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自动涂油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5-31 13:40:5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工装夹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自动涂油设备。


背景技术:

2.汽车遮物帘以及汽车遮阳帘的主要结构相同,均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卷管以及卷绕在卷管上且能从壳体内拉出或缩进的帘布,为了方便遮物帘或者遮阳帘的使用,在制造的过程中需要对卷管进行涂油处理。
3.现在往往采用人工涂油的方式,但是进行人工涂油时,手工涂油无法保证涂油的精度与准确度,经常漏涂多涂进而造成涂抹不均的结果,因此需要一种自动涂油的工装设备。
4.例如一种申请号为201910393757.4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空调连杆自动涂油装置,包括导向支架、设置在导向支架上用于放置空调连杆的吸塑模具以及设置在导向支架上并且与吸塑模具位置相对应用于给空调连杆涂油的涂油机构,涂油机构与吸塑模具在导向支架上可实现x、y、z向相对移动。
5.综上所述,虽然现有的一些技术方案能够通过三轴的移动实现简单的自动涂油,但由于其只能够实现平面涂油,无法对卷管结构进行全覆盖式的涂油,因此具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自动涂油设备。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8.一种自动涂油设备,包括:
9.工作台;涂油组件,其包括第一手指气缸以及两个涂油块,两个所述涂油块均与所述第一手指气缸联动连接,所述涂油块具有涂油缺口,并且所述第一手指气缸可带动两个所述涂油块合拢从而使两个所述涂油缺口合拢形成供工件穿过的涂油孔。
10.较佳的,还包括第一电机、螺母座以及丝杆,所述工作台设置有支撑架,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支撑架连接,所述丝杆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螺母座可移动地与所述支撑架连接,所述第一电机通过所述丝杆驱动所述螺母座移动。
11.较佳的,还包括第一升降气缸,所述第一升降气缸与所述支撑架连接,所述第一手指气缸与所述第一升降气缸的活塞杆连接。
12.较佳的,还包括储油箱以及输油管,所述储油箱与所述工作台连接,所述涂油块设置有供油通道,所述供油通道与所述涂油缺口连通,所述储油箱通过所述输油管与所述供油通道连接。
13.较佳的,还包括定位支架以及顶紧气缸,所述定位支架与所述顶紧气缸联动连接,所述定位支架可移动地与所述工作台连接,所述顶紧气缸与所述工作台连接,所述定位支架与所述顶紧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并且所述顶紧气缸可带动所述定位支架顶紧工件。
14.较佳的,还包括转动座、传动单元以及第二电机,所述定位支架通过所述转动座顶紧工件,所述传动单元与所述第二电机联动连接,所述转动座与所述传动单元联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通过所述传动单元带动所述转动座转动从而使工件旋转。
15.较佳的,还包括上料支架、第二升降气缸、移动气缸以及夹持单元,所述移动气缸与所述工作台连接,所述第二升降气缸与所述移动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夹持单元与所述第二升降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移动气缸可控制所述夹持单元在所述定位支架以及所述上料支架之间移动。
16.较佳的,所述夹持单元包括第二手指气缸以及两个夹持块,两个所述夹持块与所述第二手指气缸联动连接,并且所述第二手指气缸可带动两个所述夹持块合拢。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8.1、特别设置了第一手指气缸以及两个涂油块,第一手指气缸可带动两个涂油块合拢并形成供工件穿过的涂油孔,这种结构能够通过涂油孔均匀地为工件涂油。
19.2、采用两个合拢的涂油块进行涂油,可以一次涂完工件的外壁,既保证了涂油的效率,又保证了均匀涂油,避免了局部油多局部油少的情况发生。
20.3、当涂油设备涂油时,第一电机驱动丝杆正转并带动螺母座移动从而使得第一手指气缸沿工件轴向移动,当涂油设备结束涂油后,第一电机驱动丝杆反转并带动螺母座移动从而使得第一手指气缸沿工件轴向反向移动,从而实现一次加工两次涂油。
21.4、供油通道形成有一个进油孔与多个出油孔,各个出油孔围绕涂油缺口均匀分布,储油箱的油通过输油管进入两个涂油块的进油孔,并从各个出油孔排出从而均匀涂抹在工件的外壁面上。
