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防水透气阀及使用该防水透气阀的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01 05:24: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雾化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水透气阀及使用该防水透气阀的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2.电子雾化装置由雾化杆、雾化弹两大部分组成。将雾化液封装于所述雾化弹内,再通过雾化杆提供电能给所述雾化弹内的发热丝,发热丝将雾化弹的渗液多孔体加热并使其内的雾化液受热雾化产生气溶胶。雾化装置多用于尼古丁的摄入以及医用雾化治疗,需要谨防幼儿误吸,传统电子雾化装置并未设置适当的儿童锁装置等。
3.传统雾化杆与雾化弹的接触端一般设置有一对接触端子与所述雾化弹电连接以传输电能。同时,所述雾化杆上还预留有一个与所述雾化弹内的雾化腔连通的通气孔以装设咪头在抽吸时触发雾化杆工作。而雾化弹一般采用多孔体进行渗液,虽然经过多次技术改良,市面上的雾化弹还是存在少量漏液的问题,而渗漏的雾化液会进入所述雾化杆与雾化弹的接触面上,存在顺着所述接触端子及通气孔渗入雾化杆的风险,进而会损坏所述雾化杆。若雾化液渗入通气孔还会造成雾化液未经雾化即被使用者吸入,造成口感差,并可能损害使用者健康的重大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水透气阀及使用该防水透气阀的雾化装置,所述防水透气阀在非工作状态时,实现密封防止灰尘进入雾化杆,在工作状态时提供气流通道。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水透气阀,包括中空形成有活动腔的外壳、至少部分限位于所述活动腔内的下压弹性件及弹簧,所述外壳包括围设成所述活动腔的壳体、开设于所述壳体顶端的开口及自所述壳体顶部朝向所述开口翻折的锁扣翻边,所述下压弹性件包括被所述锁扣翻边限位于所述活动腔内的容纳部、自所述容纳部向上延伸出所述开口上方的下压头、从下向上开设于所述容纳部内的容纳腔及径向贯穿所述容纳腔外壁形成的内侧孔,所述壳体侧壁贯穿形成有外侧孔,所述壳体底壁贯穿形成有底部通孔,所述弹簧两端分别抵持于所述容纳部与所述壳体底壁上。
6.优选地,所述弹簧处于伸展不压缩状态时,所述内侧孔被所述容纳腔的内壁面密封,所述外侧孔被所述容纳部的外表面密封。
7.优选地,所述弹簧处于伸展不压缩状态时,所述容纳部的外表面紧贴所述活动腔的内壁面密封,所述锁扣翻边与所述容纳部顶端紧贴密封。
8.优选地,所述弹簧被压缩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内侧孔下移至所述外侧孔位置并与所述底部通孔形成气流通道。
9.优选地,所述容纳部外壁面上设有防水膜或防水胶层。
10.优选地,所述容纳部顶端位于所述下压头外周形成有锁扣台阶,所述锁扣翻边与所述锁扣台阶为紧贴的倾斜结构,所述锁扣翻边紧贴所述锁扣台阶时二者实现密封。
11.优选地,所述弹簧上端伸入所述容纳腔内并抵持于所述容纳腔顶壁上。
1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雾化装置,所述雾化装置包括雾化弹及与所述雾化弹对接的雾化杆,所述雾化杆包括电池模块、中央处理单元及气流传感器,所述雾化杆上端设有与所述雾化弹对接的对接端,所述对接端上开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内安装有前述防水透气阀,所述防水透气阀的壳体下部固定于所述雾化杆内,所述底部通孔位于所述雾化杆内部,所述外侧孔暴露于所述雾化杆上方。
13.优选地,所述雾化弹不配接于所述雾化杆上时,所述防水透气阀处于非工作状态,所述防水透气阀封闭所述雾化杆上的通气孔;所述雾化弹配接于所述雾化杆上时,所述雾化弹向下挤压所述防水透气阀的下压头,所述下压弹性件的内侧孔与所述壳体的外侧孔重叠连通所述底部通孔形成气流通道。
