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曲轴箱通风系统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2-05-11 23:39: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曲轴箱通风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2.在发动机工作时,燃烧室的高压可燃混合气和已燃气体,或多或少会通过活塞组与气缸之间的间隙漏入曲轴箱内,造成窜气。窜气的成分为未燃的燃油气、水蒸气和废气等,这会稀释机油,降低机油的使用性能,加速机油的氧化、变质。水气凝结在机油中,会形成油泥,阻塞油路;废气中的酸性气体混入润滑系统,会导致发动机零件的腐蚀和加速磨损;窜气还会使曲轴箱的压力过高而破坏曲轴箱的密封,使机油渗漏流失。为防止曲轴箱压力过高,延长机油使用期限,减少零件磨损和腐蚀,防止发动机漏油,必须实行曲轴箱通风。
3.目前,使用的曲轴箱通风系统,是通过在油气分离器和发动机进气歧管之间设置通风管路,其中,曲轴通风管路与发动机之间为刚性连接,在曲轴通风管道发生故障时,需要将曲轴通风管路连接的所有部件同步进行拆卸和更换,维修费用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曲轴箱通风系统及车辆,以解决采用现有的曲轴箱通风系统,在发生故障时,维修费用高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6.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曲轴箱通风系统,包括:气缸、曲轴箱、以及设置于所述气缸上的第一油气分离器和第二油气分离器;
7.所述曲轴箱与所述第一油气分离器连通;
8.所述气缸上设置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气缸内设置有窜气通道,所述窜气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气口相连通,所述窜气通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出气口相连通;
9.所述第一油气分离器位于所述第一进气口处,所述第二油气分离器位于所述第一出气口处。
10.可选的,所述气缸包括缸体、缸盖和缸盖罩盖,所述缸盖设置在所述缸体上,所述缸盖罩盖设置在所述缸盖上;
11.所述窜气通道依次穿过缸盖和所述缸盖罩盖,所述缸体上设置有所述第一进气口,所述缸盖罩盖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出气口。
12.可选的,还包括油底壳,所述油底壳位于所述气缸的底部;
13.所述第一油气分离器的出油口与所述油底壳相连通,所述第二油气分离器的出油口与所述油底壳相连通。
14.可选的,所述第二油气分离器设置在所述缸盖罩盖上,所述第二油气分离器上设置有第二出气口;
15.所述缸盖罩盖与所述缸盖之间形成一腔体,所述缸盖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进气口,
所述缸体通过多个第二进气口中的其中一个第二进气口与所述腔体连通。
16.可选的,还包括第一连接管和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管上的第一阀门;
17.所述缸盖罩盖上设置有一开口,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第二端穿过所述开口与所述腔体连通,所述第一阀门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一连接管。
18.可选的,还包括调压阀,所述调压阀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管上,且所述调压阀位于所述第二油气分离器和所述第一阀门之间。
19.可选的,所述第一阀门为单向阀。
20.可选的,所述曲轴箱与所述气缸为一体铸造。
21.可选的,所述第二油气分离器内设置有无纺布结构。
22.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曲轴箱通风系统。
23.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在气缸上设置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第一油气分离器设置在第一进气口处,第二油气分离器设置在第一出气口处,气缸内设置有窜气通道,窜气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气口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出气口相连通,其中,曲轴箱与第一油气分离器相连通。这样,通过在气缸内设置窜气管道,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在油气分离器和进气歧管之间设置通风管路,可减小发生泄漏的风险,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取其他的附图。
2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曲轴箱通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取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7.除非另有定义,本技术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述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应地改变。
28.随着汽缸活塞组的一些零件磨损、活塞环弹性下降或粘结,会使发动机的密封性下降,在发动机工作时,会有部分可燃混合气和燃烧产物经活塞环由汽缸窜入曲轴箱内。其
中,窜入曲轴箱的气体量越大,表示该组汽缸与活塞、活塞环间的密封性下降越厉害。
29.窜气的成分为未燃的燃油气、水蒸气和废气等,这会稀释机油,降低机油的使用性能,加速机油的氧化、变质。水气凝结在机油中,会形成油泥,阻塞油路;废气中的酸性气体混入润滑系统,会导致发动机零件的腐蚀和加速磨损;窜气还会使曲轴箱的压力过高而破坏曲轴箱的密封,使机油渗漏流失。为防止曲轴箱压力过高,延长机油使用期限,减少零件磨损和腐蚀,防止发动机漏油,必须实行曲轴箱通风。
30.请参阅图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曲轴箱通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系统包括:气缸10、曲轴箱、以及设置于所述气缸10上的第一油气分离器20和第二油气分离器30;
31.所述曲轴箱与所述第一油气分离器20连通;
32.所述气缸10上设置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气缸10内设置有窜气通道,所述窜气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气口相连通,所述窜气通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出气口相连通;
