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采茶机的分选式送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2-05-18 12:40: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采茶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采茶机的分选式送料机构。


背景技术:

2.传统的茶叶采摘方式是由人工进行采摘,虽然能够人为控制采摘的茶叶的尺寸,但每个人采摘的茶叶还是有差别的,无法精确控制,并且现在人工越来越贵,茶农越来越少,靠人工采摘控制茶叶尺寸是不现实的。
3.随着机械化的进程越来越快,现在市场上早有了往复式采茶机,如cn108207313a公开的采茶机、cn102783309a公开的电动采茶机,但因为它是把进入剪切范围的一切全部剪断,并且无差别的送入储料仓,它所修剪下来的茶叶包括有新梢、矮叶、嫩叶、老叶、茶梗等的混合原料,那么大部分的原材料都是不适合用的,后续还需要依靠人工进行挑选,同样增加了人工成本,而且效率低下。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进行分选的采茶机,来实现采摘时就能够对原材料进行分选,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茶机的分选式送料机构,实现了在采摘时根据茶叶长度对茶叶进行分选,即实现了机械化的采摘,又避免了后期的筛选工序,提高了茶叶采摘的效率,以解决现有的技术缺陷和不能达到的技术要求。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采茶机的分选式送料机构,分选式送料机构包括第一送料机构、第二送料机构,第二送料机构位于第一送料机构的上方靠后位置;
6.第一送料机构包括至少1个第一送料单元,第一送料单元包括两组运输皮带组件,每个第一送料单元与采茶机前端的对应进料口连接,两组运输皮带组件前端部位分别设置在进料口的两侧分隔件上,这样位于进料口内的茶叶能够沿着两组运输皮带组件之间所形成的送料通路夹持输送到预设位置内;
7.采茶机的机架上设有第一送料机构,第一送料机构设有用于夹持、并拉动茶叶的第一送料通路,第一送料通路具有进口端和出口端,第一送料通路的出口端外设有收集仓,第一送料机构设有两条以上的第一送料通路,第一送料机构对应每条第一送料通路设有两条横向排布并相对反向运动的皮带,两条皮带之间形成第一送料通路,第一送料通路的两端形成进口端和出口端,第一送料通路的上下两端敞开;
8.第一送料通路的出口端外设有分选装置,分选装置设有一个以上的第二送料机构,各个第二送料机构依次位于第一送料通路的上方,各个第二送料机构的两端分别设有分选进口和分选出口,其中,最下方的第二送料机构的分选进口位于第一送料通路的夹持区域正对的范围内,最下方的第二送料机构的分选出口位于第一送料通路的出口端外,相邻两个第二送料机构中,位于上方的第二送料机构的分选进口和分选出口分别与其下方第二送料机构的夹持区域正对和错开,各个第二送料机构的分选出口下方分别设有相应的分
选收集仓;
9.第二送料机构包括至少1个第二送料单元,第二送料单元包括两组第一分选皮带组件,每个第二送料单元与第一送料单元的位置对应,第二送料单元的两组第一分选皮带组件前端部位分别设置在第一送料单元的两组运输皮带组件的后段靠上位置,这样位于第一送料单元内的茶叶能够被第二送料单元的两组第一分选皮带组件夹持并沿着第二送料单元的两组第一分选皮带组件之间所形成的送料通路夹持输送到预设位置内;便于实现较长的茶叶被第一送料机构运输到后段时能被第二送料机构夹持运输。
10.优选地,还包括第三送料机构,该第三送料机构位于第二送料机构的上方靠后位置;
