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微风发电的多叶片风轮的制作方法

2022-06-02 07:54:5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风力发电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微风发电的多叶片风轮。


背景技术:

2.风力发电机是将风能转换为机械功,机械功带动转子旋转,最终输出交流电的电力设备;风力发电机一般有风轮、发电机(包括装置)、调向器(尾翼)、塔架、限速安全机构和储能装置等构件组成;现有风轮多数采用由三个风叶片直插进风叶片固定座的结构组成,在微风发电中存在引风效果差和风能利用不充分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引风效果好且风能利用充分的用于微风发电的多叶片风轮。
5.(二)技术方案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7.一种用于微风发电的多叶片风轮,包括风叶片固定座,所述风叶片固定座的外表面上设有多个风叶片,所述多个风叶片沿风叶片固定座的中心点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多个风叶片上均包括进风面和兜风段,所述兜风段呈圆锥曲面状腔体,且两端均设有开口,所述兜风段开口较大的一端与进风面相连接,所述兜风段开口较小的一端与风叶片固定座相连接,所述多个风叶片的兜风段上均设有出风口,所述多个风叶片上的出风口沿风叶片固定座的中心点呈环形阵列分布。
8.上述的用于微风发电的多叶片风轮中,所述风叶片固定座包括圆形固定座,所述圆形固定座的外表面上设有多个支撑柱,所述多个支撑柱的一端与圆形固定座的外表面相连接,所述多个支撑柱的另一端与风叶片相连接。
9.上述的用于微风发电的多叶片风轮中,所述多个支撑柱两两对应一风叶片,所述支撑柱与风叶片相连接处设有第一加强筋,所述多个支撑柱之间设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呈圆弧状。
10.上述的用于微风发电的多叶片风轮中,所述兜风段与风叶片固定座相连接处设有第三加强筋。
11.上述的用于微风发电的多叶片风轮中,所述进风面的横截面呈水滴形状,且水滴状的弧面底部与兜风段相连接。
12.上述的用于微风发电的多叶片风轮中,所述出风口呈椭圆状。
13.上述的用于微风发电的多叶片风轮中,还包括发电装置,所述发电装置内设有发电机,所述发电机通过传动轴与风叶片固定座相连接。
14.上述的用于微风发电的多叶片风轮中,所述发电装置的底部设有支撑底座,所述
发电装置上设有测风仪。
15.上述的用于微风发电的多叶片风轮中,所述风叶片为一体成型结构。
16.(三)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风叶片固定座,在风叶片固定座的外表上设有多个风叶片,多个风叶片沿风叶片固定座的中心点呈环形阵列分布,风叶片包括进风面和兜风段,兜风段呈圆锥曲面状腔体,有利于提高风叶片的引风效果;通过在兜风段上设有出风口,出风口沿风叶片固定座的中心点呈环形阵列分布,有利于大幅提升风叶片对风能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微风发电的多叶片风轮的结构示意图一;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微风发电的多叶片风轮的结构示意图二;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微风发电的多叶片风轮的风叶片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微风发电的多叶片风轮的风叶片的结构示意图一;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微风发电的多叶片风轮的风叶片的结构示意图二;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微风发电的多叶片风轮的发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说明】
25.1:风叶片固定座;
26.2:多个风叶片;
27.3:进风面;
28.4:兜风段;
29.5:出风口;
30.6:圆形固定座;
31.7:支撑柱;
32.8:第一加强筋;
33.9:第二加强筋;
34.10:第三加强筋;
35.11:发电装置;
36.12:发电机;
37.13:传动轴;
38.14:支撑底座;
39.15:测风仪。
具体实施方式
40.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41.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设置风叶片固定座,在风叶片固定座的外表上设有多个风叶片,多个风叶片沿风叶片固定座的中心点呈环形阵列分布,风叶片包括进风面和兜风段,兜风段呈圆锥曲面状腔体,在兜风段上设有出风口,出风口沿风叶片固定座
的中心点呈环形阵列分布。
