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盖梁施工用的振捣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5-18 08:35:5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桥梁建设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盖梁施工用的振捣系统。


背景技术:

2.现有桥梁立柱及盖梁施工中,主要以人工绑扎钢筋、现场浇筑混凝土为主,其中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由于水泥的水化反应,在混凝土构件内部会产生很多气泡、水气等,结果就会在混凝土内部及外表形成蜂窝、孔隙等现象,直接造成混凝土构件强度的下降,而振动就是为了消除混凝土内部的气泡、孔隙,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如果振动频率、振幅、激振力和振动时间科学合理,将会有效提高振动效果,克服混凝土内部材料之间的摩擦阻力,使混凝土内部水泥、砂、骨料及钢筋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提高混凝土密实度的目的。如果振动参数选用不合理,轻者造成混凝土密实度不高,影响混凝土强度,重者造成混凝土离析现象的发生,混凝土离析就是由于振动参数选用不合理,造成混凝土内部比重大的颗粒受自重影响下沉,比重轻的泥浆上浮到表面形成泌水层,从而严重影响混凝土构件的质量,造成混凝土构件强度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一种盖梁施工用的振捣系统,解决了在盖梁混凝土施工中,常用大型振捣器无法发挥作用的问题,长条状的角梁能够适应盖梁顶部狭小接缝的特性,因此无需使用多个小型振捣器同时工作,节省了人力投入,同时通过显示单元可准确了解振捣后的混凝土状态,能及时的风险问题以及判断混凝土是否到达振捣标准,因此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施工质量。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盖梁施工用的振捣系统,其包括:定向振捣单元,所述定向振捣单元包括水平设置的角梁,所述角梁的两端分别设有封片,并使所述角梁开口朝下设置,所述定向振捣单元还包括振板,所述振板设置在所述角梁内部,并且通过一侧与所述角梁顶部铰接配合;所述振板远离铰接部位的一侧与所述角梁的之间铰接配合有液压缸;震动发生单元,所述震动发生单元由泵头以及驱动所述泵头的变频马达构成,所述泵头通过液压管与所述液压缸连接;所述变频马达设有控制器;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包括一段竖直设置的透明管,以及设置在所述透明管底部的阀组;所述角梁的顶部设有与内部贯通的接口,所述显示单元通过所述阀组与所述接口连通。
5.优选的,所述阀组由下至上依次设有浮阀和单向阀。
6.优选的,所述振板成对设置,并且两个所述振板顶部相互铰接配合;各个所述振板底部分别通过第一液压缸与所述角梁底部铰接配合,各个所述第一液压缸分别通过液压管与所述泵头连接。
7.优选的,所述角梁内部沿长度方向设有浮动轴,所述浮动轴嵌套设有多个轴套,各个所述轴套的两侧分别通过第二液压缸与所述角梁内壁铰接配合,各个所述振板远离所述第一液压缸的一侧通过所述浮动轴相互铰接;各个所述第二液压缸通过电磁阀与所述泵头
连接;所述电磁阀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8.优选的,所述泵头设有液缸,以及配合在所述液缸内的柱塞构成,所述变频马达通过曲柄连杆机构驱动所述柱塞在所述液缸内往复运动。
9.优选的,所述曲柄连杆机构包括曲轴、连杆、摆动臂、电推杆;所述摆动臂通过中部轴孔配合在所述曲轴的曲拐上,所述摆动臂任意的一端通过所述连杆与所述柱塞铰接配合,所述电推杆的伸缩端与所述摆动臂远离所述连杆的一端铰接配合,所述电推杆远离所述摆动臂的一端与泵头外壳铰接配合;所述电推杆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10.优选的,所述角梁内部沿长度方向间隔排列有多个隔板,并通过所述隔板隔离成多个独立空间,各个所述独立空间内分别设有显示单元。
11.优选的,所述透明管内填充有透明液体;并且所述透明管的顶部设有密封盖。
12.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解决了在盖梁混凝土施工中,常用大型振捣器无法发挥作用的问题,长条状的角梁能够适应盖梁顶部狭小接缝的特性,因此无需使用多个小型振捣器同时工作,节省了人力投入,同时通过显示单元可准确了解振捣后的混凝土状态,能及时的风险问题以及判断混凝土是否到达振捣标准,因此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施工质量。在实际振捣作业中,先先将透明管内注入清水,随着振捣作业的进行,混凝土中析出的气泡堆积在角梁内部,并通过浮阀上溢,经过单向阀后向上排出,从而在透明管的清水中出现可见气泡,随着振捣作业的不断进行,当气泡不在出现后,说明此处混凝土已振捣完成,从而为混凝土的振捣作业提供一个检测标准。另外还通过两个振板在角梁内部的两侧进行同时振捣,从而不但提高了振捣效率,还保证的振捣平衡性,使角梁在振捣过程中不易朝一侧倾斜。通过控制器对电磁阀的控制,使振板上下均实现多维振捣,同时还能通控制器对第二液压缸的伸缩位置进行管理,实现浮动轴在角梁内的位置变化,从而改善两个振板的振捣效果。通过控制器对电推杆进行伸缩控制,从而实现了柱塞的形成变化,因此能够实现振板的振幅变化,能应对不同骨料比的混凝土振捣。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4.图1为本发明角梁内部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发明第二液压缸设置方式示意图;
