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偏振片复合体及光学层叠体的制作方法

2022-06-09 00:49: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偏振片复合体及光学层叠体。


背景技术:

2.偏振片被作为液晶显示装置、有机电致发光(el)显示装置等显示装置中的偏振光的供给元件以及作为偏振光的检测元件广泛地使用。具备偏振片的显示装置还被拓展到笔记本型个人电脑、手机等移动设备,基于对显示目的的多样化、显示区分的明确化、装饰化等的要求,期望有具有透射率不同的区域的偏振片。特别是在以智能手机、平板型终端为代表的中小型的便携终端中,由于从装饰性的观点出发采用遍及全面没有交界线的设计,因此有时在显示面全面贴合偏振片。该情况下,由于在相机镜头的区域、画面下的图标或标志印刷的区域也重叠有偏振片,因此有相机的灵敏度变差、设计性差的问题。
3.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在偏振板中含有的偏振片局部地设置二色性物质的含量相对低的二色性物质低浓度部,与该二色性物质低浓度部对应地配置相机,由此不会对相机性能造成不良影响。
4.现有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21560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7.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8.专利文献1中,通过实施使包含二色性物质的树脂膜接触碱性溶液的化学处理,将树脂膜部分地脱色而形成二色性物质低浓度部。由于对用于脱色的碱性溶液作为废液进行处理,因此需要花费工夫、成本。另外,专利文献1中记载,在使用了作为二色性物质的碘的情况下,通过接触碱性溶液,可以降低碘的含量而形成二色性物质低浓度部。然而,对于在使用碘以外的二色性物质的情况下形成二色性物质低浓度部的具体的方法没有公开。
9.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偏振片复合体,其不具备通过脱色等化学处理来形成二色性物质的含量少的区域的偏振片,而是具备新型的偏振片,并提供光学层叠体。
10.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1.本发明提供以下的偏振片复合体及光学层叠体。
12.〔1〕一种偏振片复合体,其具有偏振片、设于所述偏振片的一面侧的相位差层及第1加强材料、和设于所述偏振片的另一面侧的第2加强材料,
13.所述偏振片具有厚度为15μm以下的偏振区域、和俯视下由所述偏振区域包围的非偏振区域,
14.所述相位差层具有相位差区域和非相位差区域,所述相位差区域具有相位差特性,并且存在于与所述偏振区域对应的区域,所述非相位差区域不具有相位差特性,并且存在于与所述非偏振区域对应的区域,
15.所述第1加强材料具有多个具有开口端面的第1单元,并且各开口端面以与所述偏振片的面相面对的方式排列,
16.所述第1加强材料具有单元区域和非单元区域,所述单元区域存在有所述第1单元并且存在于与所述偏振区域对应的区域,所述非单元区域不存在所述第1单元并且存在于与所述非偏振区域对应的区域,
17.所述第2加强材料具有多个具有开口端面的第2单元,并且各开口端面以与所述偏振片的面相面对的方式排列,
18.所述第2加强材料中至少在与所述非偏振区域对应的区域存在所述第2单元,
19.所述非偏振区域、所述非相位差区域以及所述非单元区域包含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的固化物,
20.所述非偏振区域中含有的所述固化物设于俯视下由所述偏振区域包围的贯穿孔中,
21.所述非相位差区域中含有的所述固化物设于俯视下由所述相位差区域包围的贯穿孔中。
22.〔2〕根据〔1〕中记载的偏振片复合体,其中,从所述偏振片侧起依次设有所述相位差层及所述第1加强材料。
23.〔3〕根据〔1〕中记载的偏振片复合体,其中,从所述偏振片侧起依次设有所述第1加强材料及所述相位差层。
24.〔4〕根据〔1〕~〔3〕中任一项记载的偏振片复合体,其中,所述固化物的厚度与所述偏振片复合体的包含所述偏振区域、所述相位差区域以及所述单元区域的层叠结构部分的厚度相同。
25.〔5〕根据〔1〕~〔3〕中任一项记载的偏振片复合体,其中,所述固化物的厚度小于所述偏振片复合体的包含所述偏振区域、所述相位差区域以及所述单元区域的层叠结构部分的厚度。
26.〔6〕根据〔1〕~〔3〕中任一项记载的偏振片复合体,其中,所述固化物的厚度大于所述偏振片复合体的包含所述偏振区域、所述相位差区域以及所述单元区域的层叠结构部分的厚度。
27.〔7〕根据〔1〕~〔6〕中任一项记载的偏振片复合体,其中,所述相位差区域为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聚合固化层。
28.〔8〕根据〔1〕~〔7〕中任一项记载的偏振片复合体,其中,所述非偏振区域具有透光性。
29.〔9〕根据〔1〕~〔8〕中任一项记载的偏振片复合体,其中,所述非偏振区域的俯视下的直径为0.5mm以上且20mm以下。
30.〔10〕根据〔1〕~〔9〕中任一项记载的偏振片复合体,其中,所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包含环氧化合物。
31.〔11〕根据〔10〕中记载的偏振片复合体,其中,所述环氧化合物包含脂环式环氧化合物。
32.〔12〕根据〔1〕~〔11〕中任一项记载的偏振片复合体,其中,所述第1单元及所述第2单元的所述开口的形状各自独立地为多边形、圆形、或椭圆形。
33.〔13〕根据〔1〕~〔12〕中任一项记载的偏振片复合体,其中,还在所述第1单元的内部空间设有透光性的填充材料。
34.〔14〕根据〔1〕~〔13〕中任一项记载的偏振片复合体,其中,还在所述第2单元的内部空间设有透光性的填充材料。
35.〔15〕一种光学层叠体,其在〔1〕~〔14〕中任一项记载的偏振片复合体的一面侧或两面侧具有保护层。
36.发明效果
37.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具备新型的偏振片的偏振片复合体及光学层叠体。
附图说明
38.图1(a)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偏振片复合体的一例的示意剖视图,(b)是(a)所示的偏振片复合体的第1加强材料侧的示意俯视图,(c)是(a)所示的偏振片复合体的第2加强材料侧的示意俯视图。
39.图2(a)及(b)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偏振片复合体的另一例的示意剖视图。
40.图3(a)及(b)是示意性地表示偏振片复合体的非偏振区域、非相位差区域以及非单元区域周边的剖面的一例的图,是用于说明确定设于非偏振区域、非相位差区域以及非单元区域中的固化物的厚度的方法的说明图。
41.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偏振片复合体的另一例的示意剖视图。
42.图5(a)~(d)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偏振片复合体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示意剖视图。
43.图6(a)~(c)是示意性地表示图5所示的偏振片复合体的制造方法的后续的示意剖视图。
44.图7(a)~(c)是示意性地表示图6所示的偏振片复合体的制造方法的后续的示意剖视图。
45.图8(a)~(e)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偏振片复合体的制造方法的另一例的示意剖视图。
46.图9(a)~(d)是示意性地表示图8所示的偏振片复合体的制造方法的后续的示意剖视图。
47.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的一例的示意剖视图。
48.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的另一例的示意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49.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偏振片复合体以及光学层叠体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所有附图中,为了易于理解各构成要素适当地调整比例地显示,图中所示的各构成要素的比例与实际的构成要素的比例不一定一致。
50.<偏振片复合体>
51.(偏振片复合体(1))
52.图1(a)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偏振片复合体的一例的示意剖视图,图1(b)是(a)所示的偏振片复合体的第1加强材料侧的示意俯视图,图1(c)是(a)所示的偏振片复
合体的第2加强材料侧的示意俯视图。图2(a)及(b)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偏振片复合体的另一例的示意剖视图。图1及图2所示的偏振片复合体40依次具有偏振片10、相位差层71、第1加强材料50、和第2加强材料60。偏振片复合体40在偏振片10的一面侧依次具有相位差层71及第1加强材料50,在偏振片10的另一面侧具有第2加强材料60。
53.偏振片复合体40所具有的偏振片10如图1(a)所示,具有偏振区域11和非偏振区域12。偏振区域11的厚度为15μm以下。非偏振区域12是偏振片10的俯视下由偏振区域11包围的区域。
54.偏振片10中的偏振区域11及非偏振区域12的配置只要是以使偏振区域11包围非偏振区域12的方式设置,就没有特别限定。优选在偏振片10的俯视下,偏振区域11所占有的总面积大于非偏振区域12所占有的总面积。偏振片10只要具有1个非偏振区域12即可,也可以具有2个以上的非偏振区域12。在具有2个以上的非偏振区域12的情况下,各个非偏振区域12的形状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彼此不同。
