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车用智能挡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17 05:55:3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用智能挡光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汽车消费也在逐年增加,人们对汽车的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在阳光明媚的白天,强烈的太阳光线会直接从前挡风玻璃或车门侧窗直射入驾驶室内,影响驾驶员的视线和驾驶操作。
3.为了避免光线照射,传统方式是在汽车内部设置下翻式遮阳板,通过驾驶员手动下翻操作调节遮阳板的角度,从而达到遮阳挡光的目的。但是,由于光线照射角度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会发生变化,这就需要驾驶员再次调节遮阳板以适应光线照射角度变化,此时,手动调节遮阳板的操作就体现出繁琐的特性,而且在驾驶过程中调节遮阳板,也严重影响了驾驶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在行驶过程中自动调节实现遮阳挡光功能的车用智能挡光装置,提高驾驶舒适性和驾驶安全。
5.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车用智能挡光装置,包括第一挡光组件、第一光线传感器和控制单元,第一挡光组件设置于前挡风玻璃的内侧的上部,第一光线传感器设置于汽车b柱的前侧的上部,且第一挡光组件和第一光线传感器均与控制单元电性连接;第一光线传感器接收到直射太阳光线时,控制单元控制第一挡光组件下移并展开以实现挡光遮阳。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光线传感器的设置高度与人呈坐姿坐于汽车座椅时的人体头部所在高度相适应。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光线传感器设有多个,多个第一光线传感器呈竖向间隔设置在汽车b柱的前侧的上部,控制单元通过确定接收到直射太阳光线的第一光线传感器的数量,控制第一挡光组件下移并展开的幅度。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挡光组件为两端设有固定座的电动卷帘,固定座的相对侧对应设有滑槽,电动卷帘沿滑槽下移并展开。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动卷帘一端的固定座集成或固定于汽车左侧a柱,电动卷帘另一端的固定座集成或固定于汽车右侧a柱。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挡光组件设有两组,两组第一挡光组件对称于内后视镜柱设置;左一电动卷帘一端的固定座集成或固定于汽车左侧a柱,另一端的固定座集成或固定于内后视镜柱左侧;左一电动卷帘一端的固定座集成或固定于汽车右侧a柱,另一端的固定座集成或固定于内后视镜柱右侧。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滑槽的开设弧度与前挡风玻璃的弧度相适应。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挡光组件和第二光线传感器,第二挡光组件设
置于车门侧窗玻璃的内侧的上部,第二光线传感器设置于第二挡光组件所在车门的对向车门和/或前中隔挡处,并位于第二挡光组件所在车门的相对侧,且第二挡光组件和第二光线传感器均与控制单元电性连接;第二光线传感器接收到直射太阳光线时,控制单元控制第二挡光组件下移并展开以实现挡光遮阳。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挡光组件的结构与第一挡光组件的结构相同。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内后视镜柱的中部集成有etc识别单元,于内后视镜柱的中部后侧设有用于插设etc卡的etc插槽。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挡光组件设置于前挡风玻璃的内侧的上部,第一光线传感器设置于汽车b柱的前侧的上部,使第一光线传感器的入射角度朝向前挡风玻璃,以接收来自汽车前方的光线照射,通过第一光线传感器可感知光照强度的特性,以此判别是否存在有太阳光线直射第一光线传感器;当存在太阳光线直射第一光线传感器时,控制第一挡光组件下移展开至设计值范围,实现对汽车前挡风玻璃侧的自动挡光遮阳,达到提高驾驶舒适性和驾驶安全的目的。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用智能挡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挡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用智能挡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门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用智能挡光装置的连接框图;
24.图标:1-第一挡光组件,11-电动卷帘,12-固定座,121-滑槽,2-第一光线传感器,3-控制单元,4-第二挡光组件,5-第二光线传感器,6-etc插槽,71-前挡风玻璃,72-a柱,73-b柱,74-内后视镜柱,75-车门,751-侧窗玻璃,76-前中隔挡。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一种车用智能挡光装置进行更清楚、完整地描述。附图中给出了车用智能挡光装置的首选实施例,但是,车用智能挡光装置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车用智能挡光装置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26.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
