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竹纤维束与合成纤维复合增强材料混合制备装置

2022-06-10 20:31:2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合制备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竹纤维束与合成纤维复合增强材料混合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2.原纤维具有良好的可生物降解性与可再生性,利用这种纤维与低熔点聚酯和聚丙烯等热塑性树脂复合所开发的材料,比强度、比模量相对较高,适宜制作一般产业用的复合材料的增强体,同时可通过热熔方法使增强相与基体相分离,有效达到回收利用的目的。
3.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15435095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备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上料装置,所述机架的顶部且位于上料装置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挤压机构,所述上料装置包括支撑架、上料板、放置板、滑槽、滑块、驱动电机和开口,所述机架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内部活动安装有上料板,两个所述上料板之间活动安装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顶部的正面与背面均开设有滑槽。该装置进行复合材料混合制备的效率相对较低,进行复合材料混合制备的工作强度相对较大,进行复合材料混合制备的操作较为不便。
4.亟待提出一种进行复合材料混合制备的效率相对较高,进行复合材料混合制备的工作强度相对较小,进行复合材料混合制备的操作较为方便的竹纤维束与合成纤维复合增强材料混合制备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进行复合材料混合制备的效率相对较低,进行复合材料混合制备的工作强度相对较大,进行复合材料混合制备的操作较为不便的缺点,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进行复合材料混合制备的效率相对较高,进行复合材料混合制备的工作强度相对较小,进行复合材料混合制备的操作较为方便的竹纤维束与合成纤维复合增强材料混合制备装置。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竹纤维束与合成纤维复合增强材料混合制备装置,包括有底板、第一外壳、升降板、把手、回力弹簧、电机、第一皮带轮、第一平皮带、第一装料筐、固定块、加热管、第二皮带轮、第二平皮带、第二外壳、喷火器、斜板、第三外壳、第二装料筐、第一滑板和玻璃板,底板上部的前侧设有第一外壳,第一外壳的前侧滑动式地连接有升降板,升降板上设有把手,第一外壳与升降板的左右两端之间均连接有回力弹簧,第一外壳上侧前部的右端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一皮带轮,第一外壳下部的右侧转动式地连接有第一皮带轮,两个第一皮带轮之间绕接有第一平皮带,第一外壳内侧的上部左右两侧均等距设有三个固定块,同侧的三个固定块之间设有加热管,第一外壳内侧的前后两端均转动式地连接有第二皮带轮,两个第二皮带轮之间绕接有第二平皮带,第一外壳下部第一皮带轮的另一端连在前侧第二皮带轮的右端,第二平皮带上部的前侧放置有第一装料筐,底板上侧的中部设有第二外壳,第二外壳的后侧转动式地连接有第二皮带轮,第二皮带轮的左右两端均绕接有第二平皮带,两个第二平皮带的两侧绕接在第一外壳后侧第二皮
带轮的左右两端,第二外壳内侧上部的前后两端均设有喷火器,底板上设有斜板,且斜板位于第二外壳的后侧,底板的后侧设有第三外壳,第三外壳内侧的上部设有第二装料筐,第二装料筐的上部滑动式地连接有第一滑板,第二装料筐的底部设有玻璃板。
7.进一步的,还包括有第二滑板,第三外壳内侧的下部滑动式地连接有第二滑板,且第二滑板与斜板卡接配合。
8.进一步的,底板的底部设有防滑垫。
9.进一步的,第一外壳的前侧开有与升降板相配合的滑槽。
10.进一步的,第三外壳内开有与第二滑板相配合的滑轨。
11.进一步的,第一滑板上设有手柄。