55.可以在偏振片10的一面侧经由未图示的贴合层设置相位差层71。作为贴合层,可以举出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作为用于形成粘合剂层的粘合剂及用于形成粘接剂层的粘接剂,例如可以举出后述的为了构成填充材料而使用的粘合剂及粘接剂。相位差层71如图1(a)所示,具备具有相位差特性的相位差区域75、和不具有相位差特性的非相位差区域76。所谓相位差区域75,是指在波长590nm的波长处面内相位差值(r0)及厚度方向相位差值(rth)中的至少一方大于40nm的区域。所谓非相位差区域76,是指在波长590nm的波长处面内相位差值(r0)及厚度方向相位差值(rth)分别为40nm以下的区域。
56.面内相位差值(r0)是相位差层70的与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面内方向)的相位差值,可以利用下式(i)求出。厚度方向相位差值(rth)是相位差层70的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值,可以利用下式(ii)求出。
57.面内相位差值(r0)及厚度方向相位差值(rth)均利用温度23℃时的波长590nm的光测定。
58.r0=(nx-ny)
×dꢀꢀꢀꢀ(i)59.rth=[{(nx ny)/2}-nz]
×dꢀꢀꢀꢀ
(ii)
[0060]
[式(i)及式(ii)中,
[0061]
nx为面内的折射率达到最大的方向(即慢轴方向)的折射率,
[0062]
ny为面内与慢轴正交的方向(即快轴方向)的折射率,
[0063]
nz为厚度方向的折射率,
[0064]
d为相位差层的厚度[nm]。]
[0065]
面内相位差值(r0)及厚度方向相位差值(rth)例如可以利用王子计测机器公司制的双折射测定装置(商品名kobra-wpr)测定。
[0066]
在偏振片复合体40中含有的相位差层71中,相位差区域75存在于与偏振片10的偏振区域11对应的区域,非相位差区域76存在于与偏振片10的非偏振区域12对应的区域。此处,所谓相位差区域75存在于与偏振区域11对应的区域,是指在俯视方向上,相位差区域75与偏振区域11为彼此大致相同的形状、大致相同的尺寸,同样地,所谓非相位差区域76处于与非偏振区域12对应的区域,是指在俯视方向上,非相位差区域76与非偏振区域12在大致相同的位置为大致相同的形状、大致相同的尺寸(直径)。换言之,是指在将非相位差区域76
在俯视方向上向偏振片10投影时,非相位差区域76的投影区域与处于该偏振片10中的非偏振区域12大致相同。根据后述的偏振片复合体的制造方法,可以高效地制造相位差区域75存在于与偏振区域11对应的区域的偏振片复合体。在偏振片复合体40中含有的偏振片10具有2个以上的非偏振区域12的情况下,若在与至少1个非偏振区域12对应的区域存在非相位差区域76,则也可以在与其他的非偏振区域12对应的区域存在相位差区域75。
[0067]
偏振片复合体40可以在偏振片10的一面侧具有1层相位差层71,也可以具有2层以上的相位差层71。在具有2层以上的相位差层的情况下,相位差层可以彼此经由贴合层层叠,也可以在第1加强材料50的与偏振片10侧相反的一侧还设有相位差层。2层以上的相位差层的相位差特性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彼此不同。在偏振片复合体40中,在第1加强材料50的与偏振片10侧相反的一侧还具有相位差层的情况下,该相位差层可以为相位差层71,也可以为整体由相位差区域形成的相位差层(不具有非相位差层的相位差层)。
[0068]
偏振片复合体40所具有的第1加强材料50如图1(b)所示,具有多个具有开口端面的第1单元51,并且各开口端面以与偏振片10的面相面对的方式排列。第1加强材料50具有存在有第1单元51的单元区域55、和不存在第1单元51的非单元区域56。第1单元51具有由划分第1单元51的单元隔壁53包围的空心柱状(筒状)的结构,且具有柱状的结构的轴向两端开口了的开口端面。所谓不存在第1单元51的非单元区域56,是不存在构成第1单元51的单元隔壁53及由单元隔壁53包围的空心柱状(筒状)的空间的区域。
[0069]
在第1加强材料50中,单元区域55存在于与存在于偏振片10中的偏振区域11对应的区域,非单元区域56存在于与偏振片10的非偏振区域12对应的区域。此处,所谓单元区域55存在于与偏振区域11对应的区域,是指在俯视方向上,单元区域55与偏振区域11彼此为大致相同的形状、大致相同的尺寸,同样地,所谓非单元区域56处于与非偏振区域12对应的区域,是指在俯视方向上,非单元区域56与非偏振区域12在大致相同的位置为大致相同的形状、大致相同的尺寸(直径)。换言之,是指在将非单元区域56在俯视方向上向偏振片10投影时,非单元区域56的投影区域与处于该偏振片10中的非偏振区域12大致相同。根据后述的偏振片复合体的制造方法,能够高效地制造单元区域55存在于与偏振区域11对应的区域的偏振片复合体。在偏振片复合体40中含有的偏振片10具有2个以上的非偏振区域12的情况下,若在与至少1个非偏振区域12对应的区域存在有非单元区域56,则也可以在与其他的非偏振区域12对应(投影)的区域存在单元区域55。优选至少1个非单元区域56设于与非偏振区域12对应并且与非相位差区域76对应的区域。
[0070]
偏振片复合体40所具有的第2加强材料60如图1(c)所示,具有多个具有开口端面的第2单元61,并且各开口端面以与偏振片10的面相面对的方式排列。第2单元61与第1单元51同样地具有由划分第2单元61的单元隔壁63包围的空心柱状(筒状)的结构,且具有柱状的结构的轴向两端开口了的开口端面。第2加强材料60中,与第1加强材料50不同,在与非偏振区域12(图1(c)中以虚线表示的部分)对应的区域也存在第2单元61。
[0071]
第2加强材料60优选在偏振区域11及非偏振区域12双方存在有第2单元61,更优选在偏振片10的全面存在有第2单元61。
[0072]
偏振片10的非偏振区域12、相位差层71的非相位差区域76以及第1加强材料50的非单元区域56包含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以下有时称作“固化性树脂(x)”。)的固化物。非偏振区域12是在贯穿孔22中设有固化性树脂(x)的固化物的区域,所述贯穿孔22在俯视
下由偏振区域11包围。非相位差区域76是在贯穿孔72中设有固化性树脂(x)的固化物的区域,所述贯穿孔72在俯视下由相位差区域75包围,并且设于与上述的贯穿孔22对应的区域。非单元区域56是在贯穿孔52中设有固化性树脂(x)的固化物的区域,所述贯穿孔52被以切掉多个第1单元51的整体或一部分的方式设置,并且设于与上述的贯穿孔22对应的区域。
[0073]
偏振片10的贯穿孔22、相位差层71的贯穿孔72以及第1加强材料50的贯穿孔52可以设为在俯视下为相同形状。贯穿孔22、72、52可以设为在偏振区域11的厚度方向上连通的孔,可以遍及连通的上述贯穿孔22、72、52地设置固化性树脂(x)的固化物。
[0074]
偏振片复合体40所具有的偏振片10如图1(a)所示,具有非偏振区域12。因此,在拓展到智能手机、平板型终端等中的液晶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等显示装置中应用偏振片复合体40时,通过与非偏振区域12对应地配置相机镜头、图标或标志等印刷部,可以抑制相机的灵敏度的降低及设计性的降低。特别是,在偏振片复合体40中,相位差层71具有非相位差区域76。因此,通过与非偏振区域12及非相位差区域76对应地配置相机镜头、图标或标志等印刷部,可以进一步抑制相机的灵敏度的降低及设计性的降低。
[0075]
由于偏振片10具有非偏振区域12,因此认为在应用于显示装置时等容易因伴随着受到的温度变化产生的偏振片10的收缩而在非偏振区域12的周边产生裂纹。另外,偏振片10中,由于偏振区域11的厚度薄到15μm以下,因此认为在受到冲击时容易产生裂纹。偏振片复合体40中,由于如上所述在第1加强材料50与第2加强材料60之间设置偏振片10,因此认为能够抑制受到温度变化、冲击时的裂纹的产生、微细的裂纹发展成大的裂纹的情况。
[0076]
偏振片复合体40中,通过使非偏振区域12、非相位差区域76以及非单元区域56包含固化性树脂(x)的固化物,可以将偏振片10的贯穿孔22、相位差层71的贯穿孔72以及第1加强材料50的贯穿孔52制成实心。偏振片复合体40所具有的偏振片10由于厚度薄到15μm以下,因此若不在非偏振区域12中设置固化性树脂(x)的固化物,贯穿孔22为空心的状态,则在应用于显示装置等时,有可能发生因伴随着所暴露的温度变化产生的偏振片的收缩而在贯穿孔22的周边产生裂纹等不佳状况,。与之不同,通过像偏振片复合体40所具有的偏振片10那样在贯穿孔22、72、52中设置固化性树脂(x)的固化物,可以将非偏振区域12、非相位差区域75以及非单元区域56制成实心,因此能够抑制上述的不佳状况的发生。
[0077]
设于偏振片复合体40中的固化性树脂(x)的固化物的厚度可以与偏振片复合体40的包含偏振区域11、相位差区域75以及单元区域55的层叠结构部分的厚度相同(图1(a)),也可以小于该层叠结构部分的厚度(图2(a)),也可以大于该层叠结构部分的厚度(图2(b))。上述的所谓层叠结构部分的厚度,可以是偏振区域11的厚度与相位差区域75的厚度与单元区域55的厚度的合计厚度,也可以在该合计厚度中包含夹设于偏振区域11、相位差区域75、单元区域55之间的层的厚度。例如,在偏振片复合体40在偏振片10与相位差层71之间具有贴合层的情况下,上述层叠结构部分的厚度是在偏振区域11的厚度与相位差区域75的厚度的合计厚度上还加上贴合层的厚度的值。设于偏振片复合体40中的固化性树脂(x)的固化物只要以将偏振片10的贯穿孔22的至少一部分、相位差层71的贯穿孔72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第1加强材料50的贯穿孔52的至少一部分填充的方式设置即可。在偏振片复合体40在偏振片10与相位差层71之间具有贴合层的情况下,只要以将设于贴合层的贯穿孔的至少一部分填充的方式设置固化性树脂(x)的固化物即可。固化性树脂(x)的固化物优选以将偏振片10的整个贯穿孔22填充的方式设置,更优选以将偏振片10的整个贯穿孔22、相位差层
71的整个贯穿孔72、第1加强材料50的整个贯穿孔52以及上述贴合层的整个贯穿孔填充的方式设置。
[0078]
偏振片复合体40的包含偏振区域11、相位差层区域75以及单元区域55的层叠结构部分的厚度优选为30μm以下,更优选为25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μm以下,也可以为18μm以下,也可以为16μm以下,通常为2μm以上。若上述层叠结构部分的厚度大于上述范围,则如后所述地用于在非偏振区域12、非相位差区域76以及非单元区域56设置固化性树脂(x)的固化物的操作性容易降低。例如可以使用接触式膜厚测定装置(ms-5c、株式会社nikon制)测定厚度。需要说明的是,单元区域的厚度相当于第1单元51的高度(第1单元51的与开口端面正交的方向的长度)。