11.第三送料机构包括至少1个第三送料单元,第三送料单元包括两组第二分选皮带组件,每个第三送料单元与第一送料单元、第二送料单元的位置对应,第三送料单元的两组第二分选皮带组件前端部位分别设置在第二送料单元的两组第一分选皮带组件的后段靠上位置,这样位于第一送料单元或者第二送料单元内的茶叶能够被第三送料单元的两组第二分选皮带组件夹持并沿着第三送料单元的两组第二分选皮带组件之间所形成的送料通路夹持输送到预设位置内;第三送料机构能够进一步的根据茶叶的长度进行分选。
12.优选地,每组运输皮带组件、第一分选皮带组件或第二分选皮带组件均包括多个皮带轴、一根皮带,两组运输皮带组件或两组第一分选皮带组件上的两根皮带绕在对应皮带轴上形成夹持运输茶叶的送料通路;通过皮带轴带动皮带运行,从而实现茶叶的运输。
13.优选地,进料口的右侧上设有第一皮带轴,第一皮带轴的后方靠左位置设有第二皮带轴,第二皮带轴的后侧设有第三皮带轴;第一皮带轴、第三皮带轴上套设有第一皮带,第二皮带轴的左侧抵靠在第一皮带上,用于调整夹持输送回路的走向,使得第一皮带向第二皮带靠拢,以及调整第一皮带的松紧度;
14.进料口的左侧上上设有第四皮带轴,第四皮带轴的后方靠右位置设有第五皮带轴,第五皮带轴的后端设有第六皮带轴;第四皮带轴、第六皮带轴上套设有第二皮带,第五皮带轴的右侧抵靠在第二皮带上,用于调整夹持输送回路的走向,使得第二皮带向第一皮带靠拢,以及调整第二皮带的松紧度;通过第一皮带轴、第二皮带轴、第三皮带轴的设置,使得第一皮带形成运输回路,通过第四皮带轴、第五皮带轴、第六皮带轴的设置,使得第二皮带形成运输回路,由第一皮带、第二皮带组成一个运输茶叶的回路。
15.优选地,第二皮带轴、第五皮带轴均位于第一皮带轴和第四皮带轴后方,第一皮带轴与第四皮带轴之间、第二皮带轴与第五皮带轴之间均设有间隔,使得第一皮带与第二皮带的前段从前往后逐渐靠拢,形成进料口;
16.第三皮带轴位于第六皮带轴侧边的靠前位置或靠后位置,与第六皮带轴错位设置,使得第一皮带与第二皮带的后段错开,形成第一出料口;
17.且第一皮带与第二皮带之间形成第一送料通路,该第一送料通路内保持间隙;第一皮带、第二皮带前段从前往后逐渐靠拢形成进料口,中段保持间隔形成第一送料通路,后段错开形成第一出料口,便于茶叶的进入、运输、脱离。
18.优选地,第一皮带轴与第四皮带轴之间的左右横向间距大于第二皮带轴与第五皮带轴之间的左右横向间距,形成前宽后窄的开口形状;前宽后窄的开口,便于引导进料。
19.优选地,第七皮带轴的后方设置有第八皮带轴,第七皮带轴、第八皮带轴上套设有
第三皮带;
20.第九皮带轴的后方设置有第十皮带轴,第九皮带轴、第十皮带轴上套设有第四皮带;通过第七皮带轴、第八皮带轴的设置,使得第三皮带形成运输回路,通过第九皮带轴、第十皮带轴的设置,使得第四皮带形成运输回路,由第三皮带、第四皮带组成一个运输茶叶的回路。
21.优选地,第八皮带轴、第十皮带轴均位于第七皮带轴和第九皮带轴的后方,第七皮带轴与第九皮带轴之间、第八皮带轴与第十皮带轴之间均设有间隔;
22.第七皮带轴位于第九皮带轴侧边的靠前位置或靠后位置,与第九皮带轴错位设置,使得第三皮带与第四皮带的前段错开,形成分选进料口,第八皮带轴位于第十皮带轴侧边的靠前位置或靠后位置,与第十皮带轴错位设置,使得第三皮带与第四皮带的后段错开,形成第二出料口;
23.且第三皮带与第四皮带之间形成第二送料通路,该第二送料通路内保持间隙;第三皮带与第四皮带中段保持间隔形成第二送料通路,后段错开形成第二出料口,便于茶叶的运输、脱离。
24.优选地,第七皮带轴和第九皮带轴之间的间隔与第八皮带轴和第十皮带轴之间的间隔大小一致;保持第二送料通路宽度均匀,便于茶叶的运输。
25.优选地,对应的第一送料通路与第二送料通路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且第一送料通路与第二送料通路的垂直距离为5mm-35mm;
