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残雪纱及其生产方法和由其形成的面料与流程

2022-05-17 20:46:3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纺纱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残雪纱及其生产方法和由其形成的面料。


背景技术:

2.残雪纱是纺织领域,一种面料风格具有残雪效果的纱线。残雪纱的生产,采用环锭纺的纺纱方式,通过特殊的配棉工艺,接合创新的纺纱工艺路线生产而成。具体来讲,在粗纱工序,采用条子a,与粗纱b,共同纺制粗纱c,纺制的粗纱c再经细纱、络筒工序制得具有残雪效果的残雪纱线。其中粗纱b配棉工艺中,含有一定比例的长度在25.4mm以下精梳落棉或其它纤维,在粗纱、细纱工序牵伸过程中短纤维形成浮游纤维,最终制得效果斑驳的残雪纱线面料。残雪纱面料风格粗犷,深受客户喜爱,然而,由于残雪纱局限于环锭纺生产,以及配棉中短纤维的存在,导致残雪纱线存在纱线毛羽多,抗起毛起球性能差,面料保型性差等缺点。
3.涡流纺纱是利用固定不动的涡流纺纱管来代替高速回转的锭子或纺纱杯进行纺纱的一种新型的纺纱方法,涡流纺纱是用纤维条子直接纺制成筒子纱,省去粗纱和络筒两道工序,生产流程短,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由于纺纱原理的不同,涡流纺纱线与环锭纺纱线相比,具有纱线条干均匀、毛羽少,面料光洁度好、抗起毛起球性能好、保型性能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针织、毛衫、梭织等领域。然而,由于涡流纺发展起步晚,及特殊的设备结构与纺纱方式,对风格外观产品开发生产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残雪纱及其生产方法和由其形成的面料,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包括以下技术方案获得的。
6.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残雪纱的生产方法,所述生产方法采用涡流纺装置生产,沿着所述残雪纱的加工方向,所述涡流纺装置依次包括第一导条架、挂纱杆、第二导条架、双孔导条器、给棉罗拉、后罗拉、集束器、中罗拉、前罗拉、涡流纺锭、清纱器、摩擦罗拉、纱筒;
7.还包括与给棉罗拉配合的给棉皮辊,与后罗拉配合的后皮辊,与中罗拉配合的中皮辊,与前罗拉配合的前皮辊;
8.还包括与纱筒配合的槽筒;
9.生产时,条子a经第一导条架,粗纱b经第二导条架喂入涡流纺装置的双孔导条器,然后所述条子a和粗纱b一起经给棉罗拉及给棉皮辊、后罗拉及后皮辊、中罗拉及中皮辊、前罗拉及前皮辊的牵伸后,喂入涡流纺锭,形成纱线;所述纱线经电子清纱器、摩擦罗拉后,在槽筒的作用下,卷绕在纱筒上,制成涡流纺残雪纱。
10.根据上述所述的生产方法,所述给棉罗拉与给棉皮辊相互配合、所述后罗拉与所述后皮辊相互配合,所述中罗拉和所述中皮辊相互配合,所述前罗拉和所述前皮辊相互配合,均是用于对待加工原料起到握持并牵伸的作用。
11.根据上述所述的生产方法,所述粗纱b挂于所述挂纱杆上。
12.根据上述所述的生产方法,所述条子a的定量为(12.0~30.0)克/5米。
13.根据上述所述的生产方法,所述粗纱b的定量为(2.5~8.5)克/10米。
14.根据上述所述的生产方法,所述粗纱b的捻系数为60~135。
15.根据上述所述的生产方法,所述粗纱b的原料纤维中至少含有短纤维,所述短纤维选自精梳落棉、3.0~25.4mm长度的剪切棉、3.0~25.4mm长度的纤维素纤维和3.0~25.4mm长度的合成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短纤维的长度越短,风格越粗犷,最后形成的残雪纱或者由其形成的面料的残雪效果越明显。
