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按键装置和智能开关的制作方法

2022-05-31 12:32:2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的实施例总体上涉及一种智能开关,特别地涉及用于智能开关的按键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智能家居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开关越来越多地用于日常家居生活。智能开关通常包括印刷电路板、按钮和按键面板,通过按压按键面板驱动按钮进而向印刷电路板的控制器发出使能信号,进而实行相应的智能开关动作。
3.然而,传统的按键面板的按压敏感区域仅限制在按键面板的特定区域,例如按键面板的中心区域;特别地,当用户按压按键面板的敏感区域之外的区域是,例如按键面板的边角区域时,用户按压按键面板的按压动作无效或者按不下去,从而影响用户的体验。期望能对传统的智能开关的按键面板进行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按键装置和智能开关,旨在解决上述问题以及其他潜在的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
5.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按键装置。按键装置包括厚度方向和平面方向。按键装置可包括:第一按键面板,所述第一按键面板包括在所述平面方向延伸的第一按键区域以及从所述第一按键区域在所述平面方向上突出地延伸的第一枢接区域,所述第一枢接区域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一按键面板下凹;以及安装框,所述第一按键面板的所述第一枢接区域通过轴孔配合的方式可枢转地安装至所述安装框,以使得所述第一按键面板响应于所述第一按键面板的按压而相对于所述安装框枢转。
6.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按键装置,通过将第一按键区域和第一枢接区域彼此分离地设置,以使得第一枢接区域位于第一按键区域的整个按键区域之外,由此当用户按压第一按键区域时,整个按键区域的表面区域能够相对于第一枢接区域枢转。由此,消除了按键装置的按压死区,增强了按压敏感性。
7.在一些实施例中,按键装置还可包括第二按键面板,所述第二按键面板包括在所述平面方向延伸的第二按键区域以及从所述第二按键区域在所述平面方向上突出地延伸的第二枢接区域,所述第二枢接区域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二按键面板下凹;所述第二按键面板的所述第二枢接区域通过轴孔配合的方式可枢转地安装至所述安装框,其中所述第一枢接区域和所述第二枢接区域彼此交叉地布置,以使得所述第一按键区域层叠在第二枢接区域的上方,所述第二按键区域层叠在第一枢接区域的上方。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按键区域和所述第二枢接区域的层叠高度可与所述第二按键区域和所述第一枢接区域的层叠高度相同。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枢接区域和所述第二枢接区域中的每个可包括在相应枢接区域的下表面处突出的设置的一对突起,所述突起包括适于与轴配合以形成轴孔配合
的开口。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枢接区域可包括从与所述第一按键面板交会处延伸的开口,所述开口的宽度适于允许所述第二枢接区域从所述开口中穿过。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枢接区域除了所述开口区域之外可实质为实心区域。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枢接区域至少在与所述开口相邻的区域处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加强筋。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按键区域在与所述第一枢接区域相邻的部位处和在所述第一按键区域的外周部位中的至少一个部位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加强筋。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按键面板在与所述第二枢接区域相邻的部位处和在所述第二按键区域的外周部位中的至少一个部位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加强筋。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枢接区域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加强筋。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框针对所述第一按键区域和所述第二按键区域中的每个按键区域可包括成对的弹性指,所述弹性指从所述安装框所在的面朝向相应按键区域突出地设置,以能够响应于相应按键面板的按压而变形并且相应于所述相应按键面板的松开而复位相应按键面板。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指可包括通过去除所述安装框的材料而形成的悬臂梁。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悬臂梁的自由端可被配置为从所述安装框的外周区域朝向所述安装框的中心区域延伸。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成对的弹性指可被配置为分别邻近所述安装框的相应外周侧设置。
18.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开关。智能开关包括:至少一组所述按键装置;按钮,适于响应于所述按键区域的按压而被使能;以及印刷电路板,包括驱动器,所述驱动器响应于所述按钮的使能而动作。
附图说明
19.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公开的若干实施例。
20.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智能开关的立体示意图。
21.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智能开关的侧视图。
