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双极化多频段全向天线的制作方法

2022-06-04 07:04: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无线电技术中的天线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双极化多频段全向天线。


背景技术:

2.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社会的全面普及,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已经越来越重要,移动用户对无线通信的容量及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目前的无线信道存在多径衰减、频谱拥挤、噪声干扰等问题,大大影响了数据速率的提高。
3.室内分布式天线运用的非常广泛,地下车库、大楼、工厂等等,但是室外的这类天线很少有,尤其是国内,还是以基站为主,不过在国外,尤其是一些地广人稀的国家,不可能像国内那样布满密密麻麻的基站,室外分布式系统就成为一个性价比较高的解决方案。
4.目前市场上的室外天线大多极化单一频段窄,端口较少且多为定向天线。这就造成天线种类较多,信号塔上需要安装较多的天线,导致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体积小、可以应用于更多场景且便于室外覆盖的双极化多频段全向天线。
6.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双极化多频段全向天线,在底座上固定有固定轴、外壳、固定螺纹柱与连接器,在固定轴位于外壳内,在固定轴的顶端部固定有顶盖,在底座上固定有三块呈三角形排布的公用反射板,在相邻两块公用反射板之间设有5g反射板,在每块公用反射板的正面均固定有2g馈线板与3g馈线板,在2g馈线板上固定有若干个2g振子组,每个2g振子组包括两块呈十字形布置的2g支撑振子以及在2g支撑振子的上端部固定的2g寄生片;在3g馈线板上固定有若干个3g振子组,每个3g振子组包括两块呈十字形布置的3g支撑振子以及在3g支撑振子的上端部固定的3g寄生片;在5g反射板的正面固定有5g馈线板,在5g馈线板上固定有若干个5g振子组,每个5g振子组包括两块呈十字形布置的5g支撑振子;在公用反射板上固定有低频振子组,每个低频振子组包括两块呈十字形布置的低频支撑振子以及在低频支撑振子的上端部固定的低频天线臂与低频寄生片,低频寄生片位于低频天线臂的上方;
7.在公用反射板的背面与正面均固定有2g功分板,在公用反射板的背面固定有3g功分板与低频功分板,在5g反射板的背面固定有5g功分板;
8.所述2g振子组通过同轴线与2g功分板相连,3g振子组通过同轴线与3g功分板相连,5g振子组通过同轴线与5g功分板相连,低频振子组通过同轴线与低频功分板相连,2g功分板、3g功分板、5g功分板以及低频功分板通过对应的同轴线与对应的连接器相连。
9.作为优选,所述2g支撑振子、3g支撑振子、5g支撑振子、低频支撑振子与低频天线臂均为印刷电路板振子。
10.作为优选,所述2g寄生片、3g寄生片与低频寄生片均为金属材质。
11.本实用新型天线采用印制电路板形式,可以有效减小体积,交叉双极化,多频段,应用于更多场景,本实用新型为全向天线,便于室外覆盖。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轴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5.本实用新型的双极化多频段全向天线,在底座4上固定有固定轴6、外壳7、固定螺纹柱10与连接器14,在固定轴6位于外壳7内,在固定轴6的顶端部固定有顶盖8,在底座4上固定有三块呈三角形排布的公用反射板9,在相邻两块公用反射板9之间设有5g反射板5,在每块公用反射板9的正面均固定有2g馈线板2与3g馈线板3,在2g馈线板2上固定有若干个2g振子组,每个2g振子组包括两块呈十字形布置的2g支撑振子2.1以及在2g支撑振子2.1的上端部固定的2g寄生片2.2;在3g馈线板3上固定有若干个3g振子组,每个3g振子组包括两块呈十字形布置的3g支撑振子3.1以及在3g支撑振子3.1的上端部固定的3g寄生片3.2;在5g反射板5的正面固定有5g馈线板5.1,在5g馈线板5.1上固定有若干个5g振子组,每个5g振子组包括两块呈十字形布置的5g支撑振子5.11;在公用反射板9上固定有低频振子组,每个低频振子组包括两块呈十字形布置的低频支撑振子1.1以及在低频支撑振子1.1的上端部固定的低频天线臂1.2与低频寄生片1.3,低频寄生片1.3位于低频天线臂1.2的上方;
16.在公用反射板9的背面与正面均固定有2g功分板12,在公用反射板9的背面固定有3g功分板13与低频功分板11,在5g反射板5的背面固定有5g功分板15;
17.所述2g振子组通过同轴线与2g功分板12相连,3g振子组通过同轴线与3g功分板13相连,5g振子组通过同轴线与5g功分板15相连,低频振子组通过同轴线与低频功分板11相连,2g功分板12、3g功分板13、5g功分板15以及低频功分板11通过对应的同轴线与对应的连接器14相连。
18.所述2g支撑振子2.1、3g支撑振子3.1、5g支撑振子5.11、低频支撑振子1.1与低频天线臂1.2均为印刷电路板振子。
19.所述2g寄生片2.2、3g寄生片3.2与低频寄生片1.3均为金属材质。
20.本实用新型中,每块公用反射板9均为凸字形,所述5g反射板5设置在相邻两块公用反射板9的小头端之间。
21.本实用新型中,两块呈十字形布置的低频支撑振子1.1、一块低频天线臂1.2与一块低频寄生片1.3形成一个小型双极化天线主体,主要产生频段698-896mhz,3组小型双极化天线主体通过低频功分板11调节匹配,并与4.3连接器14通过同轴线组成一个全向的双极化阵列天线。
22.由两块呈十字形布置的2g支撑振子2.1以及在2g支撑振子2.1的上端部固定的2g寄生片2.2组成的2g振子组与2g馈线板2形成一个小型双极化阵列天线主体,主要产生频段1695-2690mhz,3组小型双极化阵列天线主体2g功分板12调节匹配,并与4.3连接器14通过同轴线组成一个全向的双极化阵列天线。
23.两块呈十字形布置的3g支撑振子3.1以及在3g支撑振子3.1的上端部固定的3g寄生片3.2组成的3g振子组与3g馈线板3形成一个小型双极化阵列天线主体,主要产生频段3400-3800mhz,3组小型体阵列天线主体通过3g功分板13调节匹配,并与4.3连接器2通过同轴线组成一个全向的阵列天线。
24.由两块呈十字形布置的5g支撑振子5.11组成的5g振子组与5g馈线板5形成一个小型双极化阵列天线主体,主要产生频段5150-5925mhz,3组小型体阵列天线主体通过5g功分板15调节匹配,并与4.3连接器14通过同轴线组成一个全向的双极化阵列天线。


