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电路板检测的半自动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5-17 19:36: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电路板检测的半自动设备。


背景技术:

2.耐压测试又称作高压测试或介电强度测试,是一种无破坏性的测试,它用来检测经常发生的瞬态高压下产品的绝缘能力是否合格,它在一定时间内施加高压到被测试设备以确保设备的绝缘性能足够强。耐高压主要测试项目为击穿电压和漏电电流的检测。而在pcb的制作过程中若没有完善的高压测试方法去全部检测覆铜板的耐高压性能,则会给pcb的可靠性带来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用于电路板检测的半自动设备,结构简单实用。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电路板检测的半自动设备,包括机架,设置有工作台与控制箱;驱动机构,设置于机架上,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气缸与固定板,固定板安装于驱动气缸的推杆上,驱动气缸与控制箱控制连接;绝缘夹具,设置于工作台上,绝缘夹具包括上测试模与下测试模,上测试模安装于固定板的下侧,驱动机构带动上测试模作往复升降运动,下测试模设置于工作台的底座上,下测试模由若干层绝缘板层叠组成,上测试模与下测试模相对应设置;测试针,设置于上测试模上,测试针的一端连接有测试线,测试线远离测试针的一端连接于控制箱;测试引线,设置于下测试模上,测试引线与测试针对应设置。
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电路板检测的半自动设备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施例通过工作台上设置有绝缘夹具,其中,绝缘夹具包括上测试模与下测试模,上测试模安装于驱动机构的固定板上,当工人将电路板放置于下测试模上,驱动气缸启动并带动上测试模下降直至安装于上测试模上的测试针与安装于下测试模上的测试引线对应接触,但电路板完成测试后驱动气缸带动上测试模上升,电路板即可从绝缘夹具脱离,整体结构简单实用。需要说明的是,下测试模由若干层绝缘板层叠组成,其目的在于保护测试引线,因测试引线为极细的金属线,多层绝缘板层叠组成的下测试模,一方面可便于工人更换测试引线,另一方面可保护测试引线,避免测试引线断裂。
6.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种用于电路板检测的半自动设备,工作台设置有四根导向柱,导向柱分别固定于工作台的四角,导向柱的下端与固定板连接。导向柱用于在上测试模作升降运动时起引导作用,防止上测试模发生偏移。
7.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种用于电路板检测的半自动设备,绝缘板为玻璃纤维板。
8.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种用于电路板检测的半自动设备,固定板设置有传
感器,传感器与控制箱通信连接,传感器用于监测电路板是否到位。
9.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种用于电路板检测的半自动设备,固定板背离上测试模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固定于固定板上,第二支架设置有调节槽,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通过调节槽螺纹连接,传感器安装于第二支架上。第二支架的调节槽可实现传感器的位置调节。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种用于电路板检测的半自动设备,下测试模设置有定位针,定位针用于电路板放置于下测试模时的快速定位。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种用于电路板检测的半自动设备,下测试模设置有若干穿线孔,测试引线设置于穿线孔内。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种用于电路板检测的半自动设备,工作台设置有控制按钮。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种用于电路板检测的半自动设备,机架还设置有人机交互装置,人机交互装置与控制箱连接。人机交互装置用于供工人查看检测结果以及设定相关测试参数。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种用于电路板检测的半自动设备,绝缘板之间设置有支撑块,支撑块用于分隔绝缘板。
15.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说明;
17.图1为电路板检测的半自动设备的结构正视示意图;
18.图2为电路板检测的半自动设备的结构左视示意图;
19.图3为绝缘板的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
21.机架100;工作台110;导向柱111;控制箱120;人机交互装置130;
22.驱动机构200;驱动气缸210;固定板220;第一支架221;第二支架222;调节槽223;
23.上测试模300;
24.下测试模400;绝缘板410;穿线孔411;定位针420;支撑块440;
25.测试针500;
26.测试引线600。
具体实施方式
27.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
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30.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电路板检测的半自动设备,包括机架100,设置有工作台110与控制箱120;驱动机构200,设置于机架100上,驱动机构200包括驱动气缸210与固定板220,固定板220安装于驱动气缸210的推杆上,驱动气缸210与控制箱120控制连接;绝缘夹具,设置于工作台110上,绝缘夹具包括上测试模300与下测试模400,上测试模300安装于固定板220的下侧,驱动机构200带动上测试模300作往复升降运动,下测试模400设置于工作台110的底座上,下测试模400由若干层绝缘板410层叠组成,上测试模300与下测试模400相对应设置;测试针500,设置于上测试模300 上,测试针500的一端连接有测试线(图未示出),测试线(图未示出)远离测试针500的一端连接于控制箱120;测试引线600,设置于下测试模400上,测试引线600与测试针500对应设置。当工人将电路板放置于下测试模400上,驱动气缸210启动并带动上测试模300下降直至安装于上测试模300上的测试针 500与安装于下测试模400上的测试引线600对应接触,但电路板完成测试后驱动气缸210带动上测试模300上升,电路板即可从绝缘夹具脱离,整体结构简单实用。下测试模400由若干层绝缘板410层叠组成,其目的在于保护测试引线 600,因测试引线600为极细的金属线,多层绝缘板410层叠组成的下测试模400,一方面可便于工人更换测试引线600,另一方面可保护测试引线600,避免测试引线600断裂。
32.需要说明的是,测试针500与测试引线600的数量根据电路板的型号而设置。另外,
3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工作台110设置有四根导向柱111,导向柱111 活动穿设于所固定板220的四角,用于在上测试模300作升降运动时起引导作用,防止上测试模300发生偏移。
3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绝缘板410为玻璃纤维板。
3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固定板220设置有传感器(图未示出),传感器 (图未示出)与控制箱120通信连接,传感器用于监测电路板是否到位。
3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固定板220背离上测试模30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架221和第二支架222,第一支架221固定于固定板220上,第二支架222设置有调节槽223,第一支架221与第二支架222通过调节槽223螺纹连接,传感器(图未示出)安装于第二支架222上。第二支架222的调节槽223可实现传感器(图未示出)的位置调节。
3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下测试模400设置有定位针420,定位针420用于电路板放置于下测试模400时的快速定位。
3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下测试模400设置有若干穿线孔411,测试引线 600设置于穿线孔411内。
3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工作台110设置有控制按钮(图未示出)。
4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机架100还设置有人机交互装置130,人机交互装置130与控制箱连接,用于供工人查看检测结果以及设定相关测试参数。
41.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4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