16.图3为本发明显示单元内部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发明震动发生单元的泵头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9.根据图1、图2所示,一种盖梁施工用的振捣系统,其包括:定向振捣单元,所述定向振捣单元包括水平设置的角梁1,角梁1类似三角铁结构,由两个片垂直连接的钢板构成,所述角梁1的两端分别设有封片2,并使所述角梁1开口朝下设置,所述定向振捣单元还包括振板3,所述振板3设置在所述角梁1内部,并且通过一侧与所述角梁1顶部铰接配合;所述振板3远离铰接部位的一侧与所述角梁1的之间铰接配合有液压缸;震动发生单元,所述震动发生单元由泵头4以及驱动所述泵头4的变频马达5构成,所述泵头4通过液压管与所述液压缸连接;所述变频马达5设有控制器;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包括一段竖直设置的透明管6,以及设置在所述透明管6底部的阀组;所述角梁1的顶部设有与内部贯通的接口,所述显示单元通过所述阀组与所述接口连通。
20.通过上述设置,解决了在盖梁混凝土施工中,常用大型振捣器无法发挥作用的问题,长条状的角梁1能够适应盖梁顶部狭小接缝的特性,因此无需使用多个小型振捣器同时工作,节省了人力投入,同时通过显示单元可准确了解振捣后的混凝土状态,能及时的风险问题以及判断混凝土是否到达振捣标准,因此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施工质量。
21.根据图3所示,所述阀组由下至上依次设有浮阀7和单向阀8。在实际振捣作业中,先先将透明管6内注入清水,随着振捣作业的进行,混凝土中析出的气泡堆积在角梁1内部,并通过浮阀7上溢,经过单向阀8后向上排出,从而在透明管6的清水中出现可见气泡,随着振捣作业的不断进行,当气泡不在出现后,说明此处混凝土已振捣完成,从而为混凝土的振捣作业提供一个检测标准。
22.作为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振板3成对设置,并且两个所述振板3顶部相互铰接配合;各个所述振板3底部分别通过第一液压缸9与所述角梁1底部铰接配合,各个所述第一液压缸9分别通过液压管与所述泵头4连接。
23.该设置中通过两个振板3在角梁1内部的两侧进行同时振捣,从而不但提高了振捣效率,还保证的振捣平衡性,使角梁1在振捣过程中不易朝一侧倾斜。
24.为了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角梁1内部沿长度方向设有浮动轴10,所述浮动轴10嵌套设有多个轴套11,各个所述轴套11的两侧分别通过第二液压缸12与所述角梁1内壁铰接配合,各个所述振板3远离所述第一液压缸9的一侧通过所述浮动轴10相互铰接;各个所述第二液压缸12通过电磁阀与所述泵头4连接;所述电磁阀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25.通过控制器对电磁阀的控制,使振板3上下均实现多维振捣,同时还能通控制器对第二液压缸12的伸缩位置进行管理,实现浮动轴10在角梁1内的位置变化,从而改善两个振板3的振捣效果。
26.为了完善功能,所述泵头4设有液缸,以及配合在所述液缸内的柱塞13构成,所述变频马达5通过曲柄连杆15机构驱动所述柱塞13在所述液缸内往复运动。
27.根据图4所示,所述曲柄连杆15机构包括曲轴14、连杆15、摆动臂16、电推杆17;所述摆动臂16通过中部轴孔配合在所述曲轴14的曲拐上,所述摆动臂16任意的一端通过所述连杆15与所述柱塞13铰接配合,所述电推杆17的伸缩端与所述摆动臂16远离所述连杆15的一端铰接配合,所述电推杆17远离所述摆动臂16的一端与泵头4外壳铰接配合;所述电推杆17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28.该设置中通过控制器对电推杆17进行伸缩控制,从而实现了柱塞13的形成变化,因此能够实现振板3的振幅变化,能应对不同骨料比的混凝土振捣。
29.为进一步提高分辨率,所述角梁1内部沿长度方向间隔排列有多个隔板,并通过所述隔板隔离成多个独立空间,各个所述独立空间内分别设有显示单元。
30.通过该设置,各个显示单元可对振捣过程中多个区段的混凝土离析状态进行显示,从而为针对性的处理提供依据。
31.另外所述透明管6内填充有透明液体;并且所述透明管6的顶部设有密封盖19。
32.密封盖19的作用避免透明液体蒸发或撒漏,因此保证状态显示的准确性。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