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成品片烟杂物检测的传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04 19:00:1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片烟杂物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成品片烟杂物检测的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2.非烟物质会对烟叶的吸味烟气、烟碱含量、烟叶化学成分在醇化过程中转化、制丝工艺、成品烟支质量、烟支燃烧性等产生不良影响,加强非烟物质的控制以进一步提高打叶复烤成品烟叶的纯净度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
3.现有打叶复烤企业针对非烟杂物控制,普遍采用振筛、风分、金属探测、光电除杂,并结合人工挑拣的方法实现,该方法存在一定程度的漏检率。现阶段成品烟叶杂物合格率的判断依据主要采用人工验收并根据烟草行业标准yc/t 147-2010《打叶烟叶质量检测》的杂物检测方法——三层面检测法来实现。三层面检测法为人工检测,需要2人同时依次检查三块整层烟坯的正反表面,由于成品烟叶中的非烟物质较小,且麻丝、杂草等杂物与烟草颜色相近,人眼识别难度大,每箱耗时都在10分钟以上,一般检查3箱片烟后(中国烟草公司、各省烟草工业与商业公司检测一个批次一般不少于10箱),人眼疲劳且识别率显著降低,因此人工验收的方式不仅耗费时间,且检出率低。
4.现阶段用于人工验收的传输机构产业线不能满足搭载自动检测系统的各种需求,因此提出一种用于成品片烟杂物检测的传输装置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成品片烟杂物检测的传输装置,能够自动修正上料箱的运输位置,使之整齐有序进入检测区域,不产生重叠;具备搭载基于视觉的检测系统的负载结构、对接结构,在用于人工验收的同时还能够支持机器自动检测验收。
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用于成品片烟杂物检测的传输装置,包括上料部、传输部、负载架、摆放台,所述上料部与所述传输部的前端缓冲区域对接,使得上料箱能够从所述上料部输送至所述传输部上;所述负载架架设于所述传输部的中部检测区域,所述摆放台的对接侧面设置有负载柱及对接部,两个所述负载柱及对接部分设于所述传输部的后端取料区域的两侧,用以对接所述传输部的取料区域内的上料箱进行取料操作,且所述负载柱及其负载设备与所述负载架上的负载设备之间设置有避让空间。
7.进一步的,所述上料部的两侧设置有第一栏板,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所述第一栏板形成上料口,所述第一栏板向后延伸出收束板,所述收束板的下端位于所述上料部的传送带的上表面之上,两个所述收束板形成校正口;所述校正口的前端宽度大于所述校正口的后端宽度。
8.进一步的,所述传输部包括第二栏板,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所述第二栏板分设于所述传输部的两侧,所述第二栏板的前端设置有内接斜面,所述收束板的后端设置有外接
斜面,所述内接斜面与所述外接斜面的宽度相同,使得所述收束板能够与所述第二栏板对接。
9.进一步的,所述传输部与所述上料部的对接位置还设置有补缺件,所述补缺件的两端分别固接于所述传输部的两侧的两个第二栏板上,所述补缺件的上表面与传送带的运输面平齐,所述补缺件的下表面包括第一弧面、第二弧面,所述第一弧面对应所述上料部的转动轮的弧面设置,所述第二弧面对应所述传输部的转动轮的弧面设置。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栏板的尾端设置有止挡部,所述止挡部位于所述传输部的传送带的上方,所述止挡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传输部的两侧的两个所述第二栏板固接,使得所述止挡部能够止停所述上料箱。
11.进一步的,所述上料部、所述传输部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撑脚架,所述支撑脚架包括上料支架、传输支架,所述第一栏板、第二栏板上均开设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对应所述支撑脚架的固接位置开设,使得所述支撑脚架在固接之后不凸出至栏板结构之外。
12.进一步的,所述传输部的前端缓冲区域对应缓冲段、所述传输部的中部检测区域对应检测段、所述传输部后端取料区域对应取料段,所述缓冲段位于前端与所述上料部对接;所述取料段位于后端与所述摆放台对接;所述检测段位于中部并连接所述缓冲段、取料段。
13.进一步的,所述负载架包括两根竖直的支撑杆、一根水平连接两根所述支撑杆的横杆,所述支撑杆分设于所述传输部的检测区域的两侧,所述横杆上搭载安装有检测组件、补光灯。
14.进一步的,所述补光灯分设于所述检测组件的两侧,所述检测组件可以为照相机、摄像头等。
