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蜂窝活性炭活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26 14:10:3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活性炭活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蜂窝活性炭活化装置。


背景技术:

2.蜂窝活性炭采用优质煤质活性炭为原材料,经蜂模具压制,高温活化烧制而成的具有蜂窝状结构的活性炭,蜂窝活性炭具有比表面积大,通孔阻力小,微孔发达,高吸附容量,使用寿命长等特点,蜂窝活性炭在干燥硬化以后需要进活化处理,需要使用到活化装置。
3.目前现有的蜂窝活性炭活化装置存在以下问题:
4.1、市面上蜂窝活性炭活化装置大多数不便于蜂窝活性炭全面的活化,使得蜂窝活性炭的活化效率较低且活化效果不好。
5.2、市面上蜂窝活性炭活化装置大多数不便于蒸汽均匀的喷向蜂窝活性炭,造成蜂窝活性炭的活性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6.(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7.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蜂窝活性炭活化装置,解决了蜂窝活性炭全面的活化,不便于蒸汽均匀的喷向蜂窝活性炭的问题。
8.(二)技术方案
9.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10.一种蜂窝活性炭活化装置,包括活化炉主体,所述活化炉主体的前侧转动连接有炉门,且活化炉主体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连接有蒸汽室,所述蒸汽室的上表面连通并固定有第一输气管,所述第一输气管延伸至活化炉主体内,所述蒸汽室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抽气泵,所述活化炉主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支座,位于后侧的支座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连接轴,所述活化炉主体转动套设在连接轴的外侧,所述连接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对角分布的竖杆,相邻两个所述的竖杆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五个等间距分布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卡接有放置板。
11.进一步地,所述转盘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下端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活化炉主体的底部内壁开设有滚轮槽,滚轮槽与滚轮相接触。
12.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的第一输气管相互靠近的一端连通并固定连接有第二输气管,所述第二输气管的外侧连通并固定连接有多组支管,所述支管上开设有多组出气孔。
13.进一步地,所述抽气泵的进气口连通并固定连接有第一抽气管,第一抽气管延伸至活化炉主体内,所述抽气泵的出气口连通并固定连接有第二抽气管,第二抽气管与蒸汽室连通并固定。
14.进一步地,所述蒸汽室的一侧连通并固定连接有进气管,所述放置板的前侧固定
连接有把手。
15.(三)有益效果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蜂窝活性炭活化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电机、连接轴、转盘、竖杆、安装座和放置板相配合,使得在活化炉主体内的蜂窝活性炭在活化的过程中处于旋转转态,解决了蜂窝活性炭全面的活化的问题。
18.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第一输气管、第二输气管和支管相配合,蒸汽室通过第一输气管和第二输气管将蒸汽输送到支管内,通过支管上的出气孔进行均匀的喷向蜂窝活性炭,解决了不便于蒸汽均匀的喷向蜂窝活性炭的问题。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输气管、第二输气管和支管连接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活化炉主体;2、炉门;3、蒸汽室;4、第一输气管;5、抽气泵;6、支座;7、电机;8、连接轴;9、转盘;10、竖杆;11、安装座;12、放置板;13、支撑杆;14、第二输气管;15、支管。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实施例
26.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蜂窝活性炭活化装置,包括活化炉主体1,活化炉主体1的前侧转动连接有炉门2,且活化炉主体1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连接有蒸汽室3,蒸汽室3的上表面连通并固定有第一输气管4,第一输气管4延伸至活化炉主体1内,蒸汽室3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抽气泵5,活化炉主体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支座6,位于后侧的支座6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电机7,电机7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连接轴8,活化炉主体1转动套设在连接轴8的外侧,连接轴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转盘9,转盘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对角分布的竖杆10,相邻两个的竖杆10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五个等间距分布的安装座11,安装座11卡接有放置板12,在使用时,打开炉门2,将放置板12通过把手拉出,放置板12上开设有通孔,便于蜂窝活性炭的活化,将干燥硬化后蜂窝活性炭放置在放置板12上,将放置板12与安装座11卡接,关闭柜门,启动电机7和抽气泵5,电机7通过连接轴8带动转盘9转动,转盘9通过竖杆10和安装座11带动放置板12上待干燥的蜂窝活性炭转动,蒸汽室3通过第一输气管4将蒸汽输送到活化炉主体1,蜂窝活性炭在旋转中更加全面活化。
