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适于管料自动段缠胶带设备的段缠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2-06-07 22:49: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管类产品的胶带自动黏贴装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于管料自动段缠胶带设备的段缠机构。


背景技术:

2.在对鱼竿、球杆等管类产品加工中,需要对管件进行分段喷漆,在喷漆前需要在管件的预定位置上缠绕特定的、粘性不大的胶带,等待喷漆结束后再将胶带去除,由此形成清晰、整齐的漆面边界。
3.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人工手动缠胶带和机器自动缠胶带两种方式,其中,人工手动缠胶带的效率低且易出错,时常出现胶带缠绕超出鱼竿预定位置的现象,一旦胶带缠绕位置出现偏差,会进一步影响鱼竿的喷漆效果;而部分企业目前采用的机器则工序繁琐,缠绕胶带时需要驱动胶带缠绕机多次位移才能实现黏贴胶带及裁断胶带,增添了多道无用的工序,尤其裁断胶带时,需要采用刀片将管料末端的胶带裁断,为避免刀片对管料的损伤,裁断位置通常设置在远离管料缠绕末端的胶带上,使得胶带段缠结束后鱼竿上残留的胶带头较长,需要人为将切断的胶带头粘贴在鱼竿表面,操作时费时、费力,具有浪费资源且生产效率低等问题,不适于机械化自动加工。
4.因此,基于以上问题,需要一种能够对管料准确、高效、低消耗缠绕胶带的段缠机构,以便于实现对鱼竿胶带段缠的机械化、自动化。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以实现管料的自动化缠绕胶带,缠绕的胶带边缘整齐且残留部分小,缠绕位置准确,缠绕效率高的一种适于管料自动段缠胶带设备的段缠机构。
6.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7.一种适于管料自动段缠胶带设备的段缠机构,用于将胶带缠绕至管料上,所述段缠机构包括胶带段缠组件,所述胶带段缠组件一侧分别连接张紧控制器和胶带辊,所述胶带段缠组件另一侧连接段缠下压气缸、调节支架,所述调节支架为可调节角度的外扩状组件,使得所述胶带段缠组件可通过调节支架调整段缠胶带的角度及位置;
8.所述调节支架连接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通过螺旋驱动方式带动所述段缠机构横向位移,所述段缠下压气缸带动所述胶带段缠组件在调节支架上纵向位移。
9.进一步地,所述胶带段缠组件包括胶带缠绕部、夹持气缸、裁断组件及容置外壳,
10.所述容置外壳背向所述段缠下压气缸侧设置为开口状,所述胶带段缠部容置于所述容置外壳的开口处;
11.所述夹持气缸与所述裁断组件连接,且均容置于所述容置外壳的内部,裁断胶带时,所述夹持气缸驱动所述裁断组件位移,使得所述胶带段缠部内容置的胶带被夹持固定。
12.进一步地,所述容置外壳包括侧盖壳和连接侧板,所述侧盖壳安装于所述连接侧板下部,使得所述容置外壳的开口位于所述容置外壳下部且背向所述段缠下压气缸,所述
连接侧板顶部两侧分别连接有所述张紧控制器和所述胶带辊。
13.进一步地,所述胶带缠绕部包括胶带支撑锟、滑移挡板、胶带限位辊和阻力轮,所述胶带支撑锟为位于所述滑移挡板顶部辊轮,所述胶带限位辊和阻力轮分别设于所述滑移挡板两侧,所述胶带限位辊将胶带压合在滑移挡板表面,所述滑移挡板设置有容置所述裁断组件与所述胶带夹持固定的压合开口。
14.进一步地,所述裁断组件连接于所述夹持气缸底部,所述裁断组件包括用于裁切的压片和固定所述压片的压片架,压片为具有厚度的薄片。
15.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支架包括支撑调节板、固定架、支撑底座,所述支撑调节板与所述支撑底座放置角度呈钝角,所述支撑调节板与所述支撑底座之间的放置角度通过所述固定架调节。
16.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调节位置的槽口,通过调节所述支撑调节板与所述固定架槽口的位置连接,进而调节所述支撑调节板与所述支撑底座不同的连接角度。
17.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中部设置有横向贯穿的螺纹通孔,所述连接部通过互相配合的螺纹与螺孔螺旋连接从而驱动所述段缠机构横向位移。