技术特征:
1.一种双极化多频段全向天线,在底座(4)上固定有固定轴(6)、外壳(7)、固定螺纹柱(10)与连接器(14),在固定轴(6)位于外壳(7)内,在固定轴(6)的顶端部固定有顶盖(8),其特征是:在底座(4)上固定有三块呈三角形排布的公用反射板(9),在相邻两块公用反射板(9)之间设有5g反射板(5),在每块公用反射板(9)的正面均固定有2g馈线板(2)与3g馈线板(3),在2g馈线板(2)上固定有若干个2g振子组,每个2g振子组包括两块呈十字形布置的2g支撑振子(2.1)以及在2g支撑振子(2.1)的上端部固定的2g寄生片(2.2);在3g馈线板(3)上固定有若干个3g振子组,每个3g振子组包括两块呈十字形布置的3g支撑振子(3.1)以及在3g支撑振子(3.1)的上端部固定的3g寄生片(3.2);在5g反射板(5)的正面固定有5g馈线板(5.1),在5g馈线板(5.1)上固定有若干个5g振子组,每个5g振子组包括两块呈十字形布置的5g支撑振子(5.11);在公用反射板(9)上固定有低频振子组,每个低频振子组包括两块呈十字形布置的低频支撑振子(1.1)以及在低频支撑振子(1.1)的上端部固定的低频天线臂(1.2)与低频寄生片(1.3),低频寄生片(1.3)位于低频天线臂(1.2)的上方;在公用反射板(9)的背面与正面均固定有2g功分板(12),在公用反射板(9)的背面固定有3g功分板(13)与低频功分板(11),在5g反射板(5)的背面固定有5g功分板(15);所述2g振子组通过同轴线与2g功分板(12)相连,3g振子组通过同轴线与3g功分板(13)相连,5g振子组通过同轴线与5g功分板(15)相连,低频振子组通过同轴线与低频功分板(11)相连,2g功分板(12)、3g功分板(13)、5g功分板(15)以及低频功分板(11)通过对应的同轴线与对应的连接器(14)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化多频段全向天线,其特征是:所述2g支撑振子(2.1)、3g支撑振子(3.1)、5g支撑振子(5.11)、低频支撑振子(1.1)与低频天线臂(1.2)均为印刷电路板振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化多频段全向天线,其特征是:所述2g寄生片(2.2)、3g寄生片(3.2)与低频寄生片(1.3)均为金属材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极化多频段全向天线,它包括低频支撑振子、低频天线臂、低频寄生片、2G馈线板、2G支撑振子、2G寄生片、3G馈线板、3G支撑振子、3G寄生片、底座、5G反射板、5G馈线板、5G支撑振子、固定轴、外壳、顶盖、公用反射板、固定螺纹柱、低频功分板、2G功分板、3G功分板、连接器与5G功分板。本实用新型天线采用印制电路板形式,可以有效减小体积,交叉双极化,多频段,应用于更多场景,本实用新型为全向天线,便于室外覆盖。便于室外覆盖。便于室外覆盖。


技术研发人员:张衡梁 徐易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加利电子(无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31
技术公布日:2022/6/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