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生物毒性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11 01:04:3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毒性检测装置,属于生物毒性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为了提高水环境安全监控预警水平,我国不断加强水环境安全防控体系的建设,但现有监测方法主要是依靠常规的化学分析方法进行水质检验和分析。采用常规方法检测水中的毒害物质时,仅可对有限污染参数进行检测,无法全面说清楚水质综合毒性状态。发光细菌法综合毒性分析技术利用发光细菌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能发出波长在450-490nm的蓝绿色可见光,且发光强度持续稳定,与水环境中毒物接触时,它们发出的光受到毒物的影响,一般是抑制作用,抑制程度跟毒物浓度以及毒性大小相关。当待测物中的有毒物质与发光细菌接触时,细菌发光强度立即发生改变,并随着有毒物质的浓度增加发光强度而减弱,而这种光强度的变化可以用一种精密的测光仪器定量测出,由此又可根据光强度的变化来算出毒物的浓度。测定的结果以相对发光率或者相对抑制率来表示,相对发光率(100%)=样品发光强度/对照发光强度
×
100%;发光抑制率(100%)=1-相对发光率。相对发光率与有毒物质的毒性大小呈负相关,发光抑制率与之呈正相关。也可以以抑制率50%的毒物浓度(ec50)表示。利用发光细菌法测试环境污染物毒性具有灵敏性高、相关性好、反应速度快、成本低廉、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可以很好地弥补常规化学分析方法对水环境监测的缺陷。
3.但是现有生物毒性检测用的装置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以下问题:
4.1、现有的生物毒性检测时需要将盛放有发光细菌溶液的试剂瓶放入检测装置的试样仓内,然而检测完成后,试剂瓶不容易取出,操作不方便,降低检测效率。
5.2、检测生物毒性时一般是通过光电元件检测发光细菌的发光强度,在取放盛放有发光细菌的试剂瓶时,外部强光会直接照射到光电元件,由于光电元件对强光很敏感,会影响光电元件,从而使得检测结果不准确,严重时导致光电元件损坏,设备无法工作。
6.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生物毒性检测装置,可以方便取放试剂瓶,操作简单,提高检测效率;可以避免强光直接照射光电检测元件,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8.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生物毒性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外壳,所述检测外壳为圆柱形,所述检测外壳内沿轴线设置贯通孔,所述贯通孔为阶梯孔,所述贯通孔的大孔内可转动设置转动套,所述转动套的上端伸出检测外壳外部;
9.所述转动套的上端开口,下端封闭;所述转动套的内腔用于放置试剂瓶;所述转动套的侧壁设有沿径向延伸的检测孔,所述检测外壳的侧壁上设置安装孔,随着转动套转动,所述安装孔与检测孔对齐或者错开;
10.所述检测外壳上端设有上盖,所述上盖内从上至下设有试剂瓶容纳腔和转动套容
纳腔,所述试剂瓶容纳腔内壁上固定设置有若干个弹性片,若干个弹性片沿周向均匀间隔设置,若干个弹性片中间形成用于夹紧试剂瓶的通道。
11.进一步地,所述转动套的下端同轴连接轴管,所述轴管转动设置在贯通孔的小孔内,所述轴管的下端伸出检测外壳外。
12.进一步地,所述轴管与检测外壳之间设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用于限位转动套的转动起点和终点。
13.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沿检测外壳侧壁周向延伸的限位孔和可沿限位孔移动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螺纹连接于轴管上,所述限位杆沿径向贯穿轴管;所述检测外壳小孔内壁上设有两个定位孔;
14.所述限位杆移动至限位孔的一端时,所述限位杆与一个定位孔同轴线;所述限位杆移动至限位孔的另一端时,所述限位杆与另一个定位孔同轴线。
15.进一步地,所述检测孔为圆形或者方形,所述检测孔与转动套的内腔相连通。
16.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孔用于安装光电检测元件,所述安装孔沿径向延伸,所述安装孔与贯通孔的大孔相连通;所述安装孔与检测孔的轴心线在同一水平面上。
17.进一步地,所述转动套伸出检测外壳外的部分容纳于转动套容纳腔内。
18.进一步地,所述轴管与贯通孔的小孔采用轴承转动连接,所述轴承外部设置轴承压盖,所述轴承压盖通过螺栓固定在检测外壳上。
