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氢能源氢气瓶的制作方法

2022-05-26 02:43: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氢能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氢能源氢气瓶。


背景技术:

2.氢能是一种二次能源,它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利用其它能源制取的,而不像煤、石油、天然气可以直接开采,它几乎完全依靠化石燃料制取得到,如果能回收利用工程废氢,每年大约可以回收到大约1亿立方米,这个数字相当可观,当今世界开发新能源迫在眉睫,原因是所用的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石油气均属不可再生资源,地球上存量有限,而人类生存又时刻离不开能源,所以必须寻找新的能源,随着化石燃料耗量的日益增加,其储量日益减少,终有一天这些资源、能源将要枯竭,这就迫切需要寻找一种不依赖化石燃料的储量丰富的新的含能体能源,氢正是这样一种在常规能源危机的出现和开发新的二次能源的同时,人们期待的新的二次能源。
3.根据专利申请号cn202021991287.6公开的一种氢能源氢气瓶运输固定装置还存在部分缺陷,当把氢气装入氢气瓶内时,不具备缓冲功能,气体直接充入,可能会因为压力较大,导致氢气瓶发生变形,从而降低了氢气瓶的使用寿命,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氢能源氢气瓶。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氢能源氢气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一种氢能源氢气瓶运输固定装置还存在部分缺陷,当把氢气装入氢气瓶内时,不具备缓冲功能,气体直接充入,可能会因为压力较大,导致氢气瓶发生变形,从而降低了氢气瓶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氢能源氢气瓶,包括瓶体和缓冲板,所述瓶体的内部设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的一侧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嵌设在瓶体的内壁,所述缓冲板和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缓冲板的一侧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和缓冲板固定连接,所述瓶体的顶部设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和瓶体密封连接,所述出气管的顶部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侧设有充气管,所述充气管的一侧设有压力表,所述压力表和充气管固定连接。
7.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8.在对氢气瓶内冲入氢气时,将氢气从充气管冲入,氢气通过出气管进入瓶体的内部,当瓶体内部的氢气量达到固定值时,便会对缓冲板进行挤压,从而使缓冲板在滑槽内滑动,同时使弹簧进行压缩,随着压力的增加,缓冲板便面的压力也在增加,压力表可现实缓冲板表面是压力,当压力表内的数值达到预定值时,说明瓶体已经充满,使用简单便捷,避免了氢气的浪费,解决了一种氢能源氢气瓶运输固定装置还存在部分缺陷,当把氢气装入氢气瓶内时,不具备缓冲功能,气体直接充入,可能会因为压力较大,导致氢气瓶发生变形,从而降低了氢气瓶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9.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和充气管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出气管的表面套设有加强管。
10.通过设有的固定环,提高了充气管和连接管之间的密封性,从而保证在输入氢气时,不会发生泄漏,使用更加安全,通过设有的加强管,提高了出气管的稳定性,避免其在强大了的压力下发生变形,提高了该氢气瓶的使用寿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稳定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11.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出气管的顶部设有阀门,所述阀门和出气管转动连接,所述阀门的表面套设有橡胶垫。
12.通过设有的阀门,为氢气的出入提供了便捷,由于阀门的表面设有橡胶垫,从而在使用时更加舒适,不会对手造成伤害,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使用时舒适性不足的技术问题。
13.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出气管的中部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和出气管固定连接。
14.通过设有的连接块,提高了连接管和出气管之间的稳定性,避免在充气时,出现泄漏的情况,使用更加安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安全性不足的技术问题。
15.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瓶体的一侧设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和瓶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件的内部设有吊环。
16.通过设有的固定件,实现了吊环的固定,通过设有的吊环,为该设备的运输提供了便利,只需将绳索穿过吊环,便可将其抬起进行运输,操作简单便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运输时较为麻烦的技术问题。