14.优选地,所述雾化弹对应所述防水透气阀位置处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收纳部分所述下压弹性件并将所述下压弹性件向下压缩。
15.本技术的防水透气阀组装于所述雾化杆的通气孔内,用于在工作状态下产生气流通道,所述雾化弹装入所述雾化杆内后,所述雾化弹底座的底面向下挤压所述下压弹性件后产生气流通路。而雾化弹退出后,所述下压弹性件在所述弹簧的作用下向上移动至初始位置处,所述防水透气阀封闭所述雾化杆的通气孔实现防尘的效果。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技术的雾化装置的立体图;
17.图2为本技术的雾化装置的雾化杆的俯视图;
18.图3为本技术的雾化装置的雾化弹的仰视立体图;
19.图4为本技术弹性端子的立体图;
20.图5为本技术弹性端子非工作状态下的剖面图;
21.图6为本技术弹性端子工作状态下的剖面图;
22.图7为本技术弹性端子另一实施例在非工作状态下的剖面图;
23.图8为本技术防水通气阀的立体图;
24.图9为本技术防水通气阀非工作状态下的剖面图;
25.图10为本技术防水通气阀工作状态下的剖面图;
26.图11为沿图1所示a-a虚线对所述雾化弹的剖视图;
27.图12为本技术雾化弹去除油杯后的立体分解图;
28.图13为本技术雾化弹去除油杯后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29.图14为本技术雾化弹去除油杯后的立体图;
30.图15为本技术雾化弹去除油杯、密封件后的立体图;
31.图16为本技术雾化弹的底座的立体图。
32.附图中各标号的含义为:
33.雾化杆-a;对接端-a1;
34.弹性端子-60;外壳-61;壳体-611;连接尾部-612;腔体-613;限位边-614;气孔-615;开口-616;固定筋-617;连接件-62;被限位部-621;暴露头部-622;触点部-623;密封槽-624;限位台阶-625;弹簧-63;密封圈-64;
35.防水通气阀-70;外壳-71;壳体-711;底壁-712;锁扣翻边-713;底部通孔-714;外侧孔-715;活动腔-716;下压弹性件-72;容纳部-721;容纳腔-722;下压头-723;锁扣台阶-724;内侧孔-725;磁铁-p;
36.雾化弹-b;
37.封闭组件-10;封闭主体-11;封闭端-111;收容端-112;收容腔-113;油道-114,124,426;气道-115,125;进气孔-116;缺口-117;第一平衡气道-118;第一端口-1181;第二端口-1182;密封胶体-12;表面覆盖部-121;外围密封部-122;遮盖部-123;缺失部-126;
38.底座-20;塑胶支架-21;基部-211;卡扣部-212;密封槽-213;第二平衡气道-214;第一端口-2141;第二端口-2142;切除部-215;进气通道-216;内腔-217;导电端子-22;接触板部-221;折弯部-222;接触臂-223;连料部-224;避让部-225;密封圈-23;
39.油杯-30;油杯外壳-31;插入部-32;油腔-33;气管-34;雾化组件-40;雾化芯-41;渗液面-411;雾化面-412;发热丝-413;触点-414;密封套-42;表面边缘覆盖部-421;外侧密封部-422;延伸部-423;耳部-424;避让缺口-425;进液口-426;凸点-427。
具体实施方式
40.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4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4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43.本技术以图1、图2所示x方向为纵向方向,以y方向为横向方向,以z方向为垂直方向。
