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折叠屏设备及其柔性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2022-06-08 15:27: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折叠屏设备及其柔性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2.随着显示技术发展,折叠显示逐渐在显示市场崭露头角,折叠显示市占率也逐年提升。
3.由于折叠屏设备的机身被分为两段,则位于机身内部的电池、主板、天线等部件也被分为两部分,分别安装在两部分机身中,这时为了能实现各部分机身的通信连接,就需要额外的转接柔性电路板来实现。现有技术中,其具体结构为在两部分机身中框上靠近转轴的位置进行开槽,然后将几条转接柔性电路板穿过中框开槽,将位于两端机身的元器件连接通信起来。按照现有设计,转接柔性电路板由于需要形成固定形状并固定在相应区域,组装过程比较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折叠屏设备及其柔性显示模组,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转接柔性电路板由于需要形成固定形状并固定在相应区域,组装过程比较繁琐的技术问题。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包括:
6.柔性显示主体;
7.柔性电路板,包括主体板以及两相对设置的转接端子,所述主体板贴合于背离所述柔性显示主体发光侧的一面;两所述转接端子分别设置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两端,并与所述主体板电连接,以分别与折叠屏设备两端机体的电路相连。
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显示模组还包括:
9.金属板,设置于所述柔性显示主体朝向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侧,并与所述柔性电路板贴合连接。
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电路板贴合于所述金属板朝向所述柔性显示主体的一面。
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显示主体包括:
12.柔性显示主体,用于进行显示;
13.支撑层,设置于所述柔性显示主体与所述柔性电路板之间,一面与所述柔性显示主体贴合,以承载所述柔性显示主体,另一面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直接贴合;
14.偏光层,设置于所述柔性显示主体背离所述支撑层的一侧,并与所述柔性显示主体贴合;
15.盖板,设置于所述偏光层背离所述柔性显示主体的一侧,并与所述柔性显示主体贴合。
1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电路板贴合于所述金属板背离所述柔性显示主体的一面。
1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板包括:
18.两分体部,并列设置于所述柔性显示主体的背离发光侧的一面,且至少一个分体部与所述柔性显示主体连接;
19.弯曲部,位于所述主体板的中间,两端分别与两所述分体部连接。
2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显示模组包括:
21.金属板,包括网孔部和设于网孔部两侧的平板部,两所述平板部分别与两所述分体部连接固定,所述网孔部正对所述弯曲部,在折叠状态下,所述网孔部呈弯曲状。
2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孔部的宽度小于所述弯曲部的宽度;
23.其中,所述网孔部的宽度是指在折叠屏设备展开状态下,两所述平板部之间的间距;所述弯曲部的宽度是指在折叠屏设备展开状态下,两所述分体部之间的间距。
2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弯曲部包括多个起伏相连的回弯段,所述回弯段的截面呈圆弧状。
2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两所述转接端子位于所述主体板的同一侧,并突出所述主体板的一侧边。
2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显示主体的一侧设有模组接口,所述转接端子向背离所述柔性显示主体的一面回弯以与折叠屏设备两端机体的电路相连,所述模组接口扣合于所述转接端子背离所述柔性显示主体的一面。
27.相应的,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折叠屏设备,包括可折叠中框和如上所述的柔性显示模组,所述可折叠中框包括位于中间的折叠结构和设置于所述折叠结构两侧的承载结构,所述柔性显示模组安置于所述承载结构上,所述承载结构正对所述转接端子的区域开设有穿孔,所述转接端子穿过所述穿孔以与折叠屏设备两端机体的电路相连。
28.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将折叠屏设备中用于转接的柔性电路板连接固定于柔性显示主体上,集成形成一个柔性显示模组。在组装时,柔性电路板的转接端子只需要穿过中框对应位置的穿孔即可以与折叠屏设备两端机体的电路相连,相对于现有技术穿过转轴处开槽的方案,更为简单容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转接柔性电路板由于需要形成固定形状并固定在相应区域,组装过程比较繁琐的技术问题。同时,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转接柔性电路板与折叠屏设备两端机体的电路相连后,也实现了柔性显示主体与柔性电路板的连接固定,进一步简化了组装结构。
附图说明
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3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中框的结构示意图。