12.有益效果:1、通过启动喷火器,喷火器喷出的火随之可对第一装料筐内的复合材料与烘干的原始竹纤维融合,如此可对竹纤维束与合成纤维复合增强材料混合制备,从而提高了人们对竹纤维束与合成纤维复合增强材料混合制备的效率。
13.2、通过手动滑动第二滑板,在第二滑板与第三外壳的滑动配合作用下,如此便可较便捷的将融合的合成纤维复合增强材料与烘干的原始竹纤维取出,从而给人们对竹纤维束与合成纤维复合增强材料混合制备的操作提供了便利。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局部剖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局部剖视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局部剖视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局部剖视图。
19.附图标记中:1_底板,2_第一外壳,3_升降板,4_把手,5_回力弹簧,6_电机,7_第一皮带轮,8_第一平皮带,9_第一装料筐,10_固定块,11_加热管,12_第二皮带轮,13_第二平皮带,14_第二外壳,15_喷火器,16_斜板,17_第三外壳,18_第二装料筐,19_第一滑板,20_玻璃板,21_第二滑板。
具体实施方式
20.尽管可关于特定应用或行业来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本实用新型的更广阔的适用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诸如:在上面、在下面、向上、向下等之类的术语是用于描述附图,而非表示对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诸如:第一或第二之类的任何数字标号仅为例示性的,而并非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1.实施例1
22.一种竹纤维束与合成纤维复合增强材料混合制备装置,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有底板1、第一外壳2、升降板3、把手4、回力弹簧5、电机6、第一皮带轮7、第一平皮带8、第一装料筐9、固定块10、加热管11、第二皮带轮12、第二平皮带13、第二外壳14、喷火器15、斜板16、第三外壳17、第二装料筐18、第一滑板19和玻璃板20,底板1的底部通过螺栓固接有防滑垫,具有一定的防滑作用,底板1上部的前侧通过螺钉固接有第一外壳2,第一外壳2的前侧开有
与升降板3相配合的滑槽,便于将升降板3向下滑动,第一外壳2的前侧滑动式地连接有升降板3,升降板3上通过螺栓固接有把手4,第一外壳2与升降板3的左右两端之间均连接有回力弹簧5,第一外壳2上侧前部的右端通过螺栓固接有电机6,电机6的输出轴上通过键连接有第一皮带轮7,第一外壳2下部的右侧转动式地连接有第一皮带轮7,两个第一皮带轮7之间绕接有第一平皮带8,第一外壳2内侧的上部左右两侧均等距通过螺栓固接有三个固定块10,同侧的三个固定块10之间通过螺栓固接有加热管11,第一外壳2内侧的前后两端均转动式地连接有第二皮带轮12,两个第二皮带轮12之间绕接有第二平皮带13,第一外壳2下部第一皮带轮7的另一端连在前侧第二皮带轮12的右端,第二平皮带13上部的前侧放置有第一装料筐9,底板1上侧的中部通过螺钉固接有第二外壳14,第二外壳14的后侧转动式地连接有第二皮带轮12,第二皮带轮12的左右两端均绕接有第二平皮带13,两个第二平皮带13的两侧绕接在第一外壳2后侧第二皮带轮12的左右两端,第二外壳14内侧上部的前后两端均通过螺栓固接有喷火器15,底板1上通过螺钉固接有斜板16,且斜板16位于第二外壳14的后侧,底板1的后侧通过螺钉固接有第三外壳17,第三外壳17内开有与第二滑板21相配合的滑轨,便于对第二滑板21进行滑动,第三外壳17内侧的上部通过螺钉固接有第二装料筐18,第二装料筐18的上部滑动式地连接有第一滑板19,第一滑板19上通过螺栓固接有手柄,便于对第一滑板19进行滑动,第二装料筐18的底部通过螺钉固接有玻璃板20。
