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起皱刮刀、起皱装置及纸的制作方法

2022-06-08 20:25:2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20
°

14.其中,起皱部还包括连接刀刃的第一平面和连接冲击面的第二平面,凹陷部设在第二平面上。
15.其中,起皱刮刀还包括贴缸面,刀刃为贴缸面和第一平面的交接边缘,第一平面和贴缸面的夹角为65-75
°

16.其中,起皱刮刀还包括刀体,刀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贴缸面由第三侧壁倾斜延伸而成,冲击面由第四侧壁倾斜延伸而成,贴缸面和第三侧壁的夹角为10-20
°

17.其中,第一平面、第二平面及冲击面位于同一个平面。
18.其中,凹陷部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连接第一平面,第二侧壁连接冲击面,沿与冲击面垂直的方向上,第一侧壁的深度距离不小于第二侧壁的深度距离。
1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起皱装置,包括刀架,其中,该起皱装置还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起皱刮刀,起皱刮刀安装在刀架上。
20.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纸,其中,该纸包括多个连续折叠设置的第一皱纹,每一第一皱纹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侧壁,其中一个侧壁上包括多个连续折叠设置的第二皱纹。
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起皱刮刀包括:刀刃及冲击面,其中,该起皱刮刀还包括起皱部,起皱部连接冲击面和刀刃,起皱部包括凹陷部,沿与冲击面垂直的方向上,凹陷部不超过冲击面所在的平面,以使得在采用该起皱刮刀将附着在烘缸表面的纸连续纸幅依次剥离下来时,该连续纸幅能够撞击于并不平整、且具有特定凹陷结构的起皱部上依次起皱,而由于凹陷部的设置,使得与该连续纸幅接触的起皱部的表面平整度降低,进而使该连续纸幅与起皱部之间的摩擦力增大,而增加纸幅的滑动阻力,延长了冲击时间,使得纸幅的内纤维炸裂的幅度也将增大,且因连续纸幅在该凹陷部靠近刀刃的位置处起皱后,还将持续沿垂直刀刃的方向朝冲击面运动,以能够在凹陷部与冲击面的交接边缘处再次起皱,而有利于纸幅在起皱过程中形成立体起皱结构,以提高起皱纸的松厚度,从而提高了吸液吸油及储油储液性能。且通过合理的设置多种不同结构样式的起皱部,也进而能够使该起皱纸的皱纹结构更丰富,也更可控,以能够有效地提升该起皱纸的使用性能,进而拓宽了该起皱纸的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是本技术起皱刮刀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24.图2是图1中起皱刮刀的俯视图;
25.图3是本技术起皱刮刀第二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26.图4是图3中起皱刮刀的俯视图;
27.图5是本技术起皱刮刀第三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28.图6是本技术起皱刮刀第四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29.图7是本技术起皱刮刀第五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30.图8是本技术起皱刮刀第六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31.图9是本技术起皱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0是本技术纸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4.本技术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35.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36.请参阅图1-图2,其中,图1是本技术起皱刮刀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2是图1中起皱刮刀的俯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起皱刮刀10包括刀刃12及冲击面11。
