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旋流器入料介质润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26 09:26:1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洗煤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流器入料介质润湿装置。


背景技术:

2.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是洗煤厂的重要的洗选工艺设备,对入洗原煤润湿主要是为了使原煤达到足够松散,避免出现结团。目前旋流器入料介质润湿是对进入旋流器的原煤进行预润湿的重要环节,该工艺是在旋流器的入料椎体侧面连接一根ф108的管道,管道另一端接在介质泵主管路上,介质通过介质泵主管路分流出来对原煤进行润湿。
3.但是这种方式介质泵运行波动大,尤其是在原煤煤质有变化时,引起介质泵压力减小,导致旋流器进行原煤分选的压力降低,无法达到分选工艺要求,中损较大,产品质量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旋流器入料介质润湿装置,确保介质泵的稳定性,降低中损,保证产品质量。
5.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旋流器入料介质润湿装置,包括介质池、第一介质泵和第一介质管,所述介质池和旋流器入口之间通过第一介质管连接,第一介质管上安装第一介质泵,它还包括第二介质泵和第二介质管,所述第二介质管连接旋流器润湿入口与介质池,第二介质泵安装在第二介质管上。
6.优选地,所述旋流器润湿入口处设有混料桶,所述混料桶内设有入料槽,入料槽底端位于混料桶底部,且入料槽上开设若干小孔,所述入料槽与混料桶之间设有介质槽,所述第二介质管连接介质槽顶端。
7.优选地,所述混料桶底端设有进料泵,入料槽底端与进料泵相距150-200mm。
8.优选地,所述第一介质泵压力为0.3-0.4mpa。
9.优选地,所述第一介质管管径为250mm,第二介质管管径为120mm。
10.优选地,旋流器出口通过循环管连接介质池。
11.相较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第一介质泵和第二介质管,保证向原煤提供介质实现预润湿的同时,分担第一介质泵压力,保证第一介质泵稳定运行,同时取消原来介质泵主管路上的支管,确保第一介质泵的压力以及旋流器分选压力不受影响,中损从31.14%降到了15.8%,降低了15.34%;
12.通过在旋流器润湿入口设置混料桶,混料桶中设置入料槽,并在入料槽与混料桶之间设置介质槽,介质通过入料槽上的小孔先浸湿原煤,且入料槽底端与介质槽连通,有利于提高润湿效果,避免原煤结团。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混料桶结构示意图;
15.图中标注:1、介质池,2、第一介质泵,3、第一介质管,4、第二介质泵,5、第二介质管,6、混料桶,61、入料槽,62、介质槽,7、旋流器,8、循环管。
具体实施方式
16.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
17.实施例1
18.如图1-2所示,一种旋流器入料介质润湿装置,包括介质池1、第一介质泵2、第一介质管3、第二介质泵4、第二介质管5和混料桶6;所述介质池1和旋流器7入口之间通过第一介质管3连接,第一介质管3上安装第一介质泵2,所述第一介质泵2的压力为0.3-0.4mpa,第一介质管3管径为250mm;有利于保持第一介质泵2的压力和旋流器7分选压力,保证分选质量。
19.所述第二介质管5连接旋流器7润湿入口与介质池1,第二介质泵3安装在第二介质管5上,向原煤提供介质实现预润湿的同时,分担第一介质泵2压力,保证第一介质泵2稳定运行;其中,第二介质管5管径为120mm,作为原煤润湿介质运输管道,第二介质管5向原煤提供了充足的介质润湿,又将旋流器7中的介质维持在适宜量,避免影响介质循环使用。
20.所述混料桶6呈锥形,设置在旋流器7润湿入口处,混料桶6中间纵向设有入料槽61,入料槽61顶端连接原煤入洗皮带,底端位于混料桶6底部,且入料槽61上开设若干小孔,用于介质流通;所述入料槽61与混料桶6之间设有介质槽62,介质槽62将入料槽61包围在中间,增大润湿面积,所述第二介质管5连接介质槽62顶端,通过介质槽62将介质输入混料桶6。介质通过入料槽61上的小孔先浸湿原煤,且入料槽61底端与介质槽62连通,有利于提高润湿效果,避免原煤结团。
21.优选地,所述混料桶6底端设有进料泵,入料槽61底端与进料泵相距150-200mm,该距离使得原煤具有较好固液比,有利于顺畅进料。
22.优选地,旋流器7出口通过循环管8连接介质池,形成循环使用的旋流器介质润湿系统,节约成本。
23.本装置投入使用以来,中损从31.14%降到了15.8%,稳定了产品质量,提高了用户的满意度,因产品质量引为用户投诉为0,现场实用效果显著。
24.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和原则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旋流器入料介质润湿装置,包括介质池(1)、第一介质泵(2)和第一介质管(3),所述介质池(1)和旋流器(7)入口之间通过第一介质管(3)连接,第一介质管(3)上安装第一介质泵(2),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第二介质泵(4)和第二介质管(5),所述第二介质管(5)连接旋流器(7)润湿入口与介质池,第二介质泵(4)安装在第二介质管(5)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流器入料介质润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器(7)润湿入口处设有混料桶(6),所述混料桶(6)内设有入料槽(61),入料槽(61)底端位于混料桶(6)底部,且入料槽(61)上开设若干小孔,所述入料槽(61)与混料桶(6)之间设有介质槽(62),所述第二介质管(5)连接介质槽(62)顶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旋流器入料介质润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桶(6)底端设有进料泵,入料槽(61)底端与进料泵相距150-20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流器入料介质润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泵(2)压力为0.3-0.4mpa。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流器入料介质润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管(3)管径为250mm,第二介质管(5)管径为120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流器入料介质润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旋流器(7)出口通过循环管(8)连接介质池。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流器入料介质润湿装置,包括介质池、第一介质泵、第二介质泵、第一介质管、第二介质管和混料桶;所述介质池和旋流器入口之间通过第一介质管连接,第一介质管上安装第一介质泵,所述第二介质管连接旋流器润湿入口与介质池,第二介质泵安装在第二介质管上,所述混料桶设置在旋流器润湿入口处,混料桶中间设有入料槽,入料槽顶端连接原煤入洗皮带,底端位于混料桶底部,且入料槽上开设若干小孔,所述入料槽与混料桶之间设有介质槽,所述第二介质管连接介质槽顶端。本装置投入使用以来,中损从31.14%降到了15.8%,稳定了产品质量,提高了用户的满意度,因产品质量引为用户投诉为0,现场实用效果显著。现场实用效果显著。现场实用效果显著。


技术研发人员:李彩娟 李吉 杨鹏 何忠伟 王新亮 代小明 杜佩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29
技术公布日:2022/5/25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