18.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适于管料自动段缠胶带设备的段缠机构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本技术的段缠机构无需多方位位移即可实现胶带裁断,且残留在管料表面的胶带断头短,无需人为地将管料表面残留的胶带断头粘贴在管料表面,减少了胶带缠绕的物料消耗,提高了胶带段缠效率;
20.本技术结构简单,工序简洁,且使用过程中无需人工干预,生产连续性强,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21.图1为自动段缠胶带设备的俯视状态示意图;
22.图2为本技术沿图1中a-a向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23.图3为转动机构示意图;
24.图4为段缠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段缠机构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26.图6为胶带段缠组件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27.图7、图8为滑移挡板不同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28.图中标号
29.1-段缠机构;11-胶带段缠组件;111-胶带支撑锟;112-滑移挡板;1121-第一滑移部;1122
‑ꢀ
第二滑移部;1123-滑移限位板;1124-隔挡支撑板;1125-胶带裁压槽口;113-胶带限位锟;114
‑ꢀ
阻力轮;115-夹持气缸;116-裁断组件;117-侧盖壳;118-连接侧板;12-张紧控制器;13-胶带锟; 14-段缠下压气缸;15-支撑调节板;16-固定架;17-支撑底座;18-连接部;19-第一连接部;
30.2-转动机构;21-第一支撑锟;22-第二支撑辊;23-压料辊;24-支撑锟支架;25-压料辊支架; 26-压料气缸;27-第二连接部;
31.3-驱动机构;31-第一电机;32-第二电机;33-控制系统;34-电源;
32.4-机架;41-段缠机构驱动轴;42-转动机构驱动轴;43-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基于优选的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
34.此外,为了方便理解,放大(厚)或者缩小(薄)了图纸上的各种构件,但这种做法不是为了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35.单数形式的词汇也包括复数含义,反之亦然。
3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本技术的描述中,为了区分不同的单元,本说明书上用了第一、第二等词汇,但这些不会受到制造的顺序限制,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在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权利要求书上,其名称可能会不同。
37.本说明书中词汇是为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而使用的,但不是试图要限制本技术。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8.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适于管料自动段缠胶带设备的段缠机构,用于将胶带缠绕至管料上。自动段缠胶带设备包括驱动机构3及安装在机架4上的若干个段缠机构1和转动机构2,驱动机构 3控制所述段缠机构1与所述转动机构2工作实现对管料的胶带段缠。
3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介绍:
40.图1为自动段缠胶带设备俯视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沿图1中a-a向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以图1及图2图示方向为例,所述机架4的工作台上包括水平方向放置的段缠机构驱动轴41、转动机构驱动轴42、导轨43。
