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渔农综合种养内循环生态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6-05 08:25:2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生态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渔农综合种养内循环生态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2.在水产养殖产业中,养殖水体中含有鱼粪和饲料残渣,使养殖水体的氨氮增加,不利于鱼的存活,为了提高鱼的存活率需要排放养殖尾水,但若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所以就提出了将养殖与种植结合的想法;目前种养系统一般采用“三坝四池”净化养殖尾水,占地面积大,养殖水体与净化水体面积比要1:10,尾水处理效率低,尾水资源化利用率也低,不适合工业化养殖,且养殖所用的饲料需要外购,外购价格较高,养鱼池内鱼饲料的利用率低,增加了养殖成本;另外,种植的农作物季节性比较强,种植受限,年均亩产量低,不适合工业化种植;因此,如何克服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和缺陷成为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渔农综合种养内循环生态养殖系统,本系统采用温室大棚种养,使鱼的成长期间延长,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以及光热水气作用,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建立一种资源利用闭环关系;利用生物絮团技术提高鱼饲料的利用率,饲料成本降低80%,处理池内种植的植物农作物收割后经过粉碎或发酵制成鱼类的青贮饲料,实现鱼饲料的自产运用,且处理池内种植的蔬菜农作物是按茬收割的,年均亩产量高,适合工业化种植;对养殖尾水进行逐级净化处理,尾水净化效果好,净化后的水泵入到高位养鱼池内循环利用,养殖尾水的资源利用率高,尾水处理效率相较于常规工艺处理效率提高了100倍,适合工业化养殖。
4.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5.一种渔农综合种养内循环生态养殖系统,包括处于同一种养殖室内的高位养鱼池、一级处理池、二级处理池和三级处理池,所述种养殖室为温室大棚;
6.所述高位养鱼池采用高密度养殖鱼类,并在高位养鱼池内投放微生物菌群,利用生物絮团技术提高高位养鱼池内饲料的利用率;
7.所述高位养鱼池内的养殖尾水通过一级处理池、二级处理池和三级处理池进行净化处理,并在一级处理池、二级处理池和三级处理池内种植农作物,具体的处理过程和种养方式如下:
8.(1)在一级处理池内以生物炭为基质种植食叶草,在基质内养殖适量蚯蚓,高位养鱼池内的养殖尾水排至一级处理池内,利用生物炭基质、食叶草、蚯蚓和微生物菌群对养殖尾水进行初级净化处理;
9.(2)经过初级净化处理后的尾水排至二级处理池,在二级处理池水面种植水葫芦,水体种植狐尾藻,底层养殖贝类动物,利用水葫芦、狐尾藻、贝类动物和微生物菌群对尾水进行二级净化处理;
10.(3)经过二级净化处理后的尾水排至三级处理池,在三级处理池水面种植红萍、水芹或空心菜,水体养殖滤食性鱼类,底层养殖贝类动物,利用红萍、水芹、空心菜、滤食性鱼类、贝类动物和微生物菌群对尾水进行三级净化处理,经过三级净化处理后的水泵入到高位养鱼池内循环利用。
11.进一步地,所述贝类动物为螺蛳、田螺、牡蛎或扇贝。
12.进一步地,所述滤食性鱼类为鲢鱼、鳙鱼或匙吻鲟。
13.进一步地,所述食叶草、水葫芦、狐尾藻、红萍收割后经过粉碎或发酵制成青贮饲料,作为高位养鱼池内鱼类的饲料。
14.进一步地,所述高位养鱼池内养殖所用的饲料为青贮饲料或畜禽类与动物下脚料发酵以及固态菌体发酵而成的蛋白饲料。
15.进一步地,所述高位养鱼池的水温控制在14~30℃,ph值控制在6.5~8.5,溶氧控制在4~8mg/l。