27.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转盘9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支撑杆13,支撑杆13的下端转动连接有滚轮,活化炉主体1的底部内壁开设有滚轮槽,滚轮槽与滚轮相接触,在使用时,滚轮槽的设置使得滚轮的运动受到约束,支撑杆13和滚轮的配合使得转盘9在转动时给转盘9提供支撑力,防止转盘9受力变形。
28.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的第一输气管4相互靠近的一端连通并固定连接有第二输气管14,第二输气管14的外侧连通并固定连接有多组支管15,支管15上开设有多组出气孔,在使用时,蒸汽通过第一输气管4和第二输气管14输送到支管15内,通过出气孔更加均匀的且全面的喷出,使得活性的效果更好。
29.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抽气泵5的进气口连通并固定连接有第一抽气管,第一抽气管延伸至活化炉主体1内,抽气泵5的出气口连通并固定连接有第二抽气管,第二抽气管与蒸汽室3连通并固定,在使用时,抽气泵5通过第一抽气管和第二抽气管将活化炉主体1内的蒸汽输送到蒸汽室3内,实现蒸汽的循环。
30.如图1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蒸汽室3的一侧连通并固定连接有进气管,放置板12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把手,在使用时,进气管的设置便于蒸汽输送到蒸汽室3内,把手的设置便于移动放置板12。
3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蜂窝活性炭活化装置,包括活化炉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化炉主体(1)的前侧转动连接有炉门(2),且活化炉主体(1)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连接有蒸汽室(3),所述蒸汽室(3)的上表面连通并固定有第一输气管(4),所述第一输气管(4)延伸至活化炉主体(1)内,所述蒸汽室(3)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抽气泵(5),所述活化炉主体(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支座(6),位于后侧的支座(6)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电机(7),所述电机(7)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连接轴(8),所述活化炉主体(1)转动套设在连接轴(8)的外侧,所述连接轴(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转盘(9),所述转盘(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对角分布的竖杆(10),相邻两个所述的竖杆(10)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五个等间距分布的安装座(11),所述安装座(11)卡接有放置板(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蜂窝活性炭活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9)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支撑杆(13),所述支撑杆(13)的下端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活化炉主体(1)的底部内壁开设有滚轮槽,滚轮槽与滚轮相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蜂窝活性炭活化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的第一输气管(4)相互靠近的一端连通并固定连接有第二输气管(14),所述第二输气管(14)的外侧连通并固定连接有多组支管(15),所述支管(15)上开设有多组出气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蜂窝活性炭活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泵(5)的进气口连通并固定连接有第一抽气管,第一抽气管延伸至活化炉主体(1)内,所述抽气泵(5)的出气口连通并固定连接有第二抽气管,第二抽气管与蒸汽室(3)连通并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蜂窝活性炭活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室(3)的一侧连通并固定连接有进气管,所述放置板(12)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把手。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活性炭活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蜂窝活性炭活化装置,包括活化炉主体,所述活化炉主体的前侧转动连接有炉门,且活化炉主体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连接有蒸汽室,所述蒸汽室的上表面连通并固定有第一输气管,所述第一输气管延伸至活化炉主体内,所述蒸汽室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抽气泵,所述活化炉主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支座,位于后侧的支座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连接轴。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电机、连接轴、转盘、竖杆、安装座和放置板相配合,使得在活化炉主体内的蜂窝活性炭在活化的过程中处于旋转转态,解决了蜂窝活性炭全面的活化的问题。活化的问题。活化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陶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昊朗活性炭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6
技术公布日:2022/5/25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