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水下水密电缆的制作方法

2022-04-07 06:50:5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下水密电缆。


背景技术:

2.水密电缆为适用于舰船、海上石油平台、深海资源探测等领域的高水密、耐曲绕多芯综台电缆。水密电缆还可适用于各种类型潜水电机引接线、深水中伸缩/拖拽使用的电线电缆,以及用于潜水泵及各种水下工作电器由水下到水上的电源连接。由于水密电缆使用的工况环境十分复杂,因此对电缆技术要求极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水密电缆的使用工况,而提出的一种用于水下工作设备电力、控制、信号传输以及对设备进行收放的脐带电缆。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水下水密电缆,包括总缆芯和由内而外包裹于总缆芯外部的无纺布绕包层、芳纶丝加强层和外护层,所述总缆芯由对绞线组、控制线和动力线绞合而成,所述对绞线组包括对绞线和由内到外包裹于对绞线外部的铝塑带层和屏蔽层。
6.上述控制线和动力线分别由导体和包裹于导体外部的绝缘层组成,所述导体均采用五类圆铜线,所述绝缘层均为高密度聚乙烯材料。
7.具体的,所述控制线为1.5平方控制线芯或者2.5平方控制线芯。1.5平方控制线芯或者2.5平方控制线芯的绝缘层的标称厚度均为0.7mm,1.5平方控制线芯的外径尺寸控制在2.9-3.1mm之间,2.5平方控制线芯的外径尺寸控制在3.2-3.5mm之间。
8.优选的,所述动力线为50平方动力线芯,所述动力线的标称厚度为2.5mm,所述动力线的外径尺寸控制在14.5-15.3mm之间。
9.在生产过程中,控制线和动力线的绝缘层平均厚度不做规定,但需保证其最薄点不小于标称值的90%-0.1。绝缘层采用分色识别。
10.优选的,所述对绞线由1.5平方绝缘线芯分别按照2x1.5、2x1.5或者3x1.5绞合成缆,所述绞合节距倍比为10-12倍,绞合方向为左向。对绞线绞合后采用铝塑带绕包形成铝塑带层,在铝塑带层的外部采用铜丝进行编织形成屏蔽层,所述屏蔽层的编织密度≧80%。
11.进一步的,所述铝塑带层内部设置用于对绞线填充的内填充条,所述内填充条为聚乙烯填充条,对绞线其余间隙采用交联型阻水膏进行填充。
12.总缆芯的成缆绞合节距倍比为14-18倍,右向绞合,成缆后采用无纺布带进行绕包形成无纺布绕包层,无纺布绕包层内部设置用于总缆芯填充的外填充条,外填充条为聚乙烯填充条,总缆芯的空隙采用交联型阻水膏填满。
13.优选的,无纺布绕包层外部采用芳纶丝编织加强形成芳纶丝加强层,所述芳纶丝的规格为3*1500d绞合绳,用36锭编织机,每锭1根,编织节距80mm-100mm,编织层数为两层。
14.优选的,所述外护层采用聚氨酯材料,外护层的标称厚度3.5mm,最小厚度不小于
2.0mm,外护层的同心度大于80%。所述外护层分两层挤出,护套应光滑平整,无凹凸、起泡、裂纹、刮痕等缺陷。
15.相比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水下水密电缆的自重轻、结构对称、内部结构紧密,具有良好的耐弯曲、水密性能,电缆也非常柔软,可自由通过卷筒收放,能够适应经常弯曲的水下使用工况。经实际使用验证,本电缆可在承受8t及以下的拉力下正常使用,抗拉性能佳。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水下水密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水下水密电缆对绞线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控制线;2、动力线;3、对绞线组;4、无纺布绕包层;5、芳纶丝加强层;6、外护层;7、外填充条;31、对绞线;32、铝塑带层;33、屏蔽层;34、内填充条。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0.参照图1,水下水密电缆包括总缆芯和由内而外包裹于总缆芯外部的无纺布绕包层4、芳纶丝加强层5和外护层6,所述总缆芯由对绞线组3、控制线1和动力线2绞合而成,所述对绞线组3包括对绞线31和由内到外包裹于对绞线31外部的铝塑带层32和屏蔽层33。
21.上述控制线1和动力线2分别由导体和包裹于导体外部的绝缘层组成,所述导体均采用五类圆铜线,所述绝缘层均为高密度聚乙烯材料。
22.具体的,所述控制线1为1.5平方控制线芯或者2.5平方控制线芯。1.5平方控制线芯或者2.5平方控制线芯的绝缘层的标称厚度均为0.7mm,1.5平方控制线芯的外径尺寸控制在2.9-3.1mm之间,2.5平方控制线芯的外径尺寸控制在3.2-3.5mm之间。
23.进一步的,所述动力线2为50平方动力线芯,所述动力线2的标称厚度为2.5mm,所述动力线2的外径尺寸控制在14.5-15.3mm之间。
24.在生产过程中,控制线1和动力线2的绝缘层平均厚度不做规定,但需保证其最薄点不小于标称值的90%-0.1。绝缘层采用分色识别。
25.参考图2,所述对绞线31由1.5平方绝缘线芯分别按照2x1.5、2x1.5或者3x1.5绞合成缆,所述绞合节距倍比为10-12倍,绞合方向为左向。对绞线31绞合后采用铝塑带绕包形成铝塑带层32,在铝塑带层32的外部采用铜丝进行编织形成屏蔽层33,所述屏蔽层33的编织密度≧80%。