22.5、第一手指气缸沿着工件轴向移动时,第二电机通过传动单元带动转动座转动从而使工件旋转,因此能实现旋转式的涂油,这种加工出的工件涂油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涂油块与第一手指气缸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涂油设备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涂油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储油箱的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料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中,100、工作台;110、支撑架;210、第一手指气缸;220、涂油块;221、涂油缺口;222、供油通道;310、第一电机;320、丝杆;330、螺母座;400、第一升降气缸;500、储油箱;610、定位支架;620、顶紧气缸;630、转动座;640、传动单元;650、第二电机;710、上料支架;720、第二升降气缸;730、移动气缸;741、第二手指气缸;742、夹持块;800、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31.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2.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一”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4.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5.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36.如图1-图6所示,一种自动涂油设备,包括:工作台100以及涂油组件,其中,工作台100用于固定工件800;涂油组件包括第一手指气缸210以及两个涂油块220,两个所述涂油块220均与所述第一手指气缸210联动连接,所述涂油块220具有涂油缺口221,并且所述第一手指气缸210可带动两个所述涂油块220合拢从而使两个所述涂油缺口221合拢形成供工件800穿过的涂油孔,此处需要说明的是,这种自动涂油设备用于为卷管销子涂油,也可以为其他管状结构的工件800涂油。
37.具体的,涂油缺口221的形状为c形或者是u形,涂油设备工作时第一手指气缸210可带动两个涂油块220合拢从而使两个涂油缺口221合拢形成供工件800穿过的涂油孔,这两个涂油缺口221合拢所形成的涂油孔为o形孔。
38.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设置了第一手指气缸210以及两个涂油块220,第一手指气缸210可带动两个涂油块220合拢并形成供工件800穿过的涂油孔,这种结构能够通过涂油孔均匀地为工件800涂油。
39.此处还值得说明的是,一般的涂油设备直接采用涂刷对工件800进行涂油,而油刷只适用于平面结构,无法一次性刷完管状结构的工件800,并且多次涂刷也容易造成涂抹不匀的情况发生。
40.而本实施方式采用两个合拢的涂油块220进行涂油,可以一次涂完工件800的外壁,既保证了涂油的效率,又保证了均匀涂油,避免了局部油多局部油少的情况发生。
41.如图1、图2、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还包括第一电机310、丝杆320以及螺母座330,所述工作台100设置有支撑架110,所述第一电机310与所述支撑架110连接,所述丝杆320与所述第一电机310的输出轴连接,所述螺母座330可移动地与所述支撑架110连接,所述第一电机310通过所述丝杆320驱动所述螺母座330移动。
4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机310通过丝杆320驱动螺母座330沿水平方向上移动,具
体的来说,当涂油设备涂油时,第一电机310驱动丝杆320正转并带动螺母座330移动从而使得第一手指气缸210沿工件800轴向移动,当涂油设备结束涂油后,第一电机310驱动丝杆320反转并带动螺母座330移动从而使得第一手指气缸210沿工件800轴向反向移动,从而实现一次加工两次涂油。
43.如图1、图2、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还包括第一升降气缸400,所述第一升降气缸400与所述支撑架110连接,所述第一手指气缸210与所述第一升降气缸400的活塞杆连接。
44.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升降气缸400可以驱动第一手指气缸210升降,具体来说,第一手指气缸210位于工件800上方,当涂油设备开始工作时,第一升降气缸400的活塞杆驱动第一手指气缸210朝工件800移动,当涂油设备结束工作后,第一升降气缸400的活塞杆驱动第二手指气缸741远离工件800从而复位。
45.如图3、图5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还包括储油箱500以及输油管(图中未画出),所述储油箱500与所述工作台100连接,所述涂油块220设置有供油通道222,所述供油通道222与所述涂油缺口221连通,所述储油箱500通过所述输油管与所述供油通道222连接。
