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漫流阻控面源污染的河道堤岸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5-31 12:45: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漫流阻控面源污染的河道堤岸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城市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使城市环境不断恶化。降雨过程中,雨水首先会吸收空气中的悬浮污染物;落到建筑上又会吸收一部分现代工业材料中的有害污染物;最后到地面时,又受到汽车尾气及路面垃圾的影响。因此,雨水最终汇集成径流时,已是携带有大量污染物的污染水体,直接排入城市内河将造成严重的面源污染。而超过半数的水污染起源于面源污染,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河流、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污染源。目前如何有效地控制城市小流域区域的面源污染,以消减河流污染负荷、减轻湖泊富营养化危害、改善河流湖泊水质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控制城市小流域区域的面源污染,以消减河流污染负荷、减轻湖泊富营养化危害、改善河流湖泊水质,而提供的一种漫流阻控面源污染的河道堤岸结构。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漫流阻控面源污染的河道堤岸结构,其包括设置在临水堤岸的堤岸墙体,所述堤岸墙体靠近河水的一侧设置有集水沟,所述集水沟沿堤岸墙体的走向布置,所述集水沟上设置有若干排水管,所述堤岸墙体包括防渗层、基质层和种植层,所述防渗层设置在堤岸土壤基层上,所述基质层铺设在所述防渗层上,所述种植层铺设在所述基质层上,所述种植层上种植有草本植物,所述防渗层的顶部高于所述集水沟的底部。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6.所述防渗层为黄土防渗层,所述黄土防渗层的渗透系数小于0.5cm/h。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8.所述基质层的厚度为10cm。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0.所述基质层包括从上到下依次铺设的棕壤土层、黄土层、细沙层和炉渣层。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2.所述种植层为腐殖土壤。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4.所述草本植物为黑麦草或高羊茅。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6.所述排水管内设置有过滤网。
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8.所述排水管包括上排水管和下排水管,所述上排水管位于河水的上方,所述下排水管延伸进入河水内,所述下排水管位于所述集水沟的一端设置有开关。
19.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原有堤岸坡度的基础上,自下而上设置防渗层、基质层和种植层,在河水端设置集水槽和出水管。黄土防渗层(渗透系数<0.5cm/h),防止污水下渗至地下水。采用棕壤土、黄土、细沙和炉渣作为混合基质层,使得该基质的出水效果最佳。种植层上种植多年生高羊茅,以根系发达的牧草吸收水体中的污染物。从而达到“土壤-植物-水”三项体系对面源污染容纳、缓冲、分解,是一个高效低能耗的“活”的过滤器。棕壤土、黄土、细沙和炉渣的混合基质层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显著,堤岸混合基质层对ss、nh3-n、tp去除率在60%以上,对cod的去除率达到30%左右,从而可以有效地控制城市小流域区域的面源污染,以消减河流污染负荷、减轻湖泊富营养化危害、改善河流湖泊水质。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1.图1为一种漫流阻控面源污染的河道堤岸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一种漫流阻控面源污染的河道堤岸结构中基质层的剖视图。
23.图3为一种漫流阻控面源污染的河道堤岸结构中排水管的安装示意图。
24.图例说明:
25.1、堤岸墙体;11、防渗层;12、基质层;121、棕壤土层;122、黄土层;123、细沙层;124、炉渣层;13、种植层;2、河水;3、集水沟;4、排水管;41、上排水管;42、下排水管;5、草本植物;6、开关;7、堤岸土壤基层。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7.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9.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
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漫流阻控面源污染的河道堤岸结构,包括设置在临水堤岸的堤岸墙体1,所述堤岸墙体1靠近河水2的一侧设置有集水沟3,所述集水沟3沿堤岸墙体1的走向布置,所述集水沟3上设置有若干排水管4,所述堤岸墙体1包括防渗层11、基质层12和种植层13,所述防渗层11设置在堤岸土壤基层7上,所述基质层12铺设在所述防渗层11上,所述种植层13铺设在所述基质层12上,所述种植层13上种植有草本植物5,所述防渗层11的顶部高于所述集水沟3的底部。
32.所述防渗层11为黄土防渗层,所述黄土防渗层的渗透系数小于0.5cm/h。可以防止污水下渗至地下水,避免污染地下水。
33.所述基质层12的厚度为10cm。所述基质层12包括从上到下依次铺设的棕壤土层121、黄土层122、细沙层123和炉渣层124。具体的,基质层由土层、黄土层、细沙层和炉渣层混合组成,可以提高出水效果,从而可以过滤污水中的杂质。
34.所述种植层13为腐殖土壤。便于植物生长,提高植物的成活率。
35.所述草本植物5为黑麦草或高羊茅。具体的草本植物高羊茅,其发达的根系可以吸收水体中的污染物。
36.所述排水管4内设置有过滤网。可以过滤杂物,避免管道堵塞。
37.所述排水管4包括上排水管41和下排水管42,所述上排水管41位于河水的上方,所述下排水管42延伸进入河水内,所述下排水管42位于所述集水沟3的一端设置有开关6。雨水经过基质层过滤后流入集水沟,在集水沟中的水的高度达到上排水管时,通过上排水管流入河道;在干旱时,可以通过下排水管,将河水引入集水沟,从而可以对堤岸上的植被进行灌溉。
38.工作原理:在原有堤岸坡度的基础上,自下而上设置防渗层、基质层和种植层,在河水端设置集水槽和出水管。黄土防渗层(渗透系数<0.5cm/h),防止污水下渗至地下水。采用棕壤土、黄土、细沙和炉渣作为混合基质层,使得该基质的出水效果最佳。种植层上种植多年生高羊茅,以根系发达的牧草吸收水体中的污染物。从而达到“土壤-植物-水”三项体系对面源污染容纳、缓冲、分解,是一个高效低能耗的“活”的过滤器。棕壤土、黄土、细沙和炉渣的混合基质层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显著,堤岸混合基质层对ss、nh3-n、tp去除率在60%以上,对cod的去除率达到30%左右,从而可以有效地控制城市小流域区域的面源污染,以消减河流污染负荷、减轻湖泊富营养化危害、改善河流湖泊水质。具体的,雨水经过基质层过滤后流入集水沟,在集水沟中的水的高度达到上排水管时,通过上排水管流入河道;在干旱时,可以通过下排水管,将河水引入集水沟,从而可以对堤岸上的植被进行灌溉。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
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