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智能指纹锁的制作方法

2022-05-11 12:08:5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锁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指纹锁。


背景技术:

2.指纹锁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人们可以不带钥匙就可以打房门或柜门,只需要将手指指纹录入指纹锁,使用时将手指置于指纹感应区,即可实现指纹的识别开锁,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对双开门的柜子或门在安装电子锁,有的在双开门上分别设置锁体和锁扣,此种方式既不美观也不安全,使用时很容易通过外力将锁具破坏。也有的通过两个柜门分别设置指纹锁,如此增加了成本。进一步,现有的指纹锁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指纹锁内部结构复杂,安全性能低,不适用双开门门柜等问题,提供一种智能指纹锁。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5.一种智能指纹锁,包括指纹控制模块和锁体,所述指纹控制模块与所述锁体通信连接;所述锁体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驱动部件和滑块,所述驱动部件驱动所述滑块滑动;所述滑块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限位块;所述智能指纹锁还包括锁扣,所述锁扣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限位块相匹配。
6.上述智能指纹锁,指纹控制模块进行指纹输入和指纹匹配计算,根据指纹输入和匹配情况控制锁体的开启或关闭。上述滑块上的限位块优选为两个,对应锁扣也设置为两个。其中,锁扣固定设置在双开门的门板的底端或顶端。壳体嵌入设置在柜体的顶面板或底面板中。将双开门的门板关闭时,锁扣插入到靠近两个限位块的位置。指纹控制模块通过控制滑块滑动,使得限位块嵌入到锁扣的凹槽内实现锁定。在需要开锁时,输入指纹与匹配的指纹相同时,驱动部件驱动滑块滑动使得限位块脱离锁扣的凹槽,然后就可以打开柜门了。
7.优选地,所述锁扣包括固定端、自由端,所述固定端和自由端之间设置所述凹槽,所述固定端固定于门窗上;所述自由端内嵌入设置有第一磁铁;所述壳体内固定设置有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磁性相反。
8.锁扣的固定端通过螺钉或螺栓等方式固定在门板上。优选锁扣设置为两个,两个锁扣对称设置在双开门的中缝的两侧。在锁扣自由端内嵌入设置第一磁铁,在壳体内固定设置第二磁铁。优选地,在当关闭门板时,锁扣嵌入到壳体内部时,自由端所处位置设置第二磁铁。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磁性相反,有利于门板关闭的更加严密。
9.优选地,所述驱动部件包括驱动电路板,所述驱动电路板连接设置有信号接收部件和驱动马达;所述信号接收部件与所述指纹控制模块通信连接,所述驱动马达驱动所述滑块。
10.上述信号接收部件与指纹控制模块通信连接,接收输入指纹信息。驱动电路板控制驱动马达的运转驱动滑块的运动,从而实现锁定或开锁状态。
11.优选地,所述驱动马达与齿条啮合;齿条通过连接杆与所述滑块连接。
12.优选地,所述驱动电路板包括第一线路板和第二线路板,所述第一线路板和第二线路板之间设置有两个弹簧片,两个弹簧片之间设置有空隙。
13.上述驱动电路板包括第一线路板和第二线路板,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第一线路板和第二线路板连接松动导致驱动马达无法运转的现象。为了克服上述问题,在第一线路板和第二线路板连接处设置两个弹簧片,弹簧片之间未发生接触。当出现线路故障时,通过由金属材质制成的电子钥匙插入到两个弹簧片之间从而接通两个弹簧片,进而接通驱动电路板,再驱动驱动马达实现开锁功能。
14.优选地,所述壳体的两侧设置有支撑调节件;所述支撑调节件包括上调节件和下调节件,所述上调节件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上调节件设置有固定孔,所述下调节件设置有调节孔;所述固定孔与调节孔通过螺栓连接。
15.使用时在柜子的顶面或底面板开一个凹槽,然后将壳体嵌入到所述凹槽内。为了使壳体表面与底面或顶面板相齐平,可以调节设置在壳体两侧的支撑调节件。在上调节上设置有固定孔,在下调节件上设置有调节孔,调节孔是一个长腰孔。通过螺栓穿过固定孔和长腰孔,根据凹槽和壳体的位置调节下调节件,从而使得壳体与底面或顶面板相齐平整体更加的美观。
16.优选地,所述指纹控制模块包括指纹识别区和密码控制区。
17.优选地,所述指纹控制模块的背面设置有挂壁结构。