3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33.图4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模组的详细层组结构示意图。
34.图5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模组的详细层组结构示意图。
35.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36.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模组的背部结构示意图。
37.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模组组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38.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金属板的结构示意图。
39.附图标记说明:
40.10、可折叠中框;11、折叠结构;12、承载结构;13、穿孔;20、柔性显示模组;100、柔性显示主体;101、平直部;102、弯折部;131、模组接口;200、柔性电路板;210、主体板;211、弯曲部;2111、回弯段;212、分体部;220、转接端子;230、端子排线;300、金属板;310、网孔部;320、平板部;321、开口;400、缓冲层;500、支撑层;600、偏光层;700、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4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4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折叠屏设备及其柔性显示模组。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
43.本技术提供一种折叠屏设备,该折叠屏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智能手表以及其它可穿戴设备等。
44.请参阅图1,该折叠屏设备包括可折叠中框10以及柔性显示模组20,该柔性显示模组20安置于可折叠中框10上。可折叠中框10背离柔性显示模组20的一侧还用于安置主板和电池等元器件,形成该折叠屏设备两端机体的电路。
45.其中,请结合参阅图2,上述的可折叠中框10包括中间的折叠结构11和设置于所述折叠结构11两侧的承载结构12,在本实施例中折叠结构11为转轴结构,承载结构12为承载板。主板和电池连接固定于可折叠中框10的同一侧面,且分别位于不同的承载板上。柔性显示模组20设置于可折叠中框10的另一侧面,且分别与两承载板连接固定。
46.在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4,柔性显示模组20包括柔性显示主体100、柔性电路板200、金属板300、缓冲层400、支撑层500、柔性显示主体100、偏光层600以及盖板700。
47.在本实施例中,定义柔性显示主体100的发光面为正面,相反的一面为背面。缓冲层400通过光学胶直接与金属板300粘接,作为整个柔性显示模组20的基底,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同时缓冲层400一般由黑色材料制成,以吸收自然光,防止自然光反射出去,进而保证黑屏状态下的显示效果。柔性电路板200贴合于金属板300背离缓冲层400的一侧。支撑层500贴合于缓冲层400,用于承载支撑柔性显示主体100。柔性显示主体100贴合于支撑层500上,偏光层600贴合于柔性显示主体100上,盖板700采用柔性透明材料制成。在进行显示时,柔性显示主体100产生画面光,该画面光穿过偏光层600,经过偏光层600的偏光处理后形成
最终画面,该最终画面透过采用柔性透明材料的盖板700显示在可折叠设备上。
48.请结合参阅图3,柔性显示主体100包括位于中间的弯折部102和位于两侧的平直部101,弯折部102的两端分别与两平直部101连接固定。
49.当折叠屏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两弯折部102相对设置,弯折部102呈弧度较大的弧形回弯状。当折叠屏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两平直部101并列设置,弯折部102呈平直状态或者弧度较小的圆弧状。
50.在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5,柔性显示模组20包括柔性显示主体100、柔性电路板200、金属板300、支撑层500、柔性显示主体100、偏光层600以及盖板700,不包括缓冲层400。
51.在本实施例中,定义柔性显示主体100的发光面为正面,相反的一面为背面。柔性电路板200设置于支撑层500和金属板300之间,并分别与支撑层500和金属板300连接固定。一般地,柔性电路板200的基底一般采用黑色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glycolterephthalate,pet)或者聚酰亚胺(polyimide,pi)等材料制成,其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同时也可以吸收自然光,可以起到与缓冲层400相同的缓冲作用和防反射作用,故可以替代缓冲层400,进而简化了整个柔性显示主体100的结构,节省了生产制造的成本。
52.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6至图8,柔性电路板200包括主体板210、两相对设置的转接端子220以及两端子排线230。主体板210通过光学胶与柔性显示主体100的背面贴合粘接。两转接端子220设置于柔性电路板200的两端,并通过端子排线230与主体板210电连接。该两转接端子220分别位于折叠屏设备的两端机体中,分别与可折叠中框10的两承载结构12接触。两承载结构12正对两转接端子220的区域开设有穿孔13,两转接端子220穿过该穿孔13后,向可折叠中框10承载有主板和电池的一面回弯,与对应位置的主板或电池对接,实现电连接,同时也实现了柔性显示模组20和可折叠中框10的连接固定。
