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蓄电模块的制作方法

2022-06-01 19:02:4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涉及蓄电模块。


背景技术:

2.例如作为车辆用等需要较高的输出电压的电源,已知多个蓄电装置(例如电池)被串联连接的蓄电模块。一般地,蓄电模块具备:多个蓄电装置;一对端板,被配置于蓄电装置的排列方向上的两端;和约束构件(绑定条),被架设于一对端板之间,将多个蓄电装置在排列方向约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3.在先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8197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0006]-发明要解决的课题-[0007]
一般地,蓄电装置由于各种原因而膨胀。在现有的蓄电模块中,通过端板以及约束构件,将该膨胀压制。另一方面,近年来,蓄电装置的高容量化正在进展,蓄电装置的膨胀量处于增大的倾向。因此,担心施加于约束构件的载荷增大,约束构件变形。
[0008]
本公开鉴于这种状况而作出,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对蓄电模块具备的约束构件的变形进行抑制的技术。
[0009]-解决课题的手段-[0010]
本公开的某个方式是一种蓄电模块。该蓄电模块具备:多个蓄电装置,在第1方向排列;一对端板,至少具有相互独立的第1构件以及第2构件,被配置于第1方向上的多个蓄电装置的两端;和约束构件,具有在第1方向延伸的主体部、以及从主体部向与第1方向相交的第2方向延伸并与一对端板连结的连结臂部,对多个蓄电装置进行约束。第1构件在第2方向的两侧具有固定连结臂部的固定部,第2构件具有:受压部,在第1方向介于第1构件与蓄电装置之间并与蓄电装置直接或者间接地相接;和按压部,与连结臂部中的位于比固定部更靠主体部侧的位置的基部直接或者间接地相接。
[0011]
本公开的另一方式也是一种蓄电模块。该蓄电模块具备:多个蓄电装置,在第1方向排列;一对端板,具有中空部、第1部分以及第2部分,被配置于第1方向上的多个蓄电装置的两端;和约束构件,具有在第1方向延伸的主体部、以及从主体部向与第1方向相交的第2方向延伸并与一对端板连结的连结臂部,对多个蓄电装置进行约束。第1部分位于比中空部更远离多个蓄电装置的一侧,在第2方向的两侧具有固定连结臂部的固定部。第2部分具有:受压部,位于比中空部更接近多个蓄电装置的一侧并与蓄电装置直接或者间接地相接;和按压部,将受压部与第1部分连结,并且与连结臂部中的位于比固定部更靠主体部侧的位置的基部直接或者间接地相接。
[0012]
以上的结构要素的任意的组合、将本公开的表述在方法、装置、系统等之间变换的
方式也作为本公开的方式有效。
[0013]-发明效果-[0014]
根据本公开,能够抑制蓄电模块所具备的约束构件的变形。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蓄电模块的立体图。
[0016]
图2是蓄电模块的分解立体图。
[0017]
图3的(a)以及图3的(b)是示意性地表示蓄电装置膨胀的样子的剖视图。
[0018]
图4是将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蓄电模块的端部区域放大表示的剖视图。
[0019]
图5是将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蓄电模块的端部区域放大表示的剖视图。
[0020]
图6的(a)是变形例1所涉及的端板的分解立体图。图6的(b)是变形例1所涉及的端板的剖视图。
[0021]