17.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瓶体的顶部设有防护架,所述防护架和瓶体通过焊接固定。
18.通过设有的防护架,实现了阀门的保护功能,避免瓶体发生倾倒,导致阀门损坏,影响氢气瓶的正常使用,提高了该氢气瓶使用时的安全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安全性不足的技术问题。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0.1、在对氢气瓶内冲入氢气时,将氢气从充气管冲入,氢气通过出气管进入瓶体的内部,当瓶体内部的氢气量达到固定值时,便会对缓冲板进行挤压,从而使缓冲板在滑槽内滑动,同时使弹簧进行压缩,随着压力的增加,缓冲板便面的压力也在增加,压力表可现实缓冲板表面是压力,当压力表内的数值达到预定值时,说明瓶体已经充满,使用简单便捷,避免了氢气的浪费;
21.2、通过设有的固定环,提高了充气管和连接管之间的密封性,从而保证在输入氢气时,不会发生泄漏,使用更加安全,通过设有的加强管,提高了出气管的稳定性,避免其在强大了的压力下发生变形,提高了该氢气瓶的使用寿命;
22.3、通过设有的阀门,为氢气的出入提供了便捷,由于阀门的表面设有橡胶垫,从而在使用时更加舒适,不会对手造成伤害;
23.4、通过设有的连接块,提高了连接管和出气管之间的稳定性,避免在充气时,出现泄漏的情况,使用更加安全;
24.5、通过设有的固定件,实现了吊环的固定,通过设有的吊环,为该设备的运输提供了便利,只需将绳索穿过吊环,便可将其抬起进行运输,操作简单便捷;
25.6、通过设有的防护架,实现了阀门的保护功能,避免瓶体发生倾倒,导致阀门损坏,影响氢气瓶的正常使用,提高了该氢气瓶使用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出气管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30.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
32.1、瓶体;2、缓冲板;3、滑槽;4、弹簧;5、出气管;6、充气管;7、压力表;8、连接管;9、固定环;10、加强管;11、阀门;12、连接块;13、固定件;14、吊环;15、防护架。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34.实施例:1
35.如图1-图5所示,一种氢能源氢气瓶,包括瓶体1和缓冲板2,瓶体1的内部设有缓冲板2,缓冲板2的一侧设有滑槽3,滑槽3嵌设在瓶体1的内壁,缓冲板2和滑槽3滑动连接,缓冲板2的一侧设有弹簧4,弹簧4和缓冲板2固定连接,瓶体1的顶部设有出气管5,出气管5和瓶体1密封连接,出气管5的顶部设有连接管8,连接管8的一侧设有充气管6,充气管6的一侧设有压力表7,压力表7和充气管6固定连接。
36.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37.在对氢气瓶内冲入氢气时,将氢气从充气管6冲入,氢气通过出气管5进入瓶体1的内部,当瓶体1内部的氢气量达到固定值时,便会对缓冲板2进行挤压,从而使缓冲板2在滑槽3内滑动,同时使弹簧4进行压缩,随着压力的增加,缓冲板2表面的压力也在增加,从而对进入的气体起到缓冲的作用,当压力表7内的数值达到预定值时,说明瓶体1已经充满,使用简单便捷,避免了氢气的浪费,解决了一种氢能源氢气瓶运输固定装置还存在部分缺陷,当把氢气装入氢气瓶内时,不具备缓冲功能,气体直接充入,可能会因为压力较大,导致氢气瓶发生变形,从而降低了氢气瓶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38.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连接管8的一端设有固定环9,固定环9和充气管6通过螺纹连接,出气管5的表面套设有加强管10。
39.通过设有的固定环9,提高了充气管6和连接管8之间的密封性,从而保证在输入氢气时,不会发生泄漏,使用更加安全,通过设有的加强管10,提高了出气管5的稳定性,避免其在强大了的压力下发生变形,提高了该氢气瓶的使用寿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稳定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40.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出气管5的顶部设有阀门11,阀门11和出气管5转动连接,阀门11的表面套设有橡胶垫。
41.通过设有的阀门11,为氢气的出入提供了便捷,由于阀门11的表面设有橡胶垫,从而在使用时更加舒适,不会对手造成伤害,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使用时舒适性不足的技术问
题。
42.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出气管5的中部设有连接块12,连接块12和出气管5固定连接。
43.通过设有的连接块12,提高了连接管8和出气管5之间的稳定性,避免在充气时,出现泄漏的情况,使用更加安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安全性不足的技术问题。
44.实施例:2
45.如图2所示,瓶体1的一侧设有固定件13,固定件13和瓶体1固定连接,固定件13的内部设有吊环14。
46.通过设有的固定件13,实现了吊环14的固定,通过设有的吊环14,为该设备的运输提供了便利,只需将绳索穿过吊环14,便可将其抬起进行运输,操作简单便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运输时较为麻烦的技术问题。
47.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瓶体1的顶部设有防护架15,防护架15和瓶体1通过焊接固定。
48.通过设有的防护架15,实现了阀门11的保护功能,避免瓶体1发生倾倒,导致阀门11损坏,影响氢气瓶的正常使用,提高了该氢气瓶使用时的安全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安全性不足的技术问题。
4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