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陶瓷智能制造系统的机器人

2022-06-07 20:58:4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机器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陶瓷智能制造系统的机器人。


背景技术:

2.随着5g技术和智能ai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生产机器人在生产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陶瓷花瓶生产过程中就常常用到智能机器人辅助生产;
3.如中国专利公开了:基于智能机械臂的模块化机器人,公开号:cn104858892b,结合模块化机器人的易于制造的特点,提高机器人的标准化程度,同时也提升机器人对不同工况的适应性,提高机器人的工作精度;
4.在生产转运过程中,用于移动陶瓷花瓶的机器人对于种类不同尺寸不同的陶瓷花瓶需要不断调节,因此提出一种用于陶瓷智能制造系统的机器人。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陶瓷智能制造系统的机器人。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陶瓷智能制造系统的机器人,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的上端开设有通槽,所述套筒的下端开设有四个互相接通的竖槽,四个所述竖槽的上端与通槽下端接通,所述通槽槽面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卡环,所述卡环上表面与套筒上表面齐平,所述通槽内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圆柱,四个所述竖槽内设置有展开机构,所述展开机构包括四个支架。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圆柱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圆杆,所述圆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圆板,所述圆板的板面开设有四个等距的弧形槽,所述圆柱与卡环活动套接且圆柱直径等于卡环内环径。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圆杆的杆面活动套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下端与圆板上表面固定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每个所述支架的上端均为弯曲端,四个所述支架上端的弯曲处分别与四个竖槽的上端转动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四个所述支架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弧形块,四个所述支架上端的相近端均开设有弧面槽,四个所述弧面槽组合成完整的圆槽。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四个所述支架内弧面的中间部分均固定连接有弧形插杆,四个所述弧形槽分别与四个弧形插杆活动卡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3.1、驱动圆柱向下移动,圆柱下移使得弧形插杆脱离弧形槽,使得四个支架失去弧形插杆的限制可以进行正常转动,此时圆柱继续下移,当圆柱底面与四个支架的上表面接触时,会将四个支架下压从而使得四个支架展开,达到自动展开的效果,通过圆柱的下降深
度可以控制支架的展开幅度,提高了适用性。
14.2、支架下端的弧形块使得支架既可以进行夹持也可以在陶瓷花瓶内壁进行撑开,进一步提升了适用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圆柱的结构示意图。
19.其中:1、套筒;2、支架;3、圆柱;4、卡环;5、通槽;6、竖槽;7、弧形块;8、弧形插杆;9、弧面槽;10、圆杆;11、挡板;12、圆板;13、弹簧;14、弧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21.如图1-图4所示,一种用于陶瓷智能制造系统的机器人,包括套筒1,套筒1的上端开设有通槽5,套筒1的下端开设有四个互相接通的竖槽6,四个竖槽6的上端与通槽5下端接通,通槽5槽面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卡环4,卡环4上表面与套筒1上表面齐平,通槽5内设置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包括圆柱3,四个竖槽6内设置有展开机构,展开机构包括四个支架2,圆柱3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圆杆10,圆杆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圆板12,圆板12的板面开设有四个等距的弧形槽14,圆柱3与卡环4活动套接且圆柱3直径等于卡环4内环径,圆杆10的杆面活动套接有挡板11,挡板1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弹簧13,弹簧13的下端与圆板12上表面固定连接;
22.每个支架2的上端均为弯曲端,驱动圆柱3向下移动,圆柱3下移使得弧形插杆8脱离弧形槽14,使得四个支架2失去弧形插杆8的限制可以进行正常转动,此时圆柱3继续下移,当圆柱3底面与四个支架2的上表面接触时,会将四个支架2下压从而使得四个支架2展开,达到自动展开的效果,通过圆柱3的下降深度可以控制支架2的展开幅度,提高了适用性,支架2下端的弧形块7使得支架2既可以进行夹持也可以在陶瓷花瓶内壁进行撑开,进一步提升了适用性,四个支架2上端的弯曲处分别与四个竖槽6的上端转动连接,四个支架2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弧形块7,四个支架2上端的相近端均开设有弧面槽9,四个弧面槽9组合成完整的圆槽,四个支架2内弧面的中间部分均固定连接有弧形插杆8,四个弧形槽14分别与四个弧形插杆8活动卡接。
23.在使用时,驱动圆柱3向下移动,圆柱3下移使得弧形插杆8脱离弧形槽14,使得四个支架2失去弧形插杆8的限制可以进行正常转动,此时圆柱3继续下移,当圆柱3底面与四个支架2的上表面接触时,会将四个支架2下压从而使得四个支架2展开,达到自动展开的效
果,通过圆柱3的下降深度可以控制支架2的展开幅度,提高了适用性,支架2下端的弧形块7使得支架2既可以进行夹持也可以在陶瓷花瓶内壁进行撑开,进一步提升了适用性。
24.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化。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陶瓷智能制造系统的机器人,包括套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的上端开设有通槽(5),所述套筒(1)的下端开设有四个互相接通的竖槽(6),四个所述竖槽(6)的上端与通槽(5)下端接通,所述通槽(5)槽面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卡环(4),所述卡环(4)上表面与套筒(1)上表面齐平;所述通槽(5)内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圆柱(3);四个所述竖槽(6)内设置有展开机构,所述展开机构包括四个支架(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陶瓷智能制造系统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3)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圆杆(10),所述圆杆(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圆板(12),所述圆板(12)的板面开设有四个等距的弧形槽(14),所述圆柱(3)与卡环(4)活动套接且圆柱(3)直径等于卡环(4)内环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陶瓷智能制造系统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杆(10)的杆面活动套接有挡板(11),所述挡板(1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弹簧(13),所述弹簧(13)的下端与圆板(12)上表面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陶瓷智能制造系统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架(2)的上端均为弯曲端,四个所述支架(2)上端的弯曲处分别与四个竖槽(6)的上端转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陶瓷智能制造系统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支架(2)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弧形块(7),四个所述支架(2)上端的相近端均开设有弧面槽(9),四个所述弧面槽(9)组合成完整的圆槽。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陶瓷智能制造系统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支架(2)内弧面的中间部分均固定连接有弧形插杆(8),四个所述弧形槽(14)分别与四个弧形插杆(8)活动卡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机器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陶瓷智能制造系统的机器人,包括套筒,套筒的上端开设有通槽,套筒的下端开设有四个互相接通的竖槽,四个竖槽的上端与通槽下端接通,通槽槽面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卡环,卡环上表面与套筒上表面齐平,通槽内设置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包括圆柱,四个竖槽内设置有展开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圆柱向下移动,圆柱下移使得弧形插杆脱离弧形槽,使得四个支架失去弧形插杆的限制可以进行正常转动,此时圆柱继续下移,当圆柱底面与四个支架的上表面接触时,会将四个支架下压从而使得四个支架展开,达到自动展开的效果,通过圆柱的下降深度可以控制支架的展开幅度,提高了适用性。提高了适用性。提高了适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立斌 肖荣 郑润东 孙文杰 丁志强 谢钟敏 魏淑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景德镇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2.01.24
技术公布日:2022/6/6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