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移动扶手式电竞椅的制作方法

2022-06-08 22:13: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座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扶手式电竞椅。


背景技术:

2.座椅是一种有靠背、有的还有扶手的坐具。按照不同的使用场景可分为机场座椅,汽车座椅,公交座椅,家庭座椅,餐厅座椅,儿童安全座椅,休闲座椅等,其中扶手为大多数座椅均具备的一种功能部件,通常用于乘坐者放置手臂使用,然而传统的座椅扶手通常为固定式,少数具有高度调节功能,然而不同人的手臂长度不同,这样扶手水平位置固定便不可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并且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需要经常调整扶手前后位置以便于对手臂进行支撑作用,所以市场上急需一种可以水平移动扶手位置的座椅装置。
3.公告号为cn212353715u,公告日为2021-01-15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扶手升降机构及使用该扶手升降机构的汽车座椅,包括:一对扶手箱体、一对扶手支承架、连杆和升降驱动组件。一对扶手箱体对称设置;一对扶手支承架一一对应与扶手箱体远离该扶手箱体的手部接触端的部分固连;连杆连接一对扶手支承架;升降驱动组件包括与一对扶手支承架中的其中一个扶手支承架配接相连的扇形联接板、设于该扇形联接板上齿形部、与齿形部啮合相连的动力齿轮,以及适于驱动该动力齿轮旋转的驱动结构。
4.虽然该实用新型具有实现扶手在不影响椅身的前提下的升降调整的优点;但是该实用新型还存在无法水平调整扶手前后位置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移动扶手式电竞椅,本发明通过固定设置在坐垫板上的支撑板单元,以及活动式设置在所述支撑板单元上的扶手单元起到了水平移动扶手位置的技术效果。
6.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移动扶手式电竞椅,包括坐垫板,设置在所述坐垫板上的靠背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坐垫板上的支撑柱,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坐垫板上的支撑板单元,以及可移动式设置在所述支撑板单元上并可在其上平移调整位置的扶手单元。
7.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支撑板单元包括支撑板,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的滑动槽;所述扶手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滑动槽上的扶手柱,以及设置在所述扶手柱上的扶手板。
8.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支撑板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滑动槽上的限位槽,所述扶手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扶手柱上并用于卡合所述限位槽的限位块。
9.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扶手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扶手柱上的扶手柱空腔,设置在所述扶手柱上且与所述扶手柱空腔连通的推动柱孔和限位块孔,设置在所述推动柱孔上的推动柱,设置在所述推动柱上的旋转块,设置在所述旋转块上的传动柱,以及设置在所述传动柱上并用于连接所述限位块的传动块。
10.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扶手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扶手柱空腔内侧面上并用于安装所述推动柱的套筒,设置在所述套筒内侧面上并用于顶起所述推动柱的推动弹簧。
11.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扶手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套筒内侧面上的套筒限位槽,设置在所述套筒限位槽上的顶起块,以及设置在所述推动柱上的卡合块。
12.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扶手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传动柱上并用于安装所述推动柱的弧形槽,设置在所述推动柱上的推动柱卡合块,以及设置在所述弧形槽内侧面上并用于安装所述推动柱卡合块的弧形限位槽。
13.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扶手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推动柱上并用于安装所述卡合块的卡合块槽,设置在所述卡合块上的弹簧板,以及套接设置在所述卡合块上并用于顶起所述弹簧板的卡合块弹簧。
14.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扶手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卡合块槽内侧面上并用于安装所述弹簧板的弹簧板槽。
15.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扶手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传动柱上的固定孔,以及设置在所述扶手柱空腔内侧面上并用于插入所述固定孔的固定柱。
16.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扶手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传动块上的支撑槽,以及设置在所述扶手柱空腔内侧面上并用于插入固定所述支撑槽的支撑插入柱。