37.其中,该起皱刮刀10还包括起皱部13,且该起皱部13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于冲击面11和刀刃12。
38.该起皱刮刀10具体用于将其刀刃12抵接于杨克烘缸的表面,以将贴设于杨克烘缸表面的连续纸幅依次剥离下来,并藉由起皱部13和该连续纸幅之间持续地相互撞击,使该连续纸幅在该起皱部13的位置处依次起皱,而得到相应的起皱纸。
39.该起皱部13包括凹陷部131,而该凹陷部131沿与冲击面11垂直的方向上,不超过冲击面11所在的平面。也就是说,以冲击面11所在的平面为参考面,与冲击面11垂直的方向上,凹陷部131全部位于冲击面11的一侧。具体的,如图1所示,凹陷部131全部位于冲击面11所在平面的下方。
40.其中,该起皱部13远离冲击面11的一侧边缘形成刀刃12。
41.在进行纸幅的起皱处理时,杨克烘缸在带动连续纸幅旋转至该起皱刮刀10处时,该连续纸幅撞击在起皱部13上起皱,以能够依次成型为起皱纸。而凹陷部131的设置,使得
与该连续纸幅接触的起皱部13部分的表面平整度降低,进而使该连续纸幅与起皱部13之间的摩擦力增大,增加纸幅的滑动阻力,延长了冲击时间,使得纸幅的内纤维炸裂的幅度也将增大,且因连续纸幅在该凹陷部131靠近刀刃12的位置处起皱后,还将持续沿垂直刀刃12的方向朝冲击面11运动,以能够在凹陷部131与冲击面11的交接边缘处再次起皱,而有利于纸幅在起皱过程中形成立体起皱结构,提高起皱纸的松厚度,从而提高了吸液吸油及储油储液性能。
42.具体的,该连续纸幅在撞击起皱部13后,剧烈碰撞所产生的破坏力将破坏纸幅内的纤维键,该连续纸幅与凹陷部131之间的高摩擦使得其内纤维弯曲、炸裂、缠绕后先产生微褶皱,这一过程重复多次后将产生多个微褶皱,且该多个微褶皱沿垂直于起皱纸纸面的方向(起皱纸的厚度方向)堆积,直到杨克烘缸表面将多个堆积的微褶皱推出,成型出大褶皱,而多个并排成型的大褶皱又将沿冲击面11上的平整光滑的部分(未设置凹陷部131的部分)向远离杨克烘缸的方向传送。由于起皱纸不但有间隔的多个大褶皱,每个大褶皱上还有很多微褶皱,使得起皱纸变得蓬松;换句话说,这个褶皱降低了起皱纸的紧度,起皱纸变厚,也就是提高了起皱纸的松厚度。这些褶皱的存储也增大该起皱纸的储液储油空间,进而提升起皱纸的吸液吸油及储油储液性能。
43.可理解的是,在通常情况下,杨克烘缸在带动贴设于其表面的连续纸幅依次向抵接于该杨克烘缸表面的刀刃12转动时,由于凹陷部131的深度、垂直于刀刃12方向上的宽度等参数会对相应得到的起皱纸的皱纹结构带来极大的影响,且相同的凹陷部131通常对应于大致相同的起皱纸的皱纹结构,而不同的皱纹结构又会极大的影响到该起皱纸的使用性能,比如,该起皱纸的松厚度、吸液储液性能等。因而在针对性地根据不同生活用纸的使用性能与其皱纹结构的对应关系,以及该皱纹结构与凹陷部131的对应关系,对凹陷部131的各项参数进行设定、进而制造完成时,则能够有效地通过采用具有该凹陷部131的起皱刮刀10而使相应得到的起皱纸的皱纹结构更丰富,也更可控,且能够有效地提升该起皱纸的使用性能,并拓宽了该起皱纸的使用范围。
44.可选地,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凹陷部131沿着刀刃12方向连续延伸至设定长度,也即该凹陷部131是具有设定长度的连续凹槽。其中,该设定长度可以是不大于刀刃12长度中的任一种,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
45.可选地,该凹陷部131的相对两侧壁的边缘还可以是曲线、多段折线、波浪线等任一合理的线型中的一种。举例来说,该凹陷部131可以贯穿起皱刮刀的沿着刀刃12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壁;当然,该凹陷部131也可以只是满足预设长度即可,而无需贯穿起皱刮刀10的沿着刀刃12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壁,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