19.进一步地,所述轴管下端设置有手柄。
20.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21.本实用新型可以方便取放试剂瓶,操作简单,提高检测效率;可以避免强光直接照射光电检测元件,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便于携带、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图1中a-a剖视图;
25.图中,
26.1-检测外壳,2-上盖,3-转动套,4-轴管,5-轴承,6-轴承压盖,7-检测孔,8-安装孔,9-手柄,10-限位孔,11-限位杆,12-定位孔,13-试剂瓶容纳腔,14-转动套容纳腔,15-弹性片。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28.实施例1
29.如图1-2共同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物毒性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外壳1,所述检测外壳1为圆柱形,所述检测外壳1内沿轴线设置贯通孔,所述贯通孔为阶梯孔,所述贯通孔的大孔内可转动设置转动套3,所述转动套3的上端伸出检测外壳1外部。
30.所述转动套3的上端开口,下端封闭;所述转动套3的内腔用于放置盛放有发光细菌溶液的试剂瓶。
31.所述转动套3的下端同轴连接轴管4,所述轴管4转动设置在贯通孔的小孔内,所述轴管4的下端伸出检测外壳1外。所述轴管4下端设置有手柄9,转动手柄9,通过轴管4带动转动套3转动。
32.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轴管4与贯通孔的小孔采用轴承5转动连接,所述轴承5外部设置轴承压盖6,所述轴承压盖6通过螺栓固定在检测外壳1上。
33.所述转动套3的侧壁设有沿径向延伸的检测孔7,所述检测孔7为圆形或者方形,所述检测孔7与转动套3的内腔相连通。
34.所述检测外壳1的侧壁上设置安装孔8,所述安装孔8用于安装光电检测元件,所述安装孔8沿径向延伸,所述安装孔8与贯通孔的大孔相连通;所述安装孔8与检测孔7的轴心线在同一水平面上。随着转动套3转动,所述安装孔8与检测孔7对齐或者错开;当安装孔8与检测孔7对齐时,安装孔3内的光电检测元件正对试剂瓶内的发光细菌;当安装孔8与检测孔7错开时,安装孔8被转动套3侧壁遮挡,从而避免强光直接照射安装在安装孔8内的光电检测元件。
35.所述检测外壳1上端设有上盖2,所述上盖2内从上至下设有试剂瓶容纳腔13和转动套容纳腔14,所述试剂瓶容纳腔13的内径小于转动套容纳腔14的内径;所述试剂瓶容纳腔13内壁上固定设置有若干个弹性片15,若干个弹性片15沿周向均匀间隔设置,若干个弹性片15中间形成用于夹紧试剂瓶的通道。
36.所述转动套3伸出检测外壳1外的部分容纳于转动套容纳腔14内;所述转动套容纳腔14与转动套3相适配。
37.所述轴管4与检测外壳1之间设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用于限位转动套3的转动起点和终点。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沿检测外壳1侧壁周向延伸的限位孔10和可沿限位孔10移动的限位杆11,所述限位杆11螺纹连接于轴管4上,所述限位杆11沿径向贯穿轴管4;所述检测外壳1小孔内壁上设有两个定位孔12,所述限位杆11移动至限位孔10的一端时,所述限位杆11与一个定位孔12同轴线;所述限位杆11移动至限位孔10的另一端时,所述限位杆11与另一个定位孔12同轴线,以保证拧动限位杆10,可以旋入定位孔12内,实现锁紧定位。
38.所述光电检测元件与生物毒性检测单元连接,所述生物毒性检测单元固定在检测外壳1的侧部。
39.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限位杆11的端部设置旋拧头。
4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41.工作时,将试剂瓶放入上盖上的试剂瓶容纳腔内,通过弹性片可以夹紧试剂瓶,然后将手持上盖,将试剂瓶放入转动套的内腔中;然后转动手柄,通过轴管带动转动套旋转,当限位杆移动至限位孔的一端时,安装孔中的光电检测元件与检测孔对齐,然后拧动限位杆至其进入定位孔内,通过光电检测元件和生物毒性检测单元对发光细菌的发光强度进行检测分析。
42.本实用新型可以方便取放试剂瓶,操作简单,提高检测效率;可以避免强光直接照射光电检测元件,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便于携带、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43.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的举例,其中未详细述及的部分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