41.所述段缠机构驱动轴41和所述转动机构驱动轴42一端均连接于所述驱动机构3,所述驱动机构3工作分别带动所述段缠机构驱动轴41和所述转动机构驱动轴42旋转,所述段缠机构驱动轴 41和所述转动机构驱动轴42另一端均连接于所述机架4的侧边。
42.所述段缠机构驱动轴41、所述转动机构驱动轴42与所述机架4的工作台呈平行状,所述导轨 43位于所述机架4的工作台表面,所述导轨43分别与所述段缠机构1、所述转动机构2的底部连接,工作时,所述段缠机构1相对于所述转动机构2始终沿着所述导轨43水平方向发生相对位移。
43.所述驱动机构3内部容置有第一电机31、第二电机32、控制系统33、电源34,所述电源34 用于给所述驱动机构3提供动力来源。
44.所述第一电机31与所述段缠机构驱动轴41连接,所述第一电机31驱动所述段缠机构驱动轴 41转动,所述段缠机构驱动轴41带动所述段缠机构1在所述机架4上沿着所述导轨43横向位移;所述第二电机32与所述转动机构驱动轴42连接,所述第二电机32驱动所述
转动机构驱动轴42转动,所述转动机构驱动轴42带动所述转动机构2的锟轮转动。
45.具体的,所述段缠机构驱动轴41为具有螺纹的连接杆,所述段缠机构驱动轴41与所述段缠机构1螺旋连接,所述第一电机31驱动所述段缠机构驱动轴41转动带动所述段缠机构1沿所述导轨43横向位移。
46.图3为转动机构2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转动机构2为用于夹持管料的支撑旋转机构,所述转动机构2包括第一支撑辊21、第二支撑辊22、压料辊23、支承辊支架24、压料辊支架25、压料气缸26和与所述导轨43配合连接的第二连接部27。
47.所述第一支撑辊21、第二支撑辊22与支承辊支架24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辊21和所述第二支撑辊22其中的一个辊为通过所述驱动机构3驱动而转动的主动辊,所述压料辊23与所述压料辊支架25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辊21、第二支撑辊22、压料辊23的相对位置呈类v形排列,使得所述转动机构形成容置管料的v形容置槽,所述压料辊23通过压料辊支架25与所述压料气缸26连接,所述压料气缸26在所述驱动机构3的驱动作用下带动压料辊23压合或远离所述第一支撑辊 21、第二支撑辊22,用于将管料稳固地容置在转动机构2的槽内不脱落。
48.所述转动机构驱动轴42与所述转动机构2的主动锟连接,使得所述第二电机32通过驱动所述转动机构驱动轴42转动,从而带动所述转动机构2的主动锟转动,此时,位于所述转动机构2 顶部的锟轮在所述控制系统33控制作用下压合至管料表面,所述转动机构2的主动锟通过管料与其他辊轮接触,进而带动其他辊轮及管料同步转动。
49.所述控制系统33分别控制所述段缠机构1与所述转动机构2的气缸。所述控制系统33控制所述转动机构2的气缸时,使得位于所述转动机构2顶部的锟轮能够位移至将管料夹紧或松开;所述控制系统33控制所述段缠机构1的气缸时,所述段缠机构1的胶带缠绕部能够压合或远离管料表面。
50.本实施例中,所述导轨43与所述段缠机构1、所述转动机构2的底部为互相配合的凹槽与凸起连接,工作时可根据操作需求调整所述段缠机构1与所述转动机构2位于所述机架4的相对位置。
51.以下结合图4至图8对本技术的段缠机构1进行详细介绍。
52.图4为段缠机构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段缠机构1的分解状态示意图,如图4、图5所示,所述段缠机构1包括与所述机架4的工作台呈斜向放置的胶带段缠组件11,所述胶带段缠组件11一侧分别连接张紧控制器12和胶带辊13,所述胶带段缠组件11另一侧连接段缠下压气缸 14、调节支架。
53.所述段缠下压气缸14与所述控制系统33连接,所述段缠下压气缸14在所述控制系统33的驱动作用下带动所述胶带段缠组件11在调节支架上纵向位移。
54.所述调节支架的底部包括连接部18,所述连接部18通过所述机架4与所述驱动机构3连接,所述连接部18在所述第一电机31的驱动作用下带动所述段缠机构1在所述机架4的工作台上横向位移。
55.具体的,所述调节支架为可调节角度的外扩状组件,使得所述胶带段缠组件11可通过调节支架调整段缠胶带的角度及位置,所述调节支架包括支撑调节板15、固定架16、支撑底座17,所述支撑调节板15与所述支撑底座17放置角度呈钝角,所述支撑调节板15与所述支撑底座17之间的连接角度通过所述固定架16调节。