26.相邻两条皮带之间的间隙为3mm以内;便于茶叶从第一送料通路转移到第二送料通路内,且能够调节第一送料通路和第二送料通路之间的距离来筛选不同长度的茶叶,便于运输茶叶,且不损伤茶叶。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28.本发明通过第一送料机构将裁剪下来的茶叶进行运输,并且将第二送料机构设置在第一送料机构的上方靠后位置,使得高度达到第二送料机构的较长茶叶在未脱离第一送料机构之前就被第二送料机构夹持,在较长茶叶脱离第一送料机构后,仍被第二送料机构夹持运输,从第二送料机构后端的第二出料口脱离,而高度未达到第二送料机构的较短茶叶,则直接从第一送料机构后端的第一出料口脱离,实现了在采摘时根据茶叶长度对茶叶进行分选,即实现了机械化的采摘,又避免了后期的筛选工序,提高了茶叶采摘的效率,并且第一送料机构、第二送料机构均使用带有间隙的皮带进行夹持运输茶叶,模仿人手夹持茶叶,避免茶叶损伤,提高采摘的茶叶的质量,并且错位设置而形成的第一出料口、第二出料口也便于茶叶的脱落。
附图说明
29.图1为本发明的采茶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31.图3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2.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送料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33.图5为本发明的第二送料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34.图6为本发明的第三送料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35.图7为本发明的运行示意图;
36.图8为本发明的第一送料单元的运行示意图;
37.图9为本发明的第二送料单元的运行示意图;
38.图10为本发明的第三送料单元的运行示意图;
39.图中:进料口11、分隔件12、运输皮带组件13、第一分选皮带组件14、皮带轴16、皮带18、第一送料机构26、第一送料单元27、第一皮带轴29、第二皮带轴30、第三皮带轴31、第一皮带32、第四皮带轴35、第五皮带轴36、第六皮带轴37、第二皮带38、第一出料口40、第二送料机构41、第二送料单元42、第七皮带轴43、第八皮带轴44、第三皮带45、第二出料口46、第九皮带轴47、第十皮带轴48、第四皮带49、分选进料口51、送料通路55、第一送料通路55-1、第二送料通路55-2、第三送料机构57、第三送料单元58、第二分选皮带组件59。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1.请参阅图1-10,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采茶机的分选式送料机构,分选式送料机构包括第一送料机构26、第二送料机构41,第二送料机构41位于第一送料机构26的上方靠后位置;
42.第一送料机构26包括至少1个第一送料单元27,第一送料单元27包括两组运输皮带组件13,每个第一送料单元27与采茶机前端的对应进料口11连接,两组运输皮带组件13 前端部位分别设置在进料口11的两侧分隔件12上,这样位于进料口11内的茶叶能够沿着两组运输皮带组件13之间所形成的送料通路55夹持输送到预设位置内;
43.采茶机的机架上设有第一送料机构26,第一送料机构26设有用于夹持、并拉动茶叶的第一送料通路55-1,第一送料通路55-1具有进口端和出口端,第一送料通路55-1的出口端外设有收集仓,第一送料机构26设有两条以上的第一送料通路55-1,第一送料机构26对应每条第一送料通路55-1设有两条横向排布并相对反向运动的皮带18,两条皮带18之间形成第一送料通路55-1,第一送料通路55-1的两端形成进口端和出口端,第一送料通路55-1的上下两端敞开;