15.进一步的,所述负载柱用以负载安装机械手,所述机械手用以将取料区域内的上料箱中的成品片烟转移至所述摆放台之上。
16.进一步的,所述负载柱与所述摆放台之间设置有对接部,所述对接部的一端与所述摆放台的支撑结构转动连接,所述对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负载柱固接,使得所述负载柱能够相对所述摆放台转动。
17.进一步的,所述对接部与所述摆放台的支撑结构之间设置有自锁定结构,使得所述对接部转动至与所述摆放台的对接侧面垂直的位置时,所述对接部与摆放台的支撑结构能够完成自锁,从而锁定所述对接部,使之不在转动
18.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对接部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传输部的宽度,使得所述传输部的取料区域及其下部支撑结构能够对接插入到两个所述对接部之间。
19.进一步的,当所述传输部的后端与两个所述对接部完成对接之后,所述负载柱与传输部、摆放台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
20.进一步的,所述摆放台连同所述负载柱、对接部均设置于摆放台的支撑结构之上,所述支撑结构与地面之间设置有可锁定的滚轮,使得所述摆放台可以在地面上进行滚动作业。
21.进一步的,上料箱包括多层结构,所述机械手能够将单层结构取出并转移至所述摆放台上。
22.进一步的,所述负载架能够沿传输部的走向移动。
2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4.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成品片烟杂物检测的传输装置,能够搭载基于视觉的成品片烟杂物检测系统,在检测区域设置负载架搭载图像采集组件,对检测区域内的成品烟叶进行杂物检测,以提高成品烟叶杂物检测的效率和检出率,在通过机械手将含杂层转移至摆放台之上,可进行人工除杂、验收,也可以进行自动化除杂、验收。
25.2.减轻上料箱的摆放精确度负担,可进行自动修正上料部的上料箱进入传输部的摆放效果,一次仅允许一个上料箱通过校正口,使之整齐有序的进入到检测区域;能够有效避免上料箱之间产生重叠,同时进入到检测区域,从而扰乱负载架上的负载设备进行采集取样,干扰后续机械手的转移操作。
26.3.上料部的栏板与传输部的栏板之间的对接口为斜面对接,上料部的栏板的外接斜面能够插接进入到传输部的栏板内接斜面之中,使得上料部的收束板能够卡接至传输部的栏板结构内,形成卡接效果;当上料箱经过收束板区域向传输部输送时,能够被逐渐变窄的收束板限制输送运行位置,直至与传输部的栏板对接口吻合,使之被输送至传输部上。
27.4.上料部与传输部的传送带之间的缺口处设置有补缺件,补缺件的两端分别固接于传输部的两侧栏板,补缺件的上表面与传送带的运行上表面平齐设置,补缺件的上表面的覆盖面积应远小于上料箱的底部面积,使得上料箱能够顺利跨越补缺件在上料部与传输部之间转移、运输;补缺件的下表面分别对应上料部的转动轮、传输部的转动轮的弧度设置,填补缺隙的同时不损伤传送带。
附图说明
28.并入到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这些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类似的要素。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成品片烟杂物检测的传输装置的俯视图;
3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成品片烟杂物检测的传输装置的侧视图;
3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成品片烟杂物检测的传输装置的内部联动结构图;
3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3中c处的结构放大图;
33.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1中的a-a处的截面图;
34.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1中的b-b处的截面图。
35.图中:1、上料部;2、传输部;3、负载架;4、摆放台;5、负载柱;6、对接部;7、第一栏板;8、第二栏板;9、止挡部;10、补缺件;11、上料口;12、校正口;13、上料支架;21、缓冲段;22、检测段;23、取料段;24、传输支架;31、检测组件;32、补光灯;41、摆放支架;71、收束板。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在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
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另,设计方位的属于仅表示各部件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不是绝对位置关系。