46.可选地,该凹陷部131的最大深度为0.3-0.5mm,优选为0.4mm;且该凹陷部131在与刀刃12垂直的方向上的宽度为0.2-0.8mm,优选为0.5mm。可以理解的是,凹陷部131的最大深度和宽度并非要同时满足,只要满足任意一个即可;只是凹陷部131的最大深度和宽度同时满足时,起皱纸的起皱效果更好。
47.可选地,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该凹陷部131为间隔设置在起皱部13上的凹坑,且该凹坑可以呈曲面,或多个相互连接、且呈预设夹角设置的平面,该预设夹角可以是60
°
、90
°
及100
°
等任一合理的角度中的一种,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
48.可选地,凹陷部131中的每一凹坑的最大深度为0.3-0.5mm,优选为0.4mm。
49.可选地,凹陷部131中的每一凹坑在起皱部13上的开口部分沿着刀刃12方向的宽度为0.2-0.8mm,优选为0.5mm。
50.可选地,凹陷部131中的每一凹坑在起皱部13上的开口部分沿着与刀刃12垂直的方向上的宽度为0.2-0.8mm,优选为0.5mm。
51.可以理解的是,每一凹坑的最大深度和宽度并非要同时满足,只要满足任意一个即可;只是每一凹坑的最大深度和宽度同时满足时,起皱纸的起皱效果更好。
52.由于凹坑是散点式分布在起皱部13上,而不是一个连续性的凹坑,凹坑的密集度太低的话,影响不了起皱部13的表明平整度,比如:如果只是在起皱部13的沿着刀刃12方向的邻近两端处设有一个凹坑,则起皱部13的大部分表面都是平整的,根本无法达到提高起皱效果,从而提高松厚度的目的。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沿刀刃12的延伸方向上,每100mm间隔设置的凹坑的数量为65-75个,优选为70个。且每相邻两个凹坑之间的间隔距离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53.基于上述同样的理由,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凹陷部131中每1mm2的单位面积中包括的凹坑的数量为0.8125-3.75个。
54.可选地,凹陷部131中的凹坑是通过喷丸/喷砂工艺成型在冲击面11上得到。
55.在一些实施例中,起皱刮刀10还包括贴缸面14,而凹陷部131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连接贴缸面14,且贴缸面14和第一侧壁的交接边缘形成刀刃12,第二侧壁连接冲击面11,第一侧壁或其切线与贴缸面14的夹角δ为65
°‑
75
°
。当该夹角δ太大时,起皱过程中皱纹的成型不稳定,起皱纸的皱纹均匀度低,表面较为粗糙,而当该夹角δ太小时,起皱后纸张的松厚度较低,无法满足生活用纸的柔软手感要求。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可选地,夹角δ为65
°
、68
°
、70
°
、73
°
或75
°
,优选为70
°

56.具体地,该凹陷部131的第一侧壁,在沿与冲击面11垂直的方向上,均低于冲击面11所在的平面,或该第一侧壁的边缘在冲击面11所在的平面上。
57.在一些实施例中,起皱刮刀10还包括刀体15,且该刀体15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151和第四侧壁152,而贴缸面14由该第三侧壁151倾斜延伸而成,冲击面11由该第四侧壁152倾斜延伸而成,且贴缸面14和第三侧壁151的夹角α为10
°‑
20
°

58.可理解的是,当夹角α太大时,起皱刮刀10的磨损会加大,而当该夹角α太小时,纸张起皱效果又会变差。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可选地,夹角α为10
°
、12
°
、15
°
或20
°
,优选为15
°

59.可选地,该刀体15的第三侧壁151和其第四侧壁152平行设置,或呈45
°
、60
°
或75
°
等任一合理的角度设置,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
