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带主动伸缩结构的自动充电站的制作方法

2022-06-07 22:20:3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充电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主动伸缩结构的自动充电站。


背景技术:

2.agv小车是一种在工业生产及物流行业十分常见的搬运工具,小车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电量耗尽或不足,需要进行充电,市面上已经出现了固定式或移动式的充电站来对小车进行充电;
3.现有的自动充电站,其大多存在不便于自动对充电头伸缩收纳防护的缺点,使得在使用后直接暴漏在外易受损坏,(虽然现有技术中也有通过人为设置收纳盒或盖板的行驶进行遮挡收纳防护,但是其大多在使用时需要人员单独将充电头放入或拉出,不能主动将充电头伸缩移出或收入,费时费力),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带主动伸缩结构的自动充电站,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带主动伸缩结构的自动充电站。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带主动伸缩结构的自动充电站,包括充电站主体,所述充电站主体包括箱体和设置在箱体内的充电插头,所述箱体的右侧内壁上开设有与充电插头相配合的进出通孔,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箱盖,箱盖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照明灯,所述箱体的左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导杆,导杆上滑动套设有滑块,滑块的右侧与充电插头的左侧固定连接,充电插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l形板,两个l形板之间转动连接有同一个挤压轮,所述箱体的左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控制器和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右端固定连接有螺杆,螺杆上螺纹套设有移动块,移动块的顶部与滑块的底部固定连接,移动块滑动套设在支撑杆上,所述支撑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竖板,所述支撑杆的底部和竖板的左侧分固定连接有第一轻触限位开关和第二轻触限位开关,移动块位于第一轻触限位开关和第二轻触限位开关之间,所述螺杆的右端与竖板的左侧转动连接,所述箱体的右侧顶部固定连接有摄像头,所述箱体的右侧转动安装有与进出通孔相配合的挡板,挡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配重球,所述驱动电机、第一轻触限位开关、第二轻触限位开关、照明灯和摄像头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7.优选的,所述第一轻触限位开关的触动端与移动块的左侧活动接触,第二轻触限位开关位于移动块的右侧并与移动块相配合。
8.优选的,所述滑块的左侧开设有与导杆外侧滑动连接的滑槽。
9.优选的,所述移动块的左侧开设有与螺杆螺纹连接的螺纹通孔,移动块的左侧开设有滑动通孔,滑动通孔的内壁与支撑杆的外侧滑动连接。
10.优选的,所述竖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的内圈内侧与螺杆的外侧固定连接。
11.优选的,所述l形板的前侧开设有第一穿孔,第一穿孔内固定套设有第二轴承,挤压轮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转轴,第二轴承的内圈与对应的转轴的外侧固定套装。
12.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板,两个安装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二穿孔,第二穿孔内固定套设有第三轴承,挡板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销轴,第三轴承的内圈与对应的销轴的外侧固定套装。
13.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本实用新型便于在小车移至充电站主体处后自动主动移出充电插头,便于在agv小车充电完成移走后自动将充电插头收纳至箱体内,通过自动主动伸缩移出和收纳的方式,省时省力,且能够在不使用时对充电插头防护,降低其不使用时的损伤风险,满足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带主动伸缩结构的自动充电站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带主动伸缩结构的自动充电站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01、充电插头;102、控制器;1、箱体;2、第二轻触限位开关;3、导杆;4、滑块;5、支撑杆;6、驱动电机;7、螺杆;8、竖板;9、移动块;10、第一轻触限位开关;11、箱盖;12、摄像头; 13、挤压轮;14、安装板;15、挡板;16、进出通孔;17、配重球。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9.