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调节式烟气脱硫脱硝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5-17 02:23: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脱硫脱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调节式烟气脱硫脱硝设备。


背景技术:

2.现如今,工业产生时会产生大量的废气、烟气,这些烟气中含有大量对大气有害的污染物,氮氧化物、硫氧化物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所以在对烟气进行排放之前,需要对其进行脱硫脱硝处理,需要将烟气与处理液混合后,除去烟气中的硫和硝,从而达到安全标准。
3.但现有的脱硫脱硝设备在使用时有以下缺点:1、现有的脱硫脱硝设备中,烟气与处理液混合产生的固体生成物一般会沉积在设备的底部,不仅会对管道造成堵塞,还很难将其取出,从而降低了对烟气脱硫脱硝效率。2、现有的脱硫脱硝设备结构简单,只是将烟气通入到处理液中,会使烟气与处理液无法得到有效的混合反应,降低对烟气脱硫脱硝的效果,从而对大气造成了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调节式烟气脱硫脱硝设备。该设备通过各个部件之间的相互配合,结构紧凑,不仅可有效的解决脱硫脱硝产生的固体生成物不方便取出的问题,提升了对烟气脱硫脱硝的效率,还提高了烟气与处理液混合反应的效果,对大气起到了有效的保护。
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调节式烟气脱硫脱硝设备,包括底座板,所述底座板上端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连接有同一个反应箱,所述反应箱内开设有反应槽,所述反应槽一侧连通有进气管,所述反应槽另一侧设置有水位管,所述反应槽底端设置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转动连接有驱动轴,所述底座板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内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驱动轴与螺纹杆连接,所述驱动轴上端两侧均设置有搅拌片,所述反应槽内设有多个喷淋管,多个所述喷淋管底端均设置有多个喷淋头,所述反应槽上端侧壁设置有除雾器,所述反应箱上端设置有排气管。
7.优选地,所述进气管呈“l”形设置,所述承载板与反应槽侧壁滑动连接,两个所述搅拌片均呈倾斜式设置。
8.优选地,所述承载板开设有蓄水槽,所述蓄水槽上端贯穿设有多个连通反应槽的传输孔,所述蓄水槽一侧贯穿设有连通外部的排水口。
9.优选地,所述驱动轴底端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滑动连接有定位轴,所述滑动槽侧壁开设有多个卡接槽,所述定位轴外侧壁设置有多个与卡接槽相匹配的卡接板,多个所述卡接板分别位于卡接槽内,并与卡接槽侧壁滑动连接。
10.优选地,所述底座板上端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定位
轴底端贯穿滑动槽侧壁延伸至外部,并设置在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上。
11.优选地,所述螺纹杆两侧外螺纹呈相对方向设置,所述螺纹杆两侧均连接有滑动套,所述滑动套上端设置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上端贯穿矩形槽延伸至外部,并转动连接有连动杆,所述连动杆上端转动连接在承载板底端。
12.优选地,所述底座板上端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两个所述限位槽内均滑动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端贯穿限位槽延伸至外部,并转动连接有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上端均转动连接在承载板底端,所述限位块一侧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另一侧设置在限位槽侧壁上。
13.优选地,所述底座板一侧设置有搭设板,所述搭设板上端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螺纹杆一端贯穿矩形槽侧壁延伸至外部,并连接在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上。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可移动的承载板,以及开设在承载板上的蓄水槽、传输孔和排水口,不仅可快速的将固体生成物与处理液分离,还可便捷的将固体生成物取出,从而提高了对烟气脱硫脱硝的效率;
16.2、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驱动轴带动搅拌片转动,可使处理液与烟气进行充分的混合,提高了对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的处理效果,从而对大气起到了有效的保护。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面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面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驱动轴的俯视剖面图;