60.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具备平整冲击面11的起皱刮刀10,采用本技术所提供的起皱刮刀10,在起皱过程中,由于凹陷部131的设置,使得与该连续纸幅接触的起皱部13的表面平整度降低,进而使该连续纸幅与起皱部13之间的摩擦力增大,增加纸幅的滑动阻力,延长了冲击时间,使得纸幅的内纤维炸裂的幅度也将增大,且因连续纸幅在该凹陷部131靠近刀刃12的位置处起皱后,还将持续沿垂直刀刃12的方向朝冲击面11运动,以能够在凹陷部131与冲击面11的交接边缘处再次起皱,而有利于纸幅在起皱过程中形成立体起皱结构,提高起皱纸的松厚度,从而提高了吸液吸油及储油储液性能,纸张的手感也得以提升,尤其适用于厨房用纸的起皱。
61.采用本技术起皱刮刀10得到的起皱纸a与采用现有具备平整冲击面11的起皱刮刀10得到的起皱纸b的松厚度及吸液量的对比详见下表:
[0062][0063]
表1
[0064]
由上表可知,采用本技术起皱刮刀10得到的起皱纸a较采用现有具备平整冲击面的起皱刮刀得到的起皱纸b,其松厚度提升了6%~11%,总吸水量提升了9%~15%,总吸油量提升了12%~16%。
[0065]
上表中,同一纸样的同一物性指标的五个数据为平行测试数据。
[0066]
其中,松厚度是指纸张厚度与基重的比值,基重是指纸张单位面积内的质量。松厚度的测试步骤如下:
[0067]
(1)基重:将待测样品用圆形裁刀取样器,裁切成10*10cm的圆片样品,通过四位天平测试其重量;
[0068]
(2)厚度:采用测试头直径为35.7mm,面积为10.0

的厚度仪,使其测量头下降速度为0.65mm/s对待测样品进行厚度测量,经过3点6次取样,取其厚度平均值;
[0069]
(3)松厚度:厚度除以基重。
[0070]
总吸水量/总吸油量是指单位重量起皱纸在规定时间内可吸收、储存自来水/食用油的总重量,总吸水量/总吸油量的测试步骤如下:
[0071]
(1)用裁刀将准备好的每张纸样裁为10cm
×
10cm的样品(裁切样品时避免褶皱,压边等部位),每个代号的样品根据需要备5个。
[0072]
(1)往储水槽里加入大约2/3的自来水或食用油,准备好三点夹子和特定的称量盘。
[0073]
(2)将样品编号,放在四位天平上称重,记录所称质量m1。
[0074]
(3)用三点夹子将样品相邻的三个角轻轻夹住,中间的夹子夹在样品顶点上,不得使纸张破损或折皱。
[0075]
(4)起动计时器并同时放置样品于储水槽中的测试液体中,确保样品完全浸入自来水或食用油中,浸湿时间如表2:
[0076]
测试液体浸湿时间自来水3分钟
±
5秒钟
食用油3分钟
±
5秒钟
[0077]
表2
[0078]
(5)浸湿时间到达时,拿住夹子的挂钩处将样品移出液面并吊挂在横架子上滴液体,每个样品单独悬挂,不得相接触,依据表3所规定的时间滴液体。
[0079]
测试液体滴液时间自来水3分钟
±
5秒钟食用油5分钟
±
5秒钟
[0080]
表3
[0081]
(6)滴液时间到达后,用其它的吸水纸迅速吸收掉悬挂在样品上的最后一滴液体。将样品与三点夹子移到称量盘上,松开三点夹子,称量样品和称量盘重量,将总重减去称量盘之重后得出样品吸液体后的重量m2。
[0082]
(7)结果计算:
[0083]
纸样总吸水量/总吸油量(克/克)=(m2-m1)/m1;
[0084]
m1:吸收前的试样绝干质量(g);
[0085]
m2:吸收后的试样质量(g)。
[0086]
请参阅图3-图4,其中,图3是本技术起皱刮刀第二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4是图3中起皱刮刀的俯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的起皱刮刀与图1中起皱刮刀第一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该起皱刮刀20的起皱部23还包括连接刀刃22的第一平面232,而凹陷部231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2311和第二侧壁2312,且第一侧壁2311连接第一平面232,第二侧壁2312连接冲击面21。
[0087]
其中,该凹陷部231呈曲面,该第一平面232与冲击面21呈预设角度设置,且该第一平面232的边缘在冲击面21所在的平面上,其中,该预设角度可以是30
°
、45
°
以及60
°
等任一合理的角度中的一种,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
[0088]
而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一平面232,在沿与冲击面21垂直的方向上,还可以均低于冲击面21所在的平面,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