17.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8.第一、扶手柱与支撑板通过滑动槽活动连接,解开限位结构后,仅需简单的推动作用即可实现扶手水平前后位置的调整。
19.第二、在扶手板下方设置了简易的解锁结构,通过一步按动的作用即可实现对限位块与限位槽脱离卡合作用的效果,完成解锁步骤。
20.第三、在解锁机构的推动柱上设有套筒结构,套筒中的顶起块装置使得推入后的推动柱被卡在套筒中,使得扶手柱在调整前后位置时限位块不会轻易回到限位槽中。
21.第四、调整完扶手柱位置后,通过旋转块的旋转带动推动柱旋转,使得推动柱上的卡合块与套筒中的顶起块脱离卡合作用,使得推动柱回到初始位置并带动限位块重新回到限位槽中,以对扶手柱重新实现卡合限位作用。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发明中可移动扶手式座椅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发明中扶手柱在支撑板上安装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发明中扶手柱在滑动槽上向后移动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发明中扶手柱在滑动槽上向前移动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发明中限位块处于卡合状态下扶手柱空腔内部零部件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本发明中限位块处于脱离卡合状态下扶手柱空腔内部零部件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28.图7为本发明中顶起块处于向下顶起卡合块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9.图8为本发明中顶起块与套筒限位槽内侧面联合限位卡合块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0.图9为本发明中顶起块处于向下顶起卡合块状态侧方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0为本发明中卡合块安装在卡合块槽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1为本发明中弧形限位槽与推动柱卡合块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33.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如下:坐垫板11,靠背板12,支撑柱13,支撑板单元1,扶手单元2,支撑板101,滑动槽102,限位槽103,扶手柱201,扶手板202,限位块203,扶手柱空腔204,推动柱孔205,限位块孔206,推动柱207,旋转块208,传动柱209,传动块210,套筒211,推动弹簧212,套筒限位槽213,顶起块214,卡合块215,弧形槽216,推动柱卡合块217,弧形限位槽218,卡合块槽219,弹簧板220,卡合块弹簧221,弹簧板槽222,固定孔223,固定柱224,支撑槽225,支撑插入柱226。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
35.实施例:如附图1、2、3、4、5、6、7、8、9、10以及附图11所示,一种可移动扶手式电竞椅,包括坐垫板11,设置在所述坐垫板11上的靠背板12,以及设置在所述坐垫板11上的支撑柱13,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坐垫板11上的支撑板单元1,以及可移动式设置在所述支撑板单元1上并可在其上平移调整位置的扶手单元2。
3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坐垫板11、靠背板12以及支撑柱13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座椅主要组成部件,其中所述坐垫板11用于支撑乘坐者臀部,所述靠背板12用于支撑乘坐者背部,所述支撑柱13用于支撑所述坐垫板11并调节所述坐垫板11的高度位置以匹配乘坐者的身高。
37.此外,所述支撑板单元1设置在所述坐垫板11的底面上,并且所述支撑板单元1上表面设有安装所述扶手单元2的轨道装置,以用于实现所述扶手单元2在其上的平移动作,从而改变与所述坐垫板11、靠背板12的相对位置以适应不同乘坐者的使用需求。
38.所述支撑板单元1包括支撑板101,设置在所述支撑板101上的滑动槽102;所述扶手单元2包括设置在所述滑动槽102上的扶手柱201,以及设置在所述扶手柱201上的扶手板202。
3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101在所述坐垫板11的下底面上左右各设置一个,所述滑动槽102开设在所述支撑板101的上顶面上且延伸方向与所述靠背板12垂直,宽度略大于所述扶手柱201,所述扶手柱201通过插入式方式安装在所述滑动槽102中,并通过平移的方式在所述滑动槽102上水平移动调整位置,所述扶手板202设置在所述扶手柱201上顶面上起到了支撑使用者手臂的作用。
40.所述支撑板单元1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滑动槽102上的限位槽103,所述扶手单元2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扶手柱201上并用于卡合所述限位槽103的限位块203。
41.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所述扶手柱201在平移到指定位置后可以很好地固定,便在所述限位槽103的内侧面上以线性阵列的方式设置了多个所述限位槽103结构,通过设置在所述扶手柱201上的限位块的卡合作用使得所述扶手柱201在调整位置后可以保持固定。
42.所述扶手单元2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扶手柱201上的扶手柱空腔204,设置在所述扶手柱201上且与所述扶手柱空腔204连通的推动柱孔205和限位块孔206,设置在所述推动柱孔205上的推动柱207,设置在所述推动柱207上的旋转块208,设置在所述旋转块208上的传
动柱209,以及设置在所述传动柱209上并用于连接所述限位块203的传动块210。