42.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一种用于微风发电的多叶片风轮,
43.包括风叶片固定座,所述风叶片固定座的外表面上设有多个风叶片,所述多个风叶片沿风叶片固定座的中心点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多个风叶片上均包括进风面和兜风段,所述兜风段呈圆锥曲面状腔体,且两端均设有开口,所述兜风段开口较大的一端与进风面相连接,所述兜风段开口较小的一端与风叶片固定座相连接,所述多个风叶片的兜风段上均设有出风口,所述多个风叶片上的出风口沿风叶片固定座的中心点呈环形阵列分布。
44.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风叶片固定座,在风叶片固定座的外表上设有多个风叶片,多个风叶片沿风叶片固定座的中心点呈环形阵列分布,风叶片包括进风面和兜风段,兜风段呈圆锥曲面状腔体,有利于提高风叶片的引风效果;通过在兜风段上设有出风口,出风口沿风叶片固定座的中心点呈环形阵列分布,有利于大幅提升风叶片对风能的利用率。
45.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46.一种用于微风发电的多叶片风轮,包括风叶片固定座1,所述风叶片固定座1的外表面上设有多个风叶片2,所述多个风叶片2沿风叶片固定座1的中心点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多个风叶片2上均包括进风面3和兜风段4,所述兜风段4呈圆锥曲面状腔体,且两端均设有开口,所述兜风段4开口较大的一端与进风面3相连接,所述兜风段4开口较小的一端与风叶片固定座1相连接,所述多个风叶片2的兜风段4上均设有出风口5,所述多个风叶片2上的出风口5沿风叶片固定座1的中心点呈环形阵列分布。
47.所述风叶片固定座1包括圆形固定座6,所述圆形固定座6的外表面上设有多个支撑柱7,所述多个支撑柱7的一端与圆形固定座6的外表面相连接,所述多个支撑柱7的另一端与风叶片相连接。
48.通过风叶片固定座1包括圆形固定座6,所述圆形固定座6的外表面上设有多个支撑柱7,所述多个支撑柱7的一端与圆形固定座6的外表面相连接,所述多个支撑柱7的另一端与风叶片相连接,有利于提高风叶片固定座1与风叶片连接结构的稳定性。
49.所述多个支撑柱7两两对应一风叶片,所述支撑柱7与风叶片相连接处设有第一加强筋8,所述多个支撑柱7之间设有第二加强筋9,所述第二加强筋9呈圆弧状。
50.通过多个支撑柱7两两对应一风叶片,所述支撑柱7与风叶片相连接处设有第一加强筋8,所述多个支撑柱7之间设有第二加强筋9,所述第二加强筋9呈圆弧状,有利于提高风叶片固定座1结构的稳定性。
51.所述兜风段4与风叶片固定座1相连接处设有第三加强筋10。
52.通过兜风段4与风叶片固定座1相连接处设有第三加强筋10,有利于提高兜风段4与风叶片固定座1连接结构的稳定性。
53.所述进风面3的横截面呈水滴形状,且水滴状的弧面底部与兜风段4 相连接。
54.通过进风面3的横截面呈水滴形状,且水滴状的弧面底部与兜风段4 相连接,有利于提高风叶片引风的效果。
55.所述出风口5呈椭圆状。
56.通过将出风口5设置呈椭圆状,有利于提高出风效果。
57.还包括发电装置11,所述发电装置11内设有发电机12,所述发电机12通过传动轴
13与风叶片固定座1相连接。
58.通过还包括发电装置11,所述发电装置11内设有发电机12,所述发电机12通过传动轴13与风叶片固定座1相连接,有利于提高发电效率。
59.所述发电装置11的底部设有支撑底座14,所述发电装置11上设有测风仪15。
60.通过在发电装置11的底部设有支撑底座14,所述发电装置11上设有测风仪15,有利于提高发电装置11结构的稳定性和装置的功能性。
61.所述风叶片为一体成型结构。
62.通过风叶片为一体成型结构,有利于提高风叶片抵抗外界不良因素干扰的能力。
63.本实用新型用于微风发电的多叶片风轮的工作原理:使用时,将所述的用于微风发电的多叶片风轮按照使用需求安装完毕后,风能首先经过进风面3然后进入兜风段4内,带动所述的用于微风发电的多叶片风轮开始转动,多余的风能将通过兜风段4上的出风口5传递给下一个风叶片,从而达到循环利用风能的效果。
64.铁锹在与手柄相连接处设有凸起加强筋,同理在兜风段4与风叶片固定座1相连接处设有第三加强筋10,便于提高连接结构的强度;所述的用于微风发电的多叶片风轮的整体大小形状类似花瓣状,多个支撑柱7 可通过螺栓与风叶片相连接;前一个风叶片上的出风口5朝向下一个风叶片的兜风段4,便于提高风能循环利用的效果。
65.由于本装置应用于微风发电中,启动的风能要求不高,存在风能无法充分利用的问题,所以在兜风段4上设置出风口5,是便于风能循环利用,不会发生风能过小无法启动装置的情况。
6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微风发电的多叶片风轮,通过设置风叶片固定座,在风叶片固定座的外表上设有多个风叶片,多个风叶片沿风叶片固定座的中心点呈环形阵列分布,风叶片包括进风面和兜风段,兜风段呈圆锥曲面状腔体,有利于提高风叶片的引风效果;通过在兜风段上设有出风口,出风口沿风叶片固定座的中心点呈环形阵列分布,有利于大幅提升风叶片对风能的利用率。
6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