5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架16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调节位置的槽口,所述固定架16连接于所述支撑调节板15与所述支撑底座17的侧边,操作时根据管料缠绕胶带的角度需求,通过调节所述支撑调节板15与所述固定架16槽口的位置连接,进而调节所述支撑调节板15与所述支撑底座 17不同的连接角度,使得所述段缠机构1能够满足多种情况下管料缠绕胶带的需求。
57.所述支撑底座17底部连接有若干个连接于所述机架4工作台表面的第一连接部19,所述第一连接部19位于所述支撑底座17底部,所述第一连接部19与所述导轨43连接,所述导轨43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9可以为互相配合的凹槽与凸起连接,用于实现所述段缠机构1沿所述导轨43进行相应的位置变换。
58.所述支撑底座17底部还连接有连接部18,所述连接部18中部设置有贯穿的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与所述段缠机构驱动轴41连接,当所述第一电机31驱动所述段缠机构驱动轴41转动时,所述段缠机构驱动轴41与所述螺纹通孔通过互相配合的螺纹与螺孔连接,使得所述连接部18通过螺旋驱动方式带动所述段缠机构1沿所述导轨43发生横向位移。
59.所述支撑调节板15与所述段缠下压气缸14连接,所述支撑调节板15与所述段缠下压气缸14 通过互相配合的滑槽与滑轨或其他形式实现滑动连接,使得所述段缠下压气缸14在所述控制系统 33驱动作用下带动所述胶带段缠组件11在所述调节支架上纵向位移。
60.所述胶带段缠组件11顶部与互相配合的所述张紧控制器12、所述胶带辊13连接,所述胶带辊13上的胶带通过所述胶带段缠组件11缠绕在管料表面。
61.图6为胶带段缠组件11的分解状态示意图,如图6所示,所述胶带段缠组件11包括胶带缠绕部、夹持气缸115、裁断组件116及容置外壳,所述容置外壳背向所述段缠下压气缸14侧设置为开口状,所述胶带段缠部容置于所述容置外壳的开口处,所述容置外壳内部容置有所述夹持气缸 115和所述裁断组件116,所述裁断组件116连接于所述夹持气缸115底部,所述裁断组件116包括用于裁切的压片和固定所述压片的压片架,所述压片安装于压片架朝向胶带缠绕部侧,所述胶带缠绕部使得胶带能够平顺的缠绕在管料表面,在胶带段缠工作结束时,所述裁断组件116在所述夹持气缸115的驱动作用下压合在胶带表面,利用所述裁断组件116不锋利的压片为胶带头裁断提供辅助的压力。
62.需要注意的是,本技术中所述裁断组件116的压片不同于现有技术的刀片,本技术中的压片为具有厚度的不锋利的薄片,此时所述裁断组件116用于为裁断胶带提供辅助作用,使得胶带裁断的应力集中在压有压片的胶带至缠绕在管料末端处的胶带之间,所述胶带在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而不是依靠裁断组件116的压片将胶带裁断,故而本技术胶带裁断的位置邻近所述管料表面,管料上的胶带残留部分少,且使用过程中无需频繁更换所述裁断组件116。
63.具体的,所述胶带缠绕部包括胶带支撑锟111、滑移挡板112、胶带限位辊113和阻力轮114,所述胶带支撑锟111为位于所述滑移挡板112顶部的辊轮,所述胶带支撑锟111连接于所述容置外壳的开口处的两侧壁,所述胶带限位辊113和所述阻力轮114分别设于所述滑移挡板112两侧,使得尺寸较小的所述阻力轮114位于所述容置外壳内部,尺寸较大的所述胶带限位辊113容置于所述容置外壳外部,用于实现胶带平顺地通过所述胶带缠绕部。
64.所述容置外壳包括侧盖壳117和连接侧板118,所述侧盖壳117安装于所述连接侧板118下部,使得所述容置外壳的开口位于所述容置外壳下部且背向所述段缠下压气缸14,
所述连接侧板 118顶部两侧分别连接有所述张紧控制器12和所述胶带辊13,所述张紧控制器12控制所述胶带辊13有张力地传送胶带。
65.本实施例中,所述滑移挡板112中部开口槽处设置有隔挡板,所述阻力轮114数量设置为两个,使得所述阻力轮114分别位于所述隔挡板两侧,用于胶带通过所述滑移挡板112时不被缠绕至所述滑移挡板112内。
66.具体的,图7、图8为滑移挡板112的立体示意图,以下结合图7、图8对所述胶带缠绕部进行详细介绍。
67.所述滑移挡板112包括平板状的第一滑移部1121和底部呈弧形的第二滑移部1122,使得所述滑移挡板112呈类“勺”形,所述第一滑移部1121两侧设置有具有限位作用的滑移限位板1123,用于容置胶带通过且防止胶带偏离所述滑移挡板112。
