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曳引式电梯的制作方法

2022-05-11 19:49:2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曳引式电梯。


背景技术:

2.乘客电梯:为运送乘客设计的电梯,要求有完善的安全设施以及一定的轿内装饰。以电动机为动力的垂直升降机,装有箱状吊舱,用于多层建筑乘人。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它具有一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刚性导轨之间。轿厢尺寸与结构形式便于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习惯上不论其驱动方式如何,将电梯作为建筑物内垂直交通运输工具的总称。在轿厢的升降过程中,需要保证轿厢的平稳度,然而现有电梯中的轿厢仅通过曳引器及钢缆带动升降,进而导致轿厢在升降过程中容易出现摇晃的情况,安全性低,严重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曳引式电梯,旨在解决现有电梯中的轿厢仅通过曳引器及钢缆带动升降,进而导致轿厢在升降过程中容易出现摇晃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曳引式电梯,包括:
5.轨道导向架,所述轨道导向架沿高度方向延伸,所述轨道导向架的外侧设置有外滑行轨道,所述轨道导向架的内侧设置有内滑行轨道,所述外滑行轨道与所述内滑行轨道处于同一平面上;
6.承载轿厢,所述承载轿厢的侧壁包围在所述轨道导向架外,所述承载轿厢的侧壁两端滑动连接于所述外滑行轨道上;
7.配重模块,所述配重模块内置于所述轨道导向架当中,所述配重模块的侧壁两端滑动连接于所述内滑行轨道上;
8.以及曳引装置,所述曳引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轨道导向架顶部,所述曳引装置的两个牵引端分别与所述承载轿厢和所述配重模块相连接。
9.可选地,所述承载轿厢包括轿厢主体、升降轿厢架和轿厢导向模组;所述升降轿厢架固定设置于所述轿厢主体的侧壁上并与所述曳引装置的牵引端相连接,所述升降轿厢架的左右两侧分别向内弯折形成有包围在所述轨道导向架外的升降安装挡壁;两组所述轿厢导向模组分别对称安装于两侧的所述升降安装挡壁上并滑动连接于所述外滑行轨道。
10.可选地,两组所述轿厢导向模组结构相同,每一组所述轿厢导向模组均包括两组间隔安装在所述升降安装挡壁上、下两端部的轿厢滑行组,两组所述轿厢滑行组位于同一轴线上并滑动连接于所述外滑行轨道。
11.可选地,所述轿厢滑行组包括相邻设置在所述升降安装挡壁上的轿厢导向楔和轿厢滑动滚轮;所述外滑行轨道穿设于所述轿厢导向楔中,所述轿厢滑动滚轮抵接于所述外滑行轨道上。
12.可选地,所述配重模块包括升降配重架、定量配重块和配重导向模组;所述升降配
重架容置于所述轨道导向架中并与所述曳引装置的牵引端相连接;若干个所述定量配重块依次叠置于所述升降配重架中;四组所述配重导向模组分别安装在所述升降配重架的拐角处并滑动连接于所述内滑行轨道。
13.可选地,四组所述配重导向模组结构相同,每一组所述配重导向模组均设置有安装在所述升降配重架拐角处的配重导向楔,所述内滑行轨道穿设于所述配重导向楔中。
14.可选地,所述外滑行轨道与所述内滑行轨道间隔设置,所述外滑行轨道和所述内滑行轨道之间通过若干个间隔安装座固定连接,若干个所述间隔安装座沿着所述外滑行轨道和所述内滑行轨道的高度方向等间距布置。
15.可选地,所述外滑行轨道和所述内滑行轨道结构相同,均包括安装平面和自该安装平面的中心向外凸伸的导向滑轨,所述安装平面和所述导向滑轨一体成型。
16.可选地,所述曳引式电梯还包括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轿厢缓冲座和配重缓冲座;所述轿厢缓冲座设置于所述承载轿厢的下方并与该承载轿厢处于同一轴线上;所述配重缓冲座设置于所述配重模块的下方并与该配重模块处于同一轴线上。