[0079]
设于偏振片复合体40中的固化物的厚度如下所示地确定。首先,在偏振片复合体40中,假定包含偏振片10的偏振区域11的表面(与相位差层71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的第1平面、和包含第1加强材料50的单元区域55的开口端面(与偏振片10侧相反的一侧的开口端面)的第2平面。然后,在非偏振区域12中,确定第1位置及第2位置,所述第1位置是偏振片10侧的固化物的表面与第1平面所成的最短距离达到最大的位置,所述第2位置是第1加强材料50侧的固化物的表面与第2平面所成的最短距离达到最大的位置。此后,将第1位置处的最短距离(dm)、第2位置处的最短距离(dn)以及第1平面与第2平面的距离(d)相加,将所得的值(dm dn d)设为设于偏振片复合体40中的固化物的厚度。
[0080]
对于设于非偏振区域12、非相位差区域76以及非单元区域56中的固化性树脂(x)的固化物的厚度与偏振片复合体40的包含偏振区域11、相位差区域75以及单元区域55的层叠结构部分的厚度不同时的厚度的确定方法,基于图3进行具体的说明。图3(a)及(b)是示意性地表示偏振片复合体的非偏振区域、非相位差区域以及非单元区域周边的剖面的一例的图,是用于说明确定设于非偏振区域、非相位差区域以及非单元区域中的固化物的厚度的方法的说明图。
[0081]
如图3(a)所示在非偏振区域12、非相位差区域76以及非单元区域56中设有固化物的情况下,将沿着第1加强材料50的与相位差层71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侧处于非单元区域56中的直线假定为第1平面11m。在连接该第1平面11m上的任意的点与设于非单元区域56中的固化物的表面上的任意的点的直线为最短距离的直线当中,将该直线的长度(图3(a)中的“dm”)达到最大时的位置设为第1位置。然后,如图3(a)所示,将沿着偏振片10的与相位差层71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侧处于非偏振区域12中的单点划线所示的直线假定为第2平面11n。在连接该第2平面11n上的任意的点与设于非偏振区域12中的固化物的表面上的任意的点的直线为最短距离的直线当中,将该直线的长度(图3(a)中的“dn”)达到最大时的位置设为第2位置。此处,如图3(a)所示,在设于非单元区域56及非偏振区域12中的固化物的表面在偏振片复合体40的厚度方向上相对于第1平面11m及第2平面11n存在于内面侧(相位差层71侧)的情况下,以负的值的形式来表示dm及dn。另外,将第1平面11m与第2平面11n之间的距离(相当于层叠结构部分的厚度)设为d。如此设置后,就可以以d dm dn(dm及dn为负的值)的形式来确定图3(a)所示的设于非偏振区域12、非相位差区域76以及非单元区域56中的固化物的厚度。
[0082]
另外,对于如图3(b)所示在非偏振区域12、非相位差区域76以及非单元区域56中设有固化物的情况,也与上述同样地假定第1平面11m及第2平面11n,由此可以确定设于非
偏振区域12、非相位差区域76以及非单元区域56中的固化物的厚度。具体而言,首先,在连接第1平面11m上的任意的点与设于非单元区域56中的固化物的表面上的任意的点的直线为最短距离的直线当中,将该直线的长度(图3(b)中的“dm”)达到最大时的位置设为第1位置。然后,在连接第2平面11n上的任意的点与设于非偏振区域12中的固化物的表面上的任意的点的直线为最短距离的直线当中,将该直线的长度(图3(b)中的“dn”)达到最大时的位置设为第2位置。此处,如图3(b)所示,在设于非单元区域56及非偏振区域12中的固化物的表面在偏振片复合体40的厚度方向上相对于第1平面11m及第2平面11n存在于外面侧(与相位差层71侧相反的一侧)的情况下,以正的值的形式来表示dm及dn。如此设置后,就可以以d dm dn(dm及dn为正的值)的形式来确定图3(b)所示的设于非偏振区域12、非相位差区域76以及非单元区域56中的固化物的厚度。
[0083]
偏振片复合体40以具备偏振片10、相位差层71、第1加强材料50以及第2加强材料60的状态应用于显示装置等。若第1加强材料50的第1单元51以及第2加强材料60的第2单元61的内部空间为空洞,则有可能因单元隔壁53与第1单元51的内部空间的折射率的差异以及单元隔壁63与第2单元61的内部空间的折射率的差异等而使显示装置的可视性降低。因此,优选在偏振片复合体40的第1加强材料50的第1单元51的内部空间以及第2加强材料60的第2单元61的内部空间,设置透光性的填充材料。在偏振片复合体40的第1加强材料50及第2加强材料60中,在如后所述地在多个第1单元51之间或多个第2单元61之间设有间隙的情况下,优选在该间隙中也设置透光性的填充材料。关于此种填充材料将在后面叙述。
[0084]
本说明书中,所谓透光性,是指波长400nm~700nm的范围的可见光透射80%以上的性质(透射率),优选透射85%以上,更优选透射90%以上,进一步优选透射92%以上。以下的“透光性”的定义及对于可见光的透射率的优选范围也与上述相同。
[0085]
(偏振片复合体(2))
[0086]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偏振片复合体的另一例的示意剖视图。图4所示的偏振片复合体41具有偏振片10、相位差层71、第1加强材料50、和第2加强材料60。偏振片复合体41在偏振片10的一面侧依次具有第1加强材料50及相位差层71,在偏振片10的另一面侧具有第2加强材料60。
[0087]
关于偏振片10、相位差层71、第1加强材料50以及第2加强材料60如上文中说明所示。
[0088]
可以在第1加强材料50的与偏振片10相反的一侧经由未图示的贴合层设置相位差层71。作为贴合层,可以举出上述偏振片复合体40中说明的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优选在第1加强材料50的第1单元51的内部空间也设置夹设于第1加强材料50与相位差层71之间的贴合层。若第1加强材料50的第1单元51的内部空间为空洞,则有可能因单元隔壁53与第1单元51的内部空间的折射率的差异等而使显示装置的可视性降低。因此,通过填充第1加强材料50的第1单元51的内部空间地设置构成夹设于第1加强材料50与相位差层71之间的贴合层的材料,可以抑制显示装置中的可视性的降低。在如后所述在多个第1单元51之间设有间隙的情况下,优选在该间隙中也设置构成贴合层的材料。
[0089]
偏振片复合体41可以在第1加强材料50的与偏振片10相反的一侧具有1层相位差层71,也可以具有2层以上的相位差层71。在具有2层以上的相位差层的情况下,相位差层可以彼此经由贴合层层叠,相位差特性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彼此不同。在偏振片复合体41
中,在第1加强材料50的与偏振片10侧相反的一侧还具有相位差层的情况下,该相位差层可以为相位差层71,也可以为整体由相位差区域形成的相位差层(不具有非相位差层的相位差层)。
[0090]
通过使偏振片复合体41与上述的偏振片复合体40同样地配置相机镜头、图标或标志等印刷部,可以进一步抑制相机的灵敏度的降低及设计性的降低,可以抑制上述的不佳状况的发生。另外,在偏振片复合体41中,由于在偏振片10的两面分别设有第1加强材料50及第2加强材料60,因此认为可以抑制受到温度变化、冲击时产生的偏振片10的裂纹、微细的裂纹发展成大的裂纹的情况。
[0091]
设于偏振片复合体41中的固化性树脂(x)的固化物的厚度可以与偏振片复合体40的包含相位差区域75、偏振区域11以及单元区域55的层叠结构部分的厚度相同(图4),也可以小于该层叠结构部分的厚度,也可以大于该层叠结构部分的厚度。设于偏振片复合体41中的固化性树脂(x)的固化物只要以填充相位差层71的贯穿孔72的至少一部分、偏振片10的贯穿孔22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第1加强材料50的贯穿孔52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设置即可。固化性树脂(x)的固化物优选以填充偏振片10的整个贯穿孔22的方式设置,更优选以填充相位差层71的整个贯穿孔72、偏振片10的整个贯穿孔22以及第1加强材料50的整个贯穿孔52的方式设置。
[0092]
偏振片复合体41的包含相位差区域75、偏振区域11以及单元区域55的层叠结构部分的厚度优选为30μm以下,更优选为25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μm以下,也可以为18μm以下,也可以为16μm以下,通常为2μm以上。若上述层叠结构部分的厚度大于上述范围,则如后所述地用于在非相位差区域76、非偏振区域12以及非单元区域56设置固化性树脂(x)的固化物的操作性容易降低。关于各厚度及厚度的测定方法如上文中说明所示。
[0093]
设于偏振片复合体41中的固化物的厚度只要仿照上文中说明的设于偏振片复合体40中的固化物的厚度的测定方法进行测定即可。具体而言,在上述测定方法中,将第1平面设为包含相位差层71的相位差区域75的表面(与偏振片10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的平面,确定固化性树脂(x)的固化物的厚度即可。
[0094]
第2加强材料60以包含于偏振片复合体41中的状态应用于显示装置等。因此,优选也像上述的偏振片复合体40中说明的那样,在第2加强材料60的第2单元61的内部空间及多个第2单元61之间的间隙中设置透光性的填充材料。
[0095]
上文中说明的偏振片复合体40、41所具有的第1加强材料50和第2加强材料60中,各自所具有的第1单元51与第2单元61可以彼此是相同的形状及大小,也可以形状及大小中的至少一方彼此不同。设于偏振片10的第1加强材料50的第1单元51的开口与第2加强材料60的第2单元61的开口可以在俯视下相互重叠地配置,然而优选相互错开地配置。
[0096]
上文中说明的偏振片复合体40、41可以是圆偏振板。该情况下,相位差层71的相位差区域75可以具有作为1/4波长板发挥作用的相位差特性。在偏振片复合体40、41为圆偏振板的情况下,可以在偏振片10的一面侧具有2层以上的相位差层。例如,在偏振片10的一面侧,以将相位差区域75的相位差特性配置为[a]1/2波长板及1/4波长板的顺序、[b]逆波长分散性的1/4波长板及正c板的顺序、或[c]正c板及逆波长分散性的1/4波长板的顺序的方式层叠相位差层71。
[0097]
偏振片复合体40、41可以是单片体,也可以是在保管时、运输时等被卷绕而制成卷
