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01 15:24: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揭露涉及一种显示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窄边框设计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用户对于电子装置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子装置中可包括环境光感测元件等周边元件以改善电子装置的显示表现。然而,当电子装置的周边元件增加时,所需的周边区域的空间亦随之增加,并导致屏占比下降。因此如何改善电子装置的周边元件的空间配置已成为电子产业中一个重要的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揭露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可包括至少一个环境光感测元件以及电连接到所述环境光感测元件的环境光感测信号线,其中所述环境光感测信号线可与闸极驱动电路位于不同的层别并至少部分重叠于闸极驱动电路,进而改善显示装置中的空间配置。
4.在一些实施例中,本揭露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一基板、一闸极驱动电路、至少一环境光感测元件以及至少一环境光感测信号线。基板包括一周边区域,闸极驱动电路、环境光感测元件和环境光感测信号线设置在周边区域内,环境光感测信号线电连接到环境光感测元件,其中环境光感测信号线在基板的一俯视方向上与闸极驱动电路至少部分重叠。
附图说明
5.图1为本揭露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6.图2为本揭露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沿切线a-a’的剖视示意图。
7.图3为本揭露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8.图4为本揭露第二实施例的变化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9.图5为本揭露第三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10.图6为本揭露第四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11.图7为本揭露第五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12.图8为本揭露第五实施例的变化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13.图9为本揭露第五实施例的环境光感测元件的连接示意图。
14.图10为本揭露第五实施例的环境光感测元件的电路图。
15.附图标记说明:100-显示装置;102-闸极驱动电路;104、1041、1042、1043、1044-环境光感测元件;106、1061、1062、1063、1064-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8-第一周边元件;110-第二周边元件;br-连接区域;d1-第一方向;d2-第二方向;d3-第三方向;dl-数据线;dr-显示区域;ed-电子装置;fo-扇出区域;il-绝缘层;m1-第一金属层;m2-第二金属层;m3-第三金属层;m4-第四金属层;op-部分;pln-平坦层;pr-周边区域;r1、r3、r4-固定电阻;r2-可变电
阻;sb-基材;se-密封胶;sl;sub-扫描线;基板;tl-触控信号线;vh-通孔;x1、x2、x3、x4-节点;a-a’、b-b
’-
切线。
具体实施方式
16.通过参考以下的详细描述并同时结合附图可以理解本揭露,须注意的是,为了使读者能容易了解及为了图式的简洁,本揭露中的多张图式只绘出电子装置的一部分,且图式中的特定元件并非依照实际比例绘图。此外,图中各元件的数量及尺寸仅作为示意,并非用来限制本揭露的范围。
17.本揭露通篇说明书与所附的权利要求中会使用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元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电子设备制造商可能会以不同的名称来指称相同的元件。本文并不意在区分那些功能相同但名称不同的元件。
18.在下文说明书与权利要求书中,「包括」等词为开放式词语,因此其应被解释为「包括但不限定为

」之意。
19.应了解到,当元件或膜层被称为在另一个元件或膜层「上」,它可以直接在此另一元件或膜层上,或者两者之间存在有插入的元件或膜层(非直接情况)。相反地,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个元件或膜层「上」,两者之间不存在有插入的元件或膜层。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电性连接或通过其它元件间接电连接。
20.虽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

可用以描述多种组成元件,但组成元件并不以此术语为限。此术语仅用于区别说明书内单一组成元件与其他组成元件。权利要求中可不使用相同术语,而依照权利要求中元件宣告的顺序以第一、第二、第三

取代。因此,在下文说明书中,第一组成元件在权利要求中可能为第二组成元件。
21.须知悉的是,以下所举实施例可以在不脱离本揭露的精神下,可将数个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进行替换、重组、混合以完成其他实施例。