3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成品片烟杂物检测的传输装置,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图6,主要包括上料部1、传输部2、负载架3、摆放台4,所述上料部1与所述传输部2的前端缓冲区域对接,使得上料箱能够从所述上料部1输送至所述传输部2上;所述负载架3架设于所述传输部2的中部检测区域,所述摆放台4的对接侧面设置有负载柱5及对接部6,两个所述负载柱5及对接部6分设于所述传输部2的后端取料区域的两侧,用以对接所述传输部2的取料区域内的上料箱进行取料操作,且所述负载柱5及其负载设备与所述负载架3上的负载设备之间设置有避让空间。
38.其中,负载架3上用以搭载安装检测组件31,检测组件31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摄像头、照相机等,以获取初始检测图像,对图像进行分析,从而检测出杂物分布;再通过负载柱5上搭载安装的机械手将上料箱内的包含有杂物的含杂层取出,并转移至摆放台4上,可以进行人工验收、除杂。
39.即可以满足散装成品片烟在传输部2上的杂物检测,也可满足机械手获得成品烟箱烟叶层后在摆放平台的杂物检测的检查需求。
40.可以将负载架3设置为可自由移动的结构,使得检测组件31能够在大范围对传输部2上的待检测物品进行初始检测图像的采集。可以在检测组件31的两侧设置补光灯32,以保证图像采集时的图像亮度足够。
41.负载架3的移动方向可以沿传输部2的走向进行设置,负载架3的移动范围应始终处于检测区域内。摆放台4的负载柱5上负载安装机械手,机械手的伸展范围始终处于取料区域内。在负载柱5上的机械手进行取料操作时,机械手的伸展范围不能越过取料区域与检测区域的边界线,负载柱5及其负载设备与负载架3上的负载设备之间可以设置一定大小的避让空间,使得机械手与负载架3上的负载设备之间不产生相互干扰。
42.可以理解的是,负载架3上的负载设备主要为固定安装,其负载设备相对于负载架3不具备较大的活动范围,因此,在确定检测区域之后,可以限定负载架3的实际移动范围,从而确保负载架3与负载柱5上的机械手的工作范围之间无冲突区域。
4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摆放台4可以作为人工验收的除杂台,也可以作为机器检测系统的除杂台,用以检测杂物并辅助工作人员进行精细除杂,确保烟草的质量。
4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料部1包括传送带机构、第一栏板7、上料支架13,其中,上料支架13用以支撑传送带机构,为其提供基础运行空间及支撑需求。第一栏板7设置与上料部1的传送带机构的两侧,用以阻挡外界物品误上机、防止传送带上的产品脱离传送带。
45.两个第一栏板7相互平行设置于上料部1的传送带的两侧,使得两个第一栏板7之间能够形成上料口11,上料口11的宽度可以设置较大,在进行上料时,可以扩大上料区域,只进行顺序摆放即可。
46.每一个第一栏板7均可以向后延伸出一个收束板71,两个所述收束板71之间相互配合形成校正口12。收束板71可以相对于第一栏板7倾斜设置,其中,两个收束板71的前端宽度大于后端宽度,使得摆放位置存在偏移但有明确前后顺序的上料箱在被上料部1的传送带运输至所述校正口12时,能够被校正相对位置,使得上料箱均被校正位置至中间区域,并形成整齐有序的排列效果。
47.可以理解的是,可以针对不同大小的上料箱设计不同倾斜角度的校正口12,以避免阻塞。进一步的,当出现阻塞时,可以由工作人员在校正口12进行人工疏通。上料箱可以为圆柱型的箱体结构,也可以为长方体的箱体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以长方体的箱体结构为例进行说明。
48.具体的,由于传送带的宽度是一定的,因此,可以将收束板71设置于传送带的上表面之上(图中未示出),收束板71的下端与传送带的上表面之间可以不接触,降低摩擦、避免损伤传送带的上表面。
49.进一步的,可以将收束板71与第一栏板7的连接结构设置为转动连接,同时设计角度锁定结构,以根据上料箱的大小调整校正口12的大小。
50.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传输部2包括传送带机构、第二栏板8、传输支架24、止挡部9。其中,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栏板8分设于传输部2的传送带的两侧,第二栏板8的前端可以与收束板71对接设置,使得上料部1与传输部2的间距足够小,从而能够满足上料箱在上料部1与传输部2之间的传输。
51.具体的,第二栏板8的前端可以设置内接斜面,收束板71的后端可以设置外接斜面,内接斜面与外接斜面在开口处的宽度相同的情况下,可以形成卡接效果,使得第二栏板8与收束板71的横向移动首先,只能进行上下相对滑动、前后插拔操作。在同一基准地面上时,只要保证传输部2与上料部1的位置相对固定,则第二栏板8与收束板71的对接效果就不会解除。
52.由于上料部1与传输部2均采用转动轮、传送带式的结构进行物品运输,因此在对接之后,两个传送带之间必然会产生一定的间隙,为了降低间隙的大小,可以将上料部1的转动轮设置的较大,可以将传输部2的转动轮设置的较小,在保证其传送带的上表面平齐的条件下,上料部1的转动轮与传输部2的转动轮可以在竖直方向上设置一定的重叠,如图3中所示。
