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效分级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2022-05-19 04:24: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分级沉淀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分级沉淀池。


背景技术:

2.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净化水质的设备。利用水的自然沉淀或混凝沉淀的作用来除去水中的悬浮物。沉淀池按水流方向分为水平沉淀池和垂直沉淀池。沉淀效果决定于沉淀池中水的流速和水在池中的停留时间。为了提高沉淀效果,减少用地面积,多采用蜂窝斜管异向流沉淀池、加速澄清池、脉冲澄清池等。沉淀池在废水处理中广为使用。
3.现有的沉淀池包括混凝池、絮凝池、和沉淀池,三部分依次连通,在处理污水时,首先将污水通向混凝池,同时在混凝池内加入混凝剂,在絮凝池中加入絮凝剂,在污水依次流经时,对污水脱稳、电荷吸附、架桥吸附、网捕等复杂的过程,形成大量的比较大的、密实的矾花颗粒,污水进入沉淀池,进行沉淀分离。
4.在现有技术中通常将凝聚形成悬浮物较多的絮凝污水,通过斜板管进行沉淀,但沉淀时,通常较难确保充分有效的沉淀时间,沉淀效率不高,同时沉淀池底通常使用刮板进行刮除,导致沉淀池底部的污泥翻飞,进而导致清洁能力与处理能力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分级沉淀池。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分级沉淀池,包括沉淀池本体,所述沉淀池本体的左侧面设有消能组件,所述消能组件的左侧面设有进水管,所述沉淀池本体的下表面分别与若干污泥箱的上表面固接,且若干所述污泥箱上表面的右侧分别与若干个沉淀板的下表面可拆卸连接,所述沉淀池本体的下表面设有清理组件,所述沉淀池本体内壁的右侧面开设的出水口与出水箱相连通,所述出水箱的右侧面与出水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出水箱的左侧面与沉淀池本体的右侧面固接。
7.优选的,所述消能组件包括与沉淀池本体左侧面固接的消能箱,所述消能箱的左侧面与进水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消能箱内壁右侧面下侧开设的进水口与沉淀池本体的左侧面相连通,所述沉淀池本体内壁的正面和背面分别与挡板的正面和背面固接,所述挡板的位置与进水口的位置相对应。
8.优选的,所述沉淀板的数量与污泥箱的数量相对应,且若干个所述沉淀板从左至右高度依次递增。
9.优选的,所述清理组件包括与污泥箱下表面相连通的出泥管,所述出泥管的另一端与排泥管的上表面相连通。
10.优选的,所述污泥箱的形状为锥形。
11.优选的,所述出水箱的内壁与阻隔箱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阻隔箱的外表面开设有若干相互对称的滤孔,所述阻隔箱上表面前后两侧分别与两个拉环的下表面固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当污水的高度无法达到沉淀板的高度时,污水被沉淀板阻挡,进而在沉淀池本体内进行沉淀,沉淀的污泥落入污泥箱内,当污水的高度超过沉淀板的高度后,污水顺着沉淀板的表面进而另一个沉淀板处进行再次沉淀,依次循环,根据污水中絮凝的沉淀速度对沉淀板的数量进行增减,使污水确保充分有效的沉淀时间,同时提升污水的沉淀效率。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被污泥箱上表面右侧沉淀板阻挡的污水在沉淀时,沉淀的污泥直接落入污泥箱内进行堆积,锥形的污泥箱可以避免污泥吸附在污泥箱的内壁,进而堆积在污泥箱内,导致沉淀池本体内的污泥无法很好的清理,当需要排泥时,通过出泥管将污泥排入排泥管内,排泥简单,高效。
附图说明
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沉淀池本体的正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污泥箱的正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阻隔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沉淀池本体;2、沉淀板;3、进水管;4、出水管;