[0089]
可选地,沿与冲击面21垂直的方向上,第一侧壁2311的深度距离不小于第二侧壁2312的深度距离,也即,第一侧壁2311低于第二侧壁2312,或与第二侧壁2312平齐。
[0090]
请参阅图5,图5是本技术起皱刮刀第三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的起皱刮刀与图3中起皱刮刀第二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该起皱刮刀30的起皱部33中的凹陷部331呈平面。
[0091]
其中,起皱刮刀30还包括刀体35,且该刀体35进一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351和第四侧壁352,而贴缸面34由该第三侧壁351倾斜延伸而成,冲击面31由该第四侧壁352倾斜延伸而成,且贴缸面34和第一平面332的夹角δ为10
°‑
20
°

[0092]
其中,该第三侧壁351和第四侧壁352呈30
°
、45
°
或60
°
等任一合理的角度设置。而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三侧壁351和第四侧壁352还可以平行设置,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
[0093]
请参阅图6,其中,图6是本技术起皱刮刀第四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的起皱刮刀与图3中起皱刮刀第二实施方式,或图5中中起皱刮刀第三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起皱刮刀40的起皱部43的第一平面432与冲击面41平行,且沿与冲击面41垂直的方向上,凹陷部431的第一侧壁4311的深度距离大于第二侧壁4312的深度距离,也即第一侧壁
4311低于第二侧壁4312。
[0094]
请参阅图7,图7是本技术起皱刮刀第五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在本实施方式,起皱刮刀50的起皱部53还包括连接刀刃52的第一平面532和连接冲击面51的第二平面533,而凹陷部531设在第二平面533上。
[0095]
其中,本实施例中,凹陷部531在第二平面533上的设置及参数,如凹陷部531沿着刀刃52延伸设置、最大深度及宽度;凹陷部531是散点设置的凹坑,其凹坑的最大深度及宽度、凹坑的排布密度等均与上述本技术的起皱刮刀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起皱刮刀50还包括贴缸面54,而刀刃52为贴缸面54和第一平面532的交接边缘,第一平面532和贴缸面54的夹角δ为65-75
°

[0096]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起皱刮刀50还包括刀体55,刀体55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551和第四侧壁552,贴缸面54由第三侧壁551倾斜延伸而成,冲击面51由第四侧壁倾斜552延伸而成,贴缸面54和第三侧壁551的夹角α为10-20
°

[0097]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一平面532、第二平面533及冲击面51位于同一个平面。而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平面532和第二平面533、第一平面532和冲击面51,或第二平面533和冲击面51之间还可以呈预设角度设置。但是无论如何设置,在沿与冲击面51垂直的方向上,第一平面532和第二平面533不超过冲击面面51所在的平面。
[0098]
在一些实施例中,凹陷部531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5311和第二侧壁5312,第一侧壁5311连接第一平面532,第二侧壁5312连接冲击面51,沿与冲击面51垂直的方向上,第一侧壁5311的深度距离不小于第二侧壁5312的深度距离。
[0099]