44.请参阅图1至图16所示,本技术雾化装置包括雾化杆a及与所述雾化杆a配合使用的雾化弹b。
45.具体请参阅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雾化杆a包括与所述雾化弹b对接配合的对接端a1,所述对接端a1定义了沿横向方向延伸的中线m,所述对接端a1的表面上安装有磁铁p、至少一对弹性端子60及一个防水透气阀70。所述雾化杆还包括电池模块、中央处理单元、传感器等。
46.两个所述磁铁p分别固定于所述对接端a1横向两侧,一对所述弹性端子60固定于所述中线m的纵向一侧,使所述弹性端子60偏离所述中线m。一对所述弹性端子60位于所述中线m的纵向一侧并沿横向方向排列。至少,所述弹性端子60中的一个处于所述中线m的纵向一侧,而不位于所述中线m上,或者至少弹性端子60的中心不位于所述中线m上。所述磁铁p位于所述中线m上,且两个磁铁p分别位于所述弹性端子60的横向外侧。相对地,所述对接端a1表面位于所述与所述弹性端子60相对的纵向另一侧开设有通气孔(未标号),所述通气
孔上安装有所述防水透气阀70,所述传感器为气流传感器,所述气流传感器安装于所述通气孔内用以感知用户抽吸的动作并驱动雾化杆a工作提供电能,所述气流传感器即为咪头。
47.重点参阅图3、图11至图14所示,所述雾化弹b包括存储有雾化液的油杯30、封闭所述油杯30的封闭组件10、组装于所述封闭组件10内并接触所述雾化液的雾化组件40及底座20。
48.所述底座20包括塑胶支架21、一体注塑成型于所述塑胶支架21上的导电端子22及套设于所述塑胶支架21外周的密封圈23。所述塑胶支架21包括基部211、自所述基部211向上延伸形成的卡扣部212、形成于所述基部211与所述卡扣部212之间的内腔217。所述卡扣部212下部分呈环形围绕方式,上部分仅自横向两侧向上延伸以在所述卡扣部212的纵向两侧形成切除部215。所述卡扣部212下部分的外周设有密封槽213用以套设安装所述密封圈23。所述内腔217底部向上凸出形成有进气通道216,所述进气通道216底部向下贯穿所述基部211并与所述防水透气阀70连通。所述卡扣部212上部分外表面上开设有第二平衡气道214,横向一侧的每一个卡扣部212上分别设有两个第二平衡气道214,每个第二平衡气道214包括连通所述切除部215的第一端口2141及在顶部汇聚在一起并向上贯通的第二端口2142。每个第二平衡气道214沿所述切除部215位置处延伸弯曲延伸至所述卡扣部212顶部位置处中间并与另一条第二平衡气道214汇合在一起。所述进气通道216顶部开设有若干微孔以供气流流通且进气通道216高于所述内腔217的底面防止雾化液自所述进气通道216泄露至雾化杆a上。所述进气通道216纵向两侧对应所述防水透气阀70位置处设有凹槽218。
49.所述导电端子22一体成型于所述塑胶支架21内,包括包裹于所述基部211内且底面暴露于所述基部211底面的接触板部221及自所述接触板部221横向内侧折弯后向上延伸形成的接触臂223。所述接触板部221跨越所述中线m的纵向两侧,所述接触板部221的纵向一侧对应所述弹性端子60位置处切除形成有避让部225。所述接触板部221横向外侧还设有连接料带的连料部224。所述折弯部222是自所述接触板部221横向内侧翻折180度形成的,所述接触臂223是自所述折弯部222向上垂直折弯后再竖直延伸形成的。
50.所述雾化弹b插入所述雾化杆a的对接端a1时,存在两种状态,即正确插入时,所述接触板部221与所述雾化杆a上的弹性端子60压接并导通,处于随时工作状态;而当所述雾化弹b纵向换位插入后,此时,所述接触板部221的避让部225所处位置接触所述弹性端子60,所述避让部225处为所述塑胶支架21的基部211底面,为绝缘表面,即此时所述雾化弹b的导电端子22无法与所述雾化杆a实现电导通而无法工作,此方案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婴幼儿误吸。
51.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端子22不一定是一体成型于所述塑胶支架21上,也可以是组装的导电端子,而仅需要将所述导电端子错位设置在所述基部211中线m一侧的底面上即可。