22.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一按键面板的立体示意图,其中(a)示出第一按键面板的仰视立体图,(b)示出第一按键面板的俯视立体图。
23.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一按键面板的侧视图。
24.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二按键面板的立体示意图,其中(a)示出第二按键面板的仰视立体图,(b)示出第二按键面板的俯视立体图。
25.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二按键面板的侧视图。
26.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安装框的俯视立体图。
27.在各个附图中,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公开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29.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形表示开放性包括,即“包括但不限于”。除非特别申明,术语“或”表示“和/或”。术语“基于”表示“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示例实施例”和“一个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示例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另外的实施例”。术语“上”、“下”、“前”、“后”等指示放置或者位置关系的词汇均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的原理,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30.如前所述,传统的智能开关的按压敏感区域仅限制在按键面板的特定区域;当用户按压按键面板敏感区域之外的区域时,例如按键面板的边角区域,按压动作无效或者按不下去。针对此,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按键装置能够将按键面板的按压敏感区域扩展到按键面板的整个按键区域,消除了按键死区、或者按压手感差的问题。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智能开关的结构。
31.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智能开关100的立体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智能开关的侧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智能开关100可包括多组按键装置12、22。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智能开关100包括四组按键装置。值得说明的是,这仅仅是示例性的,智能开关可以包括一组、两组、四组、六组或其他数目的按键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智能开关100还可包括按钮和印刷电路板。按钮可响应于按键装置的按压而发出使能信号。印刷电路板可包括驱动器,驱动器响应于按钮的使能而动作。在一些实施例中,按键装置还可包括指示装置40。指示装置40例如可形成为光导的形式,光导可适于传导来自印刷电路板上的发光装置的光,通过指示装置40,可提供开关状态的指示。值得说明的是,按钮仅仅是示例性的使能驱动件,可由按键装置按压而触发的其他适当装置均可应用。此外,指示装置40可也仅仅是示例性的,也可以实现为其他适当的形式。考虑到这些部件与本公开的发明构思无关,省略对其详细描述。
32.图3和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一按键面板1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图4所示,按键装置可包括厚度方向和平面方向,平面方向为按键面所在的方向。尽管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按键面为大致平面,值得说明的是这仅仅示例性的;按键面也可以包括其他形状的面,例如曲面、凹凸面或弧形面。厚度方向可为按键装置的部件的安装方向。
33.如图3-图4所示,按键装置包括第一按键面板10和安装框30。第一按键面板10包括在平面方向延伸的第一按键区域12以及从第一按键区域12在平面方向上突出地延伸的第一枢接区域14,第一枢接区域14在厚度方向上相对于第一按键面板10下凹。第一按键面板10的第一枢接区域14通过轴孔配合的方式可枢转地安装至安装框30。由此,第一按键面板10响应于第一按键面板10的按压而相对于安装框30枢转。
34.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按键装置,通过将第一按键区域12和第一枢接区域14彼此分离地设置,以使得第一枢接区域14位于第一按键区域12的整个按键区域之外,由此当用户按压第一按键区域12时,整个按键区域的表面区域能够相对于第一枢接区域14枢转。由此,
消除了传统按键装置所存在的按压死区,进而增强了按压敏感性。
35.在一些实施例中,按键装置可包括一个按键面板。例如,可通过一个按键面板与智能开关的其他功能设备进行配合来实施。在一些实施例中,按键装置可包括并排布置的两个或多个按键面板。
36.如图5-图6所示,按键装置还可包括第二按键面板20。与第一按键面板10类似,第二按键面板20可包括在平面方向延伸的第二按键区域22以及从第二按键区域22在平面方向上突出地延伸的第二枢接区域24,第二枢接区域24在厚度方向上相对于第二按键面板20下凹。第二按键面板20的第二枢接区域24通过轴孔配合的方式可枢转地安装至安装框30,其中第一枢接区域14和第二枢接区域24彼此交叉地布置,以使得第一按键区域12层叠在第二枢接区域24的上方,第二按键区域22层叠在第一枢接区域14的上方。由此,可以在智能开关中并排布置两个按键面板。
3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按键区域12和第二枢接区域24的层叠高度与第二按键区域22和第一枢接区域14的层叠高度相同。
