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模切机用连接模组件的制作方法

2022-06-05 12:34:0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模切机领域,具体是一种模切机用连接模组件。


背景技术:

2.模切机是用于对非金属材料、电子或收集脚垫等模切成型的设备。
3.模切机工作时利用模切刀或者钢线等,通过压印版施加压力,将印品轧切成一定的形状,是包装印刷品中最长用的一道工艺。
4.模切机在生产加工贵重材料时发现,排版时产品之间间隙过大,模切后材料浪费过多,并且模切刀损坏后难以快速更换,导致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模切机用连接模组件。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排版时产品之间间隙过大,模切后材料浪费过多,并且模切刀损坏后难以快速更换,导致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模切机用连接模组件。
6.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模切机用连接模组件,包括一号圆刀、连接组件和装配单元;所述连接组件设置在一号圆刀的侧壁;所述装配单元设置在一号圆刀的侧壁;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二号圆刀、一号提手和二号提手;所述二号圆刀设置在一号圆刀的侧壁,且与一号圆刀交错连接;所述一号提手设置在二号圆刀的侧壁;所述二号提手设置在一号圆刀的侧壁;所述一号提手的位置与二号提手的位置相对应;利用一号提手和二号提手采用产品vhb无间隙排版节约材料,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7.优选的,所述一号圆刀设置有四组;所述二号圆刀设置有四组,且与一号圆刀相互交错;所述二号提手的侧壁固接有二维码;一号提手的颜色为红色,二号提手的颜色为蓝色,二号提手的侧壁固接有二维码识别。
8.优选的,所述装配单元包括圆刀辊、插接块、拼接块、一号螺栓、二号螺栓和辅助机构;所述圆刀辊固接在一号圆刀的侧壁;所述插接块固接在圆刀辊的侧壁;所述圆刀辊滑动连接在插接块的侧壁;所述一号螺栓螺纹连接在拼接块的内侧壁,且贯穿插接块;所述二号螺栓螺纹连接在拼接块的内侧壁,且贯穿插接块;所述辅助机构设置在拼接块的侧壁;使用一号螺栓和二号螺栓分别从两端贯穿插接块螺纹固定在拼接块的内侧壁,同时利用辅助机构进行连接,可使起到快速更换一号圆刀和二号圆刀的作用,避免影响产品的生产。
9.优选的,所述辅助机构包括限位板、连接柱、卡接杆和卡接组件;所述限位板滑动连接在拼接块的内侧壁;所述连接柱固接在限位板的侧壁;所述卡接杆卡接在连接柱的侧壁;所述卡接组件设置在卡接杆的侧壁;起到快速更换一号圆刀和二号圆刀的作用,避免影响产品的生产。
10.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插销、手拉板、拉拽弹簧和限位组件;所述限位插
销插接在卡接杆的内部,且贯穿连接柱;所述手拉板固接在限位插销的侧壁;所述拉拽弹簧套接在限位插销的侧壁;所述限位组件设置在卡接杆的侧壁;可使起到快速对一号圆刀和二号圆刀更换的作用,避免影响产品的生产。
11.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l型板、滑动插板和固定组件;所述l型板固接在卡接杆的侧壁;所述滑动插板滑动连接在卡接杆的内侧壁;所述固定组件设置在滑动插板的侧壁;起到避免卡接杆转动时限位插销滑脱。
12.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方型板和三号螺栓;所述方型板固接在滑动插板的端部;所述三号螺栓螺纹连接在卡接杆的内侧壁,且贯穿方型板;将三号螺栓贯穿方型板并螺纹旋入卡接杆的对应孔洞中,起到对滑动插板限位的作用。
13.优选的,所述l型板的侧壁固接有弹性柱;所述弹性柱的侧壁套接有支撑弹簧;l型板侧壁固接的弹性柱和支撑弹簧利用弹力对滑动插板的侧壁挤压,使得滑动插板插在手拉板的紧密性更强。
14.所述连接柱的侧壁固接有握持块;所述握持块的侧壁开设有方形孔洞;当对连接柱拉拽插接在卡接杆的内部时,可握持握持块的内侧壁向外拉拽,起到辅助拉拽插接的作用。
15.所述卡接杆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连接转杆;所述连接转杆的侧壁固接有设备架;卡接杆同时带动圆刀辊转动模切产品,连接转杆侧壁固接的设备架起到对圆刀辊支撑的作用。
16.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
