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薄膜生产的膜泡内冷及外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5-31 06:16:1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薄膜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薄膜生产的膜泡内冷及外冷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近年来塑料工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塑料薄膜制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对其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塑料制品需求种类也在不断更新,相应也就对薄膜制造机械的设计和制造提出了新的要求。
3.多层共挤薄膜机械主要由塑化挤出机、多层复合模头、冷却系统、牵引及卷绕机构、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近几年来,这些环节的技术创新设计促进了多层共挤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中,冷却的好坏对薄膜产量及产品质量影响很大。


技术实现要素:

4.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薄膜生产的膜泡内冷及外冷系统,能够使得膜泡的内外侧均匀冷却,且保证膜泡的直径均匀。
5.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薄膜生产的膜泡内冷及外冷系统,包括模具本体和沿膜泡的长度方向穿设在模具本体上的风管,所述风管设置在膜泡的内圈,且所述风管的进风端位于膜泡的内圈,所述风管的出风端位于膜泡的外侧,所述模具本体上对应于膜泡的内侧设置有内冷组件,所述内冷组件朝向膜泡的内圈风冷散热,所述模具本体上位于膜泡的外侧设置有外冷组件,所述外冷组件朝向于膜泡的外侧面风冷散热。
7.进一步的,所述模具本体沿膜泡长度方向贯通开设有安装通道,所述风管间距穿设在安装通道内,所述风管与安装通道之间构成内冷进气通道,所述内冷组件对应于内冷进气通道的出风口设置。
8.进一步的,所述内冷组件包括位于内冷进气通道的出气端的内冷导流顶板,所述内冷导流顶板套设在风管的外侧,且所述内冷导流顶板间距于模具本体的上表面设置,所述内冷导流顶板与模具上表面构成环状的内冷出风口;所述内冷进气通道的出气端的气流通过内冷出风口向周向扩散。
9.进一步的,所述内冷导流顶板与内冷进气通道的出风口之间沿风管长度方向间距设置有若干组内冷导流中间板,若干所述内冷导流中间板之间、内冷导流中间板与内冷导流顶板之间均构成导流气腔,所述内冷导流中间板的板体上贯通开设有若干连通相邻导流气腔的中间导流孔。
10.进一步的,所述外冷组件包括套设在膜泡外圈的外冷导流环,所述外冷导流环为包含内空腔的壳体结构,所述外冷导流环对应于膜泡的一侧开设有外冷出风口。
11.进一步的,所述外冷导流环的内圈中同轴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上沿轴向可调节设置有外冷调节环,所述外冷出风口通过所述外冷调节环调节风口的大小。
12.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内冷组件和外冷组件对膜泡的内外两侧进行均匀的降
温冷却,保证膜泡直径均匀,通过内冷组件和风管的气流循环,能够排出膜泡内腔中的热量。
附图说明
13.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14.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16.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薄膜生产的膜泡内冷及外冷系统,包括模具本体1和沿膜泡10的长度方向穿设在模具本体1上的风管4,所述风管4的上、下两端分别为进风端个出风端,所述风管4设置在膜泡的内圈,且所述风管4的进风端位于膜泡的内圈,所述风管4的出风端位于膜泡的外侧,通过风管4用于排出膜泡内侧的热量。所述模具本体1上对应于膜泡10的内侧设置有内冷组件2,所述内冷组件2朝向膜泡10的内圈均匀风冷散热,所述模具本体1上位于膜泡10的外侧设置有外冷组件3,所述外冷组件3朝向于膜泡的外侧面均匀风冷散热。通过内冷组件和外冷组件对膜泡的内外两侧进行均匀的降温冷却,保证膜泡直径均匀,通过内冷组件和风管的气流循环,能够排出膜泡内腔中的热量。
17.所述模具本体1沿膜泡长度方向贯通开设有安装通道5,所述风管4间距穿设在安装通道5内,所述风管4与安装通道5之间构成内冷进气通道6,所述内冷进气通道6的底端为进气端,用于连通风机设备进气,所述内冷进气通道6的顶端为出气端,用于向膜泡的内侧供风,所述内冷组件2对应于内冷进气通道6的出风口设置。
18.所述内冷组件2包括位于内冷进气通道6的出气端的内冷导流顶板20,所述内冷导流顶板20间距于内冷进气通道6设置,用于形成出气通道,所述内冷导流顶板20套设在风管4的外侧,且所述内冷导流顶板20间距于模具本体1的上表面设置,所述内冷导流顶板20与模具上表面构成环状的内冷出风口21;所述内冷进气通道的出气端的气流通过内冷出风口21向周向扩散,从而对膜泡10的内圈进行风冷散热,进入膜泡10内侧的气流与膜泡发生热交换后从风管4的顶端进入风管4,然后从风管的出风端排出至外界,使得膜泡内部能够完成气流交换。
