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多功能新风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5-11 16:03: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空调领域,特别是一种多功能新风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的新风空调机,当室外的新空气引入室内时,通常仅经过除尘过滤处理直接吹入室内,或者有的技术手段将新风与空调风混合后再吹入室内,或者新风和空调吹风在室内混合,以达到吹风舒适性和空气质量改善目的。
3.而同时有的技术手段用房间内co2浓度和温湿度作为判断房间空气质量的依据,从而进行新风和温湿度的调节。但这忽视了房间内污染源和灰尘颗粒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新风空调的高速吹风对房间内空气进行搅拌,更容易将房间角落、地上的微小集尘颗粒卷起充满整个房间内部,导致房间内空气质量下降,而没进一步处理。即目前技术手段的新风空调机在向室内输送新空气时,并没有对房间内的空气灰尘颗粒进行过滤净化。
4.同时现有技术的新风空调机或空调机,其房间内的出风口和回风口位置往往是固定的,或者出风口和回风口是固定的。而不能根据使用需求来变换。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新风空调系统,通过设置多个可以在出风和进风之间转换的出风口,在提供新鲜空气和对房间温度进行调节的同时,还能对房间内空气进行净化处理,具备多种调节和净化模式,达到更加灵活和舒适的目的。
6.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7.一种多功能新风空调系统,包括机壳,所述机壳上设置有第一通风口、第二通风口、第三通风口以及第四通风口,机壳内部自上而下设置有初级过滤模块、换热器、风机以及高效过滤模块,所述第一通风口设置在初级过滤模块上方的机壳外壁上,所述第二通风口设置在初级过滤模块和换热器之间的机壳外壁上,所述第三通风口设置在风机和高效过滤模块之间的机壳外壁上,所述第四通风口设置在高效过滤模块下方的机壳外壁上,所述第一通风口、第二通风口、第三通风口以及第四通风口上均设有开关阀门,所述第一至第四开关阀门、初级过滤模块、换热器、风机以及高效过滤模块均电性连接plc电路板。
8.上述发明内容中,进一步的,所述机壳上还设有第五通风口和第六通风口,所述第五通风口设置在高效过滤模块下方的机壳外壁上,所述第六通风口设置在初级过滤模块上方的机壳外壁上,所述第五通风口和第六通风口上均设有开关阀门,所述开关阀门与plc电路板电性连接。
9.上述发明内容中,进一步的,所述风机为轴流风机或混流风机。
10.上述发明内容中,进一步的,还包括固定在机壳内壁上的风机支架,所述风机支架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上支架与下支架上均设有与风机连通的通风口,风机安装固定在上下支架之间。
11.上述发明内容中,进一步的,所述风机为离心风机。
12.上述发明内容中,进一步的,还包括固定在机壳内壁上的风机支架,所述风机支架包括上支架、中支架以及下支架,所述上支架上设有上进风口和上出风口,所述下支架上设有下进风口和下出风口,所述中支架设于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所述风机固定在中支架上,中支架上设有中进风口,所述中进风口分别与上进风口、下进风口以及风机的进风口连通,所述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均与风机的出风口连通,上进风口、上出风口、下进风口以及下出风口上均设有开关阀门,所述开关阀门电性连接在设于机壳内部的plc电路板上。
13.上述发明内容中,进一步的,所述中进风口与机壳内壁之间的距离为l,且l》=2/3d,d为风机的直径。
14.上述发明内容中,进一步的,所述上支架上设有两个上出风口,所述两个上出风口设于上进风口的左右两侧,下支架上设有两个下出风口,所述两个下出风口设于下进风口的左右两侧,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设有两块中支架,所述两块中支架上均设有风机且都具有中进风口,两个上出风口和两个下出风口与两个风机的出风口对应连通,两个中进风口均与上进风口和下进风口连通,两个风机的进风口与两个中进风口对应连通。