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曳引式电梯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曳引式电梯增设有轨道导向架,并在该轨道导向架的内外两侧对应设置有内滑行轨道和外滑行轨道,一方面使得承载轿厢的侧壁两端滑动连接于外滑行轨道上,另一方面使得配重模块的侧壁两端滑动连接于内滑行轨道上,进而为承载轿厢及配重模块提供了有效的支撑与限位作用,使得本实用新型曳引式电梯在载人升降过程中,承载轿厢及配重模块能够平稳地沿着轨道导向架的高度方向上下滑动,为该曳引式电梯运行时的安全性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曳引式电梯的立体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曳引式电梯的侧视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承载轿厢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图3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配重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图5中b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滑行轨道和内滑行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26.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27.100、轨道导向架;110、外滑行轨道;120、内滑行轨道;130、间隔安装座;140、安装平面;150、导向滑轨;
28.200、承载轿厢;210、轿厢主体;220、升降轿厢架;230、轿厢导向模组;240、轿厢滑行组;250、轿厢导向楔;260、轿厢滑动滚轮;
29.300、配重模块;310、升降配重架;320、定量配重块;330、配重导向模组; 340、
配重导向楔;
30.400、曳引装置;
31.500、缓冲装置;510、轿厢缓冲座;520、配重缓冲座。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4.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3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提供一种曳引式电梯,包括:
37.轨道导向架100,所述轨道导向架100沿高度方向延伸,所述轨道导向架100的外侧设置有外滑行轨道110,所述轨道导向架100的内侧设置有内滑行轨道120,所述外滑行轨道110与所述内滑行轨道120处于同一平面上;
38.承载轿厢200,所述承载轿厢200的侧壁包围在所述轨道导向架100外,所述承载轿厢200的侧壁两端滑动连接于所述外滑行轨道110上;
39.配重模块300,所述配重模块300内置于所述轨道导向架100当中,所述配重模块300的侧壁两端滑动连接于所述内滑行轨道120上;
40.以及曳引装置400,所述曳引装置400固定安装在所述轨道导向架100顶部,所述曳引装置400的两个牵引端分别与所述承载轿厢200和所述配重模块300相连接。
41.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曳引式电梯增设有所述轨道导向架100,并在该轨道导向架100的内外两侧对应设置有所述内滑行轨道120和所述外滑行轨道110,一方面使得所述承载轿厢200的侧壁两端滑动连接于所述外滑行轨道110上,另一方面使得所述配重模块300的侧壁两端滑动连接于所述内滑行轨道120上,进而为所述承载轿厢200及所述配重模块300提供了有效的支撑与限位作用,使得本实用新型曳引式电梯在载人升降过程中,所述承载轿厢200及所述配重模块300能够平稳地沿着所述轨道导向架100的高度方向上下滑动,
为该曳引式电梯运行时的安全性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42.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承载轿厢200包括轿厢主体210、升降轿厢架220和轿厢导向模组230;所述升降轿厢架220固定设置于所述轿厢主体210的侧壁上并与所述曳引装置400的牵引端相连接,所述升降轿厢架220的左右两侧分别向内弯折形成有包围在所述轨道导向架100外的升降安装挡壁;两组所述轿厢导向模组230分别对称安装于两侧的所述升降安装挡壁上并滑动连接于所述外滑行轨道110。具体地,两组所述轿厢导向模组230能有效对所述轿厢主体210及所述升降轿厢架220的左右位置进行调整,使得所述轿厢主体210及所述升降轿厢架220的左右两侧受力平衡,从而调整并使得所述轿厢主体210及所述升降轿厢架220始终能够保持较好的平衡性,减小所述升降轿厢架220与所述外滑行轨道110之间的摩擦,保证所述轿厢主体210及所述升降轿厢架220在所述外滑行轨道110上平稳升降,避免了因所述轿厢主体210及所述升降轿厢架220左右两侧升降不同步而造成的设备损坏,延长了使用寿命。