52.在一实施例中,用户在错误插入所述雾化弹b时,也可以使所述导电端子22接通设于对接端a1上的某一信号源,从而触发信号给中央处理单元锁定雾化杆a,进而需要通过额外的操作才可以解锁雾化杆a,防止儿童误吸。
53.本技术雾化弹及雾化装置通过将雾化弹b上的导电端子错位所述中线m设置,在纵向变换插入所述雾化杆a时,产生使所述导电端子22正常导通状态以及所述导电端子22不导通状态来防止婴幼儿误吸。
54.请继续参阅图11至图16所示,所述雾化弹b的油杯30包括油杯外壳31、自所述油杯外壳31向下延伸形成的插入所述雾化杆b内的插入部32、自所述油杯外壳31顶部向下延伸形成的气管34及位于所述油杯外壳31与所述气管34之间的油腔33。所述封闭组件10、雾化组件40及底座20装入所述插入部32内并封闭所述油腔33。
55.所述封闭组件10包括硬质的封闭主体11及套设于所述封闭主体11上的密封胶体12。所述封闭主体11采用硬质塑胶材料制成,所述封闭主体11包括封闭端111、收容端112、自底部向上开设于所述收容端112内的收容腔113、自所述封闭端111顶部向下贯通至所述收容腔113内的油道114及自所述封闭端111顶部向下开设并连通至所述底座20的内腔217的气道115。所述油道114、气道115、收容腔113的结构设计均为习知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56.所述密封胶体12包括覆盖于所述封闭端111顶部的表面覆盖部121、自所述表面覆盖部121外周向下延伸并包裹于所述封闭端111外围的外围密封部122及自所述外围密封部122横向两侧向下延伸形成的遮盖部123。所述遮盖部123纵向两侧去除形成有缺失部126。所述缺失部126对应所述部分所述气道115。所述表面覆盖部121对应所述对应所述封闭主体11上的油道114与气道115分别开设有油道124与气道125。
57.所述封闭主体11横向外侧向内凹陷形成有缺口117,所述封闭端111位于所述缺口117上方部分在上下方向上贯通形成有进气孔116,所述进气孔116连通所述缺口116至所述封闭端111的上表面。所述封闭主体11位于所述缺口117下侧的外表面上开设有第一平衡气道118,所述第一平衡气道118包括从两侧连通至所述缺口117的第二端口1182及与所述第二平衡气道214的第二端口2142连通的第一端口1181。所述收容端112的横向外侧向下卡入所述底座20的卡扣部212内后,所述第一平衡气道118的第一端口1181与所述第二平衡气道214的第二端口2142连通。
58.当所述密封胶体12套设于所述封闭主体11上后,密封胶体12的油道124与气道125分别对应所述封闭主体11的油道114与气道115。所述外围密封部122包裹于所述封闭端111外围,所述封闭端111与所述油杯30的插入部32的内壁面挤压所述外围密封部122实现密封,所述油杯30的气管34的自由端插入所述气道125内,所述密封胶体12被夹持于所述气管34与所述气道115的内壁面之间实现密封,使所述油道与气道相互独立。所述密封胶体12的表面覆盖部121覆盖所述封闭端111上的进气孔111上方,实现无挤压密封。
59.所述雾化组件40包括雾化芯41及套设于所述雾化芯41外的密封套42,所述雾化芯41为可以渗液的多孔体。所述雾化芯41包括接触雾化液的渗液面411、与所述渗液面411相对的雾化面412、设于所述雾化面412一侧的发热丝413及设于所述发热丝413上的两个触点414。所述密封套42包括覆盖于所述渗液面411周边区域的表面边缘覆盖部421、包裹于所述雾化芯41外围的外侧密封部422、自所述外侧密封部422向下延伸形成的延伸部423及形成于所述延伸部423底部的耳部424。所述延伸部423的纵向两侧去除形成有避让缺口425,所述避让缺口425使所述雾化芯41的纵向侧面暴露于外。所述表面边缘覆盖部421顶部贯穿形成有使所述雾化芯41的渗液面411暴露于所述油道114内的进液口426及自所述表面边缘覆盖部421顶部向上凸出形成的若干凸点427。
