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隔离式双极双断点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2022-05-31 07:57:3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断路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离式双极双断点断路器。


背景技术:

2.传统的双极双断点断路器设计主要有如下三种形式:
3.叉形双断点断路器,两个断点并列于两个并排的空间,开口方向相同,该方式触头分布密集,温度集中,容易发热,温升高,安全隐患高;
4.翼形双断点断路器,采用同一动触头导体通过旋转实现与两个静触头连接,该方式两断点间电弧隔离效果不好,容易击穿引起短路;
5.桥形双断点断路器,采用同一动触头导体通过平等移动实现与两个静触头连接,该方式打开速度慢,对分断效果影响较大。
6.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隔离式双极双断点断路器。


技术实现要素:

7.为解决上述断路器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离式双极双断点断路器,将两条线路设置在两个完全相互绝缘的空间里,两断点并相互错开设置,温升低,打开速度快,实现了电弧完全隔离。
8.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9.一种隔离式双极双断点断路器,包括壳体、接线端子、触头系统、操作机构、导电回路,所述壳体内部纵切面上设置有绝缘隔板,所述绝缘隔板将壳体内部分割成两个相互绝缘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内分别设置一导电回路,两导电回路互不连通;所述导电回路包括设置在壳体两端的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以及静触点、动触头;所述操作机构安装在第一腔室或第二腔室内,所述操作机构控制所述动触头使得两导电回路同时接通或断开。
10.作为优选,所述操作机构一侧设置有能够触发操作机构的电磁机构,所述电磁机构与所述操作机构设置在所述绝缘隔板同侧并串联在位于所述绝缘隔板同侧的导电回路中。
11.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腔室内的所述导电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接线端子、静触点、动触头、第二接线端子,所述第二腔室内的所述导电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接线端子、动触头、静触点、第二接线端子。
12.作为优选,所述操作机构具有作用杆,所述作用杆穿过所述绝缘隔板分别铰接在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内的动触头的中部,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内的动触头的旋转支点分别位于所述作用杆两侧,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内的静触点在所述绝缘隔板上的投影分列于所述作用杆两侧。
13.作为优选,所述操作机构包括手柄开关,所述手柄开关通过齿轮与操作杆连接,所述操作杆下方通过连杆机构连接所述作用杆;所述动触头上均设置有触头弹簧,所述触头
弹簧盘绕在所述旋转支点上,所述触头弹簧的两个延伸端呈v形,一端绕过作用杆下方固定连接在动触头顶部,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动触头下方壳体上。
14.作为优选,所述接线端子包括与连接铜片,所述连接铜片的顶端设置接线螺母,接线螺母上方对应的壳体上设置有接线孔,所述壳体每端设置两个所述接线孔。
15.作为优选,第一腔室正视截面中,左侧为第一接线端子,右侧为第二接线端子,所述静触点位于左下方,静触点上方设置灭弧系统;灭弧系统右侧设置动触头;动触头另一端通过导线与电磁机构连接,所述电磁机构设置于第一腔室右上角,所述操作机构位于动触头正上方并位于电磁机构左侧;所述第二腔室正视截面中,左侧为第二接线端子,右侧为第一接线端子,所述静触点位于左下方,静触点上方设置灭弧系统,灭弧系统右侧设置动触头;动触头直接连接第一接线端子。
16.作为优选,所述静触点均包括u形铜排,所述u形铜排一端固定在壳体上并与接线端子电性连通,另一端弯折形成与所述动触头接通的凸起平台,所述凸起平台具有低于所述凸起平台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延伸至灭弧系统的下方。
17.作为优选,所述动触头靠近所述u形铜排的位置伸入到灭弧系统内,所述动触头与所述凸起平台接触的位置设置圆弧段,圆弧段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凸起平台相匹配的动触点。