22.请参考图1,图1为本揭露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ed可包括显示装置,可根据使用者的需求与操作而显示静态或动态的影像或画面,但不以此为限。本揭露的显示装置可例如是任何种类的显示装置,如自发光显示装置或非自发光显示装置。自发光显示装置可包括发光二极管、光转换层或其他适合的材料、或上述组合,但不以此为限。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可例如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次毫米发光二极管(mini led)、微发光二极管(micro led)或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ed,可包括qled、qdled),但不以此为限。光转换层可包括波长转换材料及/或光过滤材料,光转换层可例如包括荧光(fluorescence)、磷光(phosphor)、量子点(quantum dot,qd)、其他合适的材料或上述的组合,但不以此为限。非自发光显示装置可包括液晶显示装置,但不以此为限。显示装置可例如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公共显示器、拼接显示器、车用显示器、触控显示器、电视、监视器、智能型手机、平板计算机、光源模块、照明设备或例如为应用于上述产品的电子装置,但不以此为限。下文中将以电子装置ed为显示装置100为例说明本揭露内容,但本揭露并不以此为限。根据本实施例,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100可包括基板sub(如图2所示,之后不再赘述)、闸极驱动电路102、至少一个环境光感测元件104以及至少一条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但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图1中显示装置100可包括基板sub、两个闸极驱动电路102、四个环境光
感测元件104以及四条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分别电连接到环境光感测元件104的其中一个,但不以此为限。须注意的是,图1中各元件或膜层的设置方式以及数量仅为示例性的,本揭露并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闸极驱动电路102以及环境光感测元件104的数量可依据设计需求而有所不同。此外,虽然图1中一个环境光感测元件104仅与一条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电连接,但本揭露并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环境光感测元件104可与多于一条的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电连接。根据本实施例,其中基板sub可包括基材sb,基材sb可包括可挠曲基材、硬质基材或上述基材的组合。基材sb的材料可例如包括聚酰亚胺(polyimide,pi)、聚碳酸(polycarbonate,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玻璃、陶瓷、石英、蓝宝石、其他适合的材料、或上述材料的组合,但不以此为限。闸极驱动电路102可设置在基材sb上,其可用于驱动显示装置100中的多条扫描线(例如图1的扫描线sl)以显示画面。闸极驱动电路102可包括放大器、信号线、位移缓存器(shift register)和其他适合的元件,但不以此为限。环境光感测元件104设置在基材sb上,其可例如用于接收环境光信息并转换成信号(例如电信号),并通过信号调整显示装置100的亮度以改善使用者的观看体验。在本实施例中,环境光感测元件104可例如包括pin二极管、其他适合的光感测元件或上述材料的组合,但不以此为限。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设置在基材上,并电连接到环境光感测元件104,其中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可包括环境光感测元件104中所具有的信号线或用于传递电信号的信号线,本揭露并不以此为限。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可包括铜、银、金、铝、其他适合的导电材料或上述材料的组合,但不以此为限。
23.根据本实施例,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100可包括基板sub,其中基板sub可包括显示区域dr以及周边区域pr,显示区域dr可例如通过显示装置100中的多个像素(pixel)所分布的区域而定义。详细来说,显示装置100的显示区域dr中可包括多个像素(或子像素),其中多个像素中的每一个可例如对应到一个发光单元(图1未示出)与其所对应到的驱动元件(例如薄膜晶体管元件,图1未示出)和其他相关元件,但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显示装置100包括非自发光显示装置时,多个像素中的每一个可例如对应到一个调光单元(例如液晶层的一部分、对应的像素电极及/或彩色滤光层)与其所对应到的驱动元件和其他相关元件。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区域dr可例如被定义为多个像素中位于最外围的像素的外缘所围成的区域,而显示区域dr以外的区域则可被定义为周边区域pr,但不以此为限。显示区域dr可例如对应到显示装置100的发光区域,而周边区域pr可例如用于设置周边元件和/或周边电路,但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闸极驱动电路102、环境光感测元件104以及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可设置在显示装置100的周边区域pr内,但不以此为限。此外,显示区域dr内可包括多条扫描线sl以及数据线dl,设置在基材sb上。如图1所示,扫描线sl可例如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而数据线dl可例如沿着第二方向d2延伸,其中第一方向d1可大致上垂直于第二方向d2,第三方向d3可大致上垂直于第一方向d1或第二方向d2,但不以此为限。各扫描线sl可分别电连接到闸极驱动电路102的其中一个,并通过所电连接到的闸极驱动电路102驱动该扫描线sl的开关。举例来说,图1中其中一部分的扫描线sl可电连接到位于左侧的闸极驱动电路102,而另一部分的扫描线sl可电连接到位于右侧的闸极驱动电路102,即位于左侧的闸极驱动电路102可驱动其中一部分的扫描线sl,而位于右侧的闸极驱动电路102可驱动另一部分的扫描线sl,但本揭露的扫描线sl与闸极驱动电路102的电连接方式并不以图1所示为限。
