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调节拉伸张紧力的铜线中拉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16 22:26: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铜线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拉伸张紧力的铜线中拉装置。


背景技术:

2.人类使用铜及其合金已有数千年历史。古罗马时期铜的主要开采地是塞浦路斯,因此最初得名cyprium(意为塞浦路斯的金属),后来变为cuprum,这是其英语(copper)、法语(cuivre)和德语(kupfer)的来源。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早在史前时代,人们就开始采掘露天铜矿,并用获取的铜制造武器、式具和其他器皿,铜的使用对早期人类文明的进步影响深远。中国使用铜的历史年代久远。大约在六七千年以前中国人的祖先就发现并开始使用铜。1973年陕西临潼姜寨遗址曾出土一件半圆形残铜片,经鉴定为黄铜。1975年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约公元前3000左右)出土一件青铜刀,这是目前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器,是中国进入青铜时代的证明。相对西亚、南亚及北非于距今约6500年前先后进入青铜时代而言,中国青铜时代的到来较晚。中国存在一个铜器与石器并用时代,年代距今约为5500—4500年。中国在此基础上发明青铜合金,与世界青铜器发展模式相同。
3.一般把中国青铜器文化的发展划分为三大阶段,即形成期、鼎盛时期和转变期。形成期是指龙山时代,距今4500—4000年;鼎盛期即中国青铜器时代,时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余年,也就是中国传统体系的青铜器文化时代;转变时期指战国末期—秦汉时期,青铜器已逐步被铁器取代,不仅数量上大减,而且也由原来礼乐兵器及使用在礼仪祭祀,战争活动等等重要场合变成日常用具,其相应的器别种类、构造特征、装饰艺术也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
4.现有技术中,铜线中拉设备在使用时,对于拉伸后的铜线需要进行拉伸,对其形状进行进一步限定,但是对于不同规格铜线的拉伸,其拉伸力度不同,从而需要调节拉绳张紧力,而现在设备的张紧力度多为固定,不同设备加工不同规格的铜线,从而使得铜线的生产较为不便,在设备损坏时,无法使用另一个设备进行加工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铜线中拉设备在使用时,对于拉伸后的铜线需要进行拉伸,对其形状进行进一步限定,但是对于不同规格铜线的拉伸,其拉伸力度不同,从而需要调节拉绳张紧力,而现在设备的张紧力度多为固定,不同设备加工不同规格的铜线,从而使得铜线的生产较为不便,在设备损坏时,无法使用另一个设备进行加工使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可调节拉伸张紧力的铜线中拉装置。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拉伸张紧力的铜线中拉装置,包括中拉结构,所述中拉结构包括中拉安装壳,所述中拉安装壳内部设置有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滑动后槽,所述滑动后槽开设在中拉安装壳内部的一侧,所述滑动后槽的一侧开设有伸缩杆安装槽,所述伸缩杆安装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
所述滑动后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安装块,所述滑动安装块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拉伸辊,所述拉伸辊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挡板。
7.优选的,所述中拉安装壳的一侧开设有安装侧槽,所述安装侧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中拉卡块,所述中拉卡块的内部设置有中拉槽。
8.优选的,所述中拉安装壳内部的一侧设置有收卷辊。
9.优选的,所述拉伸辊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侧板。
10.优选的,所述中拉安装壳内部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侧杆。
11.优选的,所述支撑侧杆的上端开设有安装端槽,所述安装端槽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橡胶防护杆。
12.优选的,所述橡胶防护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压力检测杆,所述压力检测杆卡接固定在安装端槽的内部。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4.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电动伸缩杆的设置,在对张紧力进行调节时,通过调节电动伸缩杆的伸缩,推动伸缩杆安装槽移动,从而将拉伸辊的位置进行移动,以调整拉伸辊与中拉槽之间的距离,从而调整对铜丝的拉绳的张紧力,从而便于对不同型号的铜丝进行加工。
15.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限位挡板与限位侧板的设置,用于对铜丝进行限位,以防止铜丝发生偏移,通过橡胶防护杆的设置,可对铜丝进行保护,铜丝通过安装端槽的设置,对拉伸后的铜丝进行挤压限位,从而便于对铜丝的拉伸,通过压力检测杆的设置,对铜丝的拉伸力度进行检测,从而能够便于观察到铜丝加工时受到的力,从而便于记录与观察。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调节拉伸张紧力的铜线中拉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调节拉伸张紧力的铜线中拉装置的部分结构爆炸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例说明:
20.1、中拉结构;11、中拉安装壳;12、中拉卡块;13、中拉槽;14、安装侧槽;15、收卷辊;16、限位侧板;
21.2、调节结构;21、滑动后槽;22、滑动安装块;23、伸缩杆安装槽;24、电动伸缩杆;25、拉伸辊;26、限位挡板;27、支撑侧杆;28、压力检测杆;29、橡胶防护杆;210、安装端槽。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3.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4.实施例1,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节拉伸张紧力的铜线中拉装置,包括中拉结构1,所述中拉结构1包括中拉安装壳11,所述中拉安装壳11内部设置有调节结构2,所述调节结构2包括滑动后槽21,所述滑动后槽21开设在中拉安装壳11内部的一侧,所述滑动后槽21的一侧开设有伸缩杆安装槽23,所述伸缩杆安装槽2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24,所述滑动后槽2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安装块22,所述滑动安装块22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拉伸辊25,所述拉伸辊25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挡板26。
25.下面具体说一下其调节结构2的具体设置和作用,通过电动伸缩杆24的设置,在对张紧力进行调节时,通过调节电动伸缩杆24的伸缩,推动伸缩杆安装槽23移动,从而将拉伸辊25的位置进行移动,以调整拉伸辊25与中拉槽13之间的距离,从而调整对铜丝的拉绳的张紧力,从而便于对不同型号的铜丝进行加工。
26.如图1-3所示,所述中拉安装壳11的一侧开设有安装侧槽14,所述安装侧槽1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中拉卡块12,所述中拉卡块12的内部设置有中拉槽13,所述中拉安装壳11内部的一侧设置有收卷辊15,所述拉伸辊25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侧板16,所述中拉安装壳11内部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侧杆27所述支撑侧杆27的上端开设有安装端槽210,所述安装端槽210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橡胶防护杆29,所述橡胶防护杆29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压力检测杆28,所述压力检测杆28卡接固定在安装端槽210的内部。
27.其整个中拉结构1与调节结构2达到的效果为,通过限位挡板26与限位侧板16的设置,用于对铜丝进行限位,以防止铜丝发生偏移,通过橡胶防护杆29的设置,可对铜丝进行保护,铜丝通过安装端槽210的设置,对拉伸后的铜丝进行挤压限位,从而便于对铜丝的拉伸,通过压力检测杆28的设置,对铜丝的拉伸力度进行检测,从而能够便于观察到铜丝加工时受到的力,从而便于记录与观察。
28.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铜丝从中拉槽13进入,通过中拉槽13对铜丝进行中拉,随后将铜丝引过拉伸辊25,同时将铜丝搭在支撑侧杆27上,通过橡胶防护杆29对铜丝进行防护,同时调节电动伸缩杆24的伸缩,通过压力检测杆28将铜丝受到的力进行检测,同时信息传递在总控台上,进行显示,在压力值合适时,电动伸缩杆24停止移动,随后通过拉伸辊25对铜丝进行张紧支撑,最后由收卷辊15对铜丝进行收卷。
2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