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水利生态智能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10 23:16:5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利生态智能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2.生态水利是对水资源科学利用的一种途径和方式,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开发水利、发展经济,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服务。生态水利是一个长期的、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生物科学技术的支撑,要以雄厚的经济实力作基础才能实现。生态水利的终极目标是建成自动化生态水利,用于抵御洪涝灾害、提供人畜饮水安全保障和确保农作物丰收。
3.现有的水利生态智能监测装置在进行水源取样时,通常需要利用升降杆将储水箱下降到指定深度,但是升降杆的升降空间有限,在使用时也很不方便,实用性差。
4.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水利生态智能监测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升降杆的升降空间有限,在使用时也很不方便,实用性差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水利生态智能监测装置。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利生态智能监测装置,包括底座和升降机构,所述底座通过升降机构连接有连接板,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分别对称固定连接在底座顶面和底面的两个第一固定板和两个第二固定板,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板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轴,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轴,所述第一固定轴与第二固定轴外侧面分别对称固定套接有两个第一定滑轮和两个第二定滑轮,所述连接板顶面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三固定板,两个所述第三固定板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轴,所述第三固定轴外侧面对称固定套接有两个第三定滑轮,所述底座底面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底面固定连接有牵引线,所述牵引线远离连接块的一端依次绕过第三定滑轮、第二定滑轮以及第一定滑轮;
7.所述第一固定板上安装有用于驱动升降机构工作的动力机构,所述连接板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底端共同安装有储水机构。
8.通过设置升降机构、动力机构以及储水机构,使得装置具备良好的升降功能,将储水机构下降到某一深度,并一次性取得多份水样,实用性强。
9.优选的,所述底座侧壁的四个拐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底面固定连接有飘浮球。
10.通过设置支撑板和飘浮球,使得装置稳定漂浮在水面上,便于监测。
11.优选的,所述第二定滑轮与第一定滑轮关于底座对称,所述底座上对应位置开设有用于牵引线穿过的贯穿孔。
12.通过设置贯穿孔,使得牵引线顺利穿过底座。
13.优选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两个第一固定板之间的输出轴,所述输出
轴上对称固定套接有两个绕线筒,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固定板上固定安装有用于驱动输出轴转动的伺服电机。
14.通过设置动力机构,实现了牵引线的快速收紧和放松。
15.优选的,所述牵引线远离连接块的一端固定在绕线筒上。
16.通过将牵引线远离连接块的一端固定在绕线筒上,使得牵引线更好地缠绕在绕线筒上。
17.优选的,所述储水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连接杆底端的储水箱,所述储水箱内固定连接有多个隔板,多个隔板将储水箱等分成多个储水腔。
18.通过设置储水机构,利用多个储水腔同时进行取水工作。
19.优选的,多个储水腔内均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外侧面固定套接有盖板,多个所述转轴通过啮合机构连接,所述储水箱外侧面固定安装有用于驱动其中一个转轴转动的驱动电机。
20.通过设置转轴以及盖板,使得多个储水腔实现开和闭。
21.优选的,所述啮合机构包括分别固定套接在多个转轴外侧面的链轮,多个链轮通过链条啮合连接。