21.消能组件:51、消能箱;52、进水口;53、挡板;
22.6、出水口;7、出水箱;8、阻隔箱;
23.清理组件:91、污泥箱;92、出泥管;93、排泥管;
24.10、拉环。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实施例
27.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分级沉淀池,包括沉淀池本体1,所述沉淀池本体1的左侧面设有消能组件,所述消能组件的左侧面设有进水管3,所述沉淀池本体1的下表面分别与若干污泥箱91的上表面固接,且若干所述污泥箱91上表面的右侧分别与若干个沉淀板2的下表面可拆卸连接,所述沉淀池本体1的下表面设有清理组件,所述沉淀池本体1内壁的右侧面开设的出水口6与出水箱7相连通,所述出水箱7的右侧面与出水管4的一端相连通,所述出水箱7的左侧面与沉淀池本体1的右侧面固接。
28.具体的,通过设置所述消能组件包括与沉淀池本体1左侧面固接的消能箱51,所述消能箱51的左侧面与进水管3的一端相连通,所述消能箱51内壁右侧面下侧开设的进水口52与沉淀池本体1的左侧面相连通,所述沉淀池本体1内壁的正面和背面分别与挡板53的正
面和背面固接,所述挡板53的位置与进水口52的位置相对应;
29.通过进水管3对消能箱51内部排水,消能箱51通过对污水进行阻挡,进而消除进水的冲击,使污水有序的通过进水口52进入沉淀池本体1内部,而挡板53对污水进行二次消能。
30.具体的,通过设置所述沉淀板2的数量与污泥箱91的数量相对应,且若干个所述沉淀板2从左至右高度依次递增;
31.当污水的高度无法达到沉淀板2的高度时,污水被沉淀板2阻挡,进而在沉淀池本体1内进行沉淀,沉淀的污泥落入污泥箱91内,当污水的高度超过沉淀板2的高度后,污水顺着沉淀板2的表面进而另一个沉淀板2处进行再次沉淀,且沉淀板2从左至右高度依次递增,增加污水沉淀时间,同时根据污水中絮凝的沉淀速度对沉淀板2的数量进行增减,使污水确保充分有效的沉淀时间,同时提升污水的沉淀效率。
32.具体的,通过设置所述清理组件包括与污泥箱91下表面相连通的出泥管92,所述出泥管92的另一端与排泥管93的上表面相连通;
33.被污泥箱91上表面右侧沉淀板2阻挡的污水在沉淀时,沉淀的污泥直接落入污泥箱91内进行堆积,当需要排泥时,通过出泥管92将污泥排入排泥管93内,排泥简单,高效。
34.具体的,通过设置所述污泥箱91的形状为锥形;
35.锥形的污泥箱91可以避免污泥吸附在污泥箱91的内壁,进而堆积在污泥箱91内,导致沉淀池本体1内的污泥无法很好的排泥。
36.具体的,通过设置所述出水箱7的内壁与阻隔箱8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阻隔箱8的外表面开设有若干相互对称的滤孔,所述阻隔箱8上表面前后两侧分别与两个拉环10的下表面固接;
37.通过出水口6进入出水箱7内的污水通过阻隔箱8表面的滤孔对污水中含有的细微杂质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水通过出水管4排出,避免污水中的杂质堵塞出水管4,或影响后端污水的净化。
3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
39.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
40.通过进水管3对消能箱51内部排水,消能箱51通过对污水进行阻挡,进而消除进水的冲击,使污水有序的通过进水口52进入沉淀池本体1内部,而挡板53对污水进行二次消能,当污水的高度无法达到沉淀板2的高度时,污水被沉淀板2阻挡,进而在沉淀池本体1内进行沉淀,沉淀的污泥落入污泥箱91内,当污水的高度超过沉淀板2的高度后,污水顺着沉淀板2的表面进而另一个沉淀板2处进行再次沉淀,且沉淀板2从左至右高度依次递增,增加污水沉淀时间,同时根据污水中絮凝的沉淀速度对沉淀板2的数量进行增减,使污水确保充分有效的沉淀时间,同时提升污水的沉淀效率;
41.被污泥箱91上表面右侧沉淀板2阻挡的污水在沉淀时,沉淀的污泥直接落入污泥箱91内进行堆积,锥形的污泥箱91可以避免污泥吸附在污泥箱91的内壁,进而堆积在污泥箱91内,导致沉淀池本体1内的污泥无法很好的清理,当需要排泥时,通过出泥管92将污泥排入排泥管93内,排泥简单,高效。
42.涉及到电路和电子元器件和模块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本实用新型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软件和方法的改进。
4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