24.除了上述的元件或膜层,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还可包括触控元件,以提供显示装置100的触控功能。详细来说,图1所示,显示装置100的显示区域pr中可包括多条触控信号线tl设置在基材sb上,但不以此为限。须注意的是,图1所示的触控信号线tl可代表触控元件中由触控电极所形成的电极串、用来串接触控电极的导线、分别电连接触控电极的导线或其他适合的走线或元件等,而图1中仅示例性地示出了设置在基材sb上的触控信号线tl,作为提供触控功能的代表,本揭露中触控信号线tl的设置方式并不以图1所示为限。触控信号线tl可包括金属导电材料、透明导电材料或上述材料的组合,但不以此为限。此外,虽然图1中只示出了沿着第二方向d2延伸的触控信号线tl,但本揭露并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信号线tl可分别沿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延伸并交错设置在基材sb上,。再者,虽然图1中并未示出,但显示装置100中还可包括电连接到触控信号线tl的信号传输线,其中信号传输线可例如设置在周边区域pr,用于将触控信号线tl所接收到的触控信号传送到处理单元并分析。
25.根据本实施例,显示装置100还可包括其他种类的周边元件。详细来说,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100可包括设置在周边区域pr的第一周边元件108,其中本实施例中第一周边元件108可例如包括多任务器(mux),但不以此为限。多任务器可例如用于控制信号的输出选择,以降低周边区域pr中信号线的数量。举例来说,图1所示的第一周边元件108(多任务器)可选择性地输出数据线dl的信号或触控感测线tl的信号,但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0还可包括设置在周边区域pr的连接区域br,如图1所示。连接区域br中可包括多个连接垫(图1未示出),而所述多个连接垫可电连接到处理单元,以传递基材sb上导线与处理单元之间的信号。举例来说,如图1所示,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可延伸经过显示装置100的扇出区域fo,并电连接到连接区域br的连接垫,以将环境光感测元件104所侦测到的环境光信号通过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和连接垫传送到处理单元后进行分析。此外,经由第一周边元件108(例如多任务器)选择性地输出的数据线dl的信号(显示信号)或触控感测线sl(触控信号)也可通过电连接到连接区域br的多条信号线(例如图1中位于扇出区域fo中的多条信号线)电连接到连接区域br中的连接垫,以传递显示信号和/或触控信号至处理单元,但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单元例如可以是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处理单元可设置在一软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fpcb),而该软性印刷电路板可电连接到连接区域br中的连接垫,但不以此为限。此外,虽然图1中未示出,显示装置100的闸极驱动电路102同样可通过至少一条信号传输线电连接到连接区域br的连接垫。
26.请参考图2,图2为本揭露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沿切线a-a’的剖视示意图。根据本实施例,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可包括基板sub,基板sub可包括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m2、第三金属层m3和第四金属层m4以及覆盖每一金属层的绝缘层il,但不以此为限。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m2、第三金属层m3和第四金属层m4以及覆盖每一金属层的绝缘层il可依序设置在基材sb上,但不以此为限。须注意的是,为了简化附图,图2仅示出了基材sb、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m2、第三金属层m3和第四金属层m4,而显示装置100中其余的元件或膜层则被省略。此外,虽然图2中示出的基材sb为单层结构,但本揭露并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基材sb可包括多层结构。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扫描线sl可位于第一金属层m1或由第一金属层m1所形成,数据线dl可位于第二金属层m2或由第二金属层m2
所形成,而触控信号线tl或触控信号线tl的至少一部分可位于第三金属层m3或由第三金属层m3所形成,但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显示装置100的不同设计,扫描线sl可位于第二金属层m2,而数据线dl可位于第一金属层m1。在本实施例中,闸极驱动电路102可位于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m2和第三金属层m3,或是说,闸极驱动电路102可由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m2和第三金属层m3所形成,但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闸极驱动电路102可位于第一金属层m1或/和第二金属层m2,或是说,闸极驱动电路102可由第一金属层m1或/和第二金属层m2所形成,但不以此为限。须注意的是,虽然图2中仅以位于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m2和第三金属层m3的单层结构示意出闸极驱动电路102,但其仅为示例性的,本揭露的闸极驱动电路102的结构与膜层配置方式并不以此图2所示为限。如上文所述,闸极驱动电路102可包括放大器、信号线和/或位移缓存器等元件,而位移缓存器中可例如包括多个电子元件如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和/或电容等,但不以此为限。另一方面,由于本实施例中基材sb上可包括多层金属层,因此上述的连接区域br中的连接垫可例如设置在多于一层的金属层中,举例来说,部分连接垫可设置于一金属层(例如:第一金属层)中,另一部分连接垫可设置于另一金属层中(例如:第二金属层),以减少信号线的转接情形,进而简化制程,但本揭露并不以此为限。