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9.如图1、图2、图3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用智能挡光装置,包括第一挡光组件1、第一光线传感器2和控制单元3,第一挡光组件1设置于前挡风玻璃71的内侧的上部,第一光线传感器2设置于汽车b柱73的前侧的上部,且第一挡光组件1和第一光线传感器2均与控制单元3电性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控制单元3可以是cpu或单片机等能够实现数据处理、逻辑判断、信息储存等功能的智能配件或硬件设备,属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通过将第一光线传感器2设置于汽车b柱73的前侧的上部,使得第一光线传感器2的入射角度朝向前挡风玻璃71,第一光线传感器2可通过设置挡沿等方式控制光线入射角度以达到仅接收来自汽车前方的光线照射的目的,而后利用第一光线传感器2感知接收到的太阳光线的光照强度,根据光照强度判断太阳光线是否为直射太阳光线,即直射第一光线传感器2的太阳光线,当太阳光线直射第一光线传感器2时,控制单元3控制第一挡光组件1下移并展开覆盖前挡风玻璃71的上部,以实现挡光遮阳。
30.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光线传感器2的设置高度与人呈坐姿坐于汽车座椅时的人体头部所在高度相适应,当第一光线传感器2接收到直射太阳光线时,即表明驾驶人员或前排乘客的头部也处于太阳光线直射范围内,存在挡光遮阳的需求,以此确定控制第一挡光组件1运作以实现挡光遮阳的契机。
31.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第一光线传感器2设有多个,多个第一光线传感器2呈竖向间隔设置在汽车b柱73的前侧的上部,由于汽车顶部的存在,当太阳光线从前挡风玻璃71射入汽车内部时,位于下方的第一光线传感器2势必是率先接收到直射太阳光线的,随着太阳光线在前挡风玻璃71处的射入角度越小,接收到直射太阳光线的第一传感器就会越多,因此,通过控制单元3确定接收到直射太阳光线的第一光线传感器2的数量,即可准确知晓太阳光线的射入角度,进而控制第一挡光组件1下移并展开的幅度,达到自动调节第一挡光组件1实现自适应挡光遮阳的目的。
32.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第一挡光组件1为两端设有固定座12的电动卷帘11,电动卷帘11属现有技术,其相关结构此处不再赘述;同时,固定座12的相对侧对应设有滑槽121,电动卷帘11则沿着滑槽121下移并展开。优选的,滑槽121的开设弧度与前挡风玻璃71的弧度相适应,使得电动卷帘11沿滑槽121下移并展开时,与前挡风玻璃71契合,遮挡更多的太阳光线。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电动卷帘11只是作为第一挡光组件1的一类实施方式进行的举例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挡光组件1还可以是柔性或塑性材质制成的嵌设于汽车顶部的伸缩板、折叠板或非卷绕式伸缩帘等,通过电机或其他伸缩驱动机构实现伸缩
或折叠,从而实现可启闭调节的挡光遮阳功能。
33.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电动卷帘11一端的固定座12集成或固定于汽车左侧a柱,电动卷帘11另一端的固定座12集成或固定于汽车右侧a柱,通过此固定方式可实现主副驾驶座的同步遮阳。可以理解的是,电动卷帘11的固定座12集成于汽车a柱72时,滑槽121可在a柱72上开设,电动卷帘11左右两端和相关驱动机构亦设置在a柱72或汽车内部。
34.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第一挡光组件1设有两组,两组第一挡光组件1对称于内后视镜柱74设置;左一电动卷帘11一端的固定座12集成或固定于汽车左侧a柱。左一电动卷帘11另一端的固定座12则集成或固定于内后视镜柱74左侧;右一电动卷帘11一端的固定座12集成或固定于汽车右侧a柱,右一电动卷帘11另一端的固定座12则集成或固定于内后视镜柱74右侧。利用内后视镜柱74分隔并固定两第一挡光组件1,可实现主副驾驶座的异步遮阳,提高行车舒适度和多样化需求。可以理解的是,以内后视镜柱74作为固定第一挡光组件1的结构时,内后视镜柱74可以紧贴前挡窗玻璃,以使得内后视镜柱74上开设的滑槽121的弧度与前挡风玻璃71的弧度相适应,尽可能地使电动卷帘11贴近前挡风玻璃71,以与前挡风玻璃71契合尽可能多地遮挡太阳光线。
35.更进一步的,如图2和图3所示,在内后视镜柱74的中部集成有etc识别单元,于内后视镜柱74的中部后侧设有用于插设etc卡的etc插槽6,通过对etc识别单元和etc插槽6的位置进行设计,避免干涉第一挡光组件1的运作。
36.进一步的,如图3至图5所示,车用智能挡光装置还包括第二挡光组件4和第二光线传感器5,第二挡光组件4设置于侧窗玻璃751的内侧的上部,第二光线传感器5设置于第二挡光组件4所在车门的对向车门和/或前中隔挡76处,并位于第二挡光组件4所在车门的相对侧,且第二挡光组件4和第二光线传感器5均与控制单元3电性连接;第二光线传感器5接收到直射太阳光线时,控制单元3控制第二挡光组件4下移并展开以实现挡光遮阳。通过上述设置,可使得第二光线传感器5的入射角度朝向对向的第二挡光组件4所在车门75,以接收从对向的第二挡光组件4所在车门75的侧窗玻璃751处进入的太阳光线,而后利用第二光线传感器5感知接收到的太阳光线的光照强度,根据光照强度判断太阳光线是否直射第二光线传感器5,当太阳光线直射第二光线传感器5时,控制单元3控制对向的第二挡光组件4下移并展开覆盖第二挡光组件4所在车门的侧窗玻璃751的上部,以实现挡光遮阳。其中,第二挡光组件4的结构可以与第一挡光组件1的结构相同,第二光线传感器5的结构也与第一光线传感器2相同,此处不在赘述。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前中隔挡76,指的是主副驾驶座位之间的隔挡台,第二光线传感器5设于该隔挡台的侧边,对应接收与其对向的车门车窗射入的太阳光线。还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挡光组件4于汽车前排设置时,两端可分别安装在同侧a柱和b柱上;第二挡光组件4于汽车后排设置时,两端可分别安装在同侧b柱和c柱上;亦或是安装在车门75上,能够实现所在车门处的挡光遮阳即可。
37.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