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生产球形石墨用易清理布袋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2022-05-16 21:29:5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除尘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生产球形石墨用易清理布袋除尘器。


背景技术:

2.除尘器能够将粉尘从烟气中分离出来,将干净的空气排出的设备。
3.目前除尘器在工作时,尘气进入到除尘箱中后,在抽风机的作用下,尘气向上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除尘箱内的除尘布袋对称尘气进行过滤,使尘气中的粉尘附着在除尘布袋表面,过滤后的空气从出气口排出,通过除尘箱的脉冲阀对除尘布袋中冲入空气,从而使除尘布袋膨胀,附着在除尘布袋表面的灰尘掉落,打开除尘箱底部的排灰阀,灰尘能够从除尘箱中排出。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清理灰尘的过程中,由于排灰过程中具有冲力,所以灰尘很容易飘散在空中,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减少灰尘散落在空气中的现象,防止严重污染环境,便于工人对灰尘进行收集,本技术提供一种生产球形石墨用易清理布袋除尘器。
6.本技术提供一种生产球形石墨用易清理布袋除尘器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生产球形石墨用易清理布袋除尘器,包括底架,设置于所述底架的除尘箱,所述除尘箱底部设置有进气管,所述箱体顶部设置有出气管,所述除尘箱内设置有除尘装置,所述除尘箱底部设置有收集斗,所述收集斗底部设置有排灰阀,所述底架收集斗底部设置有收灰箱,所述收灰箱对应所述挡板位置处开设有进灰槽,所述收灰箱对应所述进灰槽位置处设置有两个挡板,两个所述挡板共同覆盖所述进灰槽横截面积。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户使用时,尘气从进气管进入到除尘箱中,通过除尘箱内的除尘装置对除尘箱内的尘气进行过滤,过滤后的灰尘掉落在收集斗底部,将干净的空气从出气口排出,转动收灰箱顶部的挡板,使收灰箱的进灰槽和收集斗相对,打开排灰阀,从而使灰尘通过收集斗进入到收灰箱中,便于工人对灰尘进行收集,减少灰尘在收集过程中飘散在空中的现象。
9.可选的,两个所述挡板底部相互靠近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插块,所述收集斗外壁对应每个所述插块位置处均开设有插槽,所述插块插接于所述插槽内。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户使用时,挡板转动后,使挡板的插块插接进排灰管的插槽中,利用插槽对插块进行限位,从而使对收灰箱进行固定,保证收灰箱在收灰过程中不会产生移动。
11.可选的,所述收灰箱顶部对应每个挡板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转轴,两个所述挡板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转轴,每个所述转轴均套接有扭簧,所述扭簧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收灰箱和所述挡板。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户使用时,扭簧对挡板施加一个远离除尘箱的作用力,
从而使挡板从排灰管中移出时能够自动回到原位将进灰槽进行覆盖。
13.可选的,所述收集斗外壁设置有振动电机。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户使用时,启动振动电机,振动电机驱动收集斗、除尘箱进行振动,从而使落在收集斗的灰尘能够充分的掉落在收灰箱中,提高清理效果。
15.可选的,所述除尘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除尘箱内的多个除尘布袋,所述除尘布袋顶部设置有充气管,所有所述充气管共同固定连接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一端设置有脉冲阀。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户使用时,启动脉冲阀,脉冲阀将气体快速冲入到通气管中,通气管与充气管相连通,从而使空气能够沿着充气管进行到除尘布袋中,除尘布袋在受到气体的冲击后快速膨胀,从而使附着在除尘布袋表面的灰尘掉落。
17.可选的,每个所述挡板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把杆。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户使用时,把杆方便工人对挡板进行转动,节省人力,方便操作。
19.可选的,述除尘箱侧壁设置有透明玻璃。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户使用时,工人能够通过透明玻璃对除尘箱内进行检查,保证工作能够正常进行。
21.可选的,所述收灰箱底部设置有多个滚轮。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户使用时,推动收灰箱,收灰箱带动滚轮进行转动,便于工人对收灰箱进行移动。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收灰箱、挡板、进灰槽、扭簧的设计,便于工人对灰尘进行收集,减少灰尘散落在外面的现象;
25.2.插块和插槽的设计,保证收灰箱的位置不会发生移动;