15.上述发明内容中,进一步的,所述两个上出风口相对于上进风口左右对称设置,所述两个下出风口相对于下进风口左右对称设置。
16.上述发明内容中,进一步的,所述两个中进风口之间的距离为l1,且
17.l1》=max(d1,d2)*0.8,d1、d2为两个风机的直径。
18.上述发明内容中,进一步的,所述两个中进风口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上支架和下支架上。
19.上述发明内容中,进一步的,所述隔板两侧的表面设有空隙率为70%-95%的通孔,且隔板的内层还设有吸音棉。
2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1.本发明通过设置多个通风口对室内进行空气调节,在调节时,每个通风口能在进风和出风之间互相转换,在提供新鲜空气和对房间温度进行调节的同时,还能对房间内空气进行净化处理,具备多种调节和净化模式,达到更加灵活和舒适的目的。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支架与风机连接示意图;
25.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支架与风机连接示意图;
26.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支架与风机连接示意图;
27.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5隔板连接示意图;
28.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6隔板表面结构示意图;
29.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6隔板内部结构示意图。
30.图中,1-机壳,1.1-第一通风口,1.2-第二通风口,1.3-第三通风口,1.4-第四通风口,1.5-第五通风口,1.6-第六通风口,2-初级过滤模块,3-换热器,4-风机,5-高效过滤模块,6-支架,6.1-上支架,6.2-下支架,6.3-中支架,6.4-上进风口,6.5-上出风口,6.6-下进
风口,6.7-下出风看,6.8-中进风口,6.9-隔板,6.91-通孔,6.92-吸音棉。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2.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33.实施例1:
34.一种多功能新风空调系统,请参阅附图1所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1上设置有第一通风口1.1、第二通风口1.2、第三通风口1.3以及第四通风口1.4,机壳1内部自上而下设置有初级过滤模块2、换热器3、风机4以及高效过滤模块5,所述第一通风口1.1设置在初级过滤模块2上方的机壳1外壁上,所述第二通风口1.2设置在初级过滤模块2和换热器3之间的机壳1外壁上,所述第三通风口1.3设置在风机4和高效过滤模块5之间的机壳外1壁上,所述第四通风口1.4设置在高效过滤模块5下方的机壳1外壁上,第一通风口1.1、第二通风口1.2、第三通风口1.3以及第四通风口1.4上均设有开关阀门,所述开关阀门和风机4电性连接有plc电路板,所述plc电路板控制风机4正反转以及开关阀门闭合,进而控制每个通风口进风或者出风。
35.进一步的,请参阅附图3所示,还包括固定在机壳内壁上的风机支架6,所述风机支架6包括上支架6.1和下支架6.2,所述上支架6.1与下支架6.2上设有与风机4连通的通风口,风机4安装固定在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
36.以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在工作过程中,通过通风管道使第一通风口1.1与室外连通,通过控制每一个通风口的开启或者闭来实现不同的通风模式,具体的包括以下通风模式:
37.(1)、第一新风模式:此模式下,plc电路板控制第一通风口1.1和第三通风口1.3开启,风机4正转,室外新风在风机4的作用下,由通风管道流入第一通风口1.1,依次通过初级过滤模块2、再经换热器3进行温度湿度处理,最后在风机4的作用下由第三通风口1.3流入室内房间,此模式下,第二通风口1.2和第四通风口1.4关闭。
38.(2)、第二新风模式:此模式下,plc电路板控制第一通风口1.1和第四通风口1.4开启,风机4正转,室外新风在风机4的作用下,由通风管道流入第一通风口1.1,依次通过初级过滤模块2、再经换热器3进行温度湿度处理,最后在风机4的作用下通过高效过滤模块5,并由第四通风口1.4流入室内房间,此模式下,第二通风口1.2和第三通风口1.3关闭。
39.(3)、第三新风模式:此模式下,plc电路板控制第一通风口1.1和第三通风口1.3开启,风机4正转,室外新风在风机4的作用下,由通风管道流入第一通风口1.1,依次通过初级过滤模块2,最后在风机4的作用下由第三通风口1.3流入室内房间,此模式下,第二通风口
1.2和第四通风口1.4关闭。
40.(4)、第四新风模式:此模式下,plc电路板控制第一通风口1.1和第四通风口1.4开启,风机4正转,室外新风在风机4的作用下,由通风管道流入第一通风口1.1,依次通过初级过滤模块2,最后在风机4的作用下通过高效过滤模块5,并由第四通风口1.4流入室内房间,此模式下,第二通风口1.2和第三通风口1.3关闭。
41.(5)、第一排污模式:此模式下,plc电路板控制第一通风口1.1和第三通风口1.3开启,风机4反转,室内空气在风机4的作用下,由第三通风口1.3进入,再经换热器3和初级过滤模块2后由第一通风口1.1排出到室外,从模式下,第二通风口1.2和第四通风口1.4关闭。
42.(6)、第二排污模式:此模式下,plc电路板控制第一通风口1.1和第四通风口1.4开启,风机4反转,室内空气在风机4的作用下,由第四通风口1.4进入并通过高效过滤模块5,再经换热器3和初级过滤模块2后由第一通风口1.1排出到室外,从模式下,第二通风口1.2和第三通风口1.3关闭。
43.(7)、第三排污模式:此模式下,plc电路板控制第一通风口1.1和第四通风口1.4开启,风机4反转,室内空气在风机4的作用下,由第四通风口1.4进入并通过高效过滤模块5,再经初级过滤模块2后由第一通风口1.1排出到室外,从模式下,第二通风口1.2和第三通风口1.3关闭。
44.(8)、第四排污模式:此模式下,plc电路板控制第一通风口1.1和第三通风口1.3开启,风机4反转,室内空气在风机4的作用下,由第三通风口1.3进入,再经初级过滤模块2后由第一通风口1.1排出到室外,从模式下,第二通风口1.2和第四通风口1.4关闭。
45.(9)、第一空气净化模式:此模式下,plc电路板控制第二通风口1.2和第四通风口1.4开启,风机4反转,室内空气到风机4的作用下,由第四通风口1.4进入并通过高效过滤模块5,再经换热器3和初级过滤模块2后由第二通风口1.2再次排入带室内,此模式下,第一通风口1.1和第三通风口1.3关闭。
46.(10)、第二空气净化模式:此模式下,plc电路板控制第二通风口1.2和第四通风口1.4开启,风机4反转,室内空气到风机4的作用下,由第四通风口1.4进入并通过高效过滤模块5,再经初级过滤模块2后由第二通风口1.2再次排入带室内,此模式下,第一通风口1.1和第三通风口1.3关闭。
47.(11)、第三空气净化模式:此模式下,plc电路板控制第二通风口1.2和第四通风口1.4开启,风机4反转,室内空气到风机4的作用下,由第四通风口1.4进入并通过高效过滤模块5,再经第二通风口1.2再次排入带室内,此模式下,第一通风口1.1和第三通风口1.3关闭。
48.(12)、第一空调模式:此模式下,plc电路板控制第二通风口1.2和第三通风口1.3开启,风机4正转,室内空气到风机4的作用下,由第二通风口1.2进入换热器3进行温度湿度处理,再经第三出风口1.3排入到室内房间,此模式下,第一通风口1.1和第四通风口1.4关闭。
49.(13)、第二空调模式:此模式下,plc电路板控制第二通风口1.2和第四通风口1.4开启,风机4正转,室内空气到风机4的作用下,由第二通风口1.2进入换热器3进行温度湿度处理,再经高效过滤模块5和第四出风口1.4排入到室内房间,此模式下,第一通风口1.1和第三通风口1.3关闭。
50.(14)、第三空调模式:此模式下,plc电路板控制第二通风口1.2和第三通风口1.3开启,风机4反转,室内空气到风机4的作用下,由第三通风口1.3进入换热器3进行温度湿度处理,再经第二通风口1.2排入到室内房间,此模式下,第一通风口1.1和第四通风口1.4关闭。
