶3,直至副墨瓶3内墨水的液位到达最高液位。
43.参照附图4和2所示,所述的压电喷头4包括进墨通道41、喷墨孔42和回流通道43,进墨通道41和回流通道43连通,喷墨孔42连接于进墨通道41和回流通道43的交界位置,回流通道43的孔径小于进墨通道41的孔径;所述的副墨瓶3与压电喷头4进墨通道41连接,用于向进墨通道41提供墨水和正压;压电喷头4的回流通道43通过回流管路与主墨桶1连通,负压源6设置在回流管路上,用于为回流通道提供负压,并将回流的墨水重新输送回主墨桶1中,负压源6为隔膜泵。
44.上述副墨瓶3的上部连接有正压泵7,通过正压泵7为压电喷头提供正压。
45.结合附图2对本实施例涉及的压电喷头正压打印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46.压电喷头正压打印装置工作时,通过正压泵7为压电喷头4提供正压,调整负压源6转数来形成负压,通过压电喷头4内进墨通道41和回流通道43的压差来保证喷墨孔42处负压,形成弯液面。
47.s1为进墨通道41的截面积,s2为回流通道43的截面积,v1为进墨通道41处的流速,v2为回流通道43处的流速,p1为进墨通道41处的压力,p2为回流通道43处的压力,p3为喷墨孔42处的压力。在流量恒定的情况下,s1*v1=s2*v2,由于s1大于s2,则v2大于v1,使得回流通道43内的流速得到提升,能有效的将压电喷头内的空气排出,更好地避免压电喷头的堵塞。
48.按不可压缩空气的伯努里理想能量方程:p1 1/2*ρ*v1*v1=p2 1/2*ρ*v2*v2,当p1大于p2,p3处就是负压,因此,p2只需要小于1个大气压就能满足条件,可避免吸入过量的空气而导致喷墨受阻。本实施例还可以调整回流的流速来调整喷孔p3的负压值,以满足不同条件下的打印作业。
49.实施例4
50.参照附图5所示,本发明涉及的压电喷头正压打印装置包括供墨机构、压电喷头4和负压源6。所述的供墨机构包括主墨桶1、供墨泵2和副墨瓶3,所述的主墨桶通过供墨泵为副墨瓶提供墨水,副墨瓶3内设有第一液位传感器,第一液位传感器为浮子,第一液位传感器与供墨泵2通讯连接,第一液位传感器用于感应副墨瓶3内墨水的余量,当副墨瓶3内墨水余量低于最低液位时,第一液位传感器向供墨泵2发出信号并启动供墨泵2,供墨泵2将主墨桶1内的墨水抽至副墨瓶3,直至副墨瓶3内墨水的液位到达最高液位。
51.参照附图4和2所示,所述的压电喷头4包括进墨通道41、喷墨孔42和回流通道43,进墨通道41和回流通道43连通,喷墨孔42连接于进墨通道41和回流通道43的交界位置,回流通道43的孔径小于进墨通道41的孔径;所述的副墨瓶3与压电喷头4进墨通道41连接,用于向进墨通道41提供墨水和正压;压电喷头4的回流通道43通过回流管路与副墨瓶3连通,负压源6设置在回流管路上,用于为回流通道提供负压,并将回流的墨水重新输送回副墨瓶3中,负压源6采用蠕动泵。
52.上述副墨瓶3的上部连接有正压泵7,通过正压泵7为压电喷头提供正压。
53.本实施例涉及的压电喷头正压打印装置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3相同。
54.实施例5
55.参照附图6所示,本发明涉及的压电喷头正压打印装置包括供墨机构、压电喷头4、回流墨瓶5和负压源6。所述的供墨机构包括主墨桶1、供墨泵2和副墨瓶3,所述的主墨桶1通过供墨泵2为副墨瓶3提供墨水,副墨瓶3内设有第一液位传感器,第一液位传感器为浮子,第一液位传感器与供墨泵2通讯连接,第一液位传感器用于感应副墨瓶3内墨水的余量,当副墨瓶3内墨水余量低于最低液位时,第一液位传感器向供墨泵2发出信号并启动供墨泵2,供墨泵2将主墨桶1内的墨水抽至副墨瓶3,直至副墨瓶3内墨水的液位到达最高液位。
56.参照附图6和2所示,所述的压电喷头4包括进墨通道41、喷墨孔42和回流通道43,进墨通道41和回流通道43连通,喷墨孔42连接于进墨通道41和回流通道43的交界位置,回流通道43的孔径小于进墨通道41的孔径;所述的副墨瓶3与压电喷头4进墨通道41连接,用于向进墨通道41提供墨水和正压;压电喷头4的回流通道43通过回流管路与回流墨瓶5连通,回流墨瓶5又通过另一段回流管路与主墨桶1连通,回流墨瓶5起到缓存回流的墨水的作用,回流墨瓶5内设有第二液位传感器,回流墨瓶5与主墨桶1之间的回流管路上设有回流泵8,回流泵8与第二液位传感器通信连接,当第二液位传感器检测到回流墨瓶5内液位达到上限时,开启回流泵8,回流泵8将回流墨瓶5内的墨水抽到主墨桶1中。所述的负压源6连接于回流墨瓶5上,为回流通道43提供负压,负压源6采用负压气泵。
57.上述副墨瓶3的底面高度高于压电喷头4的底面高度,即本实施例通过副墨瓶3和压电喷头4的高度差为压电喷头提供正压。
58.本实施例涉及的压电喷头正压打印装置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
59.实施例6