26.3.把杆的设计,便于工人对挡板进行转动,方便操作。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29.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底架;11、除尘箱;111、进气管;112、出气管;12、观察槽;121、透明玻璃;2、收集斗;21、排灰阀;22、排灰管;3、除尘装置;31、通气管;32、脉冲阀;33、充气管;34、除尘布袋;4、收灰箱;41、进灰槽;42、转轴;421、扭簧;43、挡板;431、插块;432、插槽;433、把杆;44、连接架;441、滚轮;45、振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生产球形石墨用易清理布袋除尘器。参照图1和图2,一种生产球形石墨用易清理布袋除尘器,包括底架1,底架1顶部固定连接有除尘箱1,除尘箱1靠近底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进气管11,除尘箱1靠近顶部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出气管111,进气
管11和出气管111均与除尘箱1相连通。除尘箱1底部固定连接有收集斗2,收集斗2与除尘箱1相连通,收集斗2底部固定连接有排灰管22,排灰管22竖直设置,排灰管22与收集斗2相连通,排灰管22侧壁固定连接有排灰阀21,除尘箱1内设置有除尘装置3。
33.用户使用时,尘气从进气管11进入到除尘箱1中,通过除尘箱1内的除尘装置3对除尘箱1内的尘气进行过滤,将干净的空气从出气口排出。
34.参照图1,除尘箱1外壁靠近收集斗2位置处开设有观察槽12,除尘箱1对应观察槽12内固定连接有透明玻璃121。用户使用时,工人能够通过透明玻璃121对除尘箱1内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保证工作能够正常进行。
35.参照图1,收集斗2外壁固定连接有振动电机45。用户使用时,启动振动电机45,振动电机45驱动收集斗2振动,从而使出除尘箱1和排灰管22进行振动,使落在收集斗2的灰尘能够充分的掉落在收灰箱4中,提高清理效果。
36.参照图2和图3,收集斗2底部设置有收灰箱4,收灰箱4顶部对应排灰管22位置处开设有进灰槽41,收灰箱4顶部对应进灰槽41位置处固定连接有两个转轴42,转轴42沿收灰箱4宽度方向设置,两个转轴42沿收灰箱4长度方向对称设置于收灰箱4顶部。每个转轴42均转动连接有挡板43,挡板43沿收灰箱4宽度方向设置,两个挡板43共同覆盖进灰槽41设置。每个转轴42均套接有扭簧421,扭簧42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挡板43和收灰箱4。收灰箱4底部对应自身四个角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架44,每个连接架44均转动连接有滚轮441。
37.用户使用时,当工人需要对除尘箱1内的灰尘进行清理时,将收灰箱4顶部的挡板43进行转动,扭簧421对挡板43施加一个远离除尘箱1的作用力,挡板43能够与排灰管22的侧壁相抵接,将收灰箱4的进灰槽41和排灰管22对准,打开排灰阀21,从而使灰尘通过排灰管22进入到收灰箱4中,收集完成后,推动收灰箱4,收灰箱4带动滚轮441进行转动,挡板43离开排灰管22后,在扭簧421的作用力下,两个挡板43能够恢复原位。便于工人对除尘箱1内的灰尘进行收集,减少灰尘在排放过程中飘散在空气中的现象。
38.参照图2和图3,两个挡板43底部相互靠近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插块431,插块431固定连接于挡板43对应自身中间位置处,收集斗2外壁对应每个插块431位置处均开设有插槽432,插块431能够插接于插槽432内。每个挡板43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把杆433,把杆433固定连接于挡板43对应自身中间位置处。
39.用户使用时,拉动把杆433,把杆433带动挡板43进行转动,方便工人对挡板43进行转动,节省人力,挡板43转动后,将挡板43的插块431滑动进排灰管22的插槽432中,利用插槽432对插块431进行限位,从而使收灰箱4与排灰管22进行连接。
40.参照图2,除尘装置3包括固定连接于除尘箱1顶部的通气管31,通气管31水平设置,通气管31远离出气管111一端固定连接有脉冲阀32,通气管31靠近收集斗2一侧固定连接有三个充气管33,充气管33沿通气管31长度方向阵列设置,出气管33与通气管31相连通,每个出气管33均固定连接有除尘布袋34,除尘布袋34竖直设置,出气管33与除尘布袋34相连通。
41.用户使用时,启动脉冲阀32,脉冲阀32将气体快速冲入到通气管31中,通气管31将气体冲入到出气管111中,除尘布袋34在受到气体的冲击后,能够快速膨胀,从而使附着在除尘布袋34表面的灰尘掉落。
42.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生产球形石墨用易清理布袋除尘器的实施原理为:用户使用
时,推动收灰箱4移动到收集斗2下方位置处,拉动两个把杆433,把杆433带动挡板43进行移动,将挡板43的插块431插接到插槽432内,从而使两个挡板43能够抵接于收集斗2,此时排灰管22能够位于收灰箱4上方位置处,将尘气从进气口进入到除尘箱1中,在抽风管的作用下,尘气经过除尘布袋34向上移动从出气管112排出,当需要对除尘布袋34进行清理时,启动脉冲阀32,脉冲阀32向通气管32中冲气,通气管32通过充气管33向除尘布袋34中充气,从而使除尘布袋34膨胀,使附着在除尘布袋34上的灰尘掉落到收集斗2底部,打开排灰阀21,灰尘通过排灰管22进入到收灰箱4中,当需要对收灰箱4进行清理时,转动挡板43,从而使挡板43的插块431从插槽432中移动出,在扭簧421的作用力下,挡板43自动回到收灰箱4顶部,并且能够覆盖收灰箱4的进灰槽41。
4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