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调心滚子轴承用磨削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21 12:27: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轴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调心滚子轴承用磨削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对调心滚子轴承进行加工的过程中,经常需要使用到磨削装置对其端面进行磨削处理,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磨削装置在使用之前往往需要对调心滚子轴承的位置进行固定之后才能进行磨削,较为麻烦,使得对每个调心滚子轴承进行磨削工作时都需要经过固定、磨削和解除固定的过程,会浪费较长的时间,使得加工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调心滚子轴承用磨削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磨削装置在使用之前往往需要对调心滚子轴承的位置进行固定之后才能进行磨削,较为麻烦,使得对每个调心滚子轴承进行磨削工作时都需要经过固定、磨削和解除固定的过程,会浪费较长的时间,使得加工效率较低的问题。
5.(二)技术方案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调心滚子轴承用磨削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内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框架的外表面与连接壳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壳内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背面与框架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的外表面设置有两个滚珠,所述滚珠的背面与杆体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杆体的左侧面与活动板的右侧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活动板的相对面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第二磨削板,所述第二磨削板的背面与两个第二电动推杆的正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背面与同一个第一磨削板的背面固定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连接壳的下表面与两个支撑柱的顶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柱的底端与同一个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连接壳的下表面与两个支撑柱的顶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柱的底端与同一个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连接壳的正面铰接有门板,所述门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门把。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在框架内壁的背面,所述固定板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电动推杆,两个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左端与同一个限位板的右侧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限位板的外表面与框架的内表面搭接,所述第一磨削板和第二磨削板位于两个限位板内。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活动板的外表面套接有导向套,所述导向套卡接在框架的右侧面。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固定
连接在框架的正面,所述双轴电机的两个输出轴均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表面卡接有槽面轴,所述滚珠设置在槽面轴的外表面,所述转轴的外表面套接有两个轴承,两个所述轴承分别卡接在固定块的左侧面和连接壳内壁的右侧面,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在框架的正面。
13.(三)有益效果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5.1、该调心滚子轴承用磨削装置,通过设置驱动机构、滚珠、杆体、活动板、第一磨削板和第二磨削板,驱动机构运行则可以控制滚珠往复运动,使得杆体带动活动板、第二磨削板和第一磨削板往复运动,再进行投放工件即可进行磨削工作,则本装置通过控制第一磨削板和第二磨削板左右往复运动,可以实现对工件的磨削工作,且此过程仅仅只需要将工件投放至第一磨削板和第二磨削板之间即可,无需夹持及固定的过程,使得操作更加简单,且加工过程更加轻松,大大节省了时间,从而可以提高加工效率,满足了生产加工的需求。
16.2、该调心滚子轴承用磨削装置,通过设置门板,且门板采用铰接方式与连接壳连接,使得门板可以进行翻转打开,进而使得连接壳内部空气可以与外界空气实现流动的作用,进一步可以实现双轴电机的正常散热工作,保障了双轴电机的使用寿命,同时打开门板易于对双轴电机进行定期维护的工作。