筒形状的具有长度的长条体。偏振片复合体40、41的俯视形状及大小没有特别限定。
[0098]
(偏振区域)
[0099]
偏振片10的偏振区域11优选在波长380nm~780nm的范围的波长处显示吸收二色性。偏振片10具有如下的性质,即,吸收具有与其吸收轴平行的振动面的直线偏振光,透射具有与吸收轴正交的(与透射轴平行的)振动面的直线偏振光,该性质主要可以利用偏振区域11获得。
[0100]
偏振区域11例如可以使用使聚乙烯醇系膜、部分缩甲醛化聚乙烯醇系膜、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系部分皂化膜等亲水性高分子膜吸附碘、二色性染料等二色性物质并使该二色性物质取向的膜;使聚乙烯醇的脱水处理物、聚氯乙烯的脱盐酸处理物等多烯系取向膜、使液晶化合物取向而得的膜吸附二色性物质并使该二色性物质取向而得的膜;等。其中,作为光学特性优异的膜,优选使用将聚乙烯醇系膜用碘染色、并进行单轴拉伸而得的膜。
[0101]
首先,对于成为优选的偏振区域11的、将聚乙烯醇系膜用碘染色并进行单轴拉伸而得的膜,简单地说明其制造方法。
[0102]
例如通过将聚乙烯醇系膜浸渍于碘水溶液中而进行利用碘的染色。单轴拉伸的拉伸倍率优选为3~7倍。拉伸可以在染色处理后进行,也可以一边染色一边进行。另外,也可以在拉伸后进行染色。
[0103]
对聚乙烯醇系膜根据需要实施溶胀处理、交联处理、清洗处理、干燥处理等。例如,在染色前将聚乙烯醇系膜浸渍于水中而进行水洗,由此不仅可以清洗聚乙烯醇系膜表面的污物、防粘连剂,还可以使聚乙烯醇系膜溶胀而防止染色不均等。
[0104]
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拉伸处理、染色处理、交联处理(硼酸处理)、水洗处理、干燥处理例如可以依照日本特开2012-159778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进行。该文献记载的方法中,利用聚乙烯醇系树脂向基材膜的涂覆,来形成成为偏振区域11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此时,也可以使用所用的基材膜作为后述的第1支承层25。
[0105]
接下来,对在使液晶化合物取向而得的膜吸附二色性色素并使该二色性色素取向而成的偏振区域11简单地进行说明。作为该情况下的偏振区域11,例如可以像日本特开2013-37353号公报、日本特开2013-33249号公报、日本特开2016-170368号公报、日本特开2017-83843号公报等中记载的那样使用在液晶化合物聚合而得的固化膜中使二色性色素取向而得的膜。作为二色性色素,可以使用在波长380~800nm的范围内具有吸收的二色性色素,优选使用有机染料。作为二色性色素,例如可以举出偶氮化合物。液晶化合物是能够在保持取向不变的状态下进行聚合的液晶化合物,可以在分子内具有聚合性基团。此种液晶化合物发生聚合而得的固化膜也可以形成于基材膜上,该情况下,上述基材膜也可以作为后述的第1支承层25使用。
[0106]
也优选在如上所述地制作出偏振区域11中使用的偏振膜后,利用开孔加工形成非偏振区域12而制成偏振片10。本说明书中,有时将此种仅由偏振区域11形成的偏振膜称作原料偏振片20。
[0107]
偏振区域11的可见度修正偏振度(py)优选为80%以上,更优选为9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5%以上,特别优选为99%以上。偏振区域11的单体透射率(ts)通常小于50%,也可以为46%以下。偏振区域11的单体透射率(ts)优选为39%以上,更优选为39.5%以上,进
一步优选为40%以上,特别优选为40.5%以上。
[0108]
单体透射率(ts)是依照jis z8701的2度视场(c光源)测定并进行可见度修正而得的y值。可见度修正偏振度(py)及单体透射率(ts)例如可以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分光株式会社制、产品名:v7100)测定,基于进行了可见度修正的平行透射率tp及正交透射率tc,利用下式求出。
[0109]
py[%]={(tp-tc)/(tp tc)}
1/2
×
100
[0110]
(非偏振区域)
[0111]
一般而言,所谓“非偏振光”,是指在电场成分中没有能够观测到的规则性的光。换言之,所谓非偏振光,是观测不到占优势的特定的偏振状态的随机的光。另外,所谓“部分偏振光”,是指处于偏振光与非偏振光的中间的状态的光,意指直线偏振光、圆偏振光及椭圆偏振光的至少1种与非偏振光混杂的光。偏振片10中的所谓非偏振区域12,意指透射该非偏振区域12的光(透射光)变为非偏振光或部分偏振光。特别优选透射光为非偏振光的非偏振区域。
[0112]
偏振片10的非偏振区域12是在俯视下由偏振区域11包围的区域。
[0113]
非偏振区域12包含固化性树脂(x)的固化物。非偏振区域12优选为在设于仅由偏振区域11形成的偏振片(原料偏振片20)中的贯穿孔中设有后述的包含固化性树脂(x)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的区域。非偏振区域12具有透光性。
[0114]
通过使偏振片10的非偏振区域12具有透光性,可以在非偏振区域12中确保规定的透明性。由此,在将偏振片复合体40、41应用于显示装置时,通过与非偏振区域12对应地配置相机镜头、图标或标志等印刷部,可以抑制相机的灵敏度的降低、设计性的降低。
[0115]
非偏振区域12的俯视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设为圆形;椭圆形;卵圆形;三角形、四边形等多边形;多边形的至少1个角被制成圆角(具有r的形状)的圆角多边形等。
[0116]
非偏振区域12的直径优选为0.5mm以上,也可以为1mm以上,也可以为2mm以上,也可以为3mm以上。非偏振区域12的直径优选为20mm以下,也可以为15mm以下,也可以为10mm以下,也可以为7mm以下。非偏振区域12的所谓直径,是指连接该非偏振区域12的外周的任意两点的直线当中长度最长的直线的长度。
[0117]
设于非偏振区域12中的固化性树脂(x)的固化物的厚度可以与偏振区域11的厚度相同,也可以小于偏振区域11的厚度,也可以大于偏振区域11的厚度。如上所述,设于非偏振区域12中的固化性树脂(x)的固化物优选以填充整个贯穿孔22的方式设置。
[0118]
设于非偏振区域12中的固化物的厚度只要仿照上文中说明的设于偏振片复合体40中的固化物的厚度的测定方法进行测定即可。具体而言,在上述测定方法中,只要将第2平面设为偏振片10的偏振区域11的表面当中的与第1平面中含有的表面相反的一侧的表面,确定固化性树脂(x)的固化物的厚度即可。
[0119]
(第1加强材料的单元区域)
[0120]
单元区域55是第1加强材料50的存在有第1单元51的区域。第1单元51如图1(b)所示,具有由划分第1单元51的单元隔壁53包围的空心柱状(筒状)的结构,且具有柱状的结构的轴向两端开口了的开口端面。第1单元51中,作为开口端面具有第1开口端面和第2开口端面,所述第1开口端面配置于偏振片复合体40、41的与偏振片10的距离相对近的一侧,所述第2开口端面配置于相对远的一侧。单元区域55只要以使第1开口端面及第2开口端面当中
的至少一方与偏振片10相面对的方式排列即可,优选以使第1开口端面及第2开口端面双方与偏振片10相面对的方式排列。
[0121]
单元区域55所具有的第1单元51的开口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然而优选为多边形、圆形、或椭圆形。第1开口端面的开口的形状与第2开口端面的开口的形状优选为相同大小的相同形状,然而也可以是不同的形状,也可以是相同形状且大小不同。另外,单元区域55所具有的多个第1单元51的开口的形状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彼此不同。
[0122]
单元区域55所具有的多个第1单元51优选在开口端面的俯视下,以使各第1单元51的开口彼此相邻的方式排列。多个第1单元51也可以在开口端面的俯视下,例如像图1(b)所示的第1单元51的开口的形状为六边形等情况那样,以将第1单元51彼此没有间隙地配置的方式排列。或者,多个第1单元51也可以在开口端面的俯视下,像第1单元51的开口的形状为圆形等情况那样,以使多个第1单元51的单元隔壁53的一部分接触、在多个第1单元51之间具有间隙地配置的方式排列。
[0123]
第1加强材料50的单元区域55优选例如像图1(b)所示那样,具有如下的蜂窝结构,即,在第1开口端面及第2开口端面的任一个中开口的形状都为六边形,在偏振片复合体40、41的面方向上,以将开口彼此相邻没有间隙地配置的方式排列多个第1单元51。
[0124]
第1单元51的开口的大小没有特别限定,然而优选具有比非偏振区域12的直径小的直径。第1单元51的直径优选为3mm以下,也可以为2mm以下,也可以为1mm以下,通常为0.1mm以上,也可以为0.5mm以上。该第1单元51的开口的直径是指连接开口的外周的任意两点的直线当中长度最长的直线的长度。
[0125]
第1单元51的高度(第1单元51的与开口端面正交的方向的长度)通常为0.1μm以上,也可以为0.5μm以上,也可以为1μm以上,也可以为3μm以上,另外,通常为15μm以下,也可以为13μm以下,也可以为10μm以下。
[0126]
单元区域55的划分第1单元51的单元隔壁53优选具有透光性。
[0127]
单元区域55的单元隔壁53的线宽例如为0.05mm以上,也可以为0.1mm以上,也可以为0.5mm以上,也可以为1mm以上,另外,通常为5mm以下,也可以为3mm以下。
[0128]
单元区域55的单元隔壁53例如可以利用树脂材料或无机氧化物形成,优选利用树脂材料形成。作为树脂材料,可以举出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等固化性树脂等。作为树脂材料,例如可以举出上述的固化性树脂(x);作为上述填充材料中使用的热塑性树脂例示的热塑性树脂等。作为无机氧化物,可以举出氧化硅(sio2)、氧化铝等。
[0129]
(第1加强材料的非单元区域)
[0130]
非单元区域56是第1加强材料50的不存在第1单元51的区域,如上所述,是不存在构成第1单元51的单元隔壁53及由单元隔壁53包围的空心柱状(筒状)的空间的区域。非单元区域56具有贯穿孔52,所述贯穿孔52以切掉多个第1单元51的整体或一部分的方式设置,设于与偏振片10的贯穿孔22对应的区域。非单元区域56可以在该贯穿孔52中包含固化性树脂(x)的固化物。
[0131]