18.作为优选,所述导电回路通过铜排或铜线连通。
19.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势:
20.1、两条线路的两个断点分别位于两个相互隔离的空间,开口方向相反且相互错开,运动同步,相比现有双断点设计,呈交叉分布,利于降低回路温升,避免温度集中,局部温升过高的问题,提高零件使用寿命;
21.2、拥有两组独立的动触头与触头弹簧,实现触头压力自动分配;由同一操作机构控制,使两端触头压力均匀平衡,避免了单一触头的双断点两端触头压力分布不均的问题,从而避免两动触头损耗不同不可控的问题。
22.3、两条线路拥有独立灭弧系统,且完全隔离,防止串弧,熄弧更加可靠。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隔离式双极双断点断路器实施例的整体结构(不含侧板)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隔离式双极双断点断路器实施例的第一腔体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隔离式双极双断点断路器实施例的第二腔体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隔离式双极双断点断路器实施例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隔离式双极双断点断路器实施例的触头系统分闸状态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隔离式双极双断点断路器实施例的操作机构结构示意图。
29.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隔离式双极双断点断路器实施例的操作机构锁扣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如下:
30.1、壳体;2、第一腔室;3、第二腔室;4、静触点;5、动触头;6、绝缘隔板;7、灭弧系统;8、接线孔;9、电磁机构;10、第一接线端子;11、第二接线端子;12、操作机构;13、作用杆;14、触头弹簧;15、手柄开关;16、扭簧;17、接线螺母;18、铜片; 19、u形铜排;20、动触点;21、凸起平台;22、延伸部;23、旋转支点;101、第一连杆; 102、第二连杆;103、第三连杆;104、锁扣;105、动触头;110、第一扭力弹簧;111、第三扭力弹簧;112、第三扭力弹簧;117、脱扣杆。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33.如图1-图4所示,一种隔离式双极双断点断路器,包括壳体1、接线端子、触头系统、操作机构12、导电回路,壳体1具有侧板,内部纵切面上设置有绝缘隔板6,绝缘隔板6将壳体1内部分割成两个相互绝缘的第一腔室2和第二腔室3,第一腔室2和第二腔室3内分别设置一导电回路,两导电回路互不连通,如图3;触头系统包括静触点4和动触头5,导电回路包括设置在壳体1两端的第一接线端子10和第二接线端子11以及静触点4、动触头5;操作机构12安装在第一腔室2或第二腔室3内,操作机构12控制动触头5使得两导电回路同时接通或断开。操作机构12一侧设置有能够触发操作机构12的电磁机构9,电磁机构9与操作机构12设置在绝缘隔板6同侧并串联在位于绝缘隔板6同侧的导电回路中。本实施例及附图中位置第一、第二是为了方便描述,均为示意结构,在现实使用中可以互换。
34.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布局方式,如图2所示,第一腔室10正视截面中,左侧为第一接线端子2,右侧为第二接线端子3,静触点位于左下方,静触点上方设置灭弧系统14;灭弧系统14右侧设置动触头;动触头另一端通过导线与电磁机构9连接,电磁机构9设置于第一腔室10右上角,操作机构位于动触头正上方并位于电磁机构9左侧;如图3所示,第二腔室11正视截面中,左侧为第二接线端子3,右侧为第一接线端子2,静触点位于左下方,静触点上方设置灭弧系统14,灭弧系统14右侧设置动触头;动触头直接连接第一接线端子2。该布局适合与交流电布局,第一腔室10作为n级回路,第二腔室11作为l极回路,操作机构12安装在n极回路一侧,安全性更高。
35.电磁机构9一般为现有技术中通用的电磁开关,包括铁芯和线圈,线圈接入到导电回路中,当导电回路过载或短路时,会触发电磁开关,电磁开关进一步触发操作机构12以实现分闸,该部分具体原理及结构可参考现有技术。
36.如图2,第一腔室2内的导电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接线端子10、静触点4、动触头5、第二接线端子11;如图3,第二腔室3内的导电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接线端子10、动触头5、静触点4、第二接线端子11。两回路的区别在于静触点4的位置不同。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使两导电回路断点位置错开,不在绝缘隔板6的同侧,防止局部过热。
