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双套筒管组装治具的制作方法

2022-04-02 16:07: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组装治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套筒管组装治具。


背景技术:

2.现今市面上常见的双套筒管,例如:peek管(聚醚醚酮,英文名称polyetheretherketone简称peek)的组装都是依靠技术人员进行人工组装成型的,人工组装存在耗费时间长、耗费人力多、组装误差大等问题,尤其在于双套筒管组装时经常无法保证其内管和外管的同心度精确,而同心度的准确与否将影响整体组装的效果,直接决定双套筒管的产品质量是否达标。
3.因此,如何设计一种组装双套筒管的治具,能确保组装时双套筒管各个零件的相对位置确定,同心度确定,从而减小组装误差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套筒管组装治具,能够减少组装误差,确保组装双套筒管的同心度。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套筒管组装治具,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上用以供双套筒管的内管贴合套设的装配柱,装配柱的一侧设有贴合于双套筒管的外管用以限制外管位置的限位块;限位块的上方设置有用以压合在双套筒管上的压块,通过压块对双套筒管进行压合组装。
6.优选地,底板上设有贴合于双套筒管的外管用以限制外管的定位件。
7.优选地,限位块面向双套筒管的一侧设有用以对双套筒管进行限位的凹槽。
8.优选地,底板上设有定位柱,限位块安装在定位柱上。
9.优选地,定位柱个数为三个,其中两个定位柱分别设置于底板的两端,另一个定位柱设置于与装配柱相对的一侧;限位块背离装配柱的一侧设有用以与定位柱配合的定位延伸部。
10.优选地,定位柱高度可调节用以改变限位块的安装高度。
11.优选地,定位件设置在装配柱和与装配柱相对一侧的定位柱的中间。
12.优选地,装配柱具体为多根长度不同、且择一安装于底板上的装配柱;全部装配柱可拆卸的设置于底板上。
13.优选地,还包括:压合组件,压合组件用以对压块施加下压力进而对双套筒管进行压合组装。
14.优选地,压合组件包括:用以按压压块的压板,和连接在压板下方并提供按压动力的动力源。
15.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上以供双套筒管贴合套设的装配柱,在装配时先按照上述双套筒管自身的组装顺序预套设在装配柱上,此时装配柱贴合限制双套筒管的内管位置,在装配柱的一侧还设置有限制双套筒管的外管位置的
限位块,二者共同作用限制了双套筒管的同心度,限位块的上方还设置有压合组装双套筒管的压块,如此使双套筒管在预套设阶段就保证了各零件相对位置和同心度,减少了装配出现误差的可能。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双套筒管的零件分解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双套筒管的成品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双套筒管预套设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双套筒管预套设底板部分俯视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压合组件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压合组件的俯视图。
23.其中:
24.1-底板,2-装配柱,3-限位块,4-压块,5-定位件,6-定位柱,7-压板,8-动力源,9-牵引杆,10-外管上层组件,11-内管上层组件,12-内管,13-外管,14-密封圈,15-外管下层组件,16-封口件。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双套筒管组装治具,如说明书附图3-6所示,包括:用来使所有部件处于同一水平面内的底板1,和设置在底板1一侧的装配柱2,参照说明书附图1和附图2所示的双套筒管的零件和成品图,双套筒管按照零件组装的顺序在上述装配柱2上进行预套设,按照从下至上顺序依次为:封口件16套设于最底端,然后外管下层组件15套设于其上,再然后套设密封圈14在外管下层组件15上边沿,完成下部分的环形密封,上述内管12的下端套入外管下层组件15之内,其下端的外部由上述密封圈14密封,内管12的上端盖合套设内管上层组件11,此时内部管结构完成预套设,随后将内径大于内管12的外管13套设在其外,外管13的下端抵在外管下层组件15的外层边沿上,最后将外管上层组件10盖合套设在外管13上将上述内管上层组件11、内管12、密封圈14都封闭在外管13内部;此操作仅仅需要使用人员对零件进行顺序套设即可,不需要严格要求组装的精准度,整体操作难度降低。