23.在人们需要对原始的竹纤维束进行制备时,可手动向下滑动把手4,把手4随之带动升降板3向下滑动,回力弹簧5随之被压缩,在升降板3与第一外壳2的滑动配合作用下,升降板3随之能够将第一外壳2的前侧打开,在第一外壳2的前侧打开以后,可将原始的竹纤维束倒入第二平皮带13上放置的第一装料筐9内,在将原始的竹纤维束倒入第一装料筐9内以后,松开把手4,在回力弹簧5的弹力作用下,把手4随之带动升降板3向上滑动复位,在升降板3向上滑动复位以后,启动电机6,电机6的输出轴随之带动第一皮带轮7进行转动,第一皮带轮7随之带动第一平皮带8进行转动,在第一平皮带8的传动作用下,第一平皮带8随之带动后侧的第一皮带轮7进行转动,在第一平皮带8转动的同时可带动上部放置的第一装料筐9进行移动,第一装料筐9随之能够带动内部的原始的竹纤维束进行移动,在第一装料筐9移动的过程中,可启动加热管11,加热管11随之可原始的竹纤维束进行烘干,在加热管11对原始的竹纤维进行烘干以后,关闭加热管11,加热管11随之停止对原始的竹纤维进行烘干,在加热管11停止对原始的竹纤维烘干以后,第一装料筐9向前侧移动到一定的位置时,第一装料筐9随之能够掉落到第二外壳14处的两个第二平皮带13上,第一装料筐9落到第二外壳14处的两个第二平皮带13上以后,第二外壳14处的两个第二平皮带13随之带动第一装料筐9继续向前滑动,第一装料筐9向前侧滑动的同时能够带动内部烘干的原始竹纤维向前侧滑动,在第一装料筐9继续向前滑动的过程中,将需要增强的复合材料加入到第一装料筐9内,在将需要增强的复合材料加入第一装料筐9内以后,启动喷火器15,喷火器15随之能够喷出火,喷火器15喷出的火随之可对第一装料筐9内的复合材料与烘干的原始竹纤维融合,在复合材料与烘干的原始竹纤维融合以后,关闭喷火器15,喷火器15随之停止进行喷火,在喷火器15停止进行喷火以后,喷火器15随之能够停止对合成纤维复合增强材料与烘干的原始竹纤维融合,喷火器15停止对合成纤维复合增强材料与烘干的原始竹纤维融合以后,两个第二平皮带13随之能够带动第一装料筐9内融合的合成纤维复合增强材料与烘干的原始竹纤维滑动到一定的位置以后,第一装料筐9随之带动融合的合成纤维复合增强材料与烘干的
原始竹纤维从斜板16处滑落,第一装料筐9从斜板16处滑落的同时能够滑落到第三外壳17内,第一装料筐9滑落的同时能够带动内部融合的合成纤维复合增强材料与烘干的原始竹纤维滑落到第三外壳17内,在融合的合成纤维复合增强材料与烘干的原始竹纤维滑落到第三外壳17内以后,第二装料筐18内的清水随之可对融合的合成纤维复合增强材料与烘干的原始竹纤维进行降温,在第二装料筐18内的清水使用完毕以后,可手动滑动第一滑板19,在第一滑板19与第二装料筐18的滑动配合作用下,第一滑板19随之带动能够与第二装料筐18的上部脱离,在第一滑板19与第二装料筐18的上部脱离以后,可在第二装料筐18加入清水,在将第二装料筐18的清水加入完成以后第一滑板19进行复位,在第一滑板19滑动复位的同时能够与第二装料筐18的上部接触,第一滑板19随之可对第二装料筐18内的清水进行隔挡,避免第二装料筐18内的清水溅出,在融合的合成纤维复合增强材料与烘干的原始竹纤维温度相对降低以后,可手动将第一装料筐9从第三外壳17内取出,第一装料筐9随之能够带动融合的合成纤维复合增强材料与烘干的原始竹纤维从第三外壳17内取出,在将融合的合成纤维复合增强材料与烘干的原始竹纤维从第三外壳17内取出以后,关闭电机6,电机6随之带动第一皮带轮7停止转动,第一皮带轮7停止转动的同时可带动第一平皮带8停止转动,第一皮带轮7停止转动的同时可带动第二皮带轮12与第二平皮带13停止转动,如此便可对竹纤维束与合成纤维复合增强材料进行混合制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对竹纤维束与合成纤维复合增强材料混合制备的效率。
24.实施例2
25.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1、图2和图4所示,还包括有第二滑板21,第三外壳17内侧的下部滑动式地连接有第二滑板21,且第二滑板21与斜板16卡接配合。
26.在对竹纤维束与合成纤维复合增强材料混合制备完成以后,第一装料筐9从斜板16处滑落的同时能够滑落到第二滑板21上,第一装料筐9滑落到第二滑板21上的情况下,第一装料筐9内融合的合成纤维复合增强材料与烘干的原始竹纤维温度较低以后,可手动滑动第二滑板21,在第二滑板21与第三外壳17的滑动配合作用下,第二滑板21带动第一装料筐9从第三外壳17内滑出,第一装料筐9从第三外壳17内滑出的同时可带动融合的合成纤维复合增强材料与烘干的原始竹纤维滑出,如此便可较便捷的将融合的合成纤维复合增强材料与烘干的原始竹纤维取出,从而给人们对竹纤维束与合成纤维复合增强材料混合制备的操作提供了便利。
27.虽然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是应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应给予最宽泛的解释,以便涵盖所有的变型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