16.优选地,所述短纤维在粗纱b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3.0wt%~60wt%。所述粗纱b中,剩余重量的原料纤维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其他任何材质的纤维,如采用粘胶、棉、莫代尔、天丝、涤纶、腈纶中的一种或多种。
17.更优选地,所述短纤维在所述粗纱b中质量百分含量为15wt%~45wt%。
18.优选地,所述短纤维为本白色或染色加工后的其它颜色,且与所述条子a的颜色不同。
19.优选地,粗纱b在纺制时,梳棉机上盖板和锡林的隔距为(9~45)英丝,优选为(13~35)英丝。更具体地,隔距采用5个校正点进行调整,其中,位于两端的校正点处对应的盖板和锡林之间的隔距略大,位于中间的校正点处对应的盖板和锡林之间的隔距较小。更具体地,本技术中五个隔距校正点处,盖板到锡林之间的的隔距最小可以依次为10、9、9、9、10,最大可以依次为45、42、42、42、45,具体根据风格需求,可进行任意调整。如果隔距太小,形成的面料残雪效果不明显,风格太过柔和;如果隔距太大,纱线中的棉结、短粗等疵点多,在后续织布过程中,无法通过针孔造成断纱,从而在面料表面形成孔洞,影响面料外观和质量以及生产效率。
20.更优选地,所述粗纱b在纺制时,五个校正点处,梳棉机的盖板和锡林之间的隔距依次为15、13、13、13、15。
21.优选地,所述涡流纺纺制残雪纱中原料纤维包括选自粘胶、棉、莫代尔、天丝、涤纶、腈纶中的一种或多种。
22.本发明中,所述条子a和所述粗纱b的制备步骤包括:
23.a)配棉混棉工序:将制作条子a的原料和制作粗纱b的原料分别混合均匀;
24.b)清花工序:分别对混棉工序后的原料进行进一步开松和混合,使得各原料纤维束混合均匀,最终制成棉卷a和棉卷b;
25.c)梳棉工序:所述棉卷a和所述棉卷b在梳棉机上梳理成条分别制得生条a和生条b;其中,棉卷b根据所需达到的面料风格效果,采取不同的盖板和锡林隔距;
26.d)并条工序:将所述生条a和所述生条b分别在并条机上进行三道并合牵伸,制成条子a和熟条b;优选地,在并条工序中,采用紧隔距、慢速度的工艺原则,使纤维条的条干均匀,纤维平行顺直;
27.e)粗纱工序:所述熟条b经过粗纱工序制作出粗纱b。
28.本技术中还公开了一种采用如上述所述生产方法形成的残雪纱。
29.本技术中还公开了一种采用如上述所述的残雪纱形成的面料。
30.本技术中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是采用所述条子a和所述粗纱b在改造的涡流纺装
置上,穿入涡流纺的导条器,经罗拉、涡流纺锭,及电子清纱器,制作出涡流纺残雪纱,卷绕在纱筒上。
31.本发明的涡流纺纺制残雪纱生产方法区别于现有技术中的环锭纺纺制残雪纱的方法,也区别于现有技术中采用一根须条喂入而纺制涡流纺纱线的方法。用本技术中这方法获得的涡流纺纱线,具有风格新颖和毛羽少的特点,并且本技术中生产残雪纱的生产设备简单,生产工艺稳定。采用本技术中这种纱线织成的织物具有粗犷残雪视觉效果,色彩丰富多样,更重要的是,形成的布面抗起毛起球性能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环锭纺残雪纱抗起毛起球性能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32.图1为本技术中的残雪纱的生产原理示意图
33.图1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34.a:条子a;
35.b:粗纱b;
36.1、3 为导条架;
37.2 为挂纱杆;
38.4 为双孔导条器;
39.5 为给棉罗拉;
40.6 为后罗拉;
41.7 为中罗拉;
42.8 为前罗拉;
43.9 为给棉皮辊;
44.10 为后皮辊;
45.11 为集束器;
46.12 为中皮辊;
47.13 为前皮辊;
48.14 为涡流纺锭;
49.15 为清纱器;
50.16 为摩擦罗拉;
51.17 为槽筒;
52.18 为纱筒。
53.图2是实施例2中形成的面料的风格效果图。
54.图3是实施例3中形成的面料的风格效果图。