参照图1-2,一种带主动伸缩结构的自动充电站,包括充电站主体,充电站主体包括箱体1和设置在箱体1内的充电插头101,箱体 1的右侧内壁上开设有与充电插头101相配合的进出通孔16,箱体1 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箱盖11,箱盖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照明灯,箱体 1的左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导杆3,导杆3上滑动套设有滑块4,滑块4的右侧与充电插头101的左侧固定连接,充电插头10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l形板,两个l形板之间转动连接有同一个挤压轮13,箱体1的左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杆5,支撑杆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控制器102和驱动电机6,驱动电机6的输出轴右端固定连接有螺杆7,螺杆7上螺纹套设有移动块9,移动块9的顶部与滑块4的底部固定连接,移动块9滑动套设在支撑杆5上,支撑杆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竖板8,支撑杆5的底部和竖板8的左侧分固定连接有第一轻触限位开关10和第二轻触限位开关2,移动块9位于第一轻触限位开关10和第二轻触限位开关2之间,螺杆7的右端与竖板8的左侧转动连接,箱体1的右侧顶部固定连接有摄像头12,箱体1的右侧转动安装有与进出通孔16相配合的挡板15,挡板1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配重球17,驱动电机6、第一轻触限位开关10、第二轻触限位开关2、照明灯和摄像头12均与控制器102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便于在小车移至充电站主体处后自动主动移出充电插头101,便于在 agv小车充电完成
移走后自动将充电插头101收纳至箱体1内,通过自动主动伸缩移出和收纳的方式,省时省力,且能够在不使用时对充电插头101防护,降低其不使用时的损伤风险,满足使用需求。
20.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轻触限位开关10的触动端与移动块9的左侧活动接触,第二轻触限位开关2位于移动块9的右侧并与移动块9 相配合,滑块4的左侧开设有与导杆3外侧滑动连接的滑槽,移动块 9的左侧开设有与螺杆7螺纹连接的螺纹通孔,移动块9的左侧开设有滑动通孔,滑动通孔的内壁与支撑杆5的外侧滑动连接,竖板8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的内圈内侧与螺杆7的外侧固定连接,l形板的前侧开设有第一穿孔,第一穿孔内固定套设有第二轴承,挤压轮13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转轴,第二轴承的内圈与对应的转轴的外侧固定套装,箱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板 14,两个安装板14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二穿孔,第二穿孔内固定套设有第三轴承,挡板15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销轴,第三轴承的内圈与对应的销轴的外侧固定套装,本实用新型便于在小车移至充电站主体处后自动主动移出充电插头101,便于在agv小车充电完成移走后自动将充电插头101收纳至箱体1内,通过自动主动伸缩移出和收纳的方式,省时省力,且能够在不使用时对充电插头101 防护,降低其不使用时的损伤风险,满足使用需求。
21.工作原理:当需要对agv小车充电时,首先将agv小车移动至箱体1的右侧,此时摄像头12监测到agv小车并传递给控制器102信号,控制器102控制照明灯亮起和控制驱动电机6正向启动,驱动电机6带动螺杆7转动,在开设在移动块9上的螺纹通孔的作用下,螺杆7转动带动移动块9在支撑杆5上向右滑动,移动块9带动滑块4 在导杆3上向右滑动,滑块4带动充电插头101向逐渐从进出通孔 16处向右移出,充电插头101带动两个l形板向右移动,两个l形板共同带动挤压轮13向右移动,当挤压轮13的右侧移动至与挡板 15的左侧相接触时,继续右移的挤压轮13推动挡板15向上转动翻开,当移动块9移动至与第二轻触限位开关2相接触时,此时充电插头101位于箱体1的右侧,此时第二轻触限位开关2被触动并传递给控制器102已移出的信号,控制器102控制驱动电机6关闭,此时人员便可通过充电插头101进行充电,使得便于在小车移至充电站主体处后自动主动移出充电插头,方便人员操作;
22.当充电完成后,agv小车移走后,摄像头12监测到agv小车移走并传递给控制器102信号,此时控制器102控制驱动电机6反向启动和控制照明灯关闭,同理与正向启动驱动电机6的运动方向完全相反,此时充电插头101转变为向左回缩收纳至箱体1内,移动块9回移至与第一轻触限位开关10接触时,第一轻触限位开关10被触动并传递给控制器102已收入的信号,控制器102控制驱动电机6关闭,此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挡板15向下回转合闭,再次对进出通孔16 遮挡,使得便于在agv小车充电完成移走后自动将充电插头101收纳至箱体1内,通过自动主动伸缩移出和收纳的方式,无需人员手动单独进行拉出和推入,省时省力,且通过收纳的方式,能够在不使用时对充电插头101防护,降低其不使用时的损伤风险。
23.本实用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中的具体含义。
2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
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