非单元区域56的俯视形状及直径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作为非偏振区域12的俯视形状例示的形状及直径。非单元区域56的俯视形状及直径优选与非偏振区域12的俯视形状及直径相同。
[0132]
(第2加强材料)
[0133]
第2加强材料60所具有的第2单元61如图1(c)所示,具有由划分第2单元61的单元隔壁63包围的空心柱状(筒状)的结构,且具有柱状的结构的轴向两端开口了的开口端面。第2单元61中,作为开口端面具有第1’开口端面和第2’开口端面,所述第1’开口端面配置于偏振片复合体40、41的与偏振片10的距离相对近的一侧,所述第2’开口端面配置于相对远的一侧。第2加强材料60只要以使第1’开口端面及第2’开口端面当中的至少一方与偏振片10相面对的方式排列即可,优选以使第1’开口端面及第2’开口端面双方与偏振片10相面对的方式排列。
[0134]
作为第2加强材料60所具有的第2单元61的开口的形状,可以举出第1单元51的开口的形状中例示的形状。优选第1’开口端面的开口的形状与第2’开口端面的开口的形状为相同大小的相同形状,然而也可以是不同的形状,也可以是相同形状且大小不同。另外,多个第2单元61的开口的形状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彼此不同。
[0135]
第2加强材料60所具有的多个第2单元61优选在开口端面的俯视下,以使各第2单元61的开口彼此相邻的方式排列。多个第2单元61也可以在开口端面的俯视下,例如像图1(c)所示的第2单元61的开口的形状为六边形等情况那样,以将第2单元61彼此没有间隙地配置的方式排列。或者,多个第2单元61也可以在开口端面的俯视下,像第2单元61的开口的形状为圆形等情况那样,以使多个第2单元61的单元隔壁63的一部分接触、在多个第2单元61之间具有间隙地配置的方式排列。
[0136]
第2加强材料60优选例如像图1(c)所示那样,具有如下的蜂窝结构,即,在第1’开口端面及第2’开口端面的任一个中开口的形状都为六边形,在偏振片复合体40的面方向上,以将开口彼此相邻没有间隙地配置的方式排列多个第2单元62。
[0137]
第2单元62的开口的大小及高度例如可以设为对于第1单元52的开口所例示的大小及高度。第2加强材料60的划分第2单元61的单元隔壁63的透光性、线宽以及材料例如可以设为对于划分第1单元51的单元隔壁53所例示的透光性、线宽以及材料。
[0138]
(相位差区域)
[0139]
相位差层71具有相位差特性,该性质主要可以利用相位差区域75获得。相位差区域75的波长590nm的波长处的面内相位差值(r0)及厚度方向相位差值(rth)当中的至少一方大于40nm,也可以各自独立地为100nm以上,也可以为500nm以上,也可以为1000nm以上,通常为15000nm以下。
[0140]
相位差区域75例如可以具有作为1/4波长板、1/2波长板、逆波长分散性的1/4波长板、或正c板发挥作用的相位差特性。如上所述,也可以将相位差特性彼此不同的相位差层层叠多层,设为相位差区域75。
[0141]
相位差区域75可以设为利用后述的整体为相位差区域的原料相位差层形成的区域。在将层叠多种相位差特性彼此不同的相位差层而得的层设为相位差区域75的情况下,只要将该层叠多种而得的层设为原料相位差层即可。因此,相位差区域75由后述的构成原料相位差层的材料形成,具体而言可以包含热塑性树脂。相位差区域例如可以利用将热塑性树脂单轴拉伸或双轴拉伸而得的拉伸膜、或者聚合性液晶性化合物的聚合固化层等形成。
[0142]
相位差区域75的厚度优选为15μm以下,也可以为13μm以下,也可以为10μm以下,也
可以为8μm以下,也可以为5μm以下,通常为1μm以上。
[0143]
(非相位差区域)
[0144]
相位差层71的非相位差区域76是在俯视下由相位差区域75包围的区域。非相位差区域76的波长590nm的波长处的面内相位差值(r0)及厚度方向相位差值(rth)为40nm以下,也可以各自独立地为35nm以下,也可以为30nm以下,也可以为20nm以下,也可以为0nm。
[0145]
非相位差区域76中,可以在俯视下由相位差区域75包围的贯穿孔72中包含固化性树脂(x)的固化物。设于非相位差区域76中的固化性树脂(x)的固化物的厚度可以与相位差区域75的厚度相同,也可以小于非相位差区域76的厚度,也可以大于非相位差区域76的厚度。如上所述,设于非相位差区域76中的固化性树脂(x)的固化物优选以填充整个贯穿孔72的方式设置。如后所述,通过将此种非相位差区域76与非偏振区域12对应地设置,在将偏振片复合体40、41应用于显示装置时,可以与非偏振区域12及非相位差区域76对应地配置相机镜头、图标或标志等印刷部,由此抑制相机的灵敏度的降低、设计性的降低。
[0146]
设于非相位差区域76中的固化物的厚度只要仿照上文中说明的设于偏振片复合体40中的固化物的厚度的测定方法进行测定即可。具体而言,在上述测定方法中,只要将第1平面及第2平面分别设为相位差层71的相位差区域75的一个表面及另一个表面,确定固化性树脂(x)的固化物的厚度即可。
[0147]
非相位差区域76的俯视形状及直径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作为非偏振区域12的俯视形状例示的形状及直径。非相位差区域76的俯视形状及直径优选与非偏振区域12的俯视形状及直径分别相同。
[0148]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固化性树脂(x)))
[0149]
偏振片复合体40、41中的非偏振区域12、非单元区域56以及非相位差区域76如上所述,是设有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固化性树脂(x))的固化物的区域,优选利用包含该固化性树脂(x)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以下有时称作“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形成。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含有的固化性树脂(x)是因紫外线、可见光、电子束、x射线等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而固化的树脂。固化性树脂(x)优选为因紫外线的照射而固化的紫外线固化性树脂。包含固化性树脂(x)的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可以是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的粘接剂,该情况下,更优选为紫外线固化型的粘接剂。
[0150]
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优选为无溶剂型。所谓无溶剂型,是指没有主动地添加溶剂,具体而言,所谓无溶剂型的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是指溶剂的含量相对于该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含有的固化性树脂(x)100重量%为5重量%以下。
[0151]
固化性树脂(x)优选包含环氧化合物。所谓环氧化合物,是在分子内具有1个以上、优选为2个以上的环氧基的化合物。作为环氧化合物,可以举出脂环式环氧化合物、脂肪族环氧化合物、氢化环氧化合物(具有脂环式环的多元醇的缩水甘油醚)等。固化性树脂(x)中含有的环氧化合物可以为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
[0152]
环氧化合物的含量优选相对于固化性树脂(x)100重量%为4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50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0重量%以上。环氧化合物的含量只要相对于固化性树脂(x)100重量%为100重量%以下即可,也可以为90重量%以下,进而也可以为80重量%以下,也可以为75重量%以下。
[0153]
环氧化合物的环氧当量通常为40~3000g/当量,优选为50~1500g/当量的范围
内。若环氧当量大于3000g/当量,则与固化性树脂(x)中含有的其他成分的相容性有可能降低。
[0154]
固化性树脂(x)中含有的环氧化合物优选含有脂环式环氧化合物。脂环式环氧化合物是在分子内具有1个以上的与脂环键合的环氧基的环氧化合物。所谓“与脂环键合的环氧基”,是指下式所示的结构中的桥接的氧原子-o-。下述式中,m为2~5的整数。
[0155]
[化1]
[0156][0157]
去掉上式的(ch2)m中的1个或多个氢原子后的形式的基团键合于其他的化学结构的化合物能够成为脂环式环氧化合物。(ch2)m中的1个或多个氢原子也可以由甲基、乙基等直链状烷基适当地取代。在脂环式环氧化合物中,从对偏振片10的偏振区域11、相位差层71的相位差区域75以及第1加强材料50的单元区域55、与形成非偏振区域12、非相位差区域76以及非单元区域56的固化性树脂(x)的固化物之间赋予优异的密合性的方面出发,优选使用具有氧杂双环己烷环(上式中m=3的结构)、氧杂双环庚烷环(上式中m=4的结构)的环氧化合物。以下,具体地例示出优选使用的脂环式环氧化合物,然而并不限定于这些化合物。
[0158]
[a]下述式(iv)所示的环氧环己烷甲酸环氧环己基甲基酯类:
[0159]
[化2]
[0160][0161]
[式(iv)中,r8及r9彼此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数1~5的直链状烷基。]
[0162]
[b]下述式(v)所示的烷二醇的环氧环己烷甲酸酯类:
[0163]
[化3]
[0164][0165]
[式(v)中,r
10
及r
11
彼此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数1~5的直链状烷基,n表示2~20的整数。]
[0166]
[c]下述式(vi)所示的二羧酸的环氧环己基甲基酯类:
[0167]
[化4]
[0168][0169]
[式(vi)中,r
12
及r
13
彼此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数1~5的直链状烷基,p表示2~20的整数。]
[0170]
[d]下述式(vii)所示的聚乙二醇的环氧环己基甲基醚类:
[0171]
[化5]
[0172][0173]
[式(vii)中,r
14
及r
15