27.根据本实施例,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可与闸极驱动电路102位于不同的金属层中或是由不同的金属层所形成,而位于不同的金属层中的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与闸极驱动电路102在基板sub的俯视方向上可至少部分重叠,但不以此为限。详细来说,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可另位于第四金属层m4,此外,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在基板sub的俯视方向(第三方向d3)上可重叠于位于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m2和第三金属层m3的闸极驱动电路102,但不以此为限。也就是说,从基板sub的俯视方向(第三方向d3)上观察,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可延伸跨越并经过闸极驱动电路102,如图1所示,但不以此为限。须注意的是,上述的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重叠于闸极驱动电路102所代表的是至少一条的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可重叠于闸极驱动电路102。此外,上述的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重叠于闸极驱动电路102可例如代表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与闸极驱动电路102中除了位移缓存器外的元件(例如开关元件、信号线或放大器等)重叠,但不以此为限。由于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不与闸极驱动电路102中的位移缓存器重叠,因此可以降低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与位移缓存器之间的寄生电容,进而减少闸极驱动电路102驱动扫描线sl的功能受到寄生电容所影响的机会。在一般的显示装置中,环境光感测信号线与闸极驱动电路通常设置在周边区域中,因此导致周边区域所需的空间增加,进而使显示装置的边框宽度增加。然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与闸极驱动电路102可设置在不同的金属层中,因此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与闸极驱动电路102可至少部分重叠,以降低显示装置100的边框宽度,进而改善显示装置100的屏占比。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显示装置100还可包括平坦层pln,设置在闸极驱动电路102所位于的第三金属层m3与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所位于的第四金属层m4之间,但不以此为限。平坦层pln可包括任何适合的有机绝缘材料、无机绝缘材料或上述材料的组合。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三金属层m3与第四金属层m4之间还包括平坦层pln,因此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与闸极驱动电路102之间发生寄生电容的机率可下降,进而改善显示装置100的性能。
28.下文中将描述本揭露更多的实施例或变化实施例。为了简化说明,下述实施例中
相同的膜层或元件会使用相同的标注,且其特征不再赘述,而各实施例之间的差异将会于下文中详细描述。
29.请参考图3和图4,图3为本揭露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揭露第二实施例的变化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剖视示意图。为了简化附图,图4仅示出了基材sb、四层金属层以及平坦层pln,其余元件或膜层则被省略。此外,本实施例中基材sb、闸极驱动电路102和环境光感测元件104等元件的叙述可参考第一实施例的内容,故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主要的差异之一在于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的设计。根据本实施例,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的一部分可位于第四金属层m4,而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的另一部分可位于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m2或第三金属层m3的至少一层,但不以此为限。例如,当显示装置100包括多条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时,其中一条或数条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可位在第四金属层m4或由第四金属层m4所形成,而其中的另外一条或数条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可以位在其他金属层中或是由其他金属层所形成。举例来说,如图3所示,显示装置100中可例如包括四条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其中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1、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3和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4可位于第四金属层m4,而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2可位于第三金属层m3,但不以此为限;或是说,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1、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3和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4可由第三金属层m3或第四金属层m4所形成,而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2可第三金属层m3所形成,但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2可位于第一金属层m1或第二金属层m2。