图7的(a)是将变形例2所涉及的端板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剖面示意图。图7的(b)是将变形例3所涉及的端板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剖面示意图。图7的(c)是将变形例4所涉及的端板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以下,基于适当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公开。实施方式并不限定本公开而是示例,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全部特征、其组合未必是本公开的本质。对各附图中所述的相同或者同等的结构要素、构件、处理赋予相同的符号,适当省略重复的说明。此外,各附图中所示的各部的缩尺、形状是为了容易说明而方便设定的,只要未特别提及则并不限定性地解释。此外,本说明书或者权利要求中使用“第1”、“第2”等用语的情况下,只要未特别提及则该用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重要度,而是用于将某个结构与另一结构区分。此外,各附图中将说明实施方式上并不重要的构件的一部分省略显示。
[0023]
(实施方式1)
[0024]
图1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蓄电模块的立体图。图2是蓄电模块的分解立体图。蓄电模块1具备电池层叠体2、一对约束构件4。电池层叠体2具有:多个蓄电装置6、多个隔板8、一对端板10。
[0025]
各蓄电装置6例如是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镍-镉电池等可充电的二次电池、双电层电容器等的电容器。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6是所谓的方形电池,具有扁平的长方体形状的壳体12。壳体12由外装罐14以及封口板16构成。外装罐14在一面具有大致长方形的开口,经由该开口,电极体18(参照图3的(a))、电解液等被容纳于外装罐14。
[0026]
如图3的(a)所示,电极体18具有分别是片状的、多个正极18a、多个负极18b以及多个多孔质隔板18c层叠的构造。正极18a以及负极18b在第1方向x被交替排列,多孔质隔板18c被配置于正极18a与负极18b之间。此外,各正极18a和各负极18b具有从层叠体的端部向封口板16延伸的引线20。该引线20直接地或者经由集电构件而与输出端子22连接。另外,电极体18也可以是具有带状的正极与带状的负极隔着多孔质隔板而卷绕的构造的卷绕体。
[0027]
外装罐14也可以被收缩管等的未图示的绝缘薄膜覆盖。通过由绝缘薄膜覆盖外装罐14的表面,能够抑制相邻的蓄电装置6间的短路、蓄电装置6与端板10以及约束构件4的各
个部件之间的短路。在外装罐14的开口,设置阻塞开口并将外装罐14密封的封口板16。外装罐14以及封口板16是导电体,例如由铝、铁、不锈钢等的金属构成。外装罐14与封口板16例如通过激光、摩擦搅拌接合、钎焊等接合。或者,外装罐14以及封口板16由绝缘性的树脂构成。
[0028]
在封口板16,在靠近长边方向的一端的位置设置与电极体18的正极18a电连接的输出端子22,在靠近另一端的位置设置与电极体18的负极18b电连接的输出端子22。以下,适当地,将与正极连接的输出端子22称为正极端子22a,将与负极连接的输出端子22称为负极端子22b。此外,在不需要区分一对输出端子22的极性的情况下,将正极端子22a和负极端子22b统称为输出端子22。
[0029]
外装罐14具有:与封口板16对置的底面、将开口以及底面连结的4个侧面。4个侧面之中的2个是连接于开口对置的2个长边的一对长侧面。各长侧面是外装罐14所具有的面之中面积最大的面、即主表面。除2个长侧面以外的剩余的2个侧面是连接于外装罐14的开口的短边的一对短侧面。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为了方便,将外装罐14的底面、长侧面以及短侧面分别设为壳体12或蓄电装置6的底面、长侧面以及短侧面。此外,将封口板16设为壳体12或者蓄电装置6的上表面。
[0030]
此外,在蓄电模块1中,将蓄电装置6的上表面侧的面设为蓄电模块1的上表面,将蓄电装置6的底面侧的面设为蓄电模块1的底面,将蓄电装置6的短侧面侧的面设为蓄电模块1的侧面。此外,将蓄电模块1的上表面侧设为铅垂方向上方,将蓄电模块1的底面侧设为铅垂方向下方。这些方向以及位置是为了方便而规定的。因此,例如,并不意味着在本公开中规定为上表面的部分一定位于比规定为底面的部分更靠上方的位置。因此,并不局限于封口板16位于比外装罐14的底面更靠上方的位置。此外,以下,将多个蓄电装置6排列(层叠)的方向设为第1方向x,将2个输出端子22并排的方向设为第2方向y,将蓄电装置6的上表面与底面并排的方向设为第3方向z。第1方向x、第2方向y以及第3方向z是相互正交的方向。