16.进一步地,所述高位养鱼池内的养殖水体与一级处理池、二级处理池和三级处理池内的总净化水体的面积比为1:0.1。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8.1.本发明的高位养鱼池、一级处理池、二级处理池和三级处理池处在同一个种养殖室内,且种养殖室为温室大棚,使鱼的成长期间在河南区域由5个半月延长至11个月,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通过光热水气作用,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建立一种资源利用闭环关系。
19.2.本发明的高位养鱼池采用高密度养殖鱼类,占地面积少,用水量少,无污染,建设周期短,安装简单,且不受地域影响,密度高,产量多,适合养殖品种多。
20.3.本发明在高位养鱼池内投放微生物菌群,利用生物絮团技术提高了高位养鱼池内饲料的利用率,饲料成本降低80%。
21.4.本发明的一级处理池内,生物炭基质对养殖尾水进行吸附过滤除臭,食叶草吸收尾水中的氮磷营养元素,减轻尾水富营养化程度,还能为水体增氧,降低尾水中的cod和bod,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蚯蚓食用养殖尾水内的鱼粪、饲料残渣、菌类以及被微生物菌群分解的产物,并利用生物絮团技术对尾水进行初级净化处理,且蚯蚓粪为食叶草提供肥料,有利于一级处理池内的食叶草生长。
22.5.本发明的二级处理池内,水葫芦不仅可以吸收尾水中的氮磷元素,还可以除去尾水中的重金属元素,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狐尾藻通过根吸收尾水中的氮磷,通过茎叶利用水中的富营养物质,对富营养化水中的氮磷有较好的净化作用,狐尾藻还可以为水体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生长必需的溶解氧,降低尾水中的cod和bod;底层养殖的贝类动物吸食尾水中的细菌、饲料残渣以及被微生物菌群分解的有机营养物质,并利用生物絮团技术对尾水进行二级净化处理,能较好地净化水质,提高水的透明度。
23.6.本发明的三级处理池内,红萍能有效除去尾水中的氮磷元素,吸收重金属及有毒化合物,增加溶解氧,降低尾水中的cod和bod,使富营养化水变清澈;水芹对尾水中的氨氮和磷酸盐具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对富营养化的水体进行净化;空心菜可以吸收水中的氮磷营养元素,降低水体中的氮磷含量,减轻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还可以为水体增氧,有效降低水中氨氮、亚硝酸盐、cod和bod,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滤食性鱼类通过鳃耙滤食尾水中
的藻类、浮游动物和有机碎屑;底层养殖的贝类动物吸食尾水中的细菌、饲料残渣以及被微生物菌群分解的有机营养物质,并利用生物絮团技术对尾水进行三级净化处理,净化效果好。
24.7.本发明通过一级处理池、二级处理池和三级处理池对高位养鱼池内的养殖尾水进行逐级净化处理,尾水净化效果好,净化后的水泵入到高位养鱼池内循环利用,提高养殖尾水的资源利用率。
25.8.本发明在一级处理池内种植农作物食叶草,在二级处理池内种植农作物水葫芦、狐尾藻,在三级处理池内种植农作物红萍、水芹或空心菜,其中,农作物水芹和空心菜为蔬菜,按茬收割,年均亩产量高,适合工业化种植,农作物食叶草、水葫芦、狐尾藻、红萍收割后经过粉碎或发酵制成青贮饲料,作为高位养鱼池内鱼类的饲料。
26.9.本发明高位养鱼池内的养殖水体与一级处理池、二级处理池和三级处理池内的总净化水体的面积比为1:0.1,而常规工艺养殖水体与净化水体面积比要1:10,本发明尾水处理效率相较于常规工艺处理效率提高了100倍,适合工业化养殖。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更加详细的描述。
28.一种渔农综合种养内循环生态养殖系统,包括处于同一种养殖室内的高位养鱼池、一级处理池、二级处理池和三级处理池,所述种养殖室为温室大棚,使鱼的成长期间在河南区域由5个半月延长至11个月,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通过光热水气作用,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建立一种资源利用闭环关系;