53.一般地,柔性电路板200通过在以pet或pi等材料制成的基底上采用溅射或刻蚀等工艺成型,其在电路上还覆盖有一层以pet或pi等材料制成的保护层。在本实施例中,其基底的厚度一般在30微米到50微米之间,以提高柔性电路板200的弯折性能。
54.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两端子排线230向主体板210的同一侧延伸,并突出于主体板210和柔性显示主体100的侧边,两转接端子220分别设置于两端子排线230的端部,端子排线230穿过承载结构12的穿孔13后向柔性显示主体100的背面回弯,分别与对应的主板以及电池对接,实现电连接。
55.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柔性显示主体100的侧部还设有模组接口131,该模组接口131与转接端子220位于柔性显示模组20的相邻的侧边,模组接口131绕过承载结构12后向柔性显示主体100的背面回弯,扣合于转接端子220背离柔性显示主体100的一面。
56.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主体板210包括位于中间的弯曲部211和位于两侧的两分体部212,弯曲部211的两端分别与两分体部212连接。弯曲部211与弯折部102对应设置。两分体部212呈平板状,与两平直部101对应设置,且分别贴合于对应平直部101的背面。上述的两转接端子220分别与两分体部212对应设置,并通过端子排线230与对应的分体部212连接,以保证其分别位于折叠屏设备两端机体内,与折叠屏设备两端机体的电路相连,起到转接作用。
57.当折叠屏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两分体部212相对设置,弯曲部211呈弧度较大的弧形回弯状。当折叠屏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两分体部212并列设置,弯曲部211呈平直状态或者弧度较小的圆弧状。
58.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弯曲部211可以由多个起伏相连的回弯段2111构成,回弯段2111的截面呈圆弧状。多个起伏相连的回弯段2111有利于提高柔性电路板200的延展性能和弯折性能,使得整个折叠屏设备可以有更大的弯折角度。
59.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9,金属板300包括网孔部310和设于网孔部310两侧的平板部320。两平板部320呈板状,分别与两分体部212贴合连接。网孔部310上开设有多个密集排布的网孔,有较高的延展性能和弯曲性能,且正对弯曲部211,与弯折部102对应设置。当折叠屏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两平板部320相对设置,网孔部310随弯曲部211一起弯曲变形,呈弧度较大的弧形回弯状。
60.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网孔部310的宽度与弯折部102的宽度相等,且小于上述的弯曲部211的宽度,以保证弯曲部211的宽度大于弯折部102的宽度,此时,在弯折状态下弯曲部211才能将弯折部102包裹住,柔性显示模组20整体才拥有较大的弯折角度。
61.网孔部310的宽度是指在折叠屏设备展开状态下,网孔部310两端的距离,即在折叠屏设备展开状态下,两平板部320之间的间距;弯曲部211的宽度是指在折叠屏设备展开状态下,弯曲部211两端的距离,即在折叠屏设备展开状态下,两分体部212之间的间距;弯折部102的宽度是指在折叠屏设备展开状态下,弯折部102两端的距离,即在折叠屏设备展开状态下,两平直部101之间的间距。
62.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200位于柔性显示主体100和金属板300之间,金属板两平板部320上与转接端子220对应的区域设有开口321,转接端子220穿过开口321和承载结构12的穿孔13后向柔性显示主体100的背面回弯,分别与对应的主板以及电池对接,实现电连接。开口321的设置可以容纳连接转接端子220的端子排线230,避免因端子排线230突出于整个柔性显示模组外部,而导致的磨损,提高了柔性显示模组20的使用寿命。
63.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将折叠屏设备中用于转接的柔性电路板200连接固定于柔性显示主体100上,集成形成一个柔性显示模组20。在组装时,柔性电路板200的转接端子220只需要穿过中框对应位置的穿孔13即可以与折叠屏设备两端机体的电路相连,相对于现有技术穿过转轴处开槽的方案,更为简单容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转接柔性电路板200由于需要形成固定形状并固定在相应区域,组装过程比较繁琐的技术问题。同时,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转接柔性电路板200与折叠屏设备两端机体的电路相连后,也实现了柔性显示主体100与柔性电路板200的连接固定,进一步简化了组装结构。
64.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柔性显示主体100可以是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柔性显示主体也可以是液晶(liquidcrystaldisplay,lcd)柔性显示主体,当柔性显示主体100为oled柔性显示主体时,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底基层、阳极层、导电层、发射层以及阴极层。当柔性显示主体100为lcd柔性显示主体时,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阵列基板、液晶层以及彩膜基板。
65.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折叠屏设备及其柔性显示模组进行了详细介
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