[0031]
在封口板16,在一对输出端子22之间设置安全阀(未图示)。安全阀构成为在壳体12的内压上升为规定值以上时开阀,能够将壳体12的内部的气体释放。安全阀例如由厚度比设置于封口板16的一部分的其他部分薄的薄壁部、形成于该薄壁部的表面的线状的槽构成。在该结构中,若壳体12的内压上升,则以槽为起点,薄壁部裂开,从而安全阀开阀。
[0032]
多个蓄电装置6的相邻的蓄电装置6的长侧面彼此对置,以规定的间隔在第1方向x排列。此外,各蓄电装置6的输出端子22被配置为朝向相互相同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各蓄电装置6的输出端子22为了方便,被配置为朝向铅垂方向上方。另外,各蓄电装置6的输出端子22也可以被配置为朝向不同的方向。
[0033]
相邻的2个蓄电装置6被排列为:一个蓄电装置6的正极端子22a与另一个蓄电装置6的负极端子22b相邻。正极端子22a与负极端子22b经由汇流条(未图示)而串联连接。另外,也可以通过汇流条来将相邻的多个蓄电装置6中的同极性的输出端子22彼此并列连接,形成蓄电装置块,并将蓄电装置块彼此串联连接。
[0034]
隔板8也被称为绝缘间隔件,被配置于平板状且相邻的2个蓄电装置6的对置的长侧面之间。由此,这2个蓄电装置6被电绝缘。隔板8由例如具有绝缘性的树脂构成。作为构成隔板8的树脂,示例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碳酸酯(pc)、改性聚苯醚(注册商标)树脂(改性ppe)等的热塑性树脂。多个蓄电装置6与多个隔板8被交替层叠。此
外,隔板8也被配置于蓄电装置6与端板10之间。由此,蓄电装置6与端板10被绝缘。
[0035]
一对端板10被配置于第1方向x上的多个蓄电装置6的两端。并设的多个蓄电装置6以及多个隔板8被一对端板10在第1方向x夹着。端板10例如包含金属板、树脂板。在端板10,设置作为固定构件的螺钉24螺合的螺纹孔26。关于端板10的构造,后面详细说明。
[0036]
一对约束构件4也被称为绑定条,是将第1方向x设为长边方向的长条状的构件。一对约束构件4排列为在第2方向y相互面对。在一对约束构件4之间,存在电池层叠体2。另外,一对约束构件4也可以通过将电池层叠体2迂回延伸并将2个约束构件4连结的连结部(未图示)来连结。各约束构件4具有主体部28和一对连结臂部30。
[0037]
主体部28是在第1方向x延伸的矩形状的板状体。主体部28相对于各蓄电装置6的短侧面平行地延伸。一对连结臂部30是从第1方向x上的主体部28的两端部向第2方向y延伸的板状体。一对连结臂部30在第1方向x相互对置。在各连结臂部30,设置螺钉24被插通的贯通孔32。连结臂部30具有:配置贯通孔32并固定于第1构件34的固定部38(参照图4)的前端部45、和位于比前端部45更靠主体部28侧的位置的基部46。
[0038]
通过一对连结臂部30与一对端板10连结,约束构件4被固定于电池层叠体2。主体部28以及一对连结臂部30例如能够通过对金属板的两端部实施折弯加工而形成。该情况下,从折弯位置到前端成为连结臂部30,剩余的部分为主体部28。另外,若能够得到规定以上的刚性,则端板10也可以是树脂制。
[0039]
蓄电模块1例如以下那样被组装。即,多个蓄电装置6与多个隔板8被交替排列,通过一对端板10在第1方向x被夹着,从而形成电池层叠体2。电池层叠体2被一对约束构件4在第2方向y夹着。各约束构件4被对位为贯通孔32与端板10的螺纹孔26重叠。该状态下,螺钉24被插通到贯通孔32,此外,与螺纹孔26螺合。
[0040]
这样,通过一对约束构件4与一对端板10卡合,从而约束多个蓄电装置6。各蓄电装置6通过约束构件4而在第1方向x被紧固,从而进行第1方向x的定位。另外,连结臂部30与端板10也可以通过焊接等而固定。此外,也可以将约束构件4中的与电池层叠体2对置的面由绝缘片(未图示)覆盖。
[0041]