29.所述高位养鱼池采用高密度养殖鱼类,占地面积少,用水量少,无污染,建设周期短,安装简单,且不受地域影响,密度高,产量多,适合养殖品种多;高位养鱼池内养殖所用的饲料为青贮饲料或畜禽类与动物下脚料发酵以及固态菌体发酵而成的蛋白饲料,高位养鱼池的水温控制在14~30℃,ph值控制在6.5~8.5,溶氧控制在4~8mg/l,并在高位养鱼池内投放微生物菌群,利用生物絮团技术提高高位养鱼池内饲料的利用率,饲料成本降低80%;
30.生物絮团技术是指通过调控水体营养结构,利用多种糖类调节c/n,调控养殖系统微生物群并且利用微生物转换水中氨、氮成为菌体蛋白,能显著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达到净化水体作用的一种养殖技术;
31.所述高位养鱼池内的养殖尾水通过一级处理池、二级处理池和三级处理池进行净化处理,并在一级处理池、二级处理池和三级处理池内种植农作物,具体的处理过程和种养方式如下:
32.(1)在一级处理池内以生物炭为基质种植食叶草,在基质内养殖适量蚯蚓,高位养鱼池内的养殖尾水排至一级处理池内,生物炭基质对养殖尾水进行吸附过滤除臭,食叶草吸收尾水中的氮磷营养元素,减轻尾水富营养化程度,还能为水体增氧,降低尾水中的cod和bod,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蚯蚓食用养殖尾水内的鱼粪、饲料残渣、菌类以及被微生物菌群分解的产物,并利用生物絮团技术对尾水进行初级净化处理,且蚯蚓粪为食叶草提供肥料,有利于一级处理池内的食叶草生长;
33.(2)经过初级净化处理后的尾水排至二级处理池,在二级处理池水面种植水葫芦,
水葫芦不仅可以吸收尾水中的氮磷元素,还可以除去尾水中的重金属元素,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水体种植狐尾藻,狐尾藻通过根吸收尾水中的氮磷,通过茎叶利用水中的富营养物质,对富营养化水中的氮磷有较好的净化作用,还可以为水体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生长必需的溶解氧,降低尾水中的cod和bod,底层养殖适量贝类动物(螺蛳、田螺、牡蛎或扇贝),贝类动物吸食尾水中的细菌、饲料残渣以及被微生物菌群分解的有机营养物质,并利用生物絮团技术对尾水进行二级净化处理,能较好地净化水质,提高水的透明度;
34.(3)经过二级净化处理后的尾水排至三级处理池,在三级处理池水面种植红萍、水芹或空心菜,红萍、水芹和空心菜可以吸收尾水中的氮磷营养元素,减轻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且红萍和空心菜还可以为水体增氧,有效降低尾水中的cod和bod,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水体养殖滤食性鱼类(鲢鱼、鳙鱼或匙吻鲟),滤食性鱼类通过鳃耙滤食尾水中的藻类、浮游动物和有机碎屑,底层养殖适量贝类动物(螺蛳、田螺、牡蛎或扇贝),贝类动物吸食尾水中的细菌、饲料残渣以及被微生物菌群分解的有机营养物质,并利用生物絮团技术对尾水进行三级净化处理,经过三级净化处理后的水泵入到高位养鱼池内循环利用。
35.本发明通过一级处理池、二级处理池和三级处理池对高位养鱼池内的养殖尾水进行逐级净化处理,尾水净化效果好,净化后的水泵入到高位养鱼池内循环利用,提高养殖尾水的资源利用率。
36.本发明在一级处理池内种植农作物食叶草,在二级处理池内种植农作物水葫芦、狐尾藻,在三级处理池内种植农作物红萍、水芹或空心菜,其中,农作物水芹和空心菜为蔬菜,按茬收割,年均亩产量高,适合工业化种植,农作物食叶草、水葫芦、狐尾藻、红萍收割后经过粉碎或发酵制成青贮饲料,作为高位养鱼池内鱼类的饲料。
37.本发明高位养鱼池内的养殖水体与一级处理池、二级处理池和三级处理池内的总净化水体的面积比为1:0.1,而常规工艺养殖水体与净化水体面积比要1:10,本发明尾水处理效率相较于常规工艺处理效率提高了100倍,适合工业化养殖。
38.以上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对于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背离本发明原理和精神的前提下对其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动,都应当被认为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