28.双套筒管预套设在上述装配柱2上后,其中的装配柱2的直径刚好使得双套筒管中
的内管12进行贴合套设,从而限制其位置不发生偏移,此时双套筒管的其他零件只需要保证按照正确顺序组装在内管12周围,即可保证对双套筒管的初步限位;为了进一步进行限位,装配柱2的一侧还设置有限位块3,预套设的双套筒管的外管13被上述限位块3贴合限制,如此一来上述装配柱2和限位块3共同作用限制了双套筒管的内管12和外管13的同心度,即保证了安装零件已处于正确预套设位置,从而减少后续的安装误差。在预套设完成后,为防止预套设的双套筒管上端出现位移偏差并且为方便后续对预套设的双套筒管进行压合组装,在限位管3的上方还连接有一压块4,当双套筒管预套设完成后,压块4将位于双套筒管的正上方对其内管上层组件10进行限制,并作为与后续压合装置配合的作用点,双套筒管预套设后根据不同需求决定其组装的压合程度。
29.因为限位块3贴合限制上述外管13,所以限位块3可拆卸的设置于装配柱2的一侧,当外管13更换规格时,限位块3也需要更换对应规格使用。
30.上述压块4可连接于上述任意一种规格的限位块3上方对双套筒管上端进行限制。
31.进一步的,底板1上还设有用于贴合预套设后的外管13的定位件5,定位件5具体为长方形凸起块,该定位件5与上述外管13的下部分接触形成干涉保证外管13角度不发生偏移。
32.上述定位件5可以在保证贴合外管13的前提下设置在底板1上任意位置。
33.进一步的,限位块3面对双套筒管的一侧的中间位设有凹槽,凹槽恰好半包围上述双套筒管的外管13,在预套设之后凹槽贴合限制外管13防止发生偏移。
34.限位块3凹槽部分具有弹性,在预套设之后可以选择从上向下将限位块3的凹槽套于双套筒管上,也可以利用上述凹槽的弹性径向套于双套筒管上。
35.进一步的,底板1上设有定位柱6,限位块3安装在定位柱6上与底板1相连,将数根定位柱6的位置和高度更改即可间接控制限位块3的位置和限位高度,在安装双套筒管所需的安装高度有变化时可以进行相关调整。
36.进一步的,如说明书附图4所示,上述定位柱6具体为三根,其中两根分别设置在底板1的两端,另一根设置与在装配柱2所在位置相对的另一侧;上述限位块3背离双套筒管的一侧向外延伸设置定位延伸部,该定位延伸部具体为一块方形凸起,该定位延伸部和被中间凹槽分隔的限位块3的两端设有与三根限位柱6对应配合安装用的螺孔。当双套筒管预套设在装配柱2上后,将限位块3对应配合安装在三根限位柱6上,且限位块3的凹槽限制住双套筒管的外管13,压块4按照安装的位置自然压合在双套筒管的外管上层组件10上。
37.上述三根定位柱6与装配柱2之间的相对距离均相同。
38.进一步的,上述定位柱6具体通过设置在其中心的螺孔和螺柱调节自身高度,从而实现调节安装在其上的限位块3的高度以达到不同高度限制定位的效果。
39.上述螺柱可通过手动调节额外上升最大长度可至定位柱6自身长度的一半。
40.调节上述定位柱6高度时需保证全部定位柱6顶部都处于相同高度时才能与上述限位块3完成配合。
41.进一步的,如说明书附图4所示,上述定位件5具体设置在装配柱2和与装配柱2相对一侧的定位柱6二者的中间,如此设置减少了空间的占用且保证定位件5和限位块3处于同方向对双套筒管的外管进行限制。
42.上述定位件5具体高度不得超过装配柱2的一半,避免超高与位于其上方的限位块
3形成干涉。
43.进一步的,装配柱2具体根据贴合双套筒管的内管12确定其规格,装配柱2通过螺孔可拆卸的安装在底板1上,装配柱2有多个常见长度的储备件,当需要组装的双套筒管更换规格时也更换对应规格的装配柱2。
44.进一步的,如说明书附图5和附图6所示,还包括:用来压合在压块4上使上述双套筒管压合组装至要求所需程度的压合组件,上述压合组件与上述用于预套设双套筒管的整体设备的配合操作为:将二者放置在同一水平面并将压合组件用于压合的部分对准压合在上述压块4上,此操作可以实现定位和压合两种技术结合,解决传统情况两种技术单独适用情况下存在的组装精度差,加工不稳定等缺点。
45.上述压合组件设置在底板1设有装配柱2的一侧的外侧且面向上述装配柱2。
46.进一步的,上述压合组件,包括:按压在上述压块4上的压板7,压板7下方通过连杆竖直连接有给予其下压动力的动力源8,动力源8经人工输入具体压合需求数据之后摁下开关自动对上述压板7进行压合牵引。
47.上述动力源8具体可以选用气缸动力系统,其结构简单、轻便,当双套筒管预组装好之后,打开气缸气压按照组装具体需求下压压板7即可完成组装,气缸动力系统操作容易,且使用空气作为介质,本身不产生额外成本。
48.上述压合组件,还包括:压板7设置有牵引孔,牵引杆9通过上述牵引孔贯穿连接压板7,在压合过程中上述牵引杆9起牵引作用防止上述压板7偏离原压合路径。
49.牵引杆9表面光滑,用以减小在压合过程中的相对滑动对压板7产生的阻力。
50.上述牵引杆9垂直于地面设置,并在其底端设置有可以竖立在地面上的站立端,使其可以在自然重力作用下保持竖直于地面站立。
51.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双套筒管组装治具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