作为一个例子,在这些定位结束后,在各蓄电装置6的输出端子22安装汇流条,多个蓄电装置6的输出端子22彼此被电连接。例如汇流条通过焊接而被固定于输出端子22。然后,电池层叠体2的上表面被盖罩构件(未图示)覆盖。通过盖罩构件,可防止露水、尘埃等向输出端子22、汇流条、安全阀等的接触。盖罩构件例如包含具有绝缘性的树脂,通过包含螺钉、公知的卡止机构的公知的固定构造(未图示),能够固定于电池层叠体2的上表面。
[0042]
图3的(a)以及图3的(b)是示意性地表示蓄电装置6膨胀的样子的剖视图。在图3的(a)中,间隔剔除蓄电装置6的个数来进行图示。此外,在图3的(a)以及图3的(b)中,将各部的构造简略化。
[0043]
如图3的(a)所示,在各蓄电装置6的内部容纳电极体18。蓄电装置6随着充放电等,外装罐14反复膨胀和收缩。外装罐14的膨胀例如由电极体18的膨胀等引起。因此,外装罐14的中央部比周缘部更大地膨胀。若各蓄电装置6的外装罐14膨胀,则在电池层叠体2产生向第1方向x的外侧的力f1。另一方面,由约束构件4对电池层叠体2施加与力f1对应的反作用力f2。由此,各蓄电装置6的膨胀被压制。
[0044]
在通过约束构件4来约束多个蓄电装置6的构造中,若蓄电装置6膨胀则向约束构
件4施加载荷。若通过蓄电装置6的高容量化,膨胀量增大,则施加于约束构件4的载荷也增大。若施加于约束构件4的载荷过剩,则担心约束构件4变形。具体地说,如图3的(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臂部30被固定于端板10的第2方向y上的两端部。因此,若蓄电装置6膨胀,则端板10变形为中央部向外侧膨大。若在端板10产生这种变形,则连结臂部30变形为向蓄电模块1的外侧打开。特别地,为了高容量化而增大蓄电装置6的第2方向y的尺寸的情况下,端板10也容易在第2方向y延伸并挠曲,因此连结臂部30更加容易向外侧打开。
[0045]
若连结臂部30向外侧打开,则对主体部28与连结臂部30的连接部产生过大的应力,担心约束构件4破损。若为了防止破损而提高约束构件4的强度,则可能导致约束构件4乃至蓄电模块1的大型化、成本增加。此外,若连结臂部30向外侧打开,则端板10能够向远离蓄电装置6的方向移动。若端板10移动则蓄电装置6的约束松动,在蓄电装置6产生第1方向x的偏移s。若蓄电装置6在第1方向x偏移,则担心蓄电装置6脱落,或者相邻的蓄电装置6的电连接变得不稳定。
[0046]
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约束构件4以及端板10具备以下说明的连结构造,从而抑制约束构件4的变形。图4是将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蓄电模块1的端部区域放大表示的剖视图。在图4中,将蓄电装置6的内部构造简略化。各端板10至少具有相互独立的第1构件34以及第2构件36。本实施方式的端板10由第1构件34以及第2构件36构成,但也可以包含第3构件、第4构件这种其他构件。
[0047]
第1构件34是在第2方向y以及第3方向z扩展的平板状,在第2方向y的两侧具有固定连结臂部30的固定部38。在固定部38设置螺纹孔26。第2构件36是在第2方向y以及第3方向z扩展的平板状,在朝向与蓄电装置6相反的一侧的主表面具有凹部40。因此,第2构件36的沿着相对于第1方向x以及第2方向y平行的xy平面的剖面形状为u字状(

的字状)。凹部40中容纳第1构件34。
[0048]
第2构件36具有受压部42和按压部44。受压部42在第1方向x介于第1构件34与蓄电装置6之间并与蓄电装置6直接或者间接地相接,接受来自蓄电装置6的力f1。按压部44与连结臂部30中的位于比固定部38更靠主体部28侧的位置的基部46直接或者间接地相接。在具有u字形状的第2构件36中,朝向蓄电装置6侧的底面构成受压部42,从受压部42中的第2方向y的两端部向第1方向x延伸的一对侧面构成按压部44。作为按压部44与基部46间接地相接的情况,假定在约束构件4的表面被上述的绝缘片覆盖的情况下,按压部44经由绝缘片而与基部46相接的情况等。
[0049]
若从蓄电装置6向受压部42输入力f1,则第2构件36相对于第1构件34独立地位移或者变形。其结果,第2构件36的按压部44按压基部46。将由于蓄电装置6的膨胀而产生的力f1向基部46引导,由此,比固定部38更接近于主体部28以及连结臂部30的连接部的基部46受到力f1,从而在连结臂部30产生的力的力矩下降,能够抑制连结臂部30的变形。由此,能够减少在基部46与主体部28的连接部产生的应力,此外,能够抑制蓄电装置6的偏移。