60.所述密封套42自上向下套设于所述雾化芯41外,所述表面边缘覆盖部421覆盖于所述雾化芯41渗液面411的周缘区域,所述耳部424用于在自动化装入所述雾化芯41时,通过自动机向外拉扯所述耳部以扩大所述密封套42下部的开口,以顺利使所述雾化芯41通过
自动化组装方式装入。所述雾化芯41装入所述密封套42内后向上装入所述封闭主体11底部的收容腔113内,所述外侧密封部422被所述雾化芯41外周与所述收容腔113的内壁面夹持实现密封。所述凸点427向上支撑于所述收容腔113的顶壁面上并提供一定的弹性形变量。当所述底座20扣合于所述封闭组件10上后,所述导电端子22的接触臂223的顶端接触所述发热丝413的触点414上实现电导通,同时,所述接触臂223向上挤压所述雾化芯41并使所述凸点427产生弹性形变以保证接触力而避免因外力而产生断路问题。
61.所述雾化面412下部与所述底座20的内腔217处于同一空间并形成雾化腔s,所述雾化腔s与所述气道115连通,当用户抽吸时,雾化液雾化后进入所述雾化腔s并从所述气道115、气管34吸入用户口中。
62.所述第二平衡气道214通过所述切除部215与所述雾化腔s连通,具体地,每侧两条第二平衡气道214分别在纵向两端连通所述雾化腔,而后弯曲延伸至顶部通过一个第二端口2142连通至所述第二平衡气道118的第一端口1181,第二平衡气道118的第二端口1182再连通至所述缺口117内,所述缺口117通过所述进气孔116连通至所述封闭端111顶面,而顶面上的所述进气孔116被所述密封胶体12的表面覆盖部121以无挤压方式密封防止烟油泄露。在雾化液经雾化减少后,油腔33内会形成负压,造成雾化液渗入所述雾化芯41变的缓慢,此时,负压达到一定值时,雾化腔s内的相对高压会使所述表面覆盖部121轻微张开以释放所述进气孔116内的气体进入所述油腔33而达到气压平衡的目的。
63.本技术雾化弹通过在所述封闭主体11与塑胶支架21的横向外侧面上设置第一平衡气道118与第二平衡气道214,同时在所述第一平衡气道118上方设置缺口117并开设上下贯通的进气孔116,而进气孔116通过密封胶体12的表面覆盖部121无挤压覆盖,实现密封的适度性,保持对雾化液的良好密封性的同时,还可以在内外气压差达到一定程度时使所述表面覆盖部121张开使气流进入负压区的油腔33内,以使油腔33内外达到气压平衡,保证雾化液快速渗入所述雾化芯41内。
64.以下将详细介绍本技术弹性端子60的结构及原理。
65.请继续参阅图4至图6所示,为本技术弹性端子60的第一实施例,本技术的弹性端子60包括外壳61、限位于所述外壳61内的连接件62、位于所述外壳61内并弹性支撑所述连接件62的弹簧63及密封圈64。
66.所述外壳61包括壳体611、形成于所述壳体611底部的连接尾部612、通过所述壳体611围设成的且上端设有开口616的腔体613及自壳体611顶部向所述开口616翻折形成的限位边614。
67.所述壳体611大致呈空心柱体结构且底部封闭,所述连接尾部612是自所述壳体611底部向下延伸形成以连接电路,或者所述连接尾部612直接以所述壳体611底部作为连接部。所述开口616处的内径小于所述腔体613的内径。所述壳体611外周向外凸出形成有固定筋617,且所述壳体611下侧外部贯穿形成有至少一个连通所述腔体613与外界的气孔615。在所述壳体611厚度允许的情况下,所述气孔615还可以设计成倒v字形孔结构,可以避免液体自所述气孔615渗入所述腔体613内。
68.所述连接件62包括被限位于所述腔体613内的被限位部621、自所述被限位部621顶部向上凸出并延伸出所述开口616上方的暴露头部622、形成于所述暴露头部622顶端的触点部623及开设于所述被限位部621外围的密封槽624。所述暴露头部622的外径小于所述
被限位部621的外径,并在所述被限位部621顶端且位于所述暴露头部622外周形成限位台阶625,所述限位台阶625被限位于所述限位边614内。所述暴露头部622的外径不大于所述开口616的内径,所述被限位部621的外径大于所述开口616的外径。所述密封槽624为闭合环形结构,所述密封圈64套设于所述密封槽624内。