33.所述第一油气分离器20位于所述第一进气口处,所述第二油气分离器30位于所述第一出气口处。
34.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在气缸10上设置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第一油气分离器20设置在第一进气口处,第二油气分离器30设置在第一出气口处,气缸10内设置有窜气通道,窜气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气口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出气口相连通,其中,曲轴箱与第一油气分离器20相连通。这样,通过在气缸10内设置窜气管道,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在油气分离器和进气歧管之间设置通风管路,可减小发生泄漏的风险,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可靠性。
35.在具体实施中,曲轴箱的窜气经过第一油气分离器20进行第一次油气分离,分离后的混合油气物从第一进气口,沿内置窜油管道至第一出气口,经过第二油气分离器30进行第二次油气分离,通过设置两级油气分离器对曲轴箱的窜气进行油气分离,以提高油气分离效率。其中,曲轴箱的窜气的主要成分为未燃的燃油气、水蒸气和废气等。
36.其中,第一油气分离器20可用于分离大颗粒机油,第二油气分离器30可用于分离小颗粒机油。
37.可选的,所述第二油气分离器30内设置有无纺布结构。
38.其中,无纺布采用聚酯纤维、涤纶纤维材质生产而成,是一种没有经纬线的结构。
39.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第二油气分离器30内设计无纺布结构,相较于普通的过滤网,对油气混合物的分离效率更高。
40.可选的,所述气缸10包括缸体11、缸盖12和缸盖罩盖13,所述缸盖12设置在所述缸体11上,所述缸盖罩盖13设置在所述缸盖12上;
41.所述窜气通道依次穿过缸盖12和所述缸盖罩盖13,所述缸体11上设置有所述第一进气口,所述缸盖罩盖13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出气口。
42.其中,缸盖12安装在缸体11上面,从上部密封气缸10并构成燃烧室。缸盖罩盖13是盖在发动机缸体11上的罩壳,可防止外部杂质进入发动机和内部机油的泄漏。
43.可选的,还包括油底壳40,所述油底壳40位于所述气缸10的底部;
44.所述第一油气分离器20的出油口与所述油底壳40相连通,所述第二油气分离器30
的出油口与所述油底壳40相连通。
45.其中,油底壳40设置在气缸10的底部,曲轴箱的窜气经过第一油气分离器20进行分离,分离出来的部分机油流入油底壳40,分离后的油气混合物则经过窜气通道至第二油气分离器30,进行第二次分离,同样的,分离后的机油流入油底壳40进行储存。
46.在具体实施中,油底壳40的出油口位置还设置有储油槽,无论发动机在整车的各种倾斜姿态下,该储油槽均会没过出油口,从而满足密封要求,另外,还可规避倾斜姿态下的密封失效后发生窜气,造成油气分离器的分离失效。
47.可选的,所述第二油气分离器30设置在所述缸盖罩盖13上,所述第二油气分离器30上设置有第二出气口;
48.所述缸盖罩盖13与所述缸盖12之间形成一腔体,所述缸盖12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进气口,所述缸体11通过多个第二进气口中的其中一个第二进气口与所述腔体连通。
49.在具体实施中,混合油气物经第二油气分离器30,分离后的气体进入缸盖罩盖13与缸盖12之间的腔体,且在该腔体内均匀分布,根据发动机的不同气缸10的点火顺序,不同气缸10的进气门打开后,油气混合气通过集成在气缸10盖进气道内的多处进气孔,进入气缸10内参与燃烧,形成闭式循环。其中,一个气缸10具有一个进气口。
50.可选的,还包括第一连接管和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管上的第一阀门;
51.所述缸盖罩盖13上设置有一开口,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第二端穿过所述开口与所述腔体连通,所述第一阀门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一连接管。
52.可选的,所述第一阀门为单向阀,以防止分离后的气体的逆向流动。
53.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当发动机处于低负荷工况下,发动机的进气歧管为负压(-85kpa-0kpa),真空作用使得从第二油气分离器30分离后的气体,通过单向阀进入缸盖罩盖13和缸盖12之间的稳压腔内,此时,设置在第一连接管上的第一阀门为开启状态,分离后的气体经第一连接管进入该腔体内,根据发动机的不同气缸10的点火顺序,不同气缸10的进气门打开后,油气混合气通过集成在气缸10盖进气道内的多处进气孔,进入气缸10内参与燃烧,形成闭式循环。
54.在另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当发动机处于中、高负荷工况下,进气歧管为正压(0kpa~ 70kpa),进气歧管的气体被第二油气分离器30的单向阀锁止,此气路不通。此工况下受与通风系统连接的增压器压壳处的真空作用,曲轴箱的窜气通过第一油气分离器20及内置窜气通道进入第二油气分离器30后,分离后的气体沿着通风系统进入增压器压壳处,压壳连接空滤过滤器弯管,接中间冷却器后,经过节流阀体进入进气歧管至气缸10内参与燃烧,形成闭式循环。
55.其中,通风系统接第二油气分离器总成及增压器压壳位置,压壳受到增压器中间体热源的作用,温度较高,规避了车辆行驶在高寒地带的通风系统管路结冰堵死后,引起曲轴箱压力异常升高,造成在机油尺或其他密封位置的泄漏或喷机油现象。
56.另外,通风系统采用电路连续性诊断结构,以满足国六轻型车排放法规对通风系统的诊断要求,具体的,触点开关与安装面配合压缩后,柱塞弹簧接触电路板形成闭式路径,电路导通。当连接处断开,柱塞弹簧复位后,与电路板分开,电路断路报故障码,提示用户维修。
57.可选的,还包括调压阀,所述调压阀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管上,且所述调压阀位于所述第二油气分离器30和所述第一阀门之间。
58.在具体实施中,第二油气分离器30集成轨压泄放阀结构(即prv阀),prv阀起到调节曲轴箱压力与进气歧管或空滤过滤器后的压力,满足曲轴箱压力要求的同时,降低混合气的流速,提升油气分离效率。
59.可选的,所述曲轴箱与所述气缸10为一体铸造。
60.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曲轴箱通风系统。由于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包含了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能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效果,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61.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