[0050]
此外,端板10具有介于第1构件34与受压部42之间的空隙部48。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40的深度(第1方向x的大小)比固定部38的厚度(第1方向x的大小)大。并且,第1构件34被固定于前端部45,按压部44与基部46抵接。由此,在第1构件34与受压部42之间设置空隙部48。通过空隙部48的存在,在蓄电装置6膨胀时受压部42容易向第1方向x位移。因此,能够通过受压部42,将来自蓄电装置6的力f1的一部分吸收。因此,能够减少施加于约束构件4的
载荷。另外,也可以不设置空隙部48。换句话说,第1构件34与第2构件36也可以相互相接。即使在该情况下,由于第1构件34仅与第2构件36相接,因此能够抑制第1构件34追随着第2构件36的位移或变形。
[0051]
此外,能够避免由于约束构件4而蓄电装置6的膨胀被过度压制、向电极体18、特别是多孔质隔板18c施加过剩的负荷。由此,能够抑制蓄电装置6的性能降低、短寿命化。此外,能够抑制力f1传至第1构件34,能够更加抑制连结臂部30的变形。
[0052]
此外,凹部40的广度(第2方向y以及第3方向z的大小)比第1构件34的广度(第2方向y以及第3方向z的大小)大。其结果,空隙部48延伸到第1构件34与按压部44之间。通过空隙部48延伸到第1构件34与按压部44之间,第2构件36更加容易位移。由此,能够将力f1更加容易传至基部46。
[0053]
此外,从第1方向x观察,受压部42与电极体18重叠。此外,从第1方向x观察,受压部42被配置于2个固定部38之间。由此,能够更加可靠地通过受压部42来接受由于蓄电装置6的膨胀而产生的力f1,能够传达至基部46。
[0054]
另外,受压部42也可以被配置于从第1方向x观察除2个固定部38之间以外的区域。例如,受压部42也可以被配置为仅与壳体12的外缘部的附近相接。该情况下,第2构件36也可以是环状的框体。或者,第2构件36也可以是如下构造,即:被分割为多个部件,并且各部件在一对约束构件4排列的第2方向y并排。例如,第2构件36包含:包含一个按压部44的第1部件、和包含另一个按压部44的第2部件。第1部件以及第2部件分别在第1方向x在与按压部44相反的一侧具有受压部42。此外,受压部42的第1方向x的尺寸(厚度)也可以比按压部44的第2方向y的尺寸小。该情况下,受压部42变薄,因此容易变形。由此,蓄电装置6的膨胀容易被受压部42吸收。其结果,能够减弱从受压部42传至按压部44的力f1,因此,能够减弱按压部44按压基部46的力。
[0055]
如以上说明那样,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蓄电模块1具备:在第1方向x排列的多个蓄电装置6;一对端板10,至少具有相互独立的第1构件34以及第2构件36,被配置于第1方向x上的多个蓄电装置6的两端;和约束构件4,具有在第1方向x延伸的主体部28、以及从主体部28向与第1方向x相交的第2方向y延伸并与一对端板10连结的连结臂部30,对多个蓄电装置6进行约束。
[0056]
第1构件34在第2方向y的两侧具有固定连结臂部30的固定部38。第2构件36具有:在第1方向x介于第1构件34与蓄电装置6之间并与蓄电装置6直接或者间接地相接的受压部42、和与连结臂部30中的位于比固定部38更靠主体部28侧的位置的基部46直接或者间接地相接的按压部44。通过端板10具备这种构造,能够抑制蓄电装置6膨胀时的约束构件4的变形。此外,通过约束构件4的变形抑制,能够抑制约束构件4的破损。进一步地,能够抑制蓄电装置6的偏移。
[0057]
此外,端板10具有介于第1构件34与受压部42之间的空隙部48。由此,能够减少施加于约束构件4的载荷。此外,能够抑制蓄电装置6的性能降低、短寿命化。
[0058]
此外,蓄电装置6具有:壳体12、具有在第1方向x并排的正极18a以及负极18b并且容纳于壳体12的电极体18,从第1方向x观察,受压部42与电极体18重叠。此外,从第1方向x观察,受压部42被配置于2个固定部38之间。通过这些,能够更加抑制约束构件4的变形。
[0059]
(实施方式2)
[0060]