46.在本实施方式中,供油通道222形成有一个进油孔与多个出油孔,各个出油孔围绕涂油缺口221均匀分布,储油箱500的油通过输油管进入两个涂油块220的进油孔,并从各个出油孔排出从而均匀涂抹在工件800的外壁面上。
47.如图2、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还包括定位支架610以及顶紧气缸620,所述定位支架610与所述顶紧气缸620联动连接,所述定位支架610可移动地与所述工作台100连接,所述顶紧气缸620与所述工作台100连接,所述定位支架610与所述顶紧气缸620的活塞杆连接,并且所述顶紧气缸620可带动所述定位支架610顶紧工件800。
48.本实施方式中,定位支架610以及顶紧气缸62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定位支架610分别支撑工件800的两端,两个顶紧气缸620控制定位支架610顶紧工件800,还能够顶紧不同长度的工件800。
49.如图2、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还包括转动座630、传动单元640以及第二电机650,所述定位支架610通过所述转动座630顶紧工件800,所述传动单元640与所述第二电机650联动连接,所述转动座630与所述传动单元640联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650通过所述传动单元640带动所述转动座630转动从而使工件800旋转。
50.具体的,传动单元640可以设置为带轮以及皮带,或者可以设置为两个齿轮,传动单元640的具体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够实现传动效果即可。
51.一般的涂油设备直接采用涂刷对工件800进行涂油,无法进行旋转式的涂油,而这种卷管销子的工件恰好是管状结构,因此可以进行旋转式的涂油,使得涂油更加充分均匀。
5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手指气缸210沿着工件800轴向移动时,第二电机650通过传动单元640带动转动座630转动从而使工件800旋转,因此能实现旋转式的涂油,这种加工出的工件800涂油更加充分均匀。
53.如图3、图6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还包括上料支架710、第二升降气缸720、移动气缸730以及夹持单元,所述移动气缸730与所述工作台100连接,所述第二升降气缸720与所述移动气缸730的活塞杆连接,所述夹持单元用于夹持工件800,所述夹持单元与
所述第二升降气缸720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移动气缸730可控制所述夹持单元在所述定位支架610以及所述上料支架710之间移动。
54.在本实施方式中,工件800涂油结束前可在上料支架710放置好待涂油的工件800,在上一工件800涂油结束后,第二升降气缸720以及移动气缸730可驱动夹持单元将工件800抓取至定位支架610上,完成下一工件800的自动送料,从而实现循环操作的目的。
55.此处还值得说明的是,这种上料结构也能实现自动下料功能,第二升降气缸720以及移动气缸730可驱动夹持单元将位于定位支架610上的工件800抓取至上料支架710上。
56.此外,还可以在工作台100设置一方便存储寄放工件800的周转筐,第二升降气缸720以及移动气缸730可驱动夹持单元抓取位于定位支架610上的工件800并使其落入至周转筐内。
57.如图3、图6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夹持单元包括第二手指气缸741以及两个夹持块742,两个所述夹持块742与所述第二手指气缸741联动连接,并且所述第二手指气缸741可带动两个所述夹持块742合拢。
58.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手指气缸210不同的是,第二手指气缸741用于夹持工件800,第二手指气缸741可带动两个夹持块742合拢从而实现夹持的效果。该夹持单元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夹持单元分别位于工件800两端,设置两个夹持单元能够稳定的夹持工件800,防止工件800掉落。
59.从总的工作原理来说,这种自动涂油设备在旋转的卷管销子外壁上注油,第一电机310控制第一手指气缸210在行程内匀速移动涂油,该自动涂油设备开始注油时下降,注油结束在上升复位,同时,这种自动涂油设备具有备件自动上料结构,工件800涂油结束前可在上料支架710放置好待涂油的工件800,上一工件800涂油结束后,下一工件800能够自动送料,从而实现循环操作的目的。
60.这种自动涂油设备的油脂涂抹产品均匀,油量稳定可控,并且还可设置距离卷管销子两端部25mm不涂油而其余部分涂油,大大提高了涂油的工作效率。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