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多功能刀具的制作方法

2022-06-08 14:38:3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多功能刀具。


背景技术:

2.现有的铣刀大多功能单一,并且在铣孔前往往需要中心钻进行精准定位后再进行铣孔,操作较为繁琐,需要的刀具数量多,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多功能刀具。
5.(二)技术方案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多功能刀具,构造一种多功能刀具,包括铣刀和与所述铣刀可拆卸连接的副刀;其中,所述副刀位于所述铣刀的头部端面上,所述副刀用于对所述铣刀进行精准定位或对待加工产品进行雕刻;
8.所述铣刀的工作端上设置有铣削刃段,所述铣削刃段包括:第一铣削刃段和第二铣削刃段以及第三铣削刃段,所述第一铣削刃段位于所述铣刀的头部,所述第二铣削刃段位于所述第一铣削刃段的上方,所述第三铣削刃段位于所述第二铣削刃段的上方;
9.所述第一铣削刃段与第三铣削刃段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二铣削刃段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铣削刃段的直径;
10.所述第二铣削刃段与所述第一铣削刃段之间通过内向斜面进行过度,所述第二铣削刃段与所述第三铣削刃段之间通过外向斜面进行过度;
11.所述铣削刃段为四刀刃,所述第一铣削刃段还用于钻孔。
1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刀具,其中,所述内向斜面用于对所述待加工产品上的孔的底部边缘进行倒角,所述外向斜面用于对所述待加工产品上的孔的顶部边缘进行倒角。
1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刀具,其中,所述副刀由圆锥和螺杆构成,所述圆锥与所述螺杆的任意一端的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圆锥的锥面背离所述螺杆;
14.所述铣刀的头部端内设有与所述螺杆相配合的螺孔,所述螺杆位于所述螺孔内。
1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刀具,其中,所述圆锥上设有多个拆卸口,所述拆卸口贯穿所述圆锥的锥面和底面。
1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刀具,其中,所述副刀由连接柱和雕刻针以及螺杆构成,所述雕刻针远离针尖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柱固定连接,所述螺杆的任意一端与所述连接柱远离所述雕刻针的一端固定连接;
17.所述铣刀的头部端内设有与所述螺杆相配合的螺孔,所述螺杆位于所述螺孔内。
1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刀具,其中,所述雕刻针的侧壁上开设有刀刃。
1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刀具,其中,所述连接柱上横向设有拆卸通孔。
2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刀具,其中,所述连接柱为四棱柱。
2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刀具,其中,所述铣刀的工作端上还设有攻丝段,所述攻丝段位于所述铣削刃段的上方,所述攻丝段的直径大于所述铣削刃段。
2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刀具,其中,所述圆锥的高度为1.5毫米。
23.有益效果
2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通过副刀对待加工软性材质的产品进行精准定位后通过铣削刃段进行打孔或和扩孔、或对待加工产品进行雕刻,从而实现节约刀具数量,降低成本;其中,第一铣削刃段与第三铣削刃段的直径相同,第二铣削刃段的直径小于第一铣削刃段的直径,便于扩台阶孔,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2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的多功能刀具的半剖视图;
27.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的多功能刀具的副刀的仰视图;
28.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二的多功能刀具的半剖视图;
29.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二的多功能刀具的剖视图;
30.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二的多功能刀具的副刀的右视图;
31.图6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二的多功能刀具的副刀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3.为了更加清楚完整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3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多功能刀具,实施例一:
35.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如图1所示,同时参阅图2;包括铣刀100和与铣刀100可拆卸连接的副刀200;副刀200位于铣刀100的头部端面上,副刀200用于对铣刀100进行精准定位;
36.铣刀100的工作端上设置有铣削刃段110,铣削刃段110包括:第一铣削刃段111和第二铣削刃段112以及第三铣削刃段113,第一铣削刃段111位于铣刀100的头部,第二铣削刃段112位于第一铣削刃段111的上方,第三铣削刃段113位于第二铣削刃段112的上方;
37.第一铣削刃段111与第三铣削刃段113的直径相同,第二铣削刃段112的直径小于第一铣削刃段111的直径;
38.第二铣削刃段112与第一铣削刃段111之间通过内向斜面114进行过度,第二铣削刃段112与第三铣削刃段113之间通过外向斜面115进行过度;
39.铣削刃段110为四刀刃,第一铣削刃段111还用于钻孔;
40.可通过副刀200对待加工软性材质的产品(图中未显示)进行精准定位后通过铣削刃段110进行打孔或和扩孔,从而实现节约刀具数量,降低成本;其中,第一铣削刃段111与第三铣削刃段113的直径相同,第二铣削刃段112的直径小于第一铣削刃段111的直径,便于扩台阶孔,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41.如图1所示,内向斜面114用于对待加工产品上的孔的底部边缘进行倒角,外向斜面115用于对待加工产品上的孔的顶部边缘进行倒角;限于加工产品的厚度小于第二铣削刃段112时进行。
42.如图1和图2所示,副刀200由圆锥201和螺杆(图中未显示)构成,圆锥201与螺杆的任意一端的端面固定连接,圆锥201的锥面背离螺杆;
43.铣刀100的头部端内设有与螺杆相配合的螺孔(图中未显示),螺杆位于螺孔内;结构简单,便于安装。
44.如图1和图2所示,圆锥201上设有多个拆卸口202,拆卸口202贯穿圆锥201的锥面和底面;便于拆卸副刀200。
45.如图1所示,铣刀100的工作端上还设有攻丝段120,攻丝段120位于铣削刃段110的上方,攻丝段120的直径大于铣削刃段110;以进行攻丝,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46.如图1和图2所示,圆锥201的高度为1.5毫米或更低,根据材料硬度适应性选用不同高度的副刀200,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打孔精度。
47.实施例二:
48.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如图3所示,同时参阅图3至图6;包括铣刀100和与铣刀100可拆卸连接的副刀300;副刀300位于铣刀100的头部端面上,副刀300用于对待加工产品进行雕刻;
49.铣刀100的工作端上设置有铣削刃段110,铣削刃段110包括:第一铣削刃段111和第二铣削刃段112以及第三铣削刃段113,第一铣削刃段111位于铣刀100的头部,第二铣削刃段112位于第一铣削刃段111的上方,第三铣削刃段113位于第二铣削刃段112的上方;
50.第一铣削刃段111与第三铣削刃段113的直径相同,第二铣削刃段112的直径小于第一铣削刃段111的直径;
51.第二铣削刃段112与第一铣削刃段111之间通过内向斜面114进行过度,第二铣削刃段112与第三铣削刃段113之间通过外向斜面115进行过度;
52.铣削刃段110为四刀刃304,第一铣削刃段111还用于钻孔;
53.可通过副刀300对待加工产品(图中未显示)进行雕刻,降低成本,副刀300雕刻好之后使用铣刀100进行钻孔或扩孔,实现不换刀,节约刀具数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其中,第一铣削刃段111与第三铣削刃段113的直径相同,第二铣削刃段112的直径小于第一铣削刃段111的直径,便于扩台阶孔,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54.如图3和图4所示,内向斜面114用于对待加工产品上的孔的底部边缘进行倒角,外向斜面115用于对待加工产品上的孔的顶部边缘进行倒角;限于加工产品的厚度小于第二铣削刃段112时进行。
55.如图3至图6所示,副刀300由连接柱301和雕刻针302以及螺杆303构成,雕刻针302远离针尖的一端与连接柱301固定连接,螺杆303的任意一端与连接柱301远离雕刻针302的
一端固定连接;
56.铣刀100的头部端内设有与螺杆303相配合的螺孔131,螺杆303位于螺孔131内;结构简单,成本低。
57.如图3至图6所示,雕刻针302的侧壁上开设有刀刃304,以雕刻深沟纹。
58.如图5所示,连接柱301上横向设有拆卸通孔305;便于拆卸。
59.如图6所示,连接柱301为四棱柱;便于拆卸。
60.如图3和图4所示,铣刀100的工作端上还设有攻丝段120,攻丝段120位于铣削刃段110的上方,攻丝段120的直径大于铣削刃段110;以进行攻丝,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61.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62.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装置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装置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6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64.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65.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6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