44.第一送料通路55-1的出口端外设有分选装置,分选装置设有一个以上的第二送料机构 41,各个第二送料机构41依次位于第一送料通路55-1的上方,各个第二送料机构41的两端分别设有分选进口和分选出口,其中,最下方的第二送料机构41的分选进口位于第一送料通路55-1的夹持区域正对的范围内,最下方的第二送料机构41的分选出口位于第一送料通路55-1的出口端外,相邻两个第二送料机构41中,位于上方的第二送料机构41的分选进口和分选出口分别与其下方第二送料机构41的夹持区域正对和错开,各个第二送料机构 41的分选出口下方分别设有相应的分选收集仓;
45.第二送料机构41包括至少1个第二送料单元42,第二送料单元42包括两组第一分选皮带组件14,每个第二送料单元42与第一送料单元27的位置对应,第二送料单元42的两组第一分选皮带组件14前端部位分别设置在第一送料单元27的两组运输皮带组件13的后
段靠上位置,这样位于第一送料单元27内的茶叶能够被第二送料单元42的两组第一分选皮带组件14夹持并沿着第二送料单元42的两组第一分选皮带组件14之间所形成的送料通路 55夹持输送到预设位置内;便于实现较长的茶叶被第一送料机构26运输到后段时能被第二送料机构41夹持运输。
46.如图3、10所示,还包括第三送料机构57,该第三送料机构57位于第二送料机构41 的上方靠后位置;
47.第三送料机构57包括至少1个第三送料单元58,第三送料单元42包括两组第二分选皮带组件59,每个第三送料单元58与第一送料单元27、第二送料单元42的位置对应,第三送料单元58的两组第二分选皮带组件59前端部位分别设置在第二送料单元42的两组第一分选皮带组件14的后段靠上位置,这样位于第一送料单元27或者第二送料单元42内的茶叶能够被第三送料单元58的两组第二分选皮带组件58夹持并沿着第三送料单元58的两组第二分选皮带组件59之间所形成的送料通路55夹持输送到预设位置内;第三送料机构 57能够进一步的根据茶叶的长度进行分选。
48.如图3-6所示,每组运输皮带组件13、第一分选皮带组件14或第二分选皮带组件59均包括多个皮带轴16、一根皮带18,两组运输皮带组件13或两组第一分选皮带组件14上的两根皮带18绕在对应皮带轴16上形成夹持运输茶叶的送料通路55;通过皮带轴16带动皮带18运行,从而实现茶叶的运输。
49.如图1、3、4所示,进料口11的右侧上设有第一皮带轴29,第一皮带轴29的后方靠左位置设有第二皮带轴30,第二皮带轴30的后侧设有第三皮带轴31;第一皮带轴29、第三皮带轴31上套设有第一皮带32,第二皮带轴30的左侧抵靠在第一皮带32上,用于调整夹持输送回路的走向,使得第一皮带32向第二皮带38靠拢,以及调整第一皮带32的松紧度;
50.进料口11的左侧上上设有第四皮带轴35,第四皮带轴35的后方靠右位置设有第五皮带轴36,第五皮带轴36的后端设有第六皮带轴37;第四皮带轴35、第六皮带轴37上套设有第二皮带38,第五皮带轴36的右侧抵靠在第二皮带38上,用于调整夹持输送回路的走向,使得第二皮带38向第一皮带32靠拢,以及调整第二皮带38的松紧度;通过第一皮带轴29、第二皮带轴30、第三皮带轴31的设置,使得第一皮带32形成运输回路,通过第四皮带轴35、第五皮带轴36、第六皮带轴37的设置,使得第二皮带38形成运输回路,由第一皮带32、第二皮带38组成一个运输茶叶的回路。
51.如图3、4所示,第二皮带轴30、第五皮带轴36均位于第一皮带轴29和第四皮带轴35 后方,第一皮带轴29与第四皮带轴35之间、第二皮带轴30与第五皮带轴36之间均设有间隔,使得第一皮带32与第二皮带38的前段从前往后逐渐靠拢,形成进料口11;
52.第三皮带轴31位于第六皮带轴37侧边的靠前位置或靠后位置,与第六皮带轴37错位设置,使得第一皮带32与第二皮带38的后段错开,形成第一出料口40;
53.且第一皮带32与第二皮带38之间形成第一送料通路55-1,该第一送料通路55-1内保持间隙;第一皮带32、第二皮带38前段从前往后逐渐靠拢形成进料口11,中段保持间隔形成第一送料通路55-1,后段错开形成第一出料口40,便于茶叶的进入、运输、脱离。