实施方式2除端板10的形状以外,具有与实施方式1共同的结构。以下,关于本实施方式,以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结构为中心来进行说明,针对共同的结构简单进行说明或者省略说明。图5是将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蓄电模块1的端部区域放大表示的剖视图。在图5中,将蓄电装置6的内部构造简略化。
[0061]
蓄电模块1具备多个蓄电装置6、一对端板10、约束构件4。多个蓄电装置6在第1方向x排列。一对端板10被配置于第1方向x上的多个蓄电装置6的两端。约束构件4具有主体部28和连结臂部30,对多个蓄电装置6进行约束。主体部28在第1方向x延伸。连结臂部30从主体部28向与第1方向x相交的第2方向y延伸并与一对端板10连结。
[0062]
各端板10具有中空部50、第1部分52、第2部分54。本实施方式的端板10是沿着xy平面的剖面形状为梯形形状的板,第1部分52以及第2部分54构成外壳,在内部配置中空部50。第1部分52以及第2部分54是一体。第1部分52位于比中空部50更远离多个蓄电装置6的一侧。此外,第1部分52在第2方向y的两侧,具有固定连结臂部30的固定部38。
[0063]
第2部分54具有受压部42和按压部44。受压部42位于比中空部50更接近多个蓄电装置6的一侧并与蓄电装置6直接或者间接地相接,接受来自蓄电装置6的力f1。按压部44将受压部42与第1部分52连结,并且与连结臂部30中的位于比固定部38更靠主体部28侧的位置的基部46直接或者间接地相接,若向受压部42输入力f1则按压基部46。通过这种端板10,也能够抑制蓄电装置6膨胀时的约束构件4的变形。
[0064]
另外,中空部50的第2方向y的尺寸也可以比2个固定部38的第2方向y的距离大。通过该结构,相比于固定部38,基部46容易优先接受来自按压部44的力。此外,第1部分52中的被2个固定部38夹着的部分的第1方向x的尺寸(厚度)也可以比各按压部44的第2方向y的尺寸、换言之第2部分54中将中空部50夹在中间而并排的2个部分各自的第2方向y的尺寸小。通过该结构,第1部分52中的被2个固定部38夹着的部分容易变形,因此能够优先从按压部44向基部46施加力。因此,能够更加抑制连结臂部30向外打开的方向的力传至固定部38。
[0065]
以上,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详细进行了说明。所述实施方式仅仅表示实施本公开中的具体例。实施方式的内容并不限定本公开的技术的范围,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中规定的发明的思想的范围内,能够进行结构要素的变更、追加、删除等多个设计变更。施加了设计变更的新的实施方式将组合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的各自的效果结合。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关于能够进行这种设计变更的内容,赋予“本实施方式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等的标记而进行了强调,但没有这种标记的内容也允许设计变更。此外,各实施方式中包含的结构要素的任意组合也作为本公开的方式有效。对附图的剖面赋予的阴影并不限定赋予了阴影的对象的材质。
[0066]
(变形例1)
[0067]
图6的(a)是变形例1所涉及的端板10的分解立体图。图6的(b)是变形例1所涉及的端板10的剖视图。本变形例的端板10与实施方式1的端板10同样地,具有相互独立的第1构件34以及第2构件36。第1构件34是在第2方向y以及第3方向z扩展的平板状。第2构件36的沿着xy平面的剖面形状为u字状,具有受压部42以及按压部44。
[0068]
本变形例的第1构件34具有从朝向第2构件36侧的主表面的上下端部向第1方向x突出的上侧凸部56以及下侧凸部58。上侧凸部56以及下侧凸部58都是在第2方向y延伸的长条状,在第3方向z相互对置。在第1构件34与第2构件36组合的状态下,受压部42被上侧凸部
56和下侧凸部58夹着。由此,第2构件36被第1构件34支承。其结果,在蓄电模块1的组装等时,能够抑制第2构件36脱落。另外,第1构件34与第2构件36的卡止构造并不限定于上侧凸部56以及下侧凸部58的组合,例如也可以在第1构件34以及第2构件36的一者设置凸部,在另一者设置该凸部嵌入的凹部。
[0069]
(变形例2)
[0070]