43.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卡合在所述限位槽103中的所述限位块203重新脱离所述限位槽103使得所述扶手柱201可以重新移动,只需向内按动所述旋转块208即可,这样一来带动所述推动柱207向所述扶手柱空腔204中移动,通过所述传动柱209的联动作用带动所述限位块203向所述扶手柱空腔204中移动,从而与所述限位槽103脱离卡合作用。
44.所述扶手单元2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扶手柱空腔204内侧面上并用于安装所述推动柱207的套筒211,设置在所述套筒211内侧面上并用于顶起所述推动柱207的推动弹簧212。
45.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维持所述推动柱207的稳定性,于是在所述扶手柱空腔204的内侧面上与所述推动柱207相同高度的位置上设置了一个内环直径略大于所述推动柱207的所述套筒211,所述推动柱207通过插入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套筒211中,这样使得所述推动柱207不会因所述传动柱209的重力拉扯作用而向下倾斜导致与所述推动柱孔205之间的摩擦力增大,影响操作手感。
46.此外,在所述套筒211中设置的所述推动弹簧212使得在未按动所述旋转块208的情况下,所述推动柱207具有向外移动的趋势,经上述传动关系从而带动所述限位块203保持卡合在所述限位槽103中,使得在常规状态下所述扶手柱201保持固定状态。
47.所述扶手单元2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套筒211内侧面上的套筒限位槽213,设置在所述套筒限位槽213上的顶起块214,以及设置在所述推动柱207上的卡合块215。
48.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移动所述推动柱207的过程中不用维持推动所述旋转块208的力量,于是在所述推动柱207上设置了所述卡合块215用于卡合所述顶起块214,所述顶起块214设置在所述套筒限位槽213内侧顶面靠近所述套筒211开口方向的位置上,且与所述套筒限位槽213的内侧面形成了一个用于卡合所述卡合块215的临时槽体,当向内推动所述推动柱207时,所述卡合块215便通过滑动作用滑入该临时槽体中,使得所述推动柱207不会被所述推动弹簧212挤压向外移动。
49.所述扶手单元2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传动柱209上并用于安装所述推动柱207的弧形槽216,设置在所述推动柱207上的推动柱卡合块217,以及设置在所述弧形槽216内侧面上并用于安装所述推动柱卡合块217的弧形限位槽218。
5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起块214整体为梯台结构,所述卡合块215与所述顶起块214的一侧斜边接触面为圆弧结构,当需要重新固定所述扶手柱201时,只需转动所述旋转块208,即可使得所述卡合块215与所述顶起块214脱离卡合作用,等到所述推动柱207向外移动后,再向相反的方向重新转动所述旋转块208即可使得所述卡合块215通过挤压的方式重新回到所述顶起块214下方。
51.此外,所述推动柱207转动的过程中,带动所述推动柱卡合块217在所述弧形限位槽218中转动,这样的设计使得所述推动柱207可以在所述传动柱209上自由转动的同时并带动所述传动柱209平移。
52.所述扶手单元2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推动柱207上并用于安装所述卡合块215的卡合块槽219,设置在所述卡合块215上的弹簧板220,以及套接设置在所述卡合块215上并用于顶起所述弹簧板220的卡合块弹簧221。
53.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所述卡合块215在挤压过程中可以回缩以方便与所述顶起块214的卡合以及解除卡合过程,于是在所述推动柱207上设置了所述卡合块槽219以用
于安装所述卡合块215,使其在挤压过程中可以向所述卡合块槽219中回缩,并且在所述卡合块槽219的内侧底面上设置了所述卡合块弹簧221,以用于通过向上顶起所述弹簧板220的方式来向上顶起所述卡合块215,使其在未受到外界压迫的情况下可以弹出并与所述顶起块214卡合在一起。
54.所述扶手单元2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卡合块槽219内侧面上并用于安装所述弹簧板220的弹簧板槽222。
55.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所述卡合块215在弹出的过程中不会与所述卡合块槽219脱离,于是在所述卡合块槽219的侧面左右各设置一个所述弹簧板槽222,用于卡合长度比所述卡合块槽219开口长度略长的所述弹簧板220,使得所述卡合块215的活动范围不会超出所述弹簧板槽222的开槽范围。
56.所述扶手单元2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传动柱209上的固定孔223,以及设置在所述扶手柱空腔204内侧面上并用于插入所述固定孔223的固定柱224。
5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柱209由于设置过长,会导致传力时的上下拉扯力作用导致变弯,使得所述推动柱207在推动到指定位置时所述限位块203可能不会完全从所述限位槽103中移出,于是设置了所述固定柱224插入设置在所述传动柱209上的所述固定孔223,使得所述传动柱209在平移过程中保持竖直状态。
58.所述扶手单元2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传动块210上的支撑槽225,以及设置在所述扶手柱空腔204内侧面上并用于插入固定所述支撑槽225的支撑插入柱226。
5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插入柱226插入所述支撑槽225中,使得所述传动块210在平移过程中保持水平运动,进一步配合所述固定柱224来固定所述传动柱209,并使得所述限位块203亦保持水平运动。
60.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修改。这些都是不具有创造性的修改,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