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1和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2可位于第四金属层m4,而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3和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4可分别位于第三金属层m3、第二金属层m2或第一金属层m1,本揭露并不以此为限;或是说,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2可由第一金属层m1或第二金属层m2所形成,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1和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2可由第四金属层m4所形成,而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3和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4可分别由第三金属层m3、第二金属层m2或第一金属层m1所形成,本揭露并不以此为限。由于本实施例中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可设置在不同的金属层中,因此可以降低周边区域pr的空间需求,以降低显示装置100的边框宽度,进而改善显示装置100的屏占比。
30.或者,在一变化实施例中,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的一部分可位于第四金属层m4,而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的另一部分可位于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m2和第三金属层m3的至少一层所代表的是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的其中一条的一部分可由第四金属层m4所形成,而该条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的另一部分可由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m2或第三金属层m3所形成,但不以此为限。详细来说,当该条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在第三方向d3上不与闸极驱动电路102重叠后,其可从第四金属层m4转接到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m2或第三金属层m3,也就是说,该条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的一部分可由第四金属层所形成,而该条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的另一部分可由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m2或第三金属层m3所形成,但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中不与闸极驱动电路102重叠的其他部分(例如部分op)可同样被转接到其他金属层中,但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如图4所示,图4为单一条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沿着一切线(例如图3中的切线b-b’)的剖视示意图。从图4中可以看出,当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在第三方向d3上经过闸极驱动电路102后(例如当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进入显示装置100的扇出区域fo时),其在第三方向d3上可不与闸
极驱动电路102重叠。因此,位于扇出区域fo中的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的一部分可例如从第四金属层m4通过通孔vh转接到第三金属层m3,但不以此为限。也就是说,转接到其他金属层的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的另一部分可例如位于显示装置100的扇出区域fo中,但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的一部分可从第四金属层m4转接到第一金属层m1或第二金属层m2。根据本变化实施例,由于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可重叠于闸极驱动电路102,并可通过转接设置于不同的金属层中,因此可以降低周边区域pr的空间需求,以降低显示装置100的边框宽度,进而改善显示装置100的屏占比。
31.请参考图5,图5为本揭露第三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俯视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主要的差异之一在于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的走线设计。此外,本实施例中基材sb、闸极驱动电路102和环境光感测元件104等元件的叙述可参考第一实施例的内容,故在此不再赘述。根据本实施例,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在基板sub的俯视方向(第三方向d3)上可与数据线dl和/或扫描线sl重叠,但不以此为限。