51.(15)、第四空调模式:此模式下,plc电路板控制第二通风口1.2和第四通风口1.4开启,风机4反转,室内空气到风机4的作用下,由第四通风口1.4经过高效过滤模块5后,再通过换热器3进行温度湿度处理,最后由第二通风口1.2排入到室内房间,此模式下,第一通风口1.1和第三通风口1.3关闭。
52.(16)、第一空调和空气净化模式:此模式下,plc电路板控制第二通风口1.2和第三通风口1.3开启,风机4正转,室内空气在风机4的作用下,由第二通风口1.2进入,通过初级过滤模块2进行空气初步过滤,再经过换热器3进行温度湿度处理,最后由第三通风口1.3排入到室内房间,此模式下,第一通风口1.1和第四通风口1.4关闭。
53.(17)、第二空调和空气净化模式:此模式下,plc电路板控制第二通风口1.2和第四通风口1.4开启,风机4正转,室内空气在风机4的作用下,由第二通风口1.2进入,通过初级过滤模块2进行空气初步过滤,再经过换热器3进行温度湿度处理,再经过高效过滤模块5进行二次过滤,最后由第四通风口1.4排入到室内房间,此模式下,第一通风口1.1和第三通风口1.3关闭。
54.(18)、第三空调和空气净化模式:此模式下,plc电路板控制第二通风口1.2和第四通风口1.4开启,风机4反转,室内空气在风机4的作用下,由第四通风口1.4进入,通过高效过滤模块5进行过滤,再经换热器3进行温度湿度处理,最后经第二通风口1.2排入到室内房间,此模式下,第一通风口1.1和第三通风口1.3关闭。
55.需要对以上实施例说明的是,上述提及的开关阀门可以是电动叶片等常规的可以对风口进行遮挡的叶片,如空调出风口的电动转动叶片,风机4可选择为轴流风机或混流风机,plc电路板控制开关阀门开闭以及风机的正反转是本技术领域常规的技术方案,因此,因此,本实施例中不再对如何控制风机4正反转和开关阀门开闭做进一步赘述。
56.实施例2:
57.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请参阅附图2所示,机壳1上还设有第五通风口1.5和第六通风口1.6,所述第五通风口1.5设置在高效过滤模块5下方的机壳1外壁上,所述第六通风口1.6设置在初级过滤模块2上方的机壳1外壁上,同样的,第五通风口1.5和第六通风口1.6上也均设有与plc电路板电性连接的开关阀门,plc电路板控制风机4正反转以及开关阀门闭合,进而控制第五通风口1.5和第六通风口1.6进风或者出风,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通风管道与使得第五通风口1.5和第六通风口1.6与另一室内房间连通,进而利用本发明还可以对另一房间进行空气和温度调节,具体包括:
58.(19)、第五新风模式:此模式下,plc电路板控制第一通风口1.1和第五通风口1.5开启,风机正转,室外新风空气在风机4的作用下,由第一通风口1.1进入,由初级过滤模块2进行初级过滤,再经换热器3进行温度湿度处理,最后经过高效过滤模块5后由第五通风口1.5排入到第二房间内,在此模式下,第二通风口1.2、第三通风口1.3、第四通风口1.4以及第六通风口1.6均关闭。
59.(20)、第六新风模式:此模式下,plc电路板控制第一通风口1.1、第四通风口1.4、
以及第五通风口1.5开启,风机正转,室外新风空气在风机4的作用下,由第一通风口1.1进入,由初级过滤模块2进行初级过滤,再经换热器3进行温度湿度处理,最后经过高效过滤模块5后,由第四通风口1.4和第五通风口1.5分别进行入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内部,此模式下,第二通风口1.2、第三通风口。以及第六通风口1.6关闭。
60.(21)、第五排污模式:此模式下,plc电路板控制第一通风口1.1和第五通风口1.5开启,风机4反转,室内空气在风机4的作用下,第二房间的室内空气由第五通风口1.5进入,通过高效过滤模块5过滤、换热器3进行温度湿度处理、初级过滤模块2过滤,最后再由第一通风口1.1排出到室外,此模式下,第二通风口1.2、第三通风口1.3、第四通风口1.4以及第六通风口1.6均关闭。
61.(22)、第六排污模式:此模式下,plc电路板控制第一通风口1.1、第四通风口1.4、以及第五通风口1.5开启,风机4反转,在风机4的作用下,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内的空气分别由第四通风口1.4和第五通风口1.5进入,经过高级过滤模块5过滤、换热器3进行温度湿度处理、初级过滤模块2过滤,最后再由第一通风口1.1排出到室外,此模式下,第二通风口1.2、第三通风口。以及第六通风口1.6关闭。