请参阅图8,图8是本技术起皱刮刀第六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的起皱刮刀与图1中起皱刮刀第一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该起皱刮刀60的起皱部63的凹陷部631包括第一凹陷部6311和第二凹陷部6312,且第一凹陷部6311和第二凹陷部6312沿与刀刃62垂直的方向上并排、间隔设置。
[0100]
可选地,该第一凹陷部6311的最大深度为0.3-0.5mm,优选为0.4mm;且该第一凹陷部6311在与刀刃12垂直的方向上的宽度为0.2-0.8mm,优选为0.5mm。
[0101]
可选地,该第二凹陷部6312的最大深度为0.3-0.5mm,优选为0.4mm;且该第二凹陷部6312在与刀刃12垂直的方向上的宽度为0.2-0.8mm,优选为0.5mm。
[0102]
可理解的是,该第一凹陷部6311和第二凹陷部6312分别可以是如起皱刮刀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的连续凹槽,也可以相应的间隔设置的凹坑,在此不再赘述。
[0103]
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起皱装置,请参阅图9,图9是本技术起皱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本实施方式中的起皱装置,包括刀架(图中未示出)和起皱刮刀70,且起皱刮刀70安装在刀架上,其中,该起皱刮刀70为如上所述的起皱刮刀10、起皱刮刀20、起皱刮刀30、起皱刮刀40、起皱刮刀50以及起皱刮刀60中的任一种,在此不再赘述。
[0104]
具体地,该起皱刮刀70的下侧可拆卸地安装于刀架上,以便于该起皱刮刀70的清洁维护及更换。
[0105]
可选地,该刀架沿起皱刮刀70的刀刃72的延伸方向连续设置,以为起皱刮刀70提供可靠的支撑及固定。
[0106]
其中,该起皱装置还包括杨克烘缸2,而该杨克烘缸2的部分弧面用于贴设连续纸幅3,并带动该连续纸幅3持续向抵接于该杨克烘缸2表面的起皱刮刀70的刀刃72方向转动,
进而在该起皱刮刀70的起皱部73处依次起皱,从而得到相应的起皱纸300。
[0107]
为便于说明,以下为使用上述起皱装置而进行的一具体的纸张抄造中的起皱方法,其具体可包括如下步骤:
[0108]
(1)提供一种起皱刮刀70,将该起皱刮刀70安装于刀架上,并使该起皱刮刀70的贴缸面74抵接于杨克烘缸2的表面,其中,该杨克烘缸2的部分弧面还贴设有连续纸幅3;
[0109]
(2)杨克烘缸2带动连续纸幅3旋转至该起皱刮刀70处,并使该连续纸幅3持续撞击在起皱刮刀70的起皱部73上,进行起皱,并使该连续纸幅3依次成型为起皱纸300;
[0110]
(3)卷取该起皱纸300。
[0111]
进一步的,步骤(2)中,该起皱部73是通过喷丸或喷砂工艺成型在冲击面上,且该起皱部73包括间隔设置的凹坑;或,该起皱部73通过切槽工艺成型在冲击面上,且该起皱部73为连续的凹槽。
[0112]
其中,该起皱刮刀70是通过刀架进一步安装在纸机机架上,且该刀架可由纸机机架上的相应动力装置带动起皱刮刀70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振动,以有助于相应连续纸幅的微褶皱和大褶皱的均匀成型,以提高起皱纸300的松厚度均一性。
[0113]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刀架的振动频率为14~20hz,且纸机机架带动起皱刮刀70作用至杨克烘缸2表面的水平线压力f设置为2000~2600n/m。
[0114]
进一步地,该起皱方法还包括在步骤(2)之前,还包括:向杨克烘缸2表面喷涂起皱化药,以形成起皱化药涂层,且贴缸面74抵接于该起皱涂层的表面。
[0115]
其中,连续纸幅3撞击起皱部73产生的多个微褶皱沿垂直于起皱纸纸面的方向堆积,直到该起皱涂层将多个堆积的微褶皱推出,成型出大褶皱,多个并排成型的大褶皱再沿冲击面上平整光滑的部分向远离杨克烘缸2的方向传送。
[0116]
其中,该起皱化药涂层可润滑起皱刮刀70,保护杨克烘缸2,防止起皱刮刀70与杨克烘缸2表面直接接触引起的烘缸表面擦伤及刮刀磨损,起皱刮刀70过度磨损会引起起皱纸300表面粗糙及不均匀;且该起皱化药涂层为连续纸幅3和杨克烘缸2之间提供平衡的粘着力及剥离力,同时使纸张起皱过程中的粘着力均匀,确保起皱的均一;而该剥离力将连续纸幅3撞击起皱部73产生的多个堆积的微褶皱推出,成型出大褶皱。
[0117]