69.工作时,雾化弹b底座20上的导电端子22的接触板部221向下弹性挤压所述连接件62,所述连接件62向下挤压所述弹簧63,所述被限位部621向下移动,所述密封圈64被夹持于所述腔体613内壁面与所述被限位部621外侧面之间实现密封,下压过程中,所述气孔615连通外界提供气流平衡。
70.请重点参阅图7所示,为本技术弹性端子60第二实施例的剖面图,区别于第一实施例,区别在于:所述连接尾部612直接是自所述连接件62向下延伸并穿越所述壳体611底部形成的,所述弹簧63套设于所述连接尾部612外并被限位于所述腔体613内,所述壳体611底部开设有供所述连接尾部612向下穿越的孔洞(未标号)。所述气孔615可以取消。所述弹性端子60组装固定于所述雾化杆a的对接端a1对应位置处。
71.综上,所述弹性端子60组装于所述雾化杆a内后,所述气孔615或所述孔洞均位于所述雾化杆a内部而不暴露于所述对接端a1外面,避免雾化液从所述腔体613渗入所述雾化杆a内。
72.本技术弹性端子60通过在所述连接件62的被限位部621外周设置密封圈64,在所述连接件62上下移动时,所述被限位部621与所述外壳61的腔体613内壁面实现密封,避免雾化液渗入所述腔体613内污染弹性端子60而影响弹性性能,同时也避免雾化液顺着连接件62顶部渗入腔体63后再渗入雾化杆a内。
73.请继续参阅图8至图10所示,本技术防水透气阀70包括外壳71、置于所述外壳71内的弹簧73及被限位于所述外壳71内的下压弹性件72。
74.所述外壳71包括设有活动腔716的壳体711、贯穿所述壳体711底壁712形成的底部通孔714、径向贯穿所述壳体711外壁面的至少一个外侧孔715、开设于所述壳体711顶部的开口719及自所述壳体711顶部向所述开口翻折形成的锁扣翻边713。所述外侧孔715开设于所述壳体711外壁面靠上方位置处,所述锁扣翻边713呈倾斜状。
75.所述下压弹性件72包括被限位于所述活动腔716内的容纳部721、自所述容纳部721顶部向上凸出并延伸出所述开口719上方的下压头723、下端开放开设于所述容纳部721内的容纳腔722、位于所述容纳部721上侧并位于所述下压头723外周的锁扣台阶724及径向贯穿所述容纳部721的内侧孔725。所述弹簧73两端分别抵持于所述活动腔716底壁712与所述容纳腔722顶壁上。
76.初始状态下,如图9所示,所述下压弹性件72的容纳部721外壁面对应于活动腔716上的外侧孔715位置处并密封所述外侧孔715,实现防水,此时所述容纳部721外壁面上设置有防水膜或防水胶层,对所述外侧孔715实现密封,所述防水膜或防水胶层可以是成型于所述容纳部外壁面上的硅胶等物质或者套设于所述外壁面上的硅胶圈等,所述防水膜会防水胶层的面积大于所述外侧孔715的面积以完全封闭所述外侧孔,优选所述防水膜或防水胶层完全覆盖所述容纳部721的外壁面。同时,所述锁扣台阶724同样呈倾斜状,在初始状态时,所述锁扣台阶724与所述锁扣翻边713贴合在一起,可以在所述锁扣台阶724和/或所述锁扣翻边713结合表面上设置防水胶层,避免液体从所述开口719渗漏至所述活动腔716后
再从所述内侧孔725渗漏。另一实施方式中,可以在所述容纳腔716的内壁面设置防水胶层来封闭所述内侧孔725也可。从而在非工作状态下,实现密封的效果。
77.在工作状态时,如图10所示,所述下压弹性件72被向下压缩,此时,所述内侧孔725位置下移至与所述外侧孔715对齐进而与所述底部通孔714形成气流通路(如虚线所示),从而实现在工作状态下实现透气的效果。
78.本技术的防水透气阀70组装于所述雾化杆a的通气孔内,用于在工作状态下产生气流通道,所述雾化弹b装入所述雾化杆a内后,所述雾化弹b底座20的底面向下挤压所述下压弹性件72后产生气流通路。而雾化弹b退出后,所述下压弹性件72在所述弹簧73的作用下向上移动至初始位置处,所述防水透气阀70封闭所述雾化杆a的通气孔实现防尘的效果。
79.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80.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