20.图4为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21.图中:底座板1、支撑板2、反应箱3、进气管4、水位管5、承载板6、驱动轴7、螺纹杆8、搅拌片9、喷淋管10、喷淋头11、除雾器12、排气管13、传输孔14、排水口15、定位轴16、卡接板17、第一电机18、滑动套20、移动板21、连动杆22、限位块23、支撑杆24、缓冲弹簧25、搭设板26、第二电机27。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3.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节式烟气脱硫脱硝设备,参见图1-4,具体的,包括底座板1,底座板1上端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板2,两个支撑板2连接有同一个反应箱3,反应箱3内开设有反应槽,反应槽一侧连通有进气管4,进气管4呈“l”形设置,可延伸至反应槽的底部,反应槽另一侧设置有水位管5,反应槽底端设置有承载板6,承载板6与反应槽侧壁滑动连接,承载板6与反应槽侧壁贴合紧密,承载板6转动连接有驱动轴7,转动连接是通过开设在承载板6上的孔配合驱动轴7连接,底座板1开设有矩形槽,矩形槽内转动连接有螺纹杆8,转动连接是通过开设在矩形槽上的孔配合螺纹杆8连接,驱动轴7与螺纹杆8连接,驱动轴
7上端两侧均设置有搅拌片9,两个搅拌片9均呈倾斜式设置,可提高烟气与处理液混合的效果,反应槽内设有多个喷淋管10,多个喷淋管10底端均设置有多个喷淋头11,可提高对烟气处理的效果,反应槽上端侧壁设置有除雾器12,可去除烟气中的水雾,反应箱3上端设置有排气管13,处理后的烟气通过排气管13中排出。
24.在本实用新型中,驱动轴7底端开设有滑动槽,滑动槽内滑动连接有定位轴16,滑动槽侧壁开设有多个卡接槽,定位轴16外侧壁设置有多个与卡接槽相匹配的卡接板17,多个卡接板17分别位于卡接槽内,并与卡接槽侧壁滑动连接,多个卡接板17可使定位轴16带动驱动轴7转动;底座板1上端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置有第一电机18,第一电机18为现有常用电机,定位轴16底端贯穿滑动槽侧壁延伸至外部,并设置在第一电机18的输出端上。
25.在本实用新型中,矩形槽内设置有限位圈,限位圈与螺纹杆8转动连接,转动连接是通过开设在限位圈上的孔配合螺纹杆8连接,螺纹杆8两侧外螺纹呈相对方向设置,可使两个滑动套20朝相对方向移动,螺纹杆8两侧均连接有滑动套20,滑动套20贯穿设有与螺纹杆相匹配的螺纹口,螺纹杆8贯穿螺纹口,并与螺纹口侧壁螺纹连接,滑动套20上端设置有移动板21,移动板21上端贯穿矩形槽延伸至外部,并转动连接有连动杆22,连动杆22上端转动连接在承载板6底端,转动连接是通过开设在连动杆22上的孔配合轴连接。
26.在本实用新型中,底座板1上端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两个限位槽内均滑动连接有限位块23,限位块23上端贯穿限位槽延伸至外部,并转动连接有支撑杆24,两个支撑杆24上端均转动连接在承载板6底端,转动连接是通过开设在支撑杆24上的孔配合轴连接,限位块23一侧设置有缓冲弹簧25,缓冲弹簧25另一侧设置在限位槽侧壁上,缓冲弹簧25的作用是回复和缓冲。
27.在本实用新型中,底座板1一侧设置有搭设板26,搭设板26上端设置有限位板,限位板设置有第二电机27,第二电机27为现有常用电机,限位板可限制点儿电机27的位置,螺纹杆8一端贯穿矩形槽侧壁延伸至外部,并连接在第二电机27的输出端上。
28.实施例2:在实施例1中,还存在将处理液与固体生成物分离的问题,因此,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中,承载板6开设有蓄水槽,蓄水槽上端贯穿设有多个连通反应槽的传输孔14,可提高处理液与固体生成物分离的效果,蓄水槽一侧贯穿设有连通外部的排水口15。
29.实施例3:在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时,其操作步骤如下:
30.步骤一,首先向反应箱3内放置适量用于脱硫脱硝的处理液,将烟气通过进气管4通入到反应箱3的底部,接着打开第一电机18,第一电机18的输出端带动定位轴16转动,定位轴16通过外侧壁上的多个卡接板17带动驱动轴7转动,驱动轴7带动上端的两个搅拌片9转动,使烟气与处理液混合的更加充分;
31.步骤二,接着向多个喷淋管10内通入用于处理液,处理液通过喷淋管10进入到多个喷淋头11中,与向上移动的烟气接触,可对烟气进行二次反应,当水位过高时,会通过一侧的水位管5中,将过量的处理液排出回收处理;
32.步骤三,当处理完毕后,需要将反应产生的固体生成物取出时,需要打开第二电机27,第二电机27的输出端带动螺纹杆8转动,螺纹杆8带动两侧的滑动套20相对移动,滑动套20带动上端的移动板21移动,移动板21带动连动杆22移动,两个连动杆22带动承载板6向下移动;
33.步骤四,当承载板6向下移动到一定位置时,其内部蓄水槽一侧的排水口15会移动到外侧壁,将通过传输孔14进入到蓄水槽中的处理液排出,接着承载板6继续向下移动,当承载板6移动到反应箱3外侧时,可便捷的将反应产生的固体生成物取出。
34.本实用新型通过各个部件之间的相互配合,结构紧凑,不仅可有效的解决脱硫脱硝产生的固体生成物不方便取出的问题,提升了对烟气脱硫脱硝的效率,还提高了烟气与处理液混合反应的效果,对大气起到了有效的保护。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