18.指纹控制模块与锁体采用无线通信的连接方式。同时在指纹控制模块上设置有指纹是被去和密码控制区。指纹识别区可以进行指纹录入和识别。密码控制区可以进行密码设置,已经通过密码实现锁体的开启和关闭。在指纹控制模块背面设置有挂壁结构,挂壁结构可以为吸盘、粘贴等,方便将指纹控制模块固定在门板上。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20.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智能指纹锁,通过驱动电路控制滑块的滑动从而实现对固定在门板上的锁扣的实现锁定和解锁的功能。并且指纹控制模块和锁体通过无线通信连接,分离设置,本新型的智能指纹锁可以应用到玻璃柜门、木质柜门等。进一步,采用滑动滑动方式以及在锁扣和锁体内设置磁铁,更有利于门板的关闭,而且锁体整体结构更加简洁。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智能指纹锁的锁体立体示意图;
22.图2为图1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图2局部拆分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图2局部拆分结构另一示意图;
25.图5为图4的进一步拆分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图5的仰视示意图;
27.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智能指纹锁的支撑调节件拆分结构示意图;
28.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智能指纹锁的指纹控制模块示意图;
29.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智能指纹锁的指纹控制模块另一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
31.100-指纹控制模块,110-指纹识别区,120-密码控制区,130-挂壁结构,200-锁体, 210-壳体,211-上壳体,212-中壳体,213-下壳体,214-电池安装槽,220-驱动部件,221-驱动电路板,222-信号接收部件,223-驱动马达,224-第一线路板,225
‑ꢀ
第二线路板,226-弹簧片,230-滑块,231-限位块,240-第二磁铁,250-齿条,260
‑ꢀ
连接杆,270-支撑调节件,271-上调节件,272-下调节件,273-固定孔,274-调节孔,300-锁扣,310-凹槽,320-固定端,330-自由端,331-第一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33.实施例
34.一种智能指纹锁,包括指纹控制模块100和锁体200,所述指纹控制模块100 与所述锁体200通信连接;所述锁体200包括壳体210。所述壳体210包括上壳体 211,中壳体212和下壳体213,其中,中壳体上设置有电池安装槽214。壳体210 内设置驱动部件220和滑块230。驱动部件、滑块均设置在中壳体212和下壳体 213之间。所述驱动部件220驱动所述滑块230滑动;所述滑块230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限位块231;所述智能指纹锁还包括锁扣300,所述锁扣300设置有凹槽310,所述凹槽310与所述限位块231相匹配。
35.所述锁扣300包括固定端320、自由端330,所述固定端320和自由端330之间设置所述凹槽310,所述固定端320固定于门窗上;所述自由端330内嵌入设置有第一磁铁331;所述壳体210内固定设置有第二磁铁240,所述第一磁铁331和第二磁铁240磁性相反。
36.所述驱动部件220包括驱动电路板221,所述驱动电路板221连接设置有信号接收部件222和驱动马达223;所述信号接收部件222与所述指纹控制模块100通信连接,所述驱动马达223驱动所述滑块230。
37.所述驱动马达223与齿条250啮合;齿条250通过连接杆260与所述滑块230 连接。所述驱动电路板221包括第一线路板224和第二线路板225,所述第一线路板224和第二线路板225之间设置有两个弹簧片226,两个弹簧片226之间设置有空隙。
38.所述壳体210的两侧设置有支撑调节件270;所述支撑调节件270包括上调节件271和下调节件272,所述上调节件271固定于所述壳体210,所述上调节件271 设置有固定孔273,所述下调节件272设置有调节孔274;所述固定孔273与调节孔274通过螺栓连接。
39.所述指纹控制模块100包括指纹识别区110和密码控制区120。所述指纹控制模块100的背面设置有挂壁结构130。
4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或与另一个元件“固定连接”,它们之间可以是可拆卸固定方式也可以是不可拆卸的固定方式。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转动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
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41.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约束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4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等类似用语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43.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