26.进一步的,所述铝塑带层32内部设置用于对绞线31填充的内填充条34,所述内填充条34为聚乙烯填充条,对绞线31其余间隙采用交联型阻水膏进行填充。
27.总缆芯的成缆绞合节距倍比为14-18倍,右向绞合,成缆后采用无纺布带进行绕包形成无纺布绕包层4,无纺布绕包层4内部设置用于总缆芯填充的外填充条7,外填充条7为聚乙烯填充条,总缆芯的空隙采用交联型阻水膏填满。
28.进一步的,无纺布绕包层4外部采用芳纶丝编织加强形成芳纶丝加强层5,所述芳
纶丝的规格为3*1500d绞合绳,用36锭编织机,每锭1根,编织节距80mm-100mm,编织层数为两层。
29.进一步的,所述外护层6采用聚氨酯材料,外护层6的标称厚度3.5mm,最小厚度不小于2.0mm,外护层6的同心度大于80%。所述外护层6分两层挤出,护套应光滑平整,无凹凸、起泡、裂纹、刮痕等缺陷。
30.本实施例中的水下水密电缆的自重轻、结构对称、内部结构紧密,具有良好的耐弯曲、水密性能,电缆也非常柔软,可自由通过卷筒收放,能够适应经常弯曲的水下使用工况。经实际使用验证,本电缆可在承受8t及以下的拉力下正常使用,抗拉性能佳。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水下水密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总缆芯和由内而外包裹于总缆芯外部的无纺布绕包层(4)、芳纶丝加强层(5)和外护层(6),所述总缆芯由对绞线组(3)、控制线(1)和动力线(2)绞合而成,所述对绞线组(3)包括对绞线(31)和由内到外包裹于对绞线(31)外部的铝塑带层(32)和屏蔽层(3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水密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线(1)和动力线(2)分别由导体和包裹于导体外部的绝缘层组成,所述导体均采用五类圆铜线,所述绝缘层均为聚乙烯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水密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线(1)为1.5平方控制线芯或者2.5平方控制线芯;1.5平方控制线芯或者2.5平方控制线芯的绝缘层的标称厚度均为0.7mm,1.5平方控制线芯的外径尺寸控制在2.9-3.1mm之间,2.5平方控制线芯的外径尺寸控制在3.2-3.5mm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水密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线(2)为50平方动力线芯,所述动力线(2)的标称厚度为2.5mm,所述动力线(2)的外径尺寸控制在14.5-15.3mm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水密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绞线(31)由1.5平方绝缘线芯分别按照2x1.5、2x1.5或者3x1.5绞合成缆,绞合节距倍比为10-12倍,绞合方向为左向。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下水密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层(33)由铜线编织而成,编织密度≧80%。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下水密电缆,其特征在于,用于对绞线(31)填充的内填充条(34)和用于总缆芯填充的外填充条(7)均为聚乙烯填充条。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水密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芳纶丝加强层(5)由芳纶丝编织形成,所述芳纶丝的规格为3*1500d绞合绳,编织节距80mm-100mm,编织层数为两层。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水密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层(6)的标称厚度3.5mm,外护层(6)的最小厚度不小于2.0mm,外护层(6)的同心度大于80%。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下水密电缆,包括总缆芯和由内而外包裹于总缆芯外部的无纺布绕包层、芳纶丝加强层和外护层,所述总缆芯由对绞线组、控制线和动力线绞合而成,所述对绞线组包括对绞线和由内到外包裹于对绞线外部的铝塑带层和屏蔽层,本实用新型中的水下水密电缆自重轻、结构对称、内部结构紧密,具有良好的耐弯曲、水密性能,电缆也非常柔软,可自由通过卷筒收放,能够适应经常弯曲的水下使用工况,抗拉性能佳。抗拉性能佳。抗拉性能佳。


技术研发人员:李华斌 聂磊 胡湘华 张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华菱线缆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18
技术公布日:2022/4/6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