53.对于两个转动轮之间的间隙可以设置补缺件10,以弥补此处的对接缺口。具体的,补缺件10的两端可以分别固接于传输部2的两侧的两个第二栏板8上,补缺件10的上表面与传送带的运输面平齐设置即可;补缺件10的下表面可以包括第一弧面、第二弧面,其中,第一弧面可以对应上料部1的转动轮的弧面设置,使得第一弧面能够与外覆于上料部1的转动轮上的传送带贴合;第二弧面可以对应传输部2的转动轮的弧面设置,使得第二弧面能够与外覆于传输部2的转动轮上的传输带贴合。可以理解的是,补缺件10的下部结构与两传送带之间的几乎无损伤摩擦。
54.第二栏板8的尾端结构处,可以设置止挡部9,用以止挡上料箱的继续输送。具体的,止挡部9可以为实体结构,止挡部9的两端可以分别固接于传输部2两侧的两个第二栏板8的尾端,拦截于传输部2的传送带的上表面之上,使得上料箱达到此处时,会被止挡部9止停,不在随传送带继续运动。
5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料部1、传输部2的转动轮的两侧均可以设置支撑脚架,根据转动轮的轴承配合结构的实际需求,进行固定安装即可。支撑脚架在对应不同的转动轴承时,可以设计不同的尺寸、厚度等。支撑脚架与第一栏板7、第二栏板8之间存在重叠区域,因此,可以在对应支撑脚架的固定位置开设插接槽,用以容置、对接支撑脚架。
56.通过设计栏板结构下部的厚度,可以确保支撑脚架不凸出至栏板结构之外,不在
较为平整的栏板结构上形成凸起,避免刮伤工作人员。进一步的,可以在支撑脚架处设置可拆卸式的保护外壳,将支撑脚架及其连接结构均置于保护外壳之内。
57.支撑脚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料支架13、传输支架24。其中,上料支架13用于支撑所述上料部1的转动轮结构;传输支架24用于支撑所述传输部2的转动轮结构。
58.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传输部2可以划分为三个区域,即,位于前端的缓冲区域,缓冲区域与上料部1对接;位于中部的检测区域,检测区域连接缓冲区域与取料区域;位于后端的取料区域,取料区域与摆放台4对接。
59.由于传输部2的传送带是一直循环使用的,因此可以根据第二栏板8来对三个区域进行划分,具体包括缓冲段21、检测段22、取料段23。其中,前端缓冲区域对应缓冲段21、中部检测区域对应检测段22、后端取料区域对应取料段23,第二栏板8的位置始终固定,每个段的位置固定,可以进行实际供能划分。
60.缓冲段21用以缓冲运输上料部1输送来的上料箱。检测段22内设置有负载架3,搭载安装有检测组件31、补光灯32,可以对上料箱内的成品片烟进行图像采集。取料段23的两侧设置有负载柱5以及对接部6,负载柱5上设置有机械手,用以转移含有杂物的成品片烟层至摆放台4上进行后续除杂操作;同时对接部6能够与取料段23进行对接,确定相对位置。
61.可以理解的是,两个负载柱5以及对接部6在分设于取料段23的两侧时,在进行传输部2与摆放台4之间的对接时,只需要将取料段23与两个对接部6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确定好即可,即,将取料段23插接进入到对接部6之间,则可以完成对接,取料时,则根据机械手的操作空间,允许一定的误差距离。传输部2与摆放台4对接侧面之间可以垂直设置,降低机械手的操作难度。
62.进一步的,负载柱5可以与对接部6固接,对接部6与摆放台4之间可以设置为转动连接,使得负载柱5能够通过对接部6相对于摆放台4转动。
63.具体的,对接部6的高度可以低于摆放台4的传送带的下运行带,如图6中所示,使得对接部6在与摆放台4的支撑结构形成转动连接结构的同时不影响摆放台4的传送带结构的运行,使得对接部6、负载柱5相对于摆放台4的传送带具备独立的转动功能。
64.可以将对接部6转动至与摆放台4的传送带垂直时,进行位置锁定,使得两个对接部6相互平行设置,两个对接部6之间的区域则用以对接传输部2的取料段23;由于负载柱5与摆放台4的间距在对接部6锁定时已经确定,因此只需要将取料段23插入到两个对接部6之间的合适位置,即可确定负载柱5与取料段23之间的间距。
65.可以理解的是,调整对接部6与摆放台4之间的转动角度,即可在一定范围内改变负载柱5与摆放台4的间距、负载柱5与取料段23的间距。在传输部2与摆放台4进行对接时,具备较大的可操作空间。
66.可以理解的是,一个摆放台4可以对应多个传输部2使用,因此,摆放台4的支撑结构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摆放支架41。支撑结构与对接部6直接可以设置为转动连接,在对接部6转动时,不影响摆放台4上的物品运输、除杂等。
6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含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
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68.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