54.如图4所示,第一皮带轴29与第四皮带轴35之间的左右横向间距大于第二皮带轴30 与第五皮带轴36之间的左右横向间距,形成前宽后窄的开口形状;前宽后窄的开口,便于引导进料。
55.如图3、5所示,第七皮带轴43的后方设置有第八皮带轴44,第七皮带轴43、第八皮带轴44上套设有第三皮带45;
56.第九皮带轴47的后方设置有第十皮带轴48,第九皮带轴47、第十皮带轴48上套设有第四皮带49;通过第七皮带轴43、第八皮带轴44的设置,使得第三皮带45形成运输回路,通过第九皮带轴47、第十皮带轴48的设置,使得第四皮带49形成运输回路,由第三皮带45、第四皮带49组成一个运输茶叶的回路。
57.如图3、5所示,第八皮带轴44、第十皮带轴48均位于第七皮带轴43和第九皮带轴47 的后方,第七皮带轴43与第九皮带轴47之间、第八皮带轴44与第十皮带轴48之间均设有间隔;
58.第七皮带轴43位于第九皮带轴47侧边的靠前位置或靠后位置,与第九皮带轴47错位设置,使得第三皮带45与第四皮带49的前段错开,形成分选进料口51,第八皮带轴44位于第十皮带轴48侧边的靠前位置或靠后位置,与第十皮带轴48错位设置,使得第三皮带 45与第四皮带49的后段错开,形成第二出料口46;
59.且第三皮带45与第四皮带49之间形成第二送料通路55-2,该第二送料通路55-2内保持间隙;第三皮带45与第四皮带49中段保持间隔形成第二送料通路55-2,后段错开形成第二出料口46,便于茶叶的运输、脱离。
60.如图3、5所示,第七皮带轴43和第九皮带轴47之间的间隔与第八皮带轴44和第十皮带轴48之间的间隔大小一致;保持第二送料通路55-2宽度均匀,便于茶叶的运输。
61.如图3-6所示,对应的第一送料通路55-1与第二送料通路55-2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且第一送料通路55-1与第二送料通路55-2的垂直距离为5mm-35mm;
62.相邻两条皮带18之间的间隙为3mm以内;便于茶叶从第一送料通路55-1转移到第二送料通路55-2内,且能够调节第一送料通路55-1和第二送料通路55-2之间的距离来筛选不同长度的茶叶,便于运输茶叶,且不损伤茶叶。
63.工作原理:茶叶从进料口11进入组运输皮带组件13之间所形成的第一送料通路55-1,被第一皮带32、第二皮带38夹持,通过皮带轴16带动第一皮带32、第二皮带38运行,从而运输被裁剪后的茶叶;
64.当茶叶的高度没有达到第二送料机构41的高度时,茶叶始终由第一送料机构26进行运输,并且从第一送料机构26后端的第一出料口40脱离进入料仓;
65.当茶叶的高度达到第二送料机构41的高度时,由于第二送料机构41位于第一送料机构 26的上方靠后位置,当第二送料机构41将茶叶运输到后段时,茶叶的上端将进入两组第一分选皮带组件14之间所形成的第一送料通路55-2,并且被第三皮带45、第四皮带49夹持,当茶叶脱离第一送料机构26后,仍被第二送料机构41夹持并运输,最终从第二送料机构41后端的第二出料口46脱离进入另一个料仓,从而在采摘的过程中实现了根据茶叶的长度对茶叶进行分选,并且第一送料机构26与第二送料机构41之间的高度差能够调节,来实现不同长度的茶叶的分选。
66.为叙述方便,现在对上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上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以采茶机的中心为原点,采茶机的前端为前,后端为后,左侧为左,右侧为右,上方为上,下方为下。
6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
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68.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能够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