68.所述第一滑移部1121和所述第二滑移部1122连接处的中部为呈镂空状的开口槽,所述第一滑移部1121邻近所述开口槽的接面处的底面呈朝向所述第二滑移部1122倾斜的坡状,所述开口槽的中部设置有隔挡支撑板1124,所述隔挡支撑板1124为位于所述滑移挡板112中部的隔挡板,所述隔挡支撑板1124平滑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滑移部1121和所述第二滑移部1122,使得所述胶带能够平滑的通过所述滑移挡板112而不被缠绕至开口槽内。
69.所述第二滑移部1122中部设置横向设置的胶带裁压槽口1125,所述胶带裁压槽口1125为用于容置所述裁断组件116与所述第二滑移部1122容置的胶带夹持固定的压合开口。
70.所述第二滑移部1122呈弧形的底部凹陷处与所述胶带限位辊113连接,所述胶带限位辊113 用于将胶带紧密地压合在所述第二滑移部1122底部,使得所述裁断组件116可以通过所述胶带裁压槽口1125与所述胶带限位辊113接触,进而实现所述胶带限位辊113与所述第二滑移部1122之间的胶带被夹持固定。
71.所述阻力轮114位于背向所述胶带限位辊113放置的开口槽内,所述胶带限位辊113与所述阻力轮114互相配合,使得胶带缠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阻力,用于将胶带有张力地缠绕在管料表面。
72.所述夹持气缸115为用于夹持所述裁断组件116位移的气缸,所述夹持气缸115分别与所述控制系统33、所述裁断组件116连接,所述夹持气缸115在所述控制系统33的作用下推动所述裁断组件116位移至压合或远离所述胶带限位辊113,使得胶带裁断时提供辅助的支撑力。
73.裁断胶带时,所述胶带段缠部内容置的胶带被夹持固定,所述控制系统33控制所述段缠下压气缸14将所述胶带段缠组件11向远离管料方向抬升,所述段缠机构1在所述第一电机31驱动作用下沿所述段缠机构驱动轴41进行短暂地反向位移,且所述管料上缠绕的胶带在所述转动机构2 作用下随所述第二电机32转动,此时,所述管料末端的胶带因受三个不同方向作用力而断裂,且所述管料表面残留的胶带贴近管料表面。
74.以下对本技术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75.胶带段缠时,将管料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辊21、所述第二支撑辊22、所述压料辊23之间形成的v形容置槽内,所述控制系统33控制所述压料气缸26将所述压料辊23下压至管料表面,同时,所述控制系统33控制所述段缠下压气缸14将所述胶带段缠组件11内容置的胶带下压至管料表面,所述第二电机32驱动所述转动机构驱动轴42转动,所述转动机构驱
动轴42带动所述第一支撑辊21转动,使得所述第一支撑辊21、所述第二支撑辊22、所述压料辊23及所述管料发生转动,所述第一电机31驱动所述段缠机构驱动轴41转动,所述段缠机构驱动轴41驱动所述段缠机构1 在所述机架4上沿所述导轨43横向位移,使得胶带在缠绕过程中能够横向位移,最终实现将胶带段缠在管料表面。
76.胶带裁断时,在所述驱动机构3的驱动作用下,所述夹持气缸115推动所述裁断组件116运动至穿过所述滑移挡板112与所述胶带限位辊113接触,所述胶带段缠部内容置的胶带被所述胶带限位辊113与所述裁断组件116夹持固定,此时,所述控制系统33控制所述段缠下压气缸14将所述胶带段缠组件11向远离管料表面方向抬升,同时,所述第一电机31驱动所述段缠机构驱动轴 41进行短暂地反向旋转,使得所述段缠机构1在所述段缠机构驱动轴41反向螺旋的作用下沿所述导轨43反方向横向位移,同时,所述第二电机32仍然工作,所述管料在所述第二电机32作用下转动,通过受力分析可知,管料表面上的胶带同时受所述胶带段缠组件11抬升的拉力、所述段缠机构1反向位移的拉力及管料旋转作用力的三个力共同作用,由于容置在胶带段缠部的胶带被所述胶带限位辊113与所述裁断组件116夹持固定,使得应力集中在在管料末端的接头处至被夹持固定处之间的胶带,因此,胶带在管料末端处发生拉断,使得管料表面残留的胶带较短,当胶带断裂时,所述控制系统33驱动所述压料气缸26抬升至远离管料,所述第二电机32停在驱动,管料停止转动,所述第一电机31驱动所述段缠机构驱动轴41反向旋转,使得所述段缠机构1回位至初始位置,胶带段缠工作结束。
77.以上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介绍,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