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调解式蓄能供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05 14:25: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蓄能供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调解式蓄能供热装置。


背景技术:

2.蓄能供热装置是一种新兴的、科学的、高效的、环保的、安全的、经济节能的供热方式。其利用夜间低谷时段的廉价电能或者风能所发电力,迅速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储存在设备的蓄热体中。当需要用热时,通过智能plc控制变频风机的运转,使空气在高温蓄热体内部循环,将蓄热体中的热量带出,成为高温的热空气,高温热空气再经过高效换热器后转换成热水,供暖单位利用热水实现供暖。简单来讲,电蓄能供热装置就是利用低谷电,通过穿插在蓄热体内的电热管将电能转化为热能,蓄热体则会快速吸收热能并存储起来,在需要供热的时候,通过二次换热释放出来,供用户使用。因此,如何根据需要控制蓄热体热量释放量,成为蓄能供热装置优劣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调解式蓄能供热装置。
4.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调解式蓄能供热装置,包括:壳体、以及固定于壳体内的蓄热体和穿插在蓄热体内的电热管,其中:
5.蓄热体具有若干个贯通的风道,风道水平布置,且风道一端的端口内设有可活动的第一堵头,其另一端的端口内设有可活动的第二堵头,第一堵头和第二堵头均具有贯通的通道。
6.优选地,风道包括第一堵头室、第二堵头室、以及连通第一堵头室和第二堵头室的流道,且流道的截面积分别小于第一堵头室与第二堵头室的截面积;第一堵头位于第一堵头室内,第二堵头位于第二堵头室内。
7.优选地,第一堵头室为球形腔;第一堵头为球头,第一堵头的外壁与第一堵头室的内壁贴合;通道为穿过球心的线性通道。
8.优选地,第二堵头室为球形腔,第二堵头为球头,第二堵头的外壁与第二堵头室的内壁贴合;通道为穿过球心的线性通道。
9.优选地,第一堵头室为柱形腔,第一堵头为柱形结构,第一堵头的外壁与第一堵头室的内壁贴合;通道为径向贯通的通孔。
10.优选地,第二堵头室为柱形腔,第二堵头为柱形结构,第二堵头的外壁与第二堵头室的内壁贴合;通道为径向贯通的通孔。
11.优选地,第一堵头室为圆盘形腔;第一堵头为圆盘状结构,第一堵头的外壁与第一堵头室的内壁贴合;通道为穿过圆心的径向通道。
12.优选地,第二堵头室为圆盘形腔;第二堵头为圆盘状结构,第二堵头的外壁与第二堵头室的内壁贴合;通道为穿过圆心的径向通道。
13.优选地,蓄热体上的所有风道按列排布,且每列至少有一个风道;同一列风道中的
各第一堵头通过第一控制杆相互连接以形成整体,同一列风道中的各第二堵头通过第二控制杆相互连接以形成整体;第一控制杆和第二控制杆均竖直布置,且二者的一端均穿过蓄热体伸至壳体的外部。
14.优选地,第一控制杆包括主杆部和若干个连接部,主杆部的一端位于机壳的外部,其另一端与同一列中最上方的第一堵头固定;各连接部一一对应的布置在各第一堵头之间,且各连接部均与主杆部同轴,各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第一堵头连接。
15.优选地,第二控制杆包括主杆部和若干个连接部,主杆部的一端位于机壳的外部,其另一端与同一列中最上方的第一堵头固定;各连接部一一对应的布置在各第一堵头之间,且各连接部均与主杆部同轴,各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第一堵头连接。
16.本发明中,通过在风道两端的端口内分别设置第一堵头和第二堵头,并使第一堵头和第二堵头均具有贯通的通道,且第一堵头和第二堵头均可在端口内活动。使用过程中,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第一堵头和第二堵头的转动方向,以使第一堵头、第二堵头分别堵住风道的两端以使风道进入闭合状态,或者使第一堵头、第二堵头中的通道与风道导通以使风道进入开放状态。以实现对风道开放量的控制,继而实现了对热量释放的控制,避免了热能的浪费。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调解式蓄能供热装置中所述风道在开放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调解式蓄能供热装置中所述风道在闭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调解式蓄能供热装置中所述第一堵头的结构示意图一。