60.参照附图7所示,本发明涉及的压电喷头正压打印装置包括供墨机构、压电喷头4、回流墨瓶5和负压源6。所述的供墨机构包括主墨桶1、供墨泵2和副墨瓶3,所述的主墨桶通过供墨泵为副墨瓶提供墨水,副墨瓶3内设有第一液位传感器,第一液位传感器为浮子,第一液位传感器与供墨泵2通讯连接,第一液位传感器用于感应副墨瓶3内墨水的余量,当副墨瓶3内墨水余量低于最低液位时,第一液位传感器向供墨泵2发出信号并启动供墨泵2,供墨泵2将主墨桶1内的墨水抽至副墨瓶3,直至副墨瓶3内墨水的液位到达最高液位。
61.参照附图7和2所示,所述的压电喷头4包括进墨通道41、喷墨孔42和回流通道43,进墨通道41和回流通道43连通,喷墨孔42连接于进墨通道41和回流通道43的交界位置,回流通道43的孔径小于进墨通道41的孔径;所述的副墨瓶3与压电喷头4进墨通道41连接,用于向进墨通道41提供墨水和正压;压电喷头4的回流通道43通过回流管路与回流墨瓶5连通,回流墨瓶5又通过另一段回流管路与副墨瓶3连通,回流墨瓶5起到缓存回流的墨水的作用,回流墨瓶5内设有第二液位传感器,回流墨瓶5与副墨瓶3之间的回流管路上设有回流泵8,回流泵8与第二液位传感器通信连接,当第二液位传感器检测到回流墨瓶5内液位达到上限时,开启回流泵8,回流泵8将回流墨瓶5内的墨水抽到副墨瓶3中。所述的负压源6连接于回流墨瓶5上,为回流通道43提供负压,负压源6采用真空发生器。
62.上述副墨瓶3的底面高度高于压电喷头4的底面高度,即本实施例通过副墨瓶3和压电喷头4的高度差为压电喷头提供正压。
63.本实施例涉及的压电喷头正压打印装置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
64.实施例7
65.参照附图8所示,本发明涉及的压电喷头正压打印装置包括供墨机构、压电喷头4、回流墨瓶5和负压源6。所述的供墨机构包括主墨桶1、供墨泵2和副墨瓶3,所述的主墨桶通过供墨泵为副墨瓶提供墨水,副墨瓶3内设有第一液位传感器,第一液位传感器为浮子,第一液位传感器与供墨泵2通讯连接,第一液位传感器用于感应副墨瓶3内墨水的余量,当副墨瓶3内墨水余量低于最低液位时,第一液位传感器向供墨泵2发出信号并启动供墨泵2,供墨泵2将主墨桶1内的墨水抽至副墨瓶3,直至副墨瓶3内墨水的液位到达最高液位。
66.参照附图8和2所示,所述的压电喷头4包括进墨通道41、喷墨孔42和回流通道43,进墨通道41和回流通道43连通,喷墨孔42连接于进墨通道41和回流通道43的交界位置,回流通道43的孔径小于进墨通道41的孔径;所述的副墨瓶3与压电喷头4进墨通道41连接,用于向进墨通道41提供墨水和正压;压电喷头4的回流通道43通过回流管路与回流墨瓶5连通,回流墨瓶5又通过另一段回流管路与主墨桶1连通,回流墨瓶5起到缓存回流的墨水的作用,回流墨瓶5内设有第二液位传感器,回流墨瓶5与主墨桶1之间的回流管路上设有回流泵8,回流泵8与第二液位传感器通信连接,当第二液位传感器检测到回流墨瓶5内液位达到上限时,开启回流泵8,回流泵8将回流墨瓶5内的墨水抽到主墨桶1中。所述的负压源6连接于回流墨瓶5上,为回流通道43提供负压,负压源6采用真空发生器。
67.上述副墨瓶3的上部连接有正压泵7,通过正压泵7为压电喷头提供正压。
68.本实施例涉及的压电喷头正压打印装置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3相同。
69.实施例8
70.参照附图9所示,本发明涉及的压电喷头正压打印装置包括供墨机构、压电喷头4、回流墨瓶5和负压源6。所述的供墨机构包括主墨桶1、供墨泵2和副墨瓶3,所述的主墨桶通过供墨泵为副墨瓶提供墨水,副墨瓶3内设有第一液位传感器,第一液位传感器为浮子,第一液位传感器与供墨泵2通讯连接,第一液位传感器用于感应副墨瓶3内墨水的余量,当副墨瓶3内墨水余量低于最低液位时,第一液位传感器向供墨泵2发出信号并启动供墨泵2,供墨泵2将主墨桶1内的墨水抽至副墨瓶3,直至副墨瓶3内墨水的液位到达最高液位。
71.参照附图4和2所示,所述的压电喷头4包括进墨通道41、喷墨孔42和回流通道43,进墨通道41和回流通道43连通,喷墨孔42连接于进墨通道41和回流通道43的交界位置,回流通道43的孔径小于进墨通道41的孔径;所述的副墨瓶3与压电喷头4进墨通道41连接,用于向进墨通道41提供墨水和正压;压电喷头4的回流通道43通过回流管路与回流墨瓶5连通,回流墨瓶5又通过另一段回流管路与副墨瓶3连通,回流墨瓶5起到缓存回流的墨水的作用,回流墨瓶5内设有第二液位传感器,回流墨瓶5与副墨瓶3之间的回流管路上设有回流泵8,回流泵8与第二液位传感器通信连接,当第二液位传感器检测到回流墨瓶5内液位达到上限时,开启回流泵8,回流泵8将回流墨瓶5内的墨水抽到副墨瓶3中。所述的负压源6连接于回流墨瓶5上,为回流通道43提供负压,负压源6采用负压气泵。
72.上述副墨瓶3的上部连接有正压泵7,通过正压泵7为压电喷头提供正压。
73.本实施例涉及的压电喷头正压打印装置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3相同。
74.以上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