彼此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数1~5的直链状烷基,q表示2~10的整数。]
[0174]
[e]下述式(viii)所示的烷二醇的环氧环己基甲基醚类:
[0175]
[化6]
[0176][0177]
[式(viii)中,r
16
及r
17
彼此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数1~5的直链状烷基,r表示2~20的整数。]
[0178]
[f]下述式(ix)所示的二环氧三螺化合物:
[0179]
[化7]
[0180][0181]
[式(ix)中,r
18
及r
19
彼此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数1~5的直链状烷基。]
[0182]
[g]下述式(x)所示的二环氧单螺化合物:
[0183]
[化8]
[0184][0185]
[式(x)中,r
20
及r
21
彼此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数1~5的直链状烷基。]
[0186]
[h]下述式(xi)所示的乙烯基环己烯二环氧化物类:
[0187]
[化9]
[0188][0189]
[式(xi)中,r
22
表示氢原子或碳数1~5的直链状烷基。]
[0190]
[i]下述式(xii)所示的环氧环戊基醚类:
[0191]
[化10]
[0192][0193]
[式(xii)中,r
23
及r
24
彼此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数1~5的直链状烷基。]
[0194]
[j]下述式(xiii)所示的二环氧三环癸烷类:
[0195]
[化11]
[0196][0197]
[式(xiii)中,r
25
表示氢原子或碳数1~5的直链状烷基。]
[0198]
作为脂肪族环氧化合物,可以举出脂肪族多元醇或其环氧烷烃加成物的多缩水甘油醚。更具体而言,可以举出1,4-丁二醇的二缩水甘油醚;1,6-己二醇的二缩水甘油醚;甘油的三缩水甘油醚;三羟甲基丙烷的三缩水甘油醚;聚乙二醇的二缩水甘油醚;丙二醇的二缩水甘油醚;通过在乙二醇、丙二醇或甘油等脂肪族多元醇加成1种或2种以上的环氧烷烃(环氧乙烷、环氧丙烷)而得的聚醚多元醇的多缩水甘油醚等。
[0199]
氢化环氧化合物是通过使表氯醇与对芳香族多元醇的芳香环进行氢化反应而得的脂环式多元醇反应而得到的化合物。作为芳香族多元醇,可以举出双酚a、双酚f、双酚s等双酚型化合物;苯酚线型酚醛树脂、甲酚线型酚醛树脂、羟基苯甲醛苯酚线型酚醛树脂等线型酚醛型树脂;四羟基二苯基甲烷、四羟基二苯甲酮、聚乙烯基苯酚等多官能型的化合物。作为氢化环氧化合物当中优选的化合物,可以举出经过氢化的双酚a的二缩水甘油醚。
[0200]
固化性树脂(x)也可以与环氧化合物等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化合物一起还含有(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等。通过并用(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可以期待提高偏振片10的偏振区域11、相位差层71的相位差区域75以及第1加强材料50的单元区域55、与形成非偏振区域12、非相位差区域76以及非单元区域56的固化性树脂(x)的固化物之间的密合性、固化性树脂(x)的固化物的硬度及机械强度的效果,此外,可以更加容易地进行固化性树脂(x)的粘度、固化速度等的调整。“(甲基)丙烯酸类”意指选自丙烯酸类及甲基丙烯酸类中的至少一方。
[0201]
包含固化性树脂(x)的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优选包含聚合引发剂。作为聚合引发剂,可以举出光阳离子系聚合引发剂等阳离子系聚合引发剂、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光阳离子系聚合引发剂因可见光线、紫外线、x射线、电子束等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而产生阳离子种或路易斯酸,引发环氧基的聚合反应。如上所述,固化性树脂(x)优选为因紫外线的照射而固化的紫外线固化性树脂,固化性树脂(x)优选包含脂环式环氧化合物,因此该情况下的聚合引发剂优选因紫外线的照射而产生阳离子种或路易斯酸。
[0202]
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可以还含有光敏剂、聚合促进剂、离子捕获剂、抗氧化剂、链转移剂、增粘剂、热塑性树脂、填充剂、流动调整剂、增塑剂、消泡剂、防静电剂、流平剂等添加剂。
[0203]
(填充材料)
[0204]
可以设于第1加强材料50及第2加强材料60中的填充材料只要是具有透光性、能够填充第1加强材料50的第1单元51的内部空间及第2加强材料60的第2单元61的内部空间的材料,就没有特别限定。填充材料优选为与构成第1加强材料50的单元隔壁53及第2加强材料60的单元隔壁63的材料不同的材料,优选包含树脂材料。作为该树脂材料,例如可以举出选自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等固化性树脂等中的1种以上,也可以为粘合剂或粘接剂。
[0205]
作为热塑性树脂,可以举出链状聚烯烃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等)、环状聚烯烃系树脂(降冰片烯系树脂等)等聚烯烃系树脂;三乙酰纤维素、二乙酰纤维素等纤维素酯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酯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聚醚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氟系树脂等。
[0206]
作为固化性树脂,例如可以举出上述的固化性树脂(x)。
[0207]
粘合剂是通过将其自身粘贴于被粘物而体现粘接性的物质,并且是被称作所谓的压敏型粘接剂的物质。作为粘合剂,可以举出包含(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硅酮系聚合物、聚酯系聚合物、聚氨酯系聚合物、聚醚系聚合物、或橡胶系聚合物等聚合物作为主成分的物质。
[0208]
本说明书中,所谓主成分,是指包含粘合剂的全部固体成分中的50质量%以上的
成分。粘合剂可以是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热固化型,可以利用活性能量射线照射、加热来调整交联度、粘接力。
[0209]
粘接剂是包含固化性的树脂成分的物质,是压敏型粘接剂(粘合剂)以外的粘接剂。作为粘接剂,可以举出使固化性的树脂成分溶解或分散于水中的水系粘接剂、含有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化合物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热固性粘接剂等。
[0210]
作为粘接剂,也可以使用偏振板的技术领域中通用的水系粘接剂。
[0211]
作为水系粘接剂中含有的树脂成分,可以举出聚乙烯醇系树脂、氨基甲酸酯系树脂等。作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可以举出因紫外线、可见光、电子束、x射线等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而固化的组合物。也可以使用上述的包含固化性树脂(x)的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作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作为热固性粘接剂,可以举出包含环氧系树脂、硅酮系树脂、酚醛系树脂、三聚氰胺系树脂等作为主成分的粘接剂。
[0212]
(偏振片复合体(1)的制造方法)
[0213]
图5~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偏振片复合体40(图1(a))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示意剖视图。图5~图7中,给出获得图1(a)所示的偏振片复合体40的情况,然而图2(a)及(b)所示的偏振片复合体40也可以利用下文中说明的方法来制造。偏振片复合体40例如可以使用整体具有相同的可见度修正偏振度(py)并且不具有非偏振区域12的原料偏振片20(图5(a))、作为原料相位差层的整体为相位差区域的聚合固化层85(图5(b))以及仅由单元区域55形成而不具有非单元区域56的加强材料形成用结构体58(以下有时称作“结构体58”。)来制造。
[0214]
由于原料偏振片20仅由上述的偏振片10的偏振区域11形成,因此原料偏振片20的厚度优选为与偏振片10的偏振区域11相同的厚度,即15μm以下。由于聚合固化层85成为上述的相位差层71的相位差区域75,因此聚合固化层85的厚度优选为与相位差层71的相位差区域75相同的厚度。由于结构体58成为上述的第1加强材料50的单元区域55,因此优选具有与第1加强材料50的单元区域55相同的厚度。
[0215]
偏振片复合体40例如可以利用下面的工序制造。首先,在原料偏振片20的一个面,能够相对于原料偏振片20剥离地设置第1支承层25(图5(a))。在基材层84上使聚合性液晶化合物聚合固化,准备出在基材层84上形成有整体为相位差区域的聚合固化层85的带有基材层的聚合固化层80(图5(b))。在第1支承层25上的原料偏振片20上,经由未图示的贴合层,层叠带有基材层的聚合固化层80的聚合固化层85侧(图5(c)),剥离基材层84(图5(d))。在因剥离基材层84而露出的面(聚合固化层85侧的面),形成结构体58(图6(a))。由此,得到依次层叠有结构体58、聚合固化层85、原料偏振片20以及第1支承层25的第1层叠体31(图6(a))。结构体58例如可以通过使用树脂材料或无机氧化物在聚合固化层85的表面形成划分第1单元51的单元隔壁53而得到。
[0216]