37.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操作机构12具有作用杆13,作用杆13采用绝缘材料制成,作用杆13穿过绝缘隔板6分别铰接在第一腔室2和第二腔室3内的动触头5的中
部,第一腔室2和第二腔室3内的动触头5的旋转支点23分别位于作用杆13两侧,第一腔室2和第二腔室3内的静触点4在绝缘隔板6上的投影分列于所述作用杆13两侧;位于所述绝缘隔板6两侧的静触点4上分别设置灭弧系统7。当作用杆13在操作机构12带动下上下运动时,位于绝缘隔板6两侧的动触头5呈剪刀式运动。使用时,操作机构12带动作用杆13上下运动,从而带动两动触头5运动实现与静触头的合闸与分闸,以同时接通或断开两侧的导电回路。
38.由于两组触头系统的位置完全隔离,不存在电弧击穿短路情况,同时触头分别位于两侧,使得灭弧系统7也分开设置,发热点分开,避免温度集中,局部温升过高。
39.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操作机构12包括手柄开关15,手柄开关15通过齿轮与操作杆连接,操作杆下方通过连杆机构连接作用杆13;动触头5上均设置有触头弹簧14,触头弹簧14盘绕在所述旋转支点23上,触头弹簧14的两个延伸端呈v形,一端绕过作用杆 13下方固定连接在动触头5顶部,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动触头5下方壳体1上,如图5,作用杆 13向下运动时,通过扭簧16驱动动触头5转动,具体原理可参考现有技术。当动触头5转动到与静触头接触后,动触头5不再转动,但由于手柄持续转动,从而作用杆13继续向下运动并压缩触头弹簧14,触头弹簧14产生扭力提供给动触头5压力,直至完成合闸。
4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合分闸结构,如图6、7所示。该结构中,第一连杆101、第二连杆102、第三连杆103的连接点都处于竖直线上时会有个平衡点位置。
41.合闸时,手柄开关15带动第一连杆101和第二连杆102的转动连接位置(第二连杆102 和第三连杆103被锁扣104与第一限位块阻止相对,故视作整体)逆时针转动,当连接位置过死点位置至第一扭力弹簧110和第三扭力弹簧111的扭力无法克服第二扭力弹簧112的扭力时,机构始终保持锁死状态。第三连杆103推动动触头105和静触头之间接触。分闸时则刚好相反。电磁机构9一般为现有技术中通用的电磁推杆,包括铁芯和线圈,线圈接入到导电回路中,当导电回路过载或短路时,会触发电磁推杆伸出,电磁推杆驱动脱扣杆117 顺时针转动,脱扣杆117和锁扣104上的第二限位柱118接触驱动锁扣104顺时针旋转,第二扭力弹簧112始终在向连杆组件施加推力,当锁扣104旋转了一定的角度后,第二连杆102 上的台阶位置不再与锁扣104之间卡死,而是可以从锁扣104转轴上的平面位置经过,此时第二连杆102可以绕着第三连杆103向着远离电磁开关的方向旋转,第二连杆102与第三连杆103不再是一个固定的整体机构。此时第二扭力弹簧112带着动触头105和第三连杆103的连接位置向上移动,同时使得动触头105和静触头完成了分离;第二扭力弹簧112无法施力给第一连杆101,故第一扭力弹簧110和第三扭力弹簧111驱动第一转动点回到初始位置,如图6。
42.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接线端子包括连接铜片18,连接铜片18的顶端设置接线螺母17,接线螺母17上方对应的壳体1上设置有接线孔8,壳体1每端设置两个接线孔8,总计四个接线孔8。每一端可以根据需要作为进电口或出电口。但一般情况下需要保证两导电回路的进电在断路器的同一端,方便接线。
43.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静触点4均包括u形铜排19,u形铜排19一端固定在壳体1上并与接线端子电性连通,另一端弯折形成与动触头5接通的凸起平台21,凸起平台 21具有低于凸起平台21的延伸部22,延伸部22延伸至灭弧系统7的下方。动触头5靠近u形铜排19的位置伸入到灭弧系统7内,动触头5与所述起平台接触的位置设置圆弧段,圆弧段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凸起平台21相匹配的动触点20。当合闸或分闸产生电弧时,可以被灭弧系统7及时吸收。
44.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导电回路通过铜排或铜线连通。一般固定端采用铜排,比如接线端子与静触头的连接点;活动端均采用漆包铜线,比如动触头5与接线端子的接触点。同一腔体内位于两个断点两端的部分需要做好绝缘隔离措施,防止击穿烧毁。
4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