62.(23)、第七排污模式:此模式下,plc电路板控制第一通风口1.1、第三通风口1.3、以及第五通风口1.5开启,风机4反转,在风机4的作用下,第一房间和第二房间内的空气分别由第三通风口1.3和第五通风口1.5进入,第一房间的空气经过换热器3进行温度湿度处理和初级过滤模块2过滤,由第一出风口1.1排出到室外,第二房间的空气通过高效过滤模块5过滤、换热器3进行温度湿度处理、以及初级过滤模块2过滤,最后由第一出风口1.1排出到室外,此模式下,第二通风口1.2、第四通风口1.4以及第六通风口1.6关闭。
63.(24)、第四空气净化模式:此模式下,plc电路板控制第五通风口1.5和第六通风口1.6开启,风机4反转,在风机4的作用下,第二房间内的空气由第五通风口1.5进入,通过高效过滤模块5过滤、换热器3进行温度湿度处理、以及初级过滤模块2过滤,最后由第六通风口1.6再次排入到第二房间内,次模式下,第一通风口1.1、第二通风口1.2、第三通风口1.3、以及第四通风口1.4关闭。
64.(25)、第五空气净化模式:此模式下,plc电路板控制第五通风口1.5和第六通风口1.6开启,风机4正转,在风机4的作用下,第二房间内的空气由第六通风口1.6进入,经初级过滤模块2过滤、换热器3进行温度湿度处理、高效过滤模块5过滤,最后由第五通风口1.5再次排入到第二房间内,此模式下,第一通风口1.1、第二通风口1.2、第三通风口1.3、以及第四通风口1.4关闭。
65.(26)、第六空气净化模式:此模式下,plc电路板控制第五通风口1.5和第六通风口1.6开启,风机4反转,在风机4的作用下,第二房间内的空气由第五通风口1.5进入,经高效过滤模块5过滤、初级过滤模块2过滤,最后由第六通风口1.6排入到第二房间内,此模式下,第一通风口1.1、第二通风口1.2、第三通风口1.3、以及第四通风口1.4关闭。
66.(27)、第七空气净化模式:此模式下,plc电路板控制第五通风口1.5和第六通风口1.6开启,风机4正转,在风机4的作用下,第二房间内的空气由第六通风口1.6进入,经初级过滤模块2过滤、高效过滤模块5过滤,最后由第五通风口1.5再次排入到第二房间内,此模式下,第一通风口1.1、第二通风口1.2、第三通风口1.3、以及第四通风口1.4关闭。
67.(28)、第五空调模式:此模式下,plc电路板控制第五通风口1.5和第六通风口1.6
开启,风机4反转,在风机4的作用下,第二房间内的空气由第五通风口1.5进入,再经过高效过滤模块5过滤、换热器3进行温度湿度处理,最后由第六通风口1.6排入到第二房间内,此模式下,第一通风口1.1、第二通风口1.2、第三通风口1.3、以及第四通风口1.4关闭。
68.(29)、第六空调模式:此模式下,plc电路板控制第五通风口1.5和第六通风口1.6开启,风机4正转,在风机4的作用下,第二房间内的空气由第六通风口1.6进入,经过初级过滤模块2过滤、换热器3进行温度湿度处理、高效过滤模块5过滤,最后由第五通风口1.5排入到第二房间内,此模式下,第一通风口1.1、第二通风口1.2、第三通风口1.3、以及第四通风口1.4关闭。
69.综上,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机壳1上设置第五通风口1.5和第六通风口1.6,便可以对第二房间进行空气调节,增加了本发明的使用多样性。
70.实施例3:
71.在本实施中,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不同的是,风机4设置为离心风机,再有,请参阅附图4所示,风机支架6包括上支架6.1、中支架6.3以及下支架6.2,上支架6.1上设有上进风口6.4和上出风口6.5,下支架6.2上设有下进风口6.6和下出风口6.7,中支架6.3设于上支架6.1和下支架6.2之间,风机4固定在中支架6.3上,中支架6.3上设有中进风口6.8,中进风口6.8分别与上进风口6.4、下进风口6.6以及风机4的进风口连通,上出风口6.5和下出风口6.7均与风机4的出风口连通,上进风口6.4、上出风口6.5、下进风口6.6以及下出风口6.7上均设有开关阀门,开关阀门电性连接在设于机壳1内部的plc电路板上。