作为使用树脂材料形成单元隔壁53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喷墨印刷、丝网印刷、凹版印刷等印刷法;光刻法;使用喷嘴、模具等的涂布法等。上述方法中,也可以使用将树脂材料与溶剂、添加剂等混合而得的树脂组合物。作为添加剂,可以举出流平剂、抗氧化剂、增塑剂、增粘剂、有机或无机的填充剂、颜料、抗老化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等。单元隔壁53可以通过对所印刷或涂布的树脂组合物根据需要进行用于固化或硬化的处理而形成。
[0217]
作为使用无机氧化物形成单元隔壁53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通过蒸镀无机氧化物而形成。
[0218]
对第1层叠体31利用冲裁、裁切、切削、或激光切割等形成沿层叠方向贯穿的贯穿孔32(图6(b))。由此,得到在原料偏振片20形成有贯穿孔22的开孔偏振片21、在聚合固化层85形成有贯穿孔72的开孔相位差层81以及在结构体58分别形成有贯穿孔52的开孔结构体59。在形成有贯穿孔32的第1层叠体31的开孔结构体59侧(与开孔相位差层81相反的一侧),层叠第2支承层26(图6(c))。以闭塞开孔相位差层81的贯穿孔72的一侧的方式设置第2支承层26。
[0219]
其后,剥离第1支承层25(图7(a)),向开孔偏振片21的贯穿孔22、开孔相位差层81的贯穿孔72以及开孔结构体59的贯穿孔52中填充包含固化性树脂(x)的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照射活性能量射线,由此使贯穿孔22、72、52内的固化性树脂(x)固化,在开孔偏振片21的贯穿孔22、开孔相位差层81的贯穿孔72、开孔结构体59的贯穿孔52中形成固化性树脂(x)的固化物(图7(b))。由此,在开孔偏振片21的贯穿孔22、开孔相位差层81的贯穿孔72以及开孔结构体59的贯穿孔52中形成固化性树脂(x)的固化物,在第2支承层26上依次形成第1加强材料50、相位差层71以及偏振片10(图7(b))。图7(b)所示的偏振片10中,开孔偏振片21的贯穿孔22以外的区域成为偏振区域11,设有固化物的贯穿孔22的区域成为非偏振区域12。图7(b)所示的相位差层71中,开孔相位差层81的贯穿孔72以外的区域成为相位差区域75,设有固化物的贯穿孔72的区域成为非相位差区域76。图7(b)所示的第1加强材料50设于偏振片10的一面侧,开孔结构体59的贯穿孔52以外的区域成为单元区域55,设有固化物的贯穿孔52的区域设为非单元区域56。
[0220]
接下来,在偏振片10的与相位差层71侧相反的一侧形成第2加强材料60,在第2支承层26上形成偏振片复合体40(图5(c))。第2加强材料60例如利用上述的形成结构体58的单元隔壁53的方法中说明的方法来形成单元隔壁63即可。可以在形成第2加强材料60后剥离第2支承层26。
[0221]
作为向开孔偏振片21的贯穿孔22、开孔相位差层81的贯穿孔72以及开孔结构体59的贯穿孔52中填充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分注器或点胶机等向贯穿孔22、72、52中注入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也可以一边在开孔结构体59上涂覆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一边向贯穿孔22、72、52中填充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0222]
第1支承层25可以是后述的原料偏振片20的制造时使用的支承层,也可以使用涂覆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时使用的上述基材膜。或者,也可以是利用水等挥发性液体贴合于原料偏振片20的能够剥离的支承层,还可以是能够相对于原料偏振片20剥离的粘合片。作为设置第2支承层26的方法,可以举出作为设置第1支承层25的方法例示的方法。
[0223]
如上所述,通过使原料偏振片20的厚度为15μm以下,可以将设于开孔偏振片21中的贯穿孔22的深度也设为15μm以下。像偏振片复合体40中所说明的那样,偏振片复合体40的包含偏振区域11、相位差区域75以及单元区域55的层叠结构部分的厚度优选为30μm以下,因此作为原料相位差层的聚合固化层85的厚度及结构体58的厚度的合计厚度也优选为15μm以下。由此,可以将贯穿孔22、72、52的合计深度设为30μm以下。因而,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向开孔偏振片21的贯穿孔22、开孔相位差层71的贯穿孔72以及开孔结构体59的贯穿孔52中的填充、填充于贯穿孔22、72、52中的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含有的固
化性树脂(x)的固化处理。
[0224]
(偏振片复合体(2)的制造方法)
[0225]
图8~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偏振片复合体41(图4)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示意剖视图。图8~图11中,给出获得图4所示的偏振片复合体41的情况。偏振片复合体41可以使用上述偏振片复合体40的制造中使用的原料偏振片20、聚合固化层85以及结构体58制造。
[0226]
偏振片复合体41例如可以利用下面的工序制造。首先,在原料偏振片20的一个面,能够相对于原料偏振片20剥离地设置第1支承层25后,在原料偏振片20的另一个面形成结构体58,准备出第2层叠体33(图8(a))。结构体58可以利用上文中说明的方法形成。在基材层84上使聚合性液晶化合物聚合固化,准备出在基材层84上形成有整体为相位差区域的聚合固化层85的带有基材层的聚合固化层80(图8(b))。
[0227]
在所准备的第2层叠体33的结构体58侧,经由未图示的贴合层,层叠带有基材层的聚合固化层80的聚合固化层85侧(图8(c))。此时,优选以进入结构体58的第1单元51的内部空间及多个第1单元51之间的间隙的方式设置贴合层。由此,得到依次层叠有基材层84、聚合固化层85、结构体58、原料偏振片20以及第1支承层25的第3层叠体34(图8(c))。对第3层叠体34利用冲裁、裁切、切削、或激光切割等形成沿层叠方向贯穿的贯穿孔35(图8(d)),剥离基材层84(图8(e))。由此,得到在原料偏振片20形成有贯穿孔22的开孔偏振片21、在结构体58形成有贯穿孔52的开孔结构体59以及在聚合固化层85形成有贯穿孔72的开孔相位差层81。
[0228]
接下来,在剥离基材层84而露出的一侧(开孔相位差层81侧)层叠第3支承层27(图9(a)),剥离第1支承层25(图9(b)))。以闭塞开孔相位差层81的贯穿孔72的一侧的方式设置第3支承层76。其后,向开孔偏振片21的贯穿孔22、开孔结构体59的贯穿孔52以及开孔相位差层81的贯穿孔72中填充包含固化性树脂(x)的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照射活性能量射线,由此使贯穿孔22、52、72内的固化性树脂(x)固化,在开孔偏振片21的贯穿孔22、开孔结构体59的贯穿孔52以及开孔相位差层81的贯穿孔72中形成固化性树脂(x)的固化物(图9(c))。由此,在第3支承层27上依次形成相位差层71、第1加强材料50以及偏振片10(图9(c))。图9(c)所示的相位差层71中,开孔相位差层81的贯穿孔72以外的区域成为相位差区域75,设有固化物的贯穿孔72的区域成为非相位差区域76。图9(c)所示的第1加强材料50设于偏振片10的一面侧,开孔结构体59的贯穿孔52以外的区域成为单元区域55,设有固化物的贯穿孔52的区域成为非单元区域56。图9(c)所示的偏振片10中,开孔偏振片21的贯穿孔22以外的区域成为偏振区域11,设有固化物的贯穿孔22的区域成为非偏振区域12。
[0229]
接下来,在偏振片10的与第1加强材料50侧相反的一侧,形成第2加强材料60,在第3支承层27上形成偏振片复合体40(图9(d))。第2加强材料60例如利用上述的形成结构体58的单元隔壁53的方法中说明的方法形成单元隔壁63即可。可以在形成第2加强材料60后,剥离第3支承层27。
[0230]
作为向开孔偏振片21的贯穿孔22、开孔结构体59的贯穿孔52以及开孔相位差层81的贯穿孔72中填充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方法,可以举出偏振片复合体40的制造方法中说明的填充方法。可以一边在开孔偏振片21的表面上涂覆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一边向贯穿孔22、52、72中填充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0231]
作为设置第3支承层27的方法,可以举出作为设置第1支承层25的方法例示的方
法。
[0232]
(原料偏振片)
[0233]
原料偏振片20优选为难以因为了使填充于贯穿孔22中的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的固化性树脂(x)固化所照射的活性能量射线而显著地变性的材料。此种原料偏振片20例如为使聚乙烯醇系树脂膜吸附二色性色素并使该二色性色素取向而得的膜、在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固化层中使二色性色素发生取向的膜,它们的制造方法如上述的偏振区域11中说明所示。
[0234]
(原料相位差层)
[0235]
原料相位差层包含整体具有相位差特性的相位差区域。原料相位差层例如可以具有上文中说明的相位差区域75所具有的相位差特性。原料相位差层例如可以具有作为1/4波长板、1/2波长板、逆波长分散性的1/4波长板、或正c板发挥作用的相位差特性。
[0236]
原料相位差层例如为对热塑性树脂进行单轴拉伸或双轴拉伸而得的拉伸膜、或者聚合性液晶性化合物的聚合固化层等。
[0237]
作为构成拉伸膜的热塑性树脂,优选具有透光性(优选光学上透明的)热塑性树脂。具体而言,可以举出链状聚烯烃系树脂(聚乙烯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等)、环状聚烯烃系树脂(降冰片烯系树脂等)等聚烯烃系树脂;三乙酰纤维素、二乙酰纤维素、乙酸丙酸纤维素、乙酸丁酸纤维素等纤维素酯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醇酯、聚萘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醇酯等聚酯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或它们的混合物、共聚物等。