17.1.本发明通过设置的连接组件,在对贵重材料生产模切时,一号圆刀和二号圆刀配合交错,由六模具更改为八模具模切,同时对产品并排排版,不存留间隙,由圆刀工艺和平刀工艺并手工组装,变更为只需圆刀工艺生产,提高了对产品生产的效率,并利用一号提手和二号提手采用产品vhb无间隙排版节约材料,提高了对材料的利用率。
18.2.本发明通过设置的装配单元,为了防止在对贵重材料加工时,一号圆刀和二号圆刀模切损坏造成损失,对圆刀辊快速进行更换处理,先将插接块与拼接块拼接,握持连接柱的侧壁向外拉拽,将连接柱插入卡接杆的内部,并利用拉拽弹簧拉拽限位插销卡接,同时弹性柱配合支撑弹簧对滑动插板挤压限位手拉板,避免限位插销转动时滑脱,最后利用三号螺栓螺纹限位,起到快速对一号圆刀和二号圆刀更换的作用,避免影响材料的生产加工。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20.图1为本发明中的一号圆刀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发明中的圆刀辊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发明中的拼接块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发明中的连接柱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发明中的滑动插板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一号圆刀;11、二号圆刀;12、一号提手;13、二号提手;2、圆刀辊;21、插接块;22、拼接块;23、一号螺栓;24、二号螺栓;3、限位板;31、连接柱;32、卡接杆;4、限位插销;41、手拉板;42、拉拽弹簧;5、l型板;51、滑动插板;6、方型板;61、三号螺栓;7、弹性柱;71、支撑弹簧;8、握持块;9、连接转杆;91、设备架。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7.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模切机用连接模组件,包括一号圆刀1、连接组件和装配单元;所述连接组件设置在一号圆刀1的侧壁;所述装配单元设置在一号圆刀1的侧壁;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二号圆刀11、一号提手12和二号提手13;所述二号圆刀11设置在一号圆刀1的侧壁,且与一号圆刀1交错连接;所述一号提手12设置在二号圆刀11的侧壁;所述二号提手13设置在一号圆刀1的侧壁;所述一号提手12的位置与二号提手13的位置相对应;工作时,在对贵重材料生产模切时,利用一号圆刀1和二号圆刀11配合交错,由传统的六模具更改为八模具模切生产,并且将产品并排进行排版,不存留有间隙,由传统的圆刀工艺加平刀工艺完成后手工组装,变更为只需圆刀工艺生产即可,并利用一号提手12和二号提手13采用产品vhb无间隙排版节约材料,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28.所述一号圆刀1设置有四组;所述二号圆刀11设置有四组,且与一号圆刀1相互交错;所述二号提手13的侧壁固接有二维码;工作时,一号圆刀1和二号圆刀11相互交错共有八组,刀模的模切的中心线为七条,并且一号提手12的颜色为红色,二号提手13的颜色为蓝色,二号提手13的侧壁固接有二维码识别。
29.所述装配单元包括圆刀辊2、插接块21、拼接块22、一号螺栓23、二号螺栓24和辅助机构;所述圆刀辊2固接在一号圆刀1的侧壁;所述插接块21固接在圆刀辊2的侧壁;所述圆刀辊2滑动连接在插接块21的侧壁;所述一号螺栓23螺纹连接在拼接块22的内侧壁,且贯穿插接块21;所述二号螺栓24螺纹连接在拼接块22的内侧壁,且贯穿插接块21;所述辅助机构设置在拼接块22的侧壁;工作时,为了防止在对贵重材料加工时一号圆刀1和二号圆刀11模切损坏造成严重损失,工作人员对圆刀辊2快速进行更换处理,工作人员握持新的圆刀辊2侧壁,将插接块21对准拼接块22的对应孔槽插入,并使用一号螺栓23和二号螺栓24分别从两端贯穿插接块21螺纹固定在拼接块22的内侧壁,同时利用辅助机构进行连接,可使起到快速更换一号圆刀1和二号圆刀11的作用,避免影响产品的生产。
30.所述辅助机构包括限位板3、连接柱31、卡接杆32和卡接组件;所述限位板3滑动连接在拼接块22的内侧壁;所述连接柱31固接在限位板3的侧壁;所述卡接杆32卡接在连接柱31的侧壁;所述卡接组件设置在卡接杆32的侧壁;工作时,工作人员握持连接柱31的侧壁向外拉拽,连接柱31带动限位板3滑动在拼接块22的内侧壁,并且插入卡接杆32的内部,通过卡接组件限位卡接,起到快速更换一号圆刀1和二号圆刀11的作用,避免影响产品的生产。
31.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插销4、手拉板41、拉拽弹簧42和限位组件;所述限位插销4插接在卡接杆32的内部,且贯穿连接柱31;所述手拉板41固接在限位插销4的侧壁;所述拉
