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移动式垃圾箱升降平台的制作方法

2022-05-17 02:21:4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卫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移动式垃圾箱升降平台。


背景技术:

2.垃圾箱作为一种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设施,主要用于盛放垃圾和废弃物,常放置于小区、公园、学校等户外公共场所,为了保护环境,保持城市的干净整洁,垃圾箱内的垃圾需要及时进行处理。
3.目前,运输垃圾箱大多采用一些大型车辆,有的体积过大,难以满足小区、商场、医院等内部狭窄道路运输垃圾桶的需要,同时,操作人员需要不断地停车搬运,耗油又不环保,而且费时费力,操作不够便捷。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移动式垃圾箱升降平台,能够保证在狭窄操作环境下处理垃圾的便利性,通过在支撑架和升降架之间设置旋转机构,利用把手控制,环卫工人可以随时停放垃圾箱升降平台,有利于便捷处理垃圾,节能环保。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移动式垃圾箱升降平台,包括支撑架和升降架,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升降架之间通过旋转机构连接;
7.所述旋转机构包括平行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的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与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升降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均与所述第三连接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
8.所述支撑架的底部设有脚轮。
9.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垂直设置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
10.所述升降架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在所述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之间垂直设置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
11.在所述第三支架与所述第一连杆之间至少设置一个旋转机构,在所述第四支架与所述第二连杆之间至少设置一个旋转机构。
12.优选的,所述第三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以及与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以及与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连接;
13.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一支杆的一端以及与所述第二支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一支杆的另一端以及与所述第二支杆的另一端连接。
14.优选的,在所述第一连杆或者第二连杆上设有把手。
15.优选的,沿所述升降架的周向方向设置外侧框,所述外侧框的内侧与所述第一支杆的两端以及与所述第二支杆的两端固定连接;
16.所述外侧框的高度与所述脚轮和所述支撑架的总高度一致。
17.优选的,在所述升降架的顶部设有放置平台,所述放置平台与所述外侧框固定连接。
18.优选的,所述放置平台上靠近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或者第二连杆的一端设有通口,所述把手穿设所述通口。
19.优选的,所述把手包括固定部和握持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第一连杆或者第二连杆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握持部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
20.优选的,在所述外侧框上至少设置一个输送台,所述输送台与所述外侧框固定连接。
21.优选的,在所述放置平台背离所述升降架的表面上相对平行设置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
2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23.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式垃圾箱升降平台,通过旋转机构连接支撑架与升降架,通过把手提供动力支持,使得升降架可以随着旋转机构的转动而升起或下降,从而实现垃圾箱升降平台的移动或停止。
24.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式垃圾箱升降平台,通过设置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便于将垃圾箱稳固在放置平台上。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式垃圾箱升降平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图1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式垃圾箱升降平台去掉放置平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图3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旋转机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连接部;2、第二连接部;3、第三连接部;4、第一支架;5、第二支架;6、第三支架;7、第四支架;8、第一支杆;9、第二支杆;10、第一连杆;11、第二连杆;12、把手;13、外侧框;14、放置平台;15、通口;16、输送台;17、脚轮;18、第一限位板;19、第二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2.参照图1-5,移动式垃圾箱升降平台,包括支撑架和升降架,支撑架与升降架之间通过旋转机构连接;旋转机构包括平行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部1和第二连接部2,以及设置在第一连接部1和第二连接部2之间的第三连接部3,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均与支撑架固定连接,第三连接部3与升降架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1和第二连接部2均与第三连接部3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支撑架的底部设有脚轮17。通过设置旋转机构可以实现升降架相对于
支撑架高度的变化,从而实现垃圾箱升降平台的移动或停止。
33.支撑架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架4和第二支架5,在第一支架4和第二支架5之间垂直设置第三支架6和第四支架7,第三支架6与第一支架4的一端以及与第二支架5的一端连接,第四支架7与第一支架4的另一端以及与第二支架5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支架4、第二支架5、第三支架6和第四支架7相互连接构成长方形结构,利用长方形的外形特征把运输车的底部轮廓构造起来,使得支撑架更加平稳。
34.升降架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杆8和第二支杆9,在第一支杆8和第二支杆9之间垂直设置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11,第一连杆10与第一支杆8的一端以及与第二支杆9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杆11与第一支杆8的另一端以及与第二支杆9的另一端连接;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均与第三支架6或第四支架7固定连接,第三连接部3与第一连杆10或第二连杆11固定连接。设置的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11通过旋转机构连接支撑架,对升降架起到了更好的稳固作用,保证了升降架能够稳固在支撑架的上方,在升降平台进行升降时不会轻易滑落。
35.在第三支架6与第一连杆10之间设置两个旋转机构,两个旋转机构分别连接在第三支架6的两端,在第四支架7与第二连杆11之间设置两个旋转机构,两个旋转机构分别连接在第四支架7的两端,这样设置的四个旋转机构可以保证升降架可以同时升起或下落,不会因升降架的四角处高度不一致而造成放置在上方的垃圾箱产生位置偏移。
36.沿升降架的周向方向设置外侧框13,外侧框13的内侧与第一支杆8的两端以及与第二支杆9的两端固定连接;外侧框13的高度与脚轮17和支撑架的总高度一致,设置的外侧框13的高度必须保证升降架下降时,外侧框13是可以落在地面上的,升降架升起时,外侧框13也随之升起,脱离地面,脚轮17始终保证落在地面上。
37.在第一连杆10或者第二连杆11上设有把手12,把手12包括固定部和握持部,固定部与第一连杆10或者第二连杆11固定连接,固定部与握持部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
38.在升降架的顶部设有放置平台14,放置平台14与外侧框13固定连接;放置平台14上靠近第一连杆10的一端或者第二连杆11的一端设有通口15,把手12穿设通口15。把手12这样的结构设计一是为了方便操作人员的握持,适应手感舒适度,二是为了保证把手12落下时,可以刚好与通口15适应,不至于使得握持部直立向上,使得操作人员误伤。
39.外侧框13上至少设置一个输送台16,输送台16与外侧框13固定连接;放置平台14上设有相对平行的第一限位板18和第二限位板19。设置的输送台16可以便于垃圾箱运送到放置平台14上或者从放置平台14上推下,当把垃圾箱安装在放置平台14上时,第一限位板18和第二限位板19保证了垃圾箱能够限定在一个区域中,不至于发生位置偏移,导致垃圾箱从放置平台14上掉落。
40.该装置的原理和工作过程是:
41.以把手12设在第一连杆10上为例,当外侧框13落在地面上时,握持住把手12,对把手12施力,使得把手12向外侧框13的外侧转动,此时第三连接部3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整个升降架升起,与升降架连接的外侧框13以及连接在外侧框13上的输送台16也随之升起,此时整个运输车的着力点落在脚轮17上,推动升降平台,开始滚动;
42.当脚轮17为整个运输车的着力点时,握持住把手12,对把手12施力,使得把手12向
外侧框13的内侧转动,此时第三连接部3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整个升降架下降,与升降架连接的外侧框13以及连接在外侧框13上的输送台16也随之落下,使得外侧框13和输送台16最终落到地面上,整个升降平台停止滚动。
4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