17.3、该调心滚子轴承用磨削装置,通过设置第一电动推杆和限位板,使得第一电动推杆带动限位板移动,使得两个限位板之间的间距可以实现调节的目的,从而可以满足不同大小工件的限位工作,提高了适用性,且两个限位板可以对工件的左右两侧进行限位,保障工件顺利从下方掉落,使得磨削工作更加充分。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框架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驱动机构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磨削板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连接壳、2框架、3限位组件、31固定板、32第一电动推杆、33限位板、4第一磨削板、5驱动机构、51双轴电机、52转轴、53轴承、54槽面轴、55固定块、6滚珠、7杆体、8活动板、9第二磨削板、10第二电动推杆、11门板、12导向套、13支撑柱、14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24.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调心滚子轴承用磨削装置,包括框架2,框架2内设置有限位组件3,框架2的外表面与连接壳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连接壳1内设置有驱动机构5,驱动机构5的背面与框架2的正面固定连接,驱动机构5的外表面设置有两个滚珠6,通过设置滚珠6,且滚珠6可以减少与槽面轴54表面的摩擦力,使得滚珠6可以流畅滑动的工作,滚珠6的背面与杆体7的正面固定连接,杆体7的左侧面与活动板8的右侧面固定连接,两个活动板8的相对面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第二磨削板9,第二磨削板9的背面与两个第二电动推杆10的正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二电动推杆10,使得第二电动推杆10控
制第一磨削板4移动,进而使得第一磨削板4和第二磨削板9之间的间距可以进行调节的工作,进一步可以满足不同大小工件的使用工作,两个第二电动推杆10的背面与同一个第一磨削板4的背面固定连接。
25.具体的,如图1所示,连接壳1的下表面与两个支撑柱13的顶端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支撑柱13,使得支撑柱13可以对连接壳1的高度进行支撑,两个支撑柱13的底端与同一个底座1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底座14的上表面开设有四个安装孔,通过开设安装孔,进而通过安装孔可以对底座14的位置锁定,从而使得底座14可以牢固放置,四个安装孔分别位于底座14上表面的四角处,连接壳1的正面铰接有门板11,通过设置门板11,且门板11采用铰接方式与连接壳1连接,使得门板11可以进行翻转打开,进而使得连接壳1内部空气可以与外界空气实现流动的作用,进一步可以实现双轴电机51的正常散热工作,保障了双轴电机51的使用寿命,同时打开门板11易于对双轴电机51进行定期维护的工作,门板1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门把,通过设置门把,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将门板11打开的工作,限位组件3包括固定板31,固定板31固定连接在框架2内壁的背面,固定板31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电动推杆32,通过设置第一电动推杆32和限位板33,使得第一电动推杆32带动限位板33移动,使得两个限位板33之间的间距可以实现调节的目的,从而可以满足不同大小工件的限位工作,提高了适用性,且两个限位板33可以对工件的左右两侧进行限位,保障工件顺利从下方掉落,使得磨削工作更加充分,两个第一电动推杆32的左端与同一个限位板33的右侧面固定连接,两个限位板33的外表面与框架2的内表面搭接,第一磨削板4和第二磨削板9位于两个限位板33内。
26.具体的,如图2所示,活动板8的外表面套接有导向套12,通过设置导向套12,使得导向套12可以保障活动板8左右顺利滑动的工作,导向套12卡接在框架2的右侧面。
27.具体的,如图3所示,驱动机构5包括双轴电机51,双轴电机51固定连接在框架2的正面,双轴电机51的两个输出轴均固定连接有转轴52,转轴52的外表面卡接有槽面轴54,滚珠6设置在槽面轴54的外表面,转轴52的外表面套接有两个轴承53,通过设置轴承53,使得轴承53可以对转轴52进行支撑,同时可以保障转轴52稳定旋转的工作,两个轴承53分别卡接在固定块55的左侧面和连接壳1内壁的右侧面,通过设置固定块55,从而可以对轴承53起到固定的作用,固定块55固定连接在框架2的正面。
2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29.s1、使用时,首先控制第一电动推杆32工作,使得第一电动推杆32带动限位板33移动,使得两个限位板33之间的间距可以进行调节,再控制第二电动推杆10运行,使得第二电动推杆10带动第一磨削板4进行移动,使得第一磨削板4和第二磨削板9之间的间距可以进行调节;
30.s2、然后控制双轴电机51工作,使得双轴电机51带动转轴52转动,使得转轴52带动槽面轴54旋转,使得槽面轴54表面的弯曲形槽可以挤压滚珠6滑动,使得滚珠6沿着弯曲槽往复运动,使得杆体7带动活动板8往复运动,使得第一磨削板4和第二磨削板9往复运动;
31.s3、最后再将工件投放至第一磨削板4和第二磨削板9之间,使得第一磨削板4和第二磨削板9可以通过往复运动对工件实现磨削的工作,同时磨削完成后的工件可以从框架2的下方掉落。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
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