拽弹簧42套接在限位插销4的侧壁;所述限位组件设置在卡接杆32的侧壁;工作时,工作人员握持手拉板41的侧壁向外拉拽,手拉板41带动限位插销4滑动在卡接杆32的内侧壁,同时拉拽弹簧42被拉拽受力拉伸,将连接柱31插入卡接杆32的内部后松开手拉板41,拉拽弹簧42拉拽限位插销4贯穿连接柱31插接在卡接杆32的内部,并利用限位组件固定,可使起到快速对一号圆刀1和二号圆刀11更换的作用,避免影响产品的生产。
32.所述限位组件包括l型板5、滑动插板51和固定组件;所述l型板5固接在卡接杆32的侧壁;所述滑动插板51滑动连接在卡接杆32的内侧壁;所述固定组件设置在滑动插板51的侧壁;工作时,连接柱31插入卡接杆32的内部被限位插销4贯穿插接限位,将滑动插板51滑动在l型板5的侧壁,滑动插板51的侧壁插在手拉板41的侧壁,对手拉板41限位,并利用固定组件对滑动插板51限位,起到避免卡接杆32转动时限位插销4滑脱。
33.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方型板6和三号螺栓61;所述方型板6固接在滑动插板51的端部;所述三号螺栓61螺纹连接在卡接杆32的内侧壁,且贯穿方型板6;工作时,滑动插板51插在手拉板41的侧壁后,工作人员握持三号螺栓61的侧壁,将三号螺栓61贯穿方型板6并螺纹旋入卡接杆32的对应孔洞中,起到对滑动插板51限位的作用。
34.所述l型板5的侧壁固接有弹性柱7;所述弹性柱7的侧壁套接有支撑弹簧71;工作时,l型板5侧壁固接的弹性柱7和支撑弹簧71利用弹力对滑动插板51的侧壁挤压,使得滑动插板51插在手拉板41的紧密性更强。
35.所述连接柱31的侧壁固接有握持块8;所述握持块8的侧壁开设有方形孔洞;工作时,连接柱31的侧壁固接有握持块8,当对连接柱31拉拽插接在卡接杆32的内部时,可握持握持块8的内侧壁向外拉拽,起到辅助拉拽插接的作用。
36.所述卡接杆32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连接转杆9;所述连接转杆9的侧壁固接有设备架91;工作时,对产品模切,通过卡接杆32转动在连接转杆9的侧壁,卡接杆32同时带动圆刀辊2转动模切产品,连接转杆9侧壁固接的设备架91起到对圆刀辊2支撑的作用。
37.工作原理,工作时,在对贵重材料生产模切时,利用一号圆刀1和二号圆刀11配合交错,由传统的六模具更改为八模具模切生产,并且将产品并排进行排版,不存留有间隙,由传统的圆刀工艺加平刀工艺完成后手工组装,变更为只需圆刀工艺生产即可,并利用一号提手12和二号提手13采用产品vhb无间隙排版节约材料,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一号圆刀1和二号圆刀11相互交错共有八组,刀模的模切的中心线为七条,并且一号提手12的颜色为红色,二号提手13的颜色为蓝色,二号提手13的侧壁固接有二维码识别;为了防止在对贵重材料加工时一号圆刀1和二号圆刀11模切损坏造成严重损失,工作人员对圆刀辊2快速进行更换处理,工作人员握持新的圆刀辊2侧壁,将插接块21对准拼接块22的对应孔槽插入,并使用一号螺栓23和二号螺栓24分别从两端贯穿插接块21螺纹固定在拼接块22的内侧壁,同时利用辅助机构进行连接,可使起到快速更换一号圆刀1和二号圆刀11的作用,避免影响产品的生产;工作人员握持连接柱31的侧壁向外拉拽,连接柱31带动限位板3滑动在拼接块22的内侧壁,并且插入卡接杆32的内部,通过卡接组件限位卡接,起到快速更换一号圆刀1和二号圆刀11的作用,避免影响产品的生产;工作人员握持手拉板41的侧壁向外拉拽,手拉板41带动限位插销4滑动在卡接杆32的内侧壁,同时拉拽弹簧42被拉拽受力拉伸,将连接柱31插入卡接杆32的内部后松开手拉板41,拉拽弹簧42拉拽限位插销4贯穿连接柱31插接在卡接杆32的内部,并利用限位组件固定,可使起到快速对一号圆刀1和二号圆刀11
更换的作用,避免影响产品的生产;连接柱31插入卡接杆32的内部被限位插销4贯穿插接限位,将滑动插板51滑动在l型板5的侧壁,滑动插板51的侧壁插在手拉板41的侧壁,对手拉板41限位,并利用固定组件对滑动插板51限位,起到避免卡接杆32转动时限位插销4滑脱;滑动插板51插在手拉板41的侧壁后,工作人员握持三号螺栓61的侧壁,将三号螺栓61贯穿方型板6并螺纹旋入卡接杆32的对应孔洞中,起到对滑动插板51限位的作用;l型板5侧壁固接的弹性柱7和支撑弹簧71利用弹力对滑动插板51的侧壁挤压,使得滑动插板51插在手拉板41的紧密性更强;连接柱31的侧壁固接有握持块8,当对连接柱31拉拽插接在卡接杆32的内部时,可握持握持块8的内侧壁向外拉拽,起到辅助拉拽插接的作用;对产品模切,通过卡接杆32转动在连接转杆9的侧壁,卡接杆32同时带动圆刀辊2转动模切产品,连接转杆9侧壁固接的设备架91起到对圆刀辊2支撑的作用。
38.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