55.图4是实施例4中形成的面料的风格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56.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
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57.须知,下列实施例中未具体注明的工艺设备或装置均采用本领域内的常规设备或装置。
58.此外应理解,本发明中提到的一个或多个方法步骤并不排斥在所述组合步骤前后还可以存在其他方法步骤或在这些明确提到的步骤之间还可以插入其他方法步骤,除非另有说明;还应理解,本发明中提到的一个或多个设备/装置之间的组合连接关系并不排斥在所述组合设备/装置前后还可以存在其他设备/装置或在这些明确提到的两个设备/装置之间还可以插入其他设备/装置,除非另有说明。而且,除非另有说明,各方法步骤的编号仅为鉴别各方法步骤的便利工具,而非为限制各方法步骤的排列次序或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的情况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59.实施例1
60.本实施例中提供了生产残雪纱的涡流纺装置,具体如图1所示,沿着所述残雪纱的加工方向,所述涡流纺装置依次包括第一导条架1、挂纱杆2、第二导条架3、双孔导条器4、给棉罗拉5、后罗拉6、集束器11、中罗拉7、前罗拉8、涡流纺锭14、清纱器15、摩擦罗拉16、纱筒18;
61.还包括与给棉罗拉5配合的给棉皮辊9,与后罗拉6配合的后皮辊10,与中罗拉7配合的中皮辊12,与前罗拉8配合的前皮辊13;
62.还包括与纱筒18配合的槽筒17。
63.上述所述的涡流纺装置与现有技术中常规的涡流纺装置的不一样之处在于增加了挂纱杆2,用于悬挂粗纱b;并且本技术中的涡流纺装置中采用双孔导条器,用于对粗纱b和条子a进行引导定位。
64.采用本实施例中具体公开的涡流纺装置进行涡流纺生产残雪纱时,条子a经第一导条架1,粗纱b挂于挂纱杆2上,其经第二导条架3喂入涡流纺装置的双孔导条器4,然后所述条子a和粗纱b一起经给棉罗拉5及给棉皮辊9、后罗拉6及后皮辊10、集束器11、中罗拉7及中皮辊12、前罗拉8及前皮辊13的牵伸后,喂入涡流纺锭14,形成纱线;所述的纱线经电子清纱器15、摩擦罗拉16后,在槽筒17的作用下,卷绕在纱筒18上,制成涡流纺残雪纱。
65.本技术中所述清纱器切除纱中有害疵点。
66.本技术下述实施例2~4均是采用本实施例1中所述的涡流纺装置进行生产。
67.实施例2
68.本实施例中是纺制100%棉成份,支数30s/1,风格柔和的麻灰色涡流纺残雪纱。
69.本实施例中条子a和粗纱b的制备方法如下:
70.配棉混棉工序:条子a配棉为100%本白棉,粗纱b配棉为70%本白棉和30%精梳落棉,其中,精梳落棉16mm以下长度纤维占比60wt%以上,染色为黑色。将制作条子a的原料混合均匀,制作粗纱b的原料混合均匀;
71.清花工序:分别对混棉工序后的原料进行进一步的开松和混合,使得各原料纤维束混合均匀,经过清花工序,最终制成白色棉卷a,麻灰棉卷b,棉卷定量均为350克/米,棉卷长度为36米;
72.梳棉工序:在梳棉机上,将棉卷a梳理成条,制得生条a,定量为20.0克/5米。将麻灰
棉卷b,在梳棉机台制得生条b,定量20.0克/5米,五个校正点处,盖板与锡林的隔距依次为10、9、9、9、10,单位为英丝;
73.并条工序:在并条机上,上述生条a和生条b分别进行三道并合牵伸,制得条子a和熟条b,定量为20.5克/5米。
74.粗纱工序:将上述的熟条b,经粗纱工序,制得粗纱b,粗纱定量6.3克/10米,捻度52t/m,捻系数130.5。
75.涡流纺工序采用实施例1中的涡流纺装置;具体的纺纱工艺参数为:
76.速度
ꢀꢀ
360m/min;
77.总牵伸倍数
ꢀꢀ
240倍;
78.主牵伸倍数
ꢀꢀ
30倍;
79.中间牵伸倍数
ꢀꢀ
2.67倍;
80.后牵伸倍数
ꢀꢀ
3.0倍;
81.纺纱张力
ꢀꢀ
120cn。