38.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的(a)所示,第一枢接区域14可包括在相应枢接区域的下表面处突出的设置的一对突起15。突起15包括适于与轴配合以形成轴孔配合的开口19。类似地,如图5的(a)和(b)所示,第二枢接区域24可包括在相应枢接区域的下表面处突出的设置的一对突起25。突起25包括适于与轴配合以形成轴孔配合的开口29。值得说明的是,上述轴孔配合仅仅是示例性的实施方式,第一枢接区域14和第二枢接区域24可采用任何其他适当的枢转结构,只要实现按键区域12、22相对于相应的枢接区域14、24的枢转即可。
3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的(a)和(b)所示,第一枢接区域14包括从与第一按键面板10交会处延伸的开口16。开口16的宽度适于允许第二枢接区域24从开口16中穿过。由此,可允许第一按键面板10和第二按键面板20彼此配合地安装。
40.考虑到,第一枢接区域14相对于第一按键区域12下凹的结构并且第一按键面板10为实质片状的结构,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损坏第一按键面板10的整体刚性,特别地是会影响第一按键区域12向第一枢接区域14的扭矩传递性能。期望能够通过结构设计进一步改进第一按键区域12向第一枢接区域14的扭矩传递性能。
4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枢接区域14除了开口16区域之外实质为实心区域。即,第一枢接区域14除了开口16区域之外不设置开口和/或孔。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增强第一枢接区域14与第一按键区域12的整体结构的刚性。
4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枢接区域14至少在与开口16相邻的区域处包括一个或多个加强筋(未示出),例如可包围开口16设置。通过设置加强筋,可减轻因开口16的设置而所导致的刚性的下降。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的(a)所示,第一按键区域12在与第一枢接区域14相邻的部位处和在第一按键区域12的外周部位中的至少一个部位包括一个或多个加强筋18。通过设置加强筋18,可减轻因第一枢接区域14相对于第一按键区域12下凹而所导致的刚性的下降。
43.类似地,第二枢接区域24相对于第二按键区域22下凹的结构并且第二按键面板20为实质片状的结构,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损坏第二按键面板20的整体刚性,特别地是会影响第二按键区域22向第二枢接区域24的扭矩传递性能。期望能够通过结构设计进一步改进第二按键区域22向第二枢接区域24的扭矩传递性能。
4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按键面板20在与第二枢接区域24相邻的部位处包括一个或多个加强筋28。通过设置加强筋18,可减轻因第二枢接区域24相对于第二按键区域22下凹而所导致的刚性的下降。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按键区域22的外周部位可包括多个加强筋28。由此可以进一步增强第二按键区域22的刚性。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枢接区域24包括一个或多个加强筋。由此可以进一步增强第二枢接区域24的刚性。
45.在一些实施例中,智能开关还可包括弹性装置。弹性装置能够响应于相应按键面板的按压而变形并且相应于相应按键面板的松开而复位相应按键面板。
46.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安装框30针对第一按键区域12和第二按键区域22中的每个按键区域可包括成对的弹性指32a、32b。弹性指32从安装框所在的面朝向相应按键区域突出地设置,以能够响应于相应按键面板的按压而变形并且相应于相应按键面板的松开而复位相应按键面板。
4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弹性指32a、32b可包括通过去除安装框30的材料而形成的悬臂梁。由此,可以简单的方式形成弹性装置,减少部件的数目。
48.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考虑到枢接区域14、24相对于按键区域12、22下凹的结构并且按键面板10、20为实质片状的结构,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损坏第一按键面板10的整体刚性,特别地是会影响按键区域12、22向枢接区域14、24的扭矩传递性能。还期望能够通过优化弹性装置的结构设计来进一步改进按键区域12、22向枢接区域14、24的扭矩传递性能。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降低弹性装置所提供的刚性以提高按键区域12、22向枢接区域14、24的扭矩传递性能。
4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悬臂梁的自由端被配置为从安装框30的外周区域朝向安装框30的中心区域延伸。由此,可使得悬臂梁的刚性最低的地方尽可能得靠近安装框30的中心区域,进而提高按键区域12、22的外周区域的按压敏感性。
50.在一些实施例中,成对的弹性指32a、32b被配置为分别邻近安装框30的相应外周侧设置。由此,可使得悬臂梁的刚性最低的地方尽可能得靠近安装框30的中心区域,进而提高按键区域12、22的外周区域的按压敏感性。
51.此外,虽然采用特定次序描绘了各操作,但是这应当理解为要求这样操作以所示出的特定次序或以顺序次序执行,或者要求所有图示的操作应被执行以取得期望的结果。在一定环境下,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同样地,虽然在上面论述中包含了若干具体实现细节,但是这些不应当被解释为对本公开的范围的限制。在单独的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某些特征还可以组合地实现在单个实现中。相反地,在单个实现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各种特征也可以单独地或以任何合适的子组合的方式实现在多个实现中。
52.尽管已经采用特定于结构特征和/或方法逻辑动作的语言描述了本主题,但是应当理解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限定的主题未必局限于上面描述的特定特征或动作。相反,上面所描述的特定特征和动作仅仅是实现权利要求书的示例形式。
53.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