图7的(a)是将变形例2所涉及的端板10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剖面示意图。另外,在图7的(a)中,也图示约束构件4的一部分。在本变形例的端板10中,受压部42的厚度t42比第1构件34的厚度t34大。厚度t42是受压部42的第1方向x的尺寸,厚度t34是第1构件34的第1方向x的尺寸。此外,厚度t42例如是受压部42的平均厚度,厚度t34例如是第1构件34的平均厚度。
[0071]
由此,特别是在第1构件34被容纳于第2构件36、换言之第1构件34的第2方向y上的两侧被按压部44夹着的端板10中,受压部42容易变厚,能够减小按压部44的突出高度(从受压部42侧的端部到连结臂部30侧的端部的大小)。因此,能够抑制在受压部42从蓄电装置6接受力f1时,弯曲变形为第2方向y上的受压部42的中央部比缘部更加突出(从蓄电装置6分离)。通过抑制该弯曲变形,能够抑制按压部44在第2方向y向外侧打开。由此,能够容易将输入到受压部42的力f1经由按压部44而传至连结臂部30。另外,虽然图7的(a)中未图示,但端板10也可以在第1构件34与受压部42之间具有空隙部。此外,在第2构件36中,也可以使受压部42的厚度比按压部44的突出高度大。通过这种构造,也能够抑制按压部44变形为在第2方向y向外侧打开。
[0072]
(变形例3)
[0073]
图7的(b)是将变形例3所涉及的端板10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剖面示意图。另外,在图7的(b)中,也图示约束构件4的一部分。在本变形例的端板10中,受压部42与按压部44独立。受压部42具有:相对于yz平面平行地扩展的平板部42a、和在平板部42a中的朝向第1构件34侧的主表面设置的凹部42b。凹部42b被设置于在第2方向y包含受压部42的中央部的区域。因此,平板部42a的缘部43比凹部42b的底面更向第1构件34侧突出。按压部44具有:相对于yz平面平行地扩展并且在第1方向x与平板部42a并排的平板部44a、和从平板部44a中的第2方向y的缘部向第1方向x突出并与连结臂部30相接的凸部44b。平板部44a的朝向受压部42侧的主表面的整体相对于yz平面平行地扩展,第2方向y的缘部与受压部42的缘部43相接。
[0074]
通过在平板部42a设置凹部42b,从而仅缘部43与平板部44a抵接。因此,在平板部42a的除缘部43以外的区域与平板部44a之间形成间隙。由此,即使平板部42a从蓄电装置6接受力f1并弯曲变形,也能够抑制平板部44a被变形的平板部42a按压。由此,能够抑制凸部44b在第2方向y向外侧打开。因此,能够容易将输入到受压部42的力f1经由按压部44而传至连结臂部30。另外,虽然图7的(b)中未图示,但端板10也可以在第1构件34与平板部44a之间具有空隙部。
[0075]
(变形例4)
[0076]
图7的(c)是将变形例4所涉及的端板10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剖面示意图。另外,在图7的(c)中,也图示约束构件4的一部分。在本变形例中,也与变形例3同样地,受压部42与按压部44独立。此外,受压部42具有平板部42a和凹部42b,按压部44具有平板部44a和凸部
44b。本变形例的平板部44a在与平板部42a之间保持间隙并且配置于凹部42b内。此外,凸部44b的第2方向y上的外侧部分与缘部43抵接。第2方向y上的凸部44b的内侧部分倾斜为随着在第2方向y远离缘部43而向凹部42b内落入,与平板部44a的缘部连接。
[0077]
通过凸部44b具有倾斜部分,从而相比于变形例3那样凸部44b的整体相对于第1方向x平行地突出的情况,能够进一步抑制凸部44b向外侧打开。由此,能够进一步容易将输入到受压部42的力f1经由按压部44而传至连结臂部30。另外,虽然图7的(c)中未图示,但端板10也可以在第1构件34与平板部44a之间具有空隙部。
[0078]-符号说明-[0079]
1 蓄电模块,4 约束构件,6 蓄电装置,10 端板,28 主体部,30 连结臂部,34 第1构件,36 第2构件,38 固定部,42 受压部,44 按压部,46 基部,48 空隙部,50 中空部,52 第1部分,54 第2部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