72.具体的,当需要机壳1内的气流从上往下流动时,plc控住电路板上进风口6.4上的开关阀门打开,上进风口6.4打开,同时,上出风口6.5关闭、下进风口6.6关闭、下出风口6.7打开,由于离心风机转动,风机4在中进风口6.8处产生负压,气流从上进风口6.4进入到中进风口6.8,再从下出风口6.7排出,本实施例中提及的开关阀门同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的开关阀门相同,均是电动叶片等常规的可以对风口进行遮挡的叶片,如空调出风口的电动转动的叶片。
73.更具体的,当需要机壳1气流从下往上运动时,plc控制电路板控制下进风口6.6开启、下出风口6.7关闭、上进风口6.4关闭、上出风口6.5开启,风机4在中进风口6.8处产生负压,气流由下进风口6.6进入到中进风口6.8,最后由上出风口6.5排出。
74.综上可以看出,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支架6上的上进风口6.4、上出风口6.5、下进风口6.6、下出风口6.7的开启或关闭,便可以在不反转风机4的情况下,改变机壳1内的风路(具体为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相较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方案,不需要停转风机4,风机在过程中只需一直保持转动状态,使得整个空调机运行更为稳定,风机也不易损坏,增加了风机的使用寿命。
75.优选的,为减小风机4在运行中的噪音,中进风口6.8与机壳内壁之间的距离为l,且l》=2/3d,d为风机的直径。
76.实施例4:
77.请参阅附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4不同的是,上支架6.1上设有两个上出风口6.5,两个上出风口6.5设于上进风口6.4的左右两侧,下支架6.2上设有两个下出风口6.7,两个下出风口6.7设于下进风口6.6的左右两侧,上支架6.1和下支架6.2之间设有两块中支架6.3,两块中支架6.3上均设有风机4且都具有中进风口6.8,两个上出风口6.5和两
个下出风口6.7与两个风机4的出风口对应连通,两个中进风口6.8均与上进风口6.4和下进风口6.6连通,两个风机4的进风口与两个中进风口6.8对应连通。
78.优选的,两个上出风口6.5相对于上进风口6.4左右对称设置,两个下出风口6.7相对于下进风口6.6左右对称设置。
79.当需要机壳1内的气流从上往下流动时,plc控制电路板两个上出风口6.5关闭、上进风口6.4开启、下进风口6.6关闭、两个下出风口6.7开启,气流通过在两个风机4的作用下,从上进风口6.4进入到两个中进风口6.8,再分别通过两个下出风口6.7排出,本实施例中,由于设置有两个风机4,增大了单位时间内空气的吸入量,使得风机4的通风量变大,吹入到室内的风量也相应增大,同理,当需要转换机壳1内风路时,plc控制电路板控制两个下出风口6.7关闭、下进风口6.6开启、上进风口6.4关闭、两个上出风口6.5开启,气流在两个风机4的作用下,通过下进风口6.6进入到两个中进风口6.8,再通过两个上出风口6.5排出。
80.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支架6上对称设置风机4、上出风口6.5以及下出风口6.7,达到增大空调机吸风和出风量目的。
81.优选的,为减小风机4在运行中的噪音,两个中进风口之间的距离为l,且l》=max(d1,d2)*0.8,d1、d2为两个风机的直径。
82.实施例5:
83.请参阅附图6所示,与实施例4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两个中进风口6.8之间还设有隔板6.9,隔板6.9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上支架6.1和下支架6.2上,本实施例设置隔板6.9的作用在于将两风机4的噪音进行隔离,从而减弱两风机4噪声的耦合效应。
84.进一步的请参阅附图7和附图8所示,隔板6.9两侧的表面设有空隙率为70%-95%的通孔6.91,且隔板6.9的内层还设有吸音棉6.92,通过在隔板6.9的表面设置通孔6.91,两风机的噪声可以透过通孔6.91被吸音棉6.92吸收,从而进一步减小风机4运行时的噪音。
8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