详细来说,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可延伸经过显示装置100的显示区域dr,此外,由于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与数据线dl和扫描线sl位于不同的金属层中,因此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在俯视方向(第三方向d3)上可重叠于显示区域dr内的数据线dl以及部分重叠于扫描线sl,但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中的一部分可重叠于数据线dl和/或扫描线sl,而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中的另一部分可不重叠于数据线dl和/或扫描线sl,例如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的其中一条或数条重叠于数据线dl和/或扫描线sl,或是一条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的某一部分重叠于数据线dl和/或扫描线sl。此外,虽然图5中示出的是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在显示区域dr内完全重叠于数据线dl的结构,但本揭露并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可部分重叠于数据线dl和/或扫描线sl。根据本实施例,由于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可设置在显示装置100的显示区域dr中,因此可以降低周边区域pr的空间需求,以降低显示装置100的边框宽度,进而改善显示装置100的屏占比。
32.请参考图6,图6为本揭露第四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俯视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主要的差异之一在于环境光感测元件104的设计。此外,本实施例中基材sb、闸极驱动电路102和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等元件的叙述可参考第一实施例的内容,故在此不再赘述。根据本实施例,显示装置100还可包括设置在周边区域pr的第二周边元件110,而环境光感测元件104在基板sub的俯视方向(第三方向d3)上可与第二周边元件至少部分重叠,但不以此为限。详细来说,如图6所示,显示装置100还可包括第二周边元件110,其中第二周边元件110可与环境光感测元件104位于不同的层别中,而环境光感测元件104在基板sub的俯视方向(第三方向d3)上可与第二周边元件110至少部分重叠,但不以此为限。根据本实施例,第二周边元件110可包括时钟信号线、防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元件、测试元件和/或其他适合的周边元件,但不以此为限。图6中是以第二周边元件110为时钟信号线为例作说明,环境光感测元件104在基板sub的俯视方向(第三方向d3)上可与时钟信号线至少部分重叠,其中时钟信号线可电连接到两个闸极驱动电路102,并提供时间信号到对应的闸极驱动电路102以控制扫描线的驱动时序。举例而言,第二周边元件110可位于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或第三金属层,或是由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或第三金属层所形成,而环境光感测元件104中的金属材料可位于第四金属层或由第四金属层所形成,并且上述不同金属层在基板sub的俯视方向(第三方向d3)上的排列与形成
顺序可参考图2,然而第二周边元件110与环境光感测元件104所位在的层别以及各金属层的形成顺序不以上述为限。根据本实施例,由于设置在显示装置100的周边区域pr的环境光感测元件104与第二周边元件110可位于不同层别中,而环境光感测元件104可与第二周边元件110重叠,因此可以降低周边区域pr的空间需求,以降低显示装置100的边框宽度,进而改善显示装置100的屏占比。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0包括第二周边元件110,而环境光感测元件104可与第二周边元件110重叠的特征可应用到本揭露各实施例与变化实施例中。
33.请参考图7,图7为本揭露第五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俯视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主要的差异之一在于环境光感测元件104的设计。此外,本实施例中基材sb、闸极驱动电路102和环境光感测信号线106等元件的叙述可参考第一实施例的内容,故在此不再赘述。根据本实施例,环境光感测元件104可例如具有电桥(例如惠斯同电桥(wheatstone bridge))设计以改善光感测的精准度,但不以此为限。详细来说,显示装置100中可例如包括四个串并联的环境光感测元件104,其中一个环境光感测元件104可为环境光可照射到并产生感测信号的光感测元件,而另外三个环境光感测元件104可为不需照光的参考元件。举例来说,本实施例的环境光感测元件104可例如包括pin二极管元件,而四个pin二极管元件可进行串并联并形成惠斯同电桥的结构,但不以此为限。根据本实施例,四个环境光感测元件104之间串并联的信号线可例如设置在显示装置100的左右两侧,以降低显示装置100的上下边框的宽度,但不以此为限。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减少显示装置100中非透光元件对于作为可被照光的光感测元件的环境光感测元件104的光感测功能的影响,因此可将作为可被照光的光感测元件的环境光感测元件104设置在靠近于显示装置100的显示区域dr的位置或是远离该非透光元件的位置,但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如图7所示,显示装置100中可包括非透光的密封胶se,设置在显示装置100的周边区域pr以密封显示装置100中的电子元件。为了降低密封胶se对于可被照光的光感测元件的光感测功能的影响,本实施例中四个环境光感测元件104可例如沿着平行于数据线dl的延伸方向(例如方向d2)的方向并排,或是说以垂直方式排列,其中最接近显示区域dr,或是说最远离封胶层se的环境光感测元件104(例如图7中的环境光感测元件1041)可为可被照光的光感测元件,而其他的环境光感测元件104(例如图7中的环境光感测元件1042、环境光感测元件1043、环境光感测元件1044)可例如为参考元件,但不以此为限。