具体的,起皱化药包括贴缸化药和剥离化药,该贴缸化药通常是一些特殊设计的高分子化合物,在喷涂到杨克烘缸2上,可以形成均匀的膜,而该连续纸幅在被压到杨克烘缸2上时,在该连续纸幅和起皱化药涂层之间产生粘附力。其中,该剥离化药通常是由矿物油、表面活性剂组成的混合物,用来配合贴缸化药控制起皱化药涂层的粘性,为连续纸幅3和杨克烘缸2之间提供剥离力。
[0118]
可选地,在将该贴缸化药和该剥离化药喷涂入相应的混合槽中进行混合时,该贴缸化药的喷涂流量为72~120ml/min,而该剥离化药的喷涂流量设置为65~190ml/min。
[0119]
可选地,杨克烘缸2的运行速度设置为1850~2000m/min,且在步骤(3)中,连续纸幅3被卷取的速度为1500~1700m/min。
[0120]
可选地,该连续纸幅3的起皱率为-18%~-20%,其中,起皱率定义为连续纸幅3的卷取速度与杨克烘缸2运行速度之差与杨克烘缸2运行速度的比率。
[0121]
优选地,该连续纸幅3的起皱率设置为-18.5%~-19%,且在确保起皱纸优良的立体结构的同时,可提高相应的生产效率。
[0122]
可理解的是,当起皱率过大时,连续纸幅3的卷取速度与杨克烘缸2运行速度相差过小,在卷取过程中,连续纸幅3上的皱纹容易在卷取拉力的作用下伸展,破坏了最终成品的起皱纸300的立体结构;而当起皱率过小时,该连续纸幅3的卷取速度与杨克烘缸2运行速度相差过大,易造成该起皱纸300在冲击面71上的堆积,并降低相应的生产效率。
[0123]
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纸,请参阅图10,图10是本技术纸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本实施方式中的纸8包括多个连续折叠设置的第一皱纹80,每一第一皱纹80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侧壁、第一侧壁81和第二侧壁82,其中,第一侧壁81上包括多个连续折叠设置的第二皱纹821。
[0124]
可理解的是,该纸8是通过上述起皱装置,并采用相应起皱方法制成,在此不再赘述。
[0125]
其中,该第二皱纹821对应上文中连续纸幅3撞击于起皱刮刀70的起皱部73产生的多个微褶皱,而第一皱纹80对应上文中由起皱涂层将多个沿垂直于起皱纸300纸面的方向堆积的微褶皱推出所成型出的大褶皱。
[0126]
相较于由现有具备平整冲击面的起皱刮刀及起皱方法所成型出的起皱纸,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起皱纸300的微褶皱、大褶皱结构,使其具备更优良的立体结构。相应地,起皱纸300的松厚性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纸张的手感得以提升,同时有效增大了生活用纸的吸液储液性能,尤其适用于作为需要高吸液储液性能的厨房用纸、纸毛巾原纸。
[0127]
可选地,纸8的基重为15~20g/m2,优选为18g/m2。
[0128]
可选地,该纸8还可以进一步经过压花工艺处理,以进一步提高其松厚性能及吸液保液性能,同时在纸8的表面形成各种图案,以提高其美观度。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两张以上层叠设置的纸8上经过压花工艺处理;或,在每张纸8单独经过压花处理后,再进行层叠。
[0129]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起皱刮刀包括:刀刃及冲击面,其中,该起皱刮刀还包括起皱部,起皱部连接冲击面和刀刃,起皱部包括凹陷部,沿与冲击面垂直的方向上,凹陷部不超过冲击面所在的平面,以使得在采用该起皱刮刀将附着在烘缸表面的纸连续纸幅依次剥离下来时,该连续纸幅能够撞击于并不平整、且具有特定凹陷结构的起皱部上依次起皱,而由于凹陷部的设置,使得与该连续纸幅接触的起皱部的表面平整度降低,进而使该连续纸幅与起皱部之间的摩擦力增大,而增加纸幅的滑动阻力,延长了冲击时间,使得纸幅的内纤维炸裂的幅度也将增大,且因连续纸幅在该凹陷部靠近刀刃的位置处起皱后,还将持续沿垂直刀刃的方向朝冲击面运动,以能够在凹陷部与冲击面的交接边缘处再次起皱,而有利于纸幅在起皱过程中形成立体起皱结构,以提高起皱纸的松厚度,从而提高了吸液吸油及储油储液性能。且通过合理的设置多种不同结构样式的起皱部,也进而能够使该起皱纸的皱纹结构更丰富,也更可控,以能够有效地提升该起皱纸的使用性能,进而拓宽了该起皱纸的使用范围。
[0130]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