[0238]
构成聚合固化层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是具有聚合性反应基团、并且显示出液晶性的化合物。作为聚合性反应基团,可以举出原料偏振片中例示的聚合性反应基团。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棒状液晶化合物、圆盘状液晶化合物以及它们的混合物。关于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液晶性,可以是热致性液晶,也可以是溶致性液晶,作为相有序结构,可以是向列型液晶,也可以是近晶型液晶。
[0239]
原料相位差层可以利用如下的方法来形成,即,[v]例如在形成于基材膜上的取向层上,涂布包含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相位差层形成用组合物,使聚合性液晶化合物聚合而固化的方法;[vi]在基材层上涂布相位差层形成用组合物而形成涂膜,将该涂膜与基材层一起拉伸的方法。作为基材层,可以举出原料偏振片中说明的上述的[ii]中使用的基材膜。
[0240]
作为构成原料相位差层的拉伸膜及聚合固化层,例如可以举出国际公开2018/003416号中记载的相位差层。
[0241]
(加强材料形成用结构体(结构体))
[0242]
结构体58是仅由单元区域55形成而不具有非单元区域56的结构体。如上所述,使用树脂材料或无机氧化物,形成划分第1单元51的单元隔壁53,由此可以得到结构体58。能够作为树脂材料及无机氧化物使用的材料以及使用它们形成单元隔壁53的方法,可以举出上文中例示的材料及方法。
[0243]
<光学层叠体>
[0244]
图10及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层叠体的一例的示意剖视图。光学层叠体在图1及图4所示的偏振片复合体40、41的一面侧或两面侧具有保护层。
[0245]
(光学层叠体(1))
[0246]
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层叠体的一例的示意剖视图。图10所示的光学层叠体45在图1(a)所示的偏振片复合体40的两面侧具有保护层17、18。光学层叠体45也可以仅在偏振片复合体40的一面侧具有保护层17(或18)。光学层叠体45中含有的偏振片复合体40可以是图2(a)或(b)所示的偏振片复合体40。保护层17、18可以经由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等贴合层设于偏振片复合体40上。该情况下,例如只要经由贴合层在偏振片复合体40层叠膜状的保护层即可。保护层17、18也可以不经由贴合层地直接与偏振片复合体40接触地设置。
[0247]
该情况下,例如可以通过将包含构成保护层17、18的树脂材料的组合物涂布于偏振片复合体40上、并使该涂布层固化或硬化等而形成保护层17、18。
[0248]
在光学层叠体45在偏振片复合体40的第1加强材料50侧及第2加强材料60侧经由贴合层设置保护层17、18的情况下,优选以填充第1加强材料50的第1单元51的内部空间及多个第1单元51之间的间隙、第2加强材料60的第2单元61的内部空间及多个第2单元61之间的间隙等的方式设置贴合层,形成保护层17、18。在光学层叠体45在偏振片复合体40的第1加强材料50侧及第2加强材料60侧直接接触地设置保护层17、18的情况下,优选以填充第1加强材料50的第1单元51的内部空间及多个第1单元51之间的间隙、第2加强材料60的第2单元61的内部空间及多个第2单元61之间的间隙等的方式,设置包含构成保护层17、18的树脂材料的组合物,形成保护层17、18。
[0249]
(光学层叠体(2))
[0250]
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层叠体的一例的示意剖视图。图11所示的光学层叠体46在图4所示的偏振片复合体41的两面侧具有保护层17、18。光学层叠体46也可以仅在偏振片复合体41的一面侧具有保护层17(或18)。保护层17、18可以经由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等贴合层设于偏振片复合体41上。该情况下,例如只要经由贴合层在偏振片复合体41层叠膜状的保护层即可。保护层17、18也可以不经由贴合层地直接与偏振片复合体41接触地设置。该情况下,例如可以通过将包含构成保护层17、18的树脂材料的组合物涂布于偏振片复合体41上、并使该涂布层固化或硬化等而形成保护层17、18。
[0251]
在光学层叠体45在偏振片复合体41的第2加强材料60侧经由贴合层设置保护层18的情况下,优选以填充第2加强材料60的第2单元61的内部空间及多个第2单元61之间的间隙等的方式设置贴合层,形成保护层18。在光学层叠体45在偏振片复合体41的第2加强材料60侧直接接触地设置保护层18的情况下,优选以填充第2加强材料60的第2单元61的内部空间及多个第2单元61之间的间隙等的方式,设置包含构成保护层18的树脂材料的组合物,形成保护层18。
[0252]
光学层叠体45、46的保护层17、18也可以是在第1加强材料50、相位差层71以及第2加强材料60上分别直接设置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固化性树脂(x))的固化物层。作为构成作为固化物层的保护层17、18的固化性树脂(x),只要是因紫外线、可见光、电子束、x射线等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而固化的树脂,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上文中说明的固化性树脂(x)。构成保护层17、18的固化性树脂(x)的固化物可以设为与偏振片10的非偏振区域12中含有的固化物相同。
[0253]
为了制造光学层叠体45、46,例如在偏振片复合体40、41的第1加强材料50、相位差
层71以及第2加强材料60侧涂覆包含固化性树脂(x)的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照射活性能量射线,由此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含有的固化性树脂(x)固化。由此,可以在第1加强材料50、相位差层71以及第2加强材料60上分别形成作为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含有的固化性树脂(x)的固化物层的保护层17、18而得到光学层叠体45、46。
[0254]
在光学层叠体45、46中,可以将保护层17、18的一方设为经由贴合层设置的保护层,将另一方设为不经由贴合层设置的保护层。光学层叠体45、46中含有的保护层17、18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彼此不同。
[0255]
在涂覆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情况下,可以以覆盖通过涂覆而形成的涂布层表面的方式设置基材膜。该情况下,可以将基材膜设为保护层17、18,将固化性树脂(x)的固化物层设为用于在偏振片复合体40、41贴合保护层17、18的贴合层。可以在固化性树脂(x)的固化后剥离基材膜。
[0256]
(保护层)
[0257]
保护层17、18优选为能够透射光的树脂层,也可以为树脂膜,还可以为涂布包含树脂材料的组合物而形成的涂布层。作为树脂层中使用的树脂,优选为透明性、机械强度、热稳定性、阻水性、各向同性、拉伸性等优异的热塑性树脂。作为热塑性树脂,可以举出上述的原料偏振片20的制造中可以使用的构成基材膜的热塑性树脂。在光学层叠体45、46在两面具有保护层17、18的情况下,保护层17、18的树脂组成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彼此不同。
[0258]
从薄型化的观点出发,保护层17、18的厚度通常为200μm以下,优选为150μm以下,更优选为100μm以下,也可以为80μm以下,也可以为60μm以下。保护层17、18的厚度通常为5μm以上,也可以为10μm以上,也可以为20μm以上。保护层17、18可以具有相位差,也可以不具有相位差。在光学层叠体45、46在两面具有保护层17、18的情况下,保护层17、18的厚度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彼此不同。
[0259]
(贴合层)
[0260]
贴合层为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作为用于形成粘合剂层的粘合剂及用于形成粘接剂层的粘接剂,例如可以举出上述的为了构成填充材料而使用的粘合剂及粘接剂。
[0261]
<具有光学显示元件用贴合层的层叠体>
[0262]
图1及图4所示的偏振片复合体40、41、图10及图11所示的光学层叠体45、46可以还具有用于贴合在液晶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等显示装置的光学显示元件(液晶面板、有机el元件)的光学显示元件用贴合层。
[0263]
在偏振片复合体40、41及光学层叠体45、46中,在第1加强材料50的表面或第2加强材料60的表面设置光学显示元件用贴合层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构成光学显示元件用贴合层的材料作为设于第1加强材料50及第2加强材料60中的填充材料,可以同时地进行填充材料向第1加强材料50的第1单元51的内部空间等及第2加强材料60的第2单元61的内部空间等中的填充、和光学显示元件用贴合层的形成。
[0264]
附图标记说明
[0265]
10偏振片,11偏振区域,11m第1平面,11n第2平面,12非偏振区域,17、18保护层,20原料偏振片,21开孔偏振片,22贯穿孔,25第1支承层,26第2支承层,27第3支承层,31第1层叠体,32贯穿孔,33第2层叠体,34贯穿孔,40、41偏振片复合体,45、46光学层叠体,50第1加强材料,51第1单元,52贯穿孔,53单元隔壁,60第2加强材料,61第2单元,63单元隔壁,70,71
相位差层,72贯穿孔,75相位差区域,76非相位差区域,80带有基材层的聚合固化层,81开孔相位差层,84基材层,85聚合固化层。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