20.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调解式蓄能供热装置中所述第一堵头的结构示意图二。
21.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调解式蓄能供热装置中所述第一堵头的结构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22.参照图1-2,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调解式蓄能供热装置,包括:壳体1、以及固定于壳体1内的蓄热体2和穿插在蓄热体2内的电热管3,其中:
23.蓄热体2具有若干个贯通的风道,风道水平布置,且风道一端的端口内设有可活动的第一堵头4,其另一端的端口内设有可活动的第二堵头5,第一堵头4和第二堵头5均具有贯通的通道。使用时,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第一堵头4和第二堵头5的转动方向,以使第一堵头4、第二堵头5分别堵住风道的两端以使风道进入闭合状态,或者使第一堵头4、第二堵头5中的通道与风道导通以使风道进入开放状态。
24.由上可知,本发明通过在风道两端的端口内分别设置第一堵头4和第二堵头5,并使第一堵头4和第二堵头5均具有贯通的通道,且第一堵头4和第二堵头5均可在端口内活动。第一堵头4与第二堵头5配合实现了对风道开放量的控制,继而实现了对热量释放的控制,避免了热能的浪费。
25.此外,本实施例中,蓄热体2上的所有风道按列排布,且每列至少有一个风道;同一列风道中的各第一堵头4通过第一控制杆6相互连接以形成整体,同一列风道中的各第二堵
头5通过第二控制杆7相互连接以形成整体;第一控制杆6和第二控制杆7均竖直布置,且二者的一端均穿过蓄热体2伸至壳体1的外部。使用中,通过转动第一控制杆6以带动同一列中的各第一堵头4同步转动,以调整其通道的朝向,使该列风道的一端或是进入闭合状态、或是进入开放状态。通过转动第二控制杆7以带动同一列中的各第二堵头5同步转动,以调整其通道的朝向,使该列风道的另一端或是进入闭合状态、或是进入开放状态。在具体使用时,当蓄热体2需要吸热时,通过转动第一控制杆6和第二控制杆7以将各风道闭合,以使蓄热体2内部进入封闭状态,从而有利用提高其蓄热效率。
26.具体的:第一控制杆6包括主杆部61和若干个连接部62,主杆部61的一端位于机壳1的外部,其另一端与同一列中最上方的第一堵头4固定;各连接部62一一对应的布置在各第一堵头4之间,且各连接部62均与主杆部61同轴,各连接部62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第一堵头4连接。该结构的设置方式,可在实现各第一堵头4连接的同时,避免第一控制杆6因穿过第一堵头4中通道而造成该通道流通面积的减小。
27.同理:第二控制杆7包括主杆部71和若干个连接部72,主杆部71的一端位于机壳1的外部,其另一端与同一列中最上方的第一堵头4固定;各连接部72一一对应的布置在各第一堵头4之间,且各连接部72均与主杆部71同轴,各连接部72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第一堵头4连接。该结构的设置方式,可在实现各第二堵头5连接的同时,避免第二控制杆7穿过通道而造成通道流通面积的减小。
28.本实施例中,风道包括第一堵头室、第二堵头室、以及连通第一堵头室和第二堵头室的流道,且流道的截面积分别小于第一堵头室与第二堵头室的截面积;第一堵头4位于第一堵头室内,第二堵头5位于第二堵头室内。这种设置方式可有效增强第一堵头4、第二堵头5对风道端口的封堵效果。
29.参照图3,第一堵头室为球形腔;第一堵头4为球头,第一堵头4的外壁与第一堵头室的内壁贴合;通道为穿过球心的线性通道。以第一堵头4的球心为旋转中心,转动第一球头4以调整其通道的朝向,从而使风道的一端或是被封堵,或是被开启。
30.同理,第二堵头室为球形腔,第二堵头5为球头,第二堵头5的外壁与第二堵头室的内壁贴合;通道为穿过球心的线性通道。
31.参照图4,第一堵头室为柱形腔,第一堵头4为柱形结构,第一堵头4的外壁与第一堵头室的内壁贴合;通道为径向贯通的通孔。以第一堵头4的轴心线为旋转轴线,转动第一球头4以调整其通道的朝向,从而使风道的一端或是被封堵,或是被开启。
32.同理,第二堵头室为柱形腔,第二堵头5为柱形结构,第二堵头5的外壁与第二堵头室的内壁贴合;通道为径向贯通的通孔。
33.参照图5,第一堵头室为圆盘形腔;第一堵头4为圆盘状结构,第一堵头4的外壁与第一堵头室的内壁贴合;通道为穿过圆心的径向通道。以第一堵头4的中心线为旋转轴线转动第一球头4以调整其通道的朝向,从而使风道的一端或是被封堵,或是被开启。
34.同理,第二堵头室为圆盘形腔;第二堵头5为圆盘状结构,第二堵头5的外壁与第二堵头室的内壁贴合;通道为穿过圆心的径向通道。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