须注意的是,虽然本实施例中是以密封胶se作为非透光元件的例子,但本揭露并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境光感测元件104的设置方式可根据显示装置100中的其他非透光元件的位置而决定。此外,本实施例中具有电桥设计的环境光感测元件104的排列方式以及形状并不以图7所示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只要作为可被照光的光感测元件的环境光感测元件104的面积(或称感光面积)位于适当范围中,环境光感测元件104可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而具有不同的排列方式和或形状。举例来说,以6吋的智能型手机为例,作为可被照光的光感测元件的环境光感测元件104的面积的范围可例如小于10mm2(面积《10mm2),但不以此为限。须注意的是,当可被照光的光感测元件的面积过低时,光感测元件可能具有不够的感光面积,进而影响光感测的精准度。本实施例中环境光感测元件104包括电桥设计的特征可应用到上述各实施例与变化实施例中。举例来说,当环境光感测元件104呈现沿着方向d1排列的结构时(如图1、图3、图5、图6所示),可被照光的光感测元件可为上述附图中的四个环境光感测元件104中的任一个,但不以此为限。此外,虽然图1、图3、图5和图6中的环境光感测元件104的形状(例如块状,但
不以此为限)与图7的环境光感测元件104的形状(例如长条状,但不以此为限)不同,但其可具有相同的面积,而该面积可例如位于上述的面积范围中,但不以此为限。须注意的是,虽然图7中未示出,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0可包括上述第四实施例中的第二周边元件110,其中第二周边元件110可例如与环境光感测元件104的其中至少一个(例如环境光感测元件1041)在基板sub的俯视方向d3上重叠,以降低周边区域pr的空间需求,但不以此为限。
34.请参考图8,图8为本揭露第五实施例的变化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俯视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图7所示的第五实施例主要的差异之一在于环境光感测元件104的排列方式。如上文所述,显示装置100可例如包括四个环境光感测元件104以形成电桥结构,其中在本变化实施例中,四个环境光感测元件104可例如以2*2的矩阵形式设置在周边区域pr中,但不以此为限。同样地,在本变化实施例中,较靠近显示区域dr和/或较远离密封胶se的环境光感测元件104可作为真实的光感测元件,而其余三个环境光感测元件104可作为参考元件。因此,图8中的环境光感测元件1041或环境光感测元件1043可作为真实的光感测元件,但不以此为限。在本变化实施例中,作为真实的光感测元件的环境光感测元件104的面积范围可参考上述第五实施例的内容,故不再赘述。须注意的是,虽然图8中未示出,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0可包括上述第四实施例中的第二周边元件110,其中第二周边元件110可例如与环境光感测元件104的其中至少一个(例如环境光感测元件1041和环境光感测元件1043)在基板sub的俯视方向d3上重叠,以降低周边区域pr的空间需求,但不以此为限。
35.请参考图9和图10,图9为本揭露第五实施例的环境光感测元件的连接示意图,图10为本揭露第五实施例的环境光感测元件的电路图。如上文所述,本实施例中环境光感测元件104可例如经由串并联而具有电桥设计,其中图9示例性地示出了环境光感测元件104(pin二极管)的连接情形,但不以此为限。如图9和图10所示,并一并参考图7,环境光感测元件1041(环境光可照射到并产生感测信号的光感测元件)可与作为参考元件的环境光感测元件1042、环境光感测元件1043、环境光感测元件1044的其中一个(例如环境光感测元件1042,但不以此为限)串联,剩余的两个环境光感测元件104(例如环境光感测元件1043、环境光感测元件1044)可互相串联,而两个串联的电路可并联而形成电桥结构,其中图9中环境光感测元件符号旁的黑色竖直线代表着环境光感测元件1042、环境光感测元件1043、环境光感测元件1044可为参考元件,因此不需照射光线,但不以此为限。此外,图9中环境光感测元件1042与环境光感测元件1044之间的节点x1可具有变动电压,例如电压vin ,环境光感测元件1041与环境光感测元件1043之间的节点x2可具有变动电压,例如电压vin-,环境光感测元件1041与环境光感测元件1042之间的节点x3可具有固定电压,例如可接地,而环境光感测元件1043与环境光感测元件1044之间的节点x4可具有固定电压,例如电压vdd,但不以此为限。如图10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环境光感测元件1042可具有固定电阻r1、环境光感测元件1044可具有固定电阻r2、环境光感测元件1043可具有固定电阻r4,而作为真实的光感测元件的环境光感测元件1041可具有可变电阻r3,其中当电阻r3与电阻r1的比值等于电阻r4与电阻r2的比值时,节点x1与节点x2之间的可不具有电压差,。然而,当可变电阻r3改变时,节点x1与节点x2之间可产生电压差vg,其中电压差vg可依据可变电阻r3的值所决定。因此,通过收集节点x1与节点x2之间的电压差vg的数据,可测量出环境光感测元件1041的可变电阻r3,进而获得环境光的信息,但不以此为限。根据本实施例,由于环境光感测元件104可被设计为具有惠斯同电桥结构,其中惠斯同电桥具有测量精准度高的优点,因此通过
环境光感测元件104所获得的环境光的信息可较精准,进而改善显示装置100的显示效果,需注意的是,惠司同电桥的设计不局限于本实施例。
36.综上所述,本揭露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环境光感测元件以及电连接到环境光感测元件的环境光感测信号线,其中由于环境光感测信号线与闸极驱动电路位于不同的金属层中,因此在基板的俯视方向上,环境光感测信号线可重叠于闸极驱动电路,以降低周边区域的空间需求,进而改善显示装置的屏占比或是可提供具有窄边框的显示装置。
37.以上所述仅为本揭露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揭露,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揭露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揭露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揭露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