22.通过设置啮合机构,使得多个转轴联动。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24.1、本技术通过在底座上设置升降机构和动力机构,当伺服电机工作时带动输出轴转动,从而带动绕线筒转动,进行牵引线的收紧和放松,当牵引线收紧时,带动连接板上升,当牵引线放松时,带动连接板下降,进而实现储水机构的稳定升降,便于对任意深度进行取样,提高了取样效率,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25.2、本技术通过储水机构以及啮合机构的配合使用,当储水箱下降到指定机构深度后,启动驱动电机工作,带动与之输出端连接的转轴转动,该转轴通过啮合机构带动其他转轴同步转动,使得多个盖板同步翻转,从而打开储水腔,装满水后同时关闭盖板,实现在同一深度一次性取得多份水样,便于后期进行检测。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水利生态智能监测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水利生态智能监测装置另一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水利生态智能监测装置中升降机构以及动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水利生态智能监测装置中储水机构以及啮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0.图中:1、底座;2、支撑板;3、飘浮球;4、第一固定板;5、输出轴;6、第一固定轴;7、绕线筒;8、伺服电机;9、第一定滑轮;10、牵引线;11、第二固定板;12、第二固定轴;13、第二定滑轮;14、连接块;15、连接板;16、第三固定板;17、第三固定轴;18、第三定滑轮;19、储水箱;20、连接杆;21、转轴;22、盖板;23、链条;24、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2.参照图1-3,一种水利生态智能监测装置,包括底座1和升降机构,底座1通过升降机构连接有连接板15,升降机构包括分别对称固定连接在底座1顶面和底面的两个第一固定板4和两个第二固定板11,两个第一固定板4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轴6,两个第二固定板11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轴12,第一固定轴6与第二固定轴12外侧面分别对称固定套接有两个第一定滑轮9和两个第二定滑轮13,连接板15顶面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三固定板16,两个第三固定板16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轴17,第三固定轴17外侧面对称固定套接有两个第三定滑轮18,底座1底面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块14,连接块14底面固定连接有牵引线10,牵引线10远离连接块14的一端依次绕过第三定滑轮18、第二定滑轮13以及第一定滑轮9;通过设置升降机构,当牵引线10收紧时,带动连接板15上升,当牵引线10放松时,带动连接板15下降,利用简单的结构实现了复杂的升降过程,且升降相对平稳,稳定性高,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33.参照图1-2和图4,第一固定板4上安装有用于驱动升降机构工作的动力机构,通过设置动力机构,驱动牵引线10实现收紧和放松的过程,从而带动连接板15升降。连接板15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0,两个连接杆20底端共同安装有储水机构,通过设置储水机构,便于一次性对某一深度的水进行多份取样,既能节省取样时间,又能通过对多份水样的检测结果对比,提高水样检测质量。
34.参照图1,动力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两个第一固定板4之间的输出轴5,输出轴5上对称固定套接有两个绕线筒7,牵引线10远离连接块14的一端固定在绕线筒7上,其中一个第一固定板4上固定安装有用于驱动输出轴5转动的伺服电机8,通过设置动力机构,当伺服电机8工作时驱动输出轴5转动,从而带动绕线筒7转动,实现牵引线10的快速收紧与放松,为升降机构实现升降提供动力。
35.参照图1-2,底座1侧壁的四个拐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支撑板2底面固定连接有飘浮球3,通过设置支撑板2和飘浮球3,使得装置能够稳定漂浮在水面上,便于进行取样,有助于提高装置的稳定性。
36.参照图1-3,第二定滑轮13与第一定滑轮9关于底座1对称,底座1上对应位置开设有用于牵引线10穿过的贯穿孔,通过设置贯穿孔,使得牵引线10在不接触底座1侧壁的情况下顺利穿过底座1,尽量避免产生摩擦阻力,有助于牵引线10在多个定滑轮上平稳滑动。
37.参照图1和图4,储水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连接杆20底端的储水箱19,储水箱19内固定连接有多个隔板,多个隔板将储水箱19等分成多个储水腔,通过设置储水机构,可一次性在某一深度提取多份水样,避免多次取样,有助于提高取样效率。
38.参照图1和图4,多个储水腔内均转动连接有转轴21,转轴21外侧面固定套接有盖板22,多个转轴21通过啮合机构连接,啮合机构包括分别固定套接在多个转轴21外侧面的链轮,多个链轮通过链条23啮合连接,储水箱19外侧面固定安装有用于驱动其中一个转轴21转动的驱动电机24,通过设置啮合机构,当驱动电机24工作时,带动与其输出端固定的转轴21转动,该转轴21转动通过链轮与链条23的相互配合,带动其他转轴21同步转动,从而带动多个盖板22转动,实现多个储水腔的开和闭,方便取样。
39.工作原理:先将装置放置在水中,装置在飘浮球3的作用下漂浮在水面上,再进行取样时,先启动伺服电机8正转,带动输出轴5正转,从而带动绕线筒7正转,使得牵引线10放松,处于水中的牵引线10的长度逐渐变长,而第三定滑轮18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始终处于中间位置,进而使得连接板15连同储水机构同时垂直下降,当下降到指定深度后,启动驱动电机24工作,带动与其输出端连接的转轴21转动,该转轴21转动通过啮合机构带动其他转轴21同步转动,从而带动多个盖板22同步翻转,将储水腔打开进行取样,转满水后,盖板22转动至水平状态,将储水腔封盖严实,最后启动伺服电机8反转,使得储水机构上升,实现取样。
4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