19.所述内冷导流顶板20与内冷进气通道6的出风口之间沿风管长度方向间距设置有若干组内冷导流中间板23,若干所述内冷导流中间板之间、内冷导流中间板与内冷导流顶板之间均构成导流气腔,所述内冷导流中间板23的板体上贯通开设有若干连通相邻导流气腔的中间导流孔22。通过拖杆内冷导流顶板23能够增加内冷出风口21在轴向上的数量和排布位置,以便于更均匀的对膜泡进行风冷散热。
20.所述外冷组件3包括套设在膜泡外圈的外冷导流环31,所述外冷导流环31为包含内空腔的壳体结构,所述外冷导流环31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进风口,所述外冷导流环31对应于膜泡的一侧开设有呈环状的外冷出风口32,用于对膜泡10的外圈进行风冷散热。
21.所述外冷导流环31的内圈中同轴设置有固定环34,所述固定环34包含内螺纹,所述固定环34上沿轴向可调节设置有外冷调节环33,所述外冷调节环33设置在固定环的内侧,所述外冷调节环33与固定环34螺纹调节,所述外冷出风口32通过所述外冷调节环33调
节风口的大小,通过微调能够使得膜泡的内、外侧保证风冷均匀,保证膜泡直径稳定。
2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薄膜生产的膜泡内冷及外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本体(1)和沿膜泡(10)的长度方向穿设在模具本体(1)上的风管(4),所述风管(4)设置在膜泡的内圈,且所述风管(4)的进风端位于膜泡的内圈,所述风管(4)的出风端位于膜泡的外侧,所述模具本体(1)上对应于膜泡(10)的内侧设置有内冷组件(2),所述内冷组件(2)朝向膜泡(10)的内圈风冷散热,所述模具本体(1)上位于膜泡(10)的外侧设置有外冷组件(3),所述外冷组件(3)朝向于膜泡的外侧面风冷散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膜生产的膜泡内冷及外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1)沿膜泡长度方向贯通开设有安装通道(5),所述风管(4)间距穿设在安装通道(5)内,所述风管(4)与安装通道(5)之间构成内冷进气通道(6),所述内冷组件(2)对应于内冷进气通道(6)的出风口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薄膜生产的膜泡内冷及外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冷组件(2)包括位于内冷进气通道(6)的出气端的内冷导流顶板(20),所述内冷导流顶板(20)套设在风管(4)的外侧,且所述内冷导流顶板(20)间距于模具本体(1)的上表面设置,所述内冷导流顶板(20)与模具上表面构成环状的内冷出风口(21);所述内冷进气通道的出气端的气流通过内冷出风口(21)向周向扩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薄膜生产的膜泡内冷及外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冷导流顶板(20)与内冷进气通道(6)的出风口之间沿风管长度方向间距设置有若干组内冷导流中间板(23),若干所述内冷导流中间板之间、内冷导流中间板与内冷导流顶板之间均构成导流气腔,所述内冷导流中间板(23)的板体上贯通开设有若干连通相邻导流气腔的中间导流孔(2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膜生产的膜泡内冷及外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冷组件(3)包括套设在膜泡外圈的外冷导流环(31),所述外冷导流环(31)为包含内空腔的壳体结构,所述外冷导流环(31)对应于膜泡的一侧开设有外冷出风口(32)。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薄膜生产的膜泡内冷及外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冷导流环(31)的内圈中同轴设置有固定环(34),所述固定环(34)上沿轴向可调节设置有外冷调节环(33),所述外冷出风口(32)通过所述外冷调节环(33)调节风口的大小。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薄膜生产的膜泡内冷及外冷系统,包括模具本体和沿膜泡的长度方向穿设在模具本体上的风管,所述风管设置在膜泡的内圈,且所述风管的进风端位于膜泡的内圈,所述风管的出风端位于膜泡的外侧,所述模具本体上对应于膜泡的内侧设置有内冷组件,所述内冷组件朝向膜泡的内圈风冷散热,所述模具本体上位于膜泡的外侧设置有外冷组件,所述外冷组件朝向于膜泡的外侧面风冷散热。通过内冷组件和外冷组件对膜泡的内外两侧进行均匀的降温冷却,保证膜泡直径均匀,通过内冷组件和风管的气流循环,能够排出膜泡内腔中的热量。能够排出膜泡内腔中的热量。能够排出膜泡内腔中的热量。


技术研发人员:唐建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倍加德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17
技术公布日:2022/5/30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