43.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两组所述轿厢导向模组230结构相同,每一组所述轿厢导向模组230均包括两组间隔安装在所述升降安装挡壁上、下两端部的轿厢滑行组240,两组所述轿厢滑行组240位于同一轴线上并滑动连接于所述外滑行轨道110。具体地,两组所述轿厢滑行组240与所述外滑行轨道110同时完全接触,因而每一组所述轿厢导向模组230与所述外滑行轨道110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避免了所述轿厢主体210及所述升降轿厢架220沿所述外滑行轨道110升降时出现晃动、阻滞,使得所述轿厢主体210及所述升降轿厢架220能够平稳地沿着所述外滑行轨道110的高度方向上下滑动,应力平均,减少了对单组所述轿厢滑行组240的损伤,行驶平稳,跟随导向性能好且行驶噪音小。
44.其中,如图4所示,所述轿厢滑行组240包括相邻设置在所述升降安装挡壁上的轿厢导向楔250和轿厢滑动滚轮260;所述外滑行轨道110穿设于所述轿厢导向楔250中,所述轿厢滑动滚轮260抵接于所述外滑行轨道110上。具体地,一方面,所述外滑行轨道110由所述轿厢导向楔250进行夹持限位,另一方面,所述轿厢滑动滚轮260抵持在所述外滑行轨道110上进而加强了所述轿厢滑行组240对所述外滑行轨道110的连接效果,进而也保证了所述轿厢主体210及所述升降轿厢架220运行时的平稳性和可靠性。
45.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配重模块300包括升降配重架310、定量配重块320和配重导向模组330;所述升降配重架310容置于所述轨道导向架100中并与所述曳引装置400的牵引端相连接;若干个所述定量配重块320依次叠置于所述升降配重架310中;四组所述配重导向模组330分别安装在所述升降配重架310的拐角处并滑动连接于所述内滑行轨道120。具体地,四组所述配重导向模组330能有效对所述升降配重架310的左右位置进行调整,使得所述升降配重架310的左右两侧受力平衡,从而调整并使得所述升降配重架310始终能够保持较好的平衡性,减小所述升降配重架310与所述内滑行轨道120之间的摩擦,保证所述升降配重架310在所述内滑行轨道120上平稳升降,避免了因所述升降配重架310左右两侧升降不同步而造成的设备损坏,延长了使用寿命。
46.其中,如图6所示,四组所述配重导向模组330结构相同,每一组所述配重导向模组330均设置有安装在所述升降配重架310拐角处的配重导向楔340,所述内滑行轨道120穿设于所述配重导向楔340中。具体地,所述内滑行轨道120由所述配重导向楔340进行夹持限位,进而加强了所述配重导向模组330对所述内滑行轨道120的连接效果,保证了所述升降
配重架310运行时的平稳性和可靠性。
47.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外滑行轨道110与所述内滑行轨道120间隔设置,所述外滑行轨道110和所述内滑行轨道120之间通过若干个间隔安装座130固定连接,若干个所述间隔安装座130沿着所述外滑行轨道110和所述内滑行轨道120的高度方向等间距布置。具体地,所述外滑行轨道110与所述内滑行轨道120在结构设计上完全独立,互不影响,进而实现所述承载轿厢200和所述配重模块300分别在所述外滑行轨道110和所述内滑行轨道120同时循环运行,而所述承载轿厢200和所述配重模块300在滑动时互不影响,方便实用。
48.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外滑行轨道110和所述内滑行轨道120结构相同,均包括安装平面140和自该安装平面140的中心向外凸伸的导向滑轨150,所述安装平面140和所述导向滑轨150一体成型,简化了所述外滑行轨道110和所述内滑行轨道120的生产工艺流程,不用后续工序的组装,同时保证了所述外滑行轨道110和所述内滑行轨道120更精准的刚度、更高的强度及更好的稳定性,力学和物理性能更好,同时便于整体结构的小型化。
49.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曳引式电梯还包括缓冲装置500,所述缓冲装置500包括轿厢缓冲座510和配重缓冲座520;所述轿厢缓冲座510设置于所述承载轿厢200的下方并与该承载轿厢200处于同一轴线上;所述配重缓冲座520设置于所述配重模块300的下方并与该配重模块300处于同一轴线上。具体地,通过增设所述轿厢缓冲座510和所述配重缓冲座520,增强了缓冲效果,结构设计合理,使得本实用新型曳引式电梯即便出现失控也不会致人死亡,最大限度的保证了所述承载轿厢200内人员的安全。
5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