82.本技术中的总牵伸倍数是指单位时间内,喂入条子和粗纱重量之和,除以所制得纺纱的重量。主牵伸倍数是指前罗拉8与中罗拉7之间的牵伸倍数。中间牵伸倍数指后罗拉6、中罗拉7之间的牵伸倍数。
83.本实施例中的电子清纱工艺的参数为:
[0084][0085]
使用本实施例中所得的涡流纺残雪纱进行织布,制得风格柔和的麻灰残雪风格面料,所述面料的起毛起球指标达到美标3级。
[0086]
本技术中起毛起球的测试标准参照美标astm d3512,此检测结果范围1~5级,1级最差,5级最好;其中,1级为起球非常严重,2级为严重起球,3级为中等起球,4级为轻起球,5级为没起球。现有技术中采用环锭纺形成的残雪纱的起毛起球性能为1级或2级。
[0087]
本实施例中具体形成的面料的风格如图2所示。
[0088]
实施例3
[0089]
本实施例中纺制100%粘胶成份,支数40s/1,风格粗犷的红色残雪风格涡流纺纱线。
[0090]
本实施例中条子a和粗纱b的制备方法如下:
[0091]
配棉混棉工序:条子a配棉为100%本白粘胶,粗纱b配棉为65%本白粘胶和35%短纤维粘胶,其中,短纤维粘胶为红色,纤维长度为8mm。将制作条子a的原料和制作粗纱b的原料分别混合均匀;
[0092]
清花工序:分别对混棉工序后的原料进行进一步的开松和混合,使得各原料纤维束混合均匀,经过清花工序,最终制成白色棉卷a,红色棉卷b,棉卷定量为350克/米,棉卷长度为36米;
[0093]
梳棉工序:在梳棉机上,将棉卷a梳理成条,制得生条a,定量为20.0克/5米。棉卷b在梳棉机台制得生条b,定量20.0克/5米,五个校正点处,盖板和锡林之间的隔距依次为14、12、12、12、14,单位为英丝。
[0094]
并条工序:在并条机上,生条a和生条b分别进行三道并合牵伸,分别制得条子a和熟条b,定量18.0克/5米。
[0095]
粗纱工序:熟条b,经粗纱工序,制得粗纱b,粗纱定量6.3克/10米,捻度39t/m,捻系数为97.9。
[0096]
涡流纺工序采用实施例1中的涡流纺装置制成纱线;具体的纺纱工艺参数为:
[0097][0098]
本实施例中的电子清纱工艺的参数为:
[0099][0100]
使用本实施例中所得的涡流纺残雪纱进行织布,制得较为粗犷的红色残雪风格面料,起毛起球指标达到美标3级。
[0101]
本实施例中具体形成的面料的风格如图3所示。
[0102]
实施例4
[0103]
本实施例中纺制60wt%莫代尔和40wt%的棉成份,支数30s/1,风格粗犷的蓝色涡流纺残雪纱。
[0104]
本实施例中条子a和粗纱b的制备方法如下:
[0105]
配棉混棉工序:条子a配棉60wt%的本白莫代尔和40wt%的白棉,粗纱b配棉60wt%本白莫代尔和40wt%蓝色棉短纤维,其中蓝色棉短纤维长度为5mm;将制作条子a的原料和制作粗纱b的原料分别混合均匀;
[0106]
清花工序:分别对混棉工序后的原料进行进一步的开松和混合,使得各原料纤维束混合均匀,经过清花工序,最终制成白色棉卷a,蓝色棉卷b,棉卷定量为350克/米,棉卷长度为36米;
[0107]
梳棉工序:在梳棉机上,将棉卷a梳理成条,制得生条a,定量为20.0克/5米,五个校
正点处,盖板和锡林之间的隔距依次为9、8、8、8、9。将棉卷b在梳棉机台制得生条b,定量20.0克/5米,五个校正点处,盖板和锡林之间的隔距依次为20、18、18、18、20,单位为英丝。
[0108]
并条工序:在并条机上,生条a和生条b分别进行三道并合牵伸,分别制得条子a和熟条b,定量20.5克/5米。
[0109]
粗纱工序:熟条b,经粗纱工序,制得粗纱b,粗纱定量6.3克/10米,捻度36t/m,捻系数为90。
[0110]
涡流纺工序采用实施例1中的涡流纺装置制成纱线;具体的纺纱工艺参数为:
[0111][0112]
本实施例中的电子清纱工艺的参数为:
[0113][0114]
使用本实施例中所得的涡流纺残雪纱进行织布,制得风格非常粗犷的蓝色残雪风格面料,起毛起球指标达到美